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晋国本是中原大国,齐、楚、吴、越等国都望其项背,但到了景公一期,晋国卿大夫崛起,晋公势衰,晋国陷入内乱之中。
晋景公时期,大臣屠岸贾阴陷赵朔于公堂,景公怒,诛杀赵朔、赵同、赵括,幸得公孙杵臼、程婴所救,赵氏一族才免遭灭门。后来厉公继位,韩厥等谏言赵氏血案之因,于是屠岸贾被杀,赵朔庶子赵武被重新起用,赵氏卿大夫由此兴起。
晋国卿大夫崛起是在晋厉公时期,晋厉公杀害了敢于直谏的伯宗,国人愤恨,于是各附世族,所谓世族,便是晋国卿大夫,因卿大夫之位世袭罔替,所以我们在这里称它为世族。
鄢陵之战后,郤氏率先崛起,其次是中行氏、栾氏和智氏,郤氏首脑郤至因前计击败楚共王和齐顷公,功劳甚大,所以招致其它众卿嫉恨,栾书设计利用厉公陷害郤至,厉公中计,派出胥童诛杀了郤至一族。
厉公前期因伯宗事件已经招致国民不满,现今又诛灭了郤氏一族,国人更为愤恨,此后栾书与中行氏首脑中行偃联合谋杀厉公,厉公被弑,悼公继位。
悼又悼念、悲哀的意思,晋悼公之所以被谥名为悼,那自然有他悼的意义。晋悼公继位之后,六卿崛起,所谓六卿,指的就是智、中行、范、韩、魏、赵六卿,六卿专权,悼公安然不悼。
悼公虽悼,但其却为明君,六卿专权,但军队仍然掌握在悼公手里,悼公任用的解狐、祁傒、祁午、师旷都是春秋名臣,连六卿之一的魏绛都对其赞许有加。
晋悼公虽有雄才但身体虚弱,因再世之时没有诛杀六卿,所以谥名为悼。悼公死后,平公继位。
晋平公之时,齐晋交战,先是晋国击败齐国,屠戮临淄,再是齐国联合晋国叛臣栾逞攻伐晋国。齐晋交战,全是因为之前郤至伐齐的缘故,栾逞之所以叛晋,是因为平公不容之故,郤氏被灭,栾氏当家,晋公当然不满,恰好栾逞有罪,于是平公借机屠灭栾氏三族。
平公死后,晋公权力逐渐缩小,昭公、顷公、定公时期,六卿专军,晋公兵权被分割。
晋国六卿,尤以韩、魏、赵、智最强,因韩、魏、赵后来代晋,所以有必要提提三卿先祖。
韩氏,韩氏先祖为韩武子,韩武子原与周室同姓,因被封在韩原,所以赐姓为韩,春秋时期,韩献子韩厥助赵武诛杀屠岸贾,韩氏由此兴起。
魏氏,毕公高之后,春秋时期,晋献公灭魏,毕万被封在了魏地,于是改姓为魏,毕万之后,魏武子、魏悼子历侍文公,魏绛时,魏氏兴起。
赵氏,造父之后,与秦为同一先祖,春秋时期,赵夙与毕万同为晋献公麾下的两位名将,赵盾死后,赵氏险被灭族,幸的公孙杵臼、程婴相救,赵氏才得以安稳,赵武死后,赵氏经文子、景侯而传至赵简子。
晋顷公的时候,晋国宗室羊舌氏、祁氏专横跋扈,六卿联合,于是将其灭族,晋公势力大损。
定公之时,范氏、中行氏联合攻赵,赵简子联合荀氏荀栎、韩氏韩不信、魏氏魏侈共伐范、中行,范、中行氏被击败,后被灭族,晋国转为四卿专权时期。
从顷公到此后的出公,晋国在被卿大夫一步步的瓜分,出公时期,四卿叛乱,出公出逃,哀公继位。
四卿为什么能够击败晋公,除了多年的经营之外,再就是拥有了强大的军队,军队被四卿所掌,晋公安然不败。
韩、赵、魏、智在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后,势力遂大,但是,这四卿当中,智氏最为强盛,智氏不仅独占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原有领土,而且拥有了晋国五分之二的军队。
智氏的智伯是位骄横跋扈之人,他随意欺压三卿,对于赵、韩、魏而言,智氏更是死仇。赵简子做为赵氏头领的时候,智氏谋夺赵氏封地的野心就已经暴露了出来。
赵简子赵鞅是晋国名臣,他除了会收拢人心,而且会选子教成,他废除了懦弱无能的太子伯鲁,立公子无恤为世子,赵无恤,乃是此后的赵襄子,赵襄子便是击败智伯,奠定赵氏诸侯国基础的赵氏卿大夫。
智伯权倾晋室,他随意强抢强要三卿封地,赵氏不给,于是智伯伐赵,赵氏哪里是智伯的对手,不久襄子便退守晋阳。
智伯率领韩、魏两卿共伐晋国,韩、魏其实不悦,韩国的
首脑为韩康子(宣子之后,韩国历经贞子、简子、庄子传至康子),魏国的首脑为魏桓子,两卿都曾被智伯所逼而交出过土地和人口,恰好赵襄子有事,所以二卿便经张孟所求联合襄子齐攻智伯,智伯失败,此后被杀,三卿夺其土地而去。
智伯被杀后,三卿代晋已成定居,晋国宗室衰弱,赵、韩、魏趁机夺权自立,前403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为诸侯国,晋国名存实亡。
晋国被灭是在前376年,三卿列为诸侯后,晋国经幽公、烈公、孝公三代传至静公,前376年,韩哀侯、魏武侯、赵静候吞并晋国剩余领土,晋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