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史纲 / 第17章:商鞅变法

第17章:商鞅变法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战国初期,魏国首先崛起,而魏国的主要死敌便是深处西陲的秦国,魏国自列为诸侯后,连年与秦交战,被魏国占领的河西之地就属于秦国的领土。
  秦国自穆公死后,连续遭到了晋国的打击,本来秦国尚能东出称霸,但在崤山却败给了晋军,所以秦国自康公开始,便专心经营渭河流域,此后,中原之事基本没有秦国的身影。
  康公死后,秦君历经共公、桓公、景公、哀公、惠公、悼公、厉公、躁公八代而传至怀公。怀公时期,庶长嬴晁发动政变弑杀怀公,灵公继位,灵公在位13年病死,其子献公不得立,而后秦君由简公继位。简公死后,出子继位。秦出子是位小孩,所以秦国军政尽入出子之母。母权天下,庶长安可服从,出子二年,献公联合庶长嬴改和大臣甘龙发动政变,出子被杀,秦国政归秦献公。
  秦献公,是秦国能主,在任期间重用大臣甘龙,废除人殉,并将都城迁往栎阳,也就是今天陕西阎良,他有两子,分别是此后的孝公和公子嬴虔,两人都是能征善战之人。
  前364年,献公因前番丢失河西之地向魏国开战,魏惠王派出相国公叔痤迎战,魏军被击败,公叔痤被俘,后被献公放回。
  少梁之战后,献公病死,孝公继位。这时的七国,秦国最弱,魏国最强,因少梁之战,魏惠王便主动联合其它五国攻伐秦国,准备分秦而灭之。
  魏惠王,即魏罃,魏武侯之子,早年与公中缓曾争太子之位,武侯死后,魏罃继位,赵、韩趁机伐魏,惠王击退韩、赵,公中缓身死。
  魏惠王和秦孝公都是雄主,而时魏国最强,秦国最弱,所以孝公要想收复河西,必先兴强。秦国贫弱,私斗不断,所以秦国要想强盛,必先立法,立法则国民一心,国民一心则兵源不绝。
  秦国甘龙虽是元老,但却不是立新改革之人,至于嬴虔,空有一身蛮力,他更不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才,杜挚、景监等更不比提。孝公深知秦国缺少经天纬地之人,于是他开始了向列国求贤,恰有一人,他听闻孝公求贤令后,便去赴秦一试。
  此人唤作卫鞅,他是魏国名臣公叔痤的弟子,其非常有才,特善法家学说,公叔痤深知其有大才,多次推荐其于惠王,惠王终不得用。少梁之战后,公叔痤被秦国放回,不久病死,他在临死之际又向惠王举荐卫鞅,并且告知不能用则杀之,惠王不得听,卫鞅终逃于秦。
  卫鞅逃亡秦国,后来终成魏国大害。鞅赴秦后,先与好友景监相谈,景监发现其被逐出魏国,他便向孝公举荐。
  秦国本来就缺少人才,现在卫鞅投秦,孝公喜不自胜。他与卫鞅论谈三日而不休,并大设盛宴宣布起用。
  甘龙、杜挚等都是守旧派,孟、西乞、白氏三族更对卫鞅虎视眈眈,卫鞅在孝公、嬴虔的支持下,力排众议,终施新法。
  所谓新法,便是富强兴国之国法,孝公初期,秦国私斗不断,所以卫鞅施法迫在眉睫。
  卫鞅首先颁布的便是《垦草令》,垦草令,不是片面的垦草开荒,他主要指的是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扩大农业生产面积,削弱贵族特权,强迫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去。
  垦草令只是打击守旧派势力的第一步,国与国之间拼的就是经济实力,而古代最能体现一国实力的便是本国的农业发展水平,第一步恢复农业生产,是非常有必要的。
  卫鞅的第一步措施得到了孝公和嬴虔的大力支持,此后他开始了更为广泛的变法。
  孝公三年,秦国农业出现大丰收,卫鞅开始第二步变法,卫鞅的第二步变法,主要是在赋税和兵役上面下功夫,他首先在秦国确立了李悝变法时的《法经》,接着又在其基础上增加了所谓的连坐法。连坐法,商鞅变法的新创,它的主要内容不言而喻,也就是说一人犯法宗族同罪,一家犯法邻里同祸,连坐法主要是为了取缔私斗、内斗,这对维护秦国安稳,有重要意义。
  立法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打击旧的贵族势力,卫鞅在此后又做了和李悝、吴起同样的政策,他废除了贵族的世袭制度,实行重农抑商,并焚烧儒家经典,推行法家学说,此后,秦人逐渐自醒,开始了崛起。
  卫鞅在颁行第二步变法措施的时候,秦国发生了两件重要事件,这两件事件直接导致此后自己身死。第一件是私斗事件,第二件是太子事件。
  连坐法颁行不久,孟、西乞、白三氏因争夺肥沃土地而发生争斗,进而导致多人死亡,孝公闻听此事之后,立即派出卫鞅调查此事,卫鞅不顾人情,他将三氏七百多人诛杀。此事传达孝公之耳,孝公惊异,秦人自哀。
  第二件事便是太子嬴驷事件,太子嬴驷,也就是以后的秦惠文王,嬴驷因犯法而杀人,卫鞅因其为太子,便将其罪归于太子之傅,嬴驷的师傅有两位,分别是公子嬴虔和公孙贾,卫鞅不顾孝公求情,便将公孙贾施于黥刑,将嬴虔施于劓刑,公子嬴虔本来是坚定支持卫鞅的变法派,经此一事,嬴虔恨透卫鞅。
  孝公初年,秦国的都城是栎阳,栎阳此地距离中原较远,如果秦国东出,栎阳将会失去其原有价值,于是卫鞅在完成第二步变法事宜后,开始了迁都工作。他经两年勘探,终于发现关中平原中部的咸阳适宜做首都,于是他征调军队,营造新都。
  他在营造都城的时候,开始了第三步变法,第三步变法主要是对第二步的补充,他在废除世卿世禄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军功制,并开始设立郡县,统一度量衡,实行户籍制度。他主张实行一夫一妻制,并推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卫鞅变法对秦国的历史改变很大,它直接改变了秦国的走向,当魏惠王、庞涓妄想与五国联合瓜分秦国的时候,他绝对想不到西方的秦国会发展的那么快。
  卫鞅在第三次变法成功后,便率新训练的秦军攻打魏国,商鞅变法后秦魏的第一次交战地是安邑,这个原魏国的都城被秦军攻破,城中百姓尽遭屠戮,魏国大败。
  安邑被秦军击破,魏惠王怎可善罢甘休,安邑之战后的第三年,他派公子卬率军攻秦,卫鞅不顾昔日交情,设计将公子卬擒获,魏军无首,秦军趁势攻击,魏军再败。
  卫鞅两战而胜魏军,大涨秦国实力,孝公喜,于是封卫鞅于商邑,卫鞅改姓商,故后人称之为商鞅。
  前338年,孝公病死,其子嬴驷继位,为秦惠文王,惠文王嬴驷早对商鞅不满,这时甘龙、杜挚等与嬴虔趁机联合诋毁商鞅,商鞅无奈,出逃至商。商鞅变法二十多年,连坐法已经深入人心,当商鞅出逃的时候想要借宿人家,但百姓终因害怕连坐而拒绝,鞅遂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
  商鞅虽死,但商法犹存。商鞅变法彻底改变了秦国,它使得秦国由弱到强,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为强盛的国家,从此秦国开始了一统天下的步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