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齐桓公病死,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终结,接下来就该晋国和楚国上场了。楚国的先祖我们已经提过,现在轮到晋国了。
晋国,唐叔虞所建,周成王所封,到了春秋时期,晋国已经历经11主,他们依次是燮、武侯、成侯、厉侯、靖侯、釐侯、献侯、穆侯、殇侯、文侯、昭侯。
晋昭侯之时,大臣潘父发动叛乱,弑杀昭侯,迎立曲沃桓公,不久晋人暴动,曲沃桓公失败,孝侯继位。
曲沃桓侯何许人也,原来他是晋昭侯所封的远房亲叔,这个亲叔和其它公子不同,他是有封地的,而且曲沃实际上已经独立于晋国之外,成为实际上的国家,当然,晋国只是桓公名义上的主国。
从昭侯开始,曲沃国和晋国便争夺起了晋君之位,他们围绕正统问题相互纠缠了几代君王,从最初的曲沃桓公、曲沃庄伯到曲沃武公,而晋君也是一再更换,如鄂侯、哀侯、小子侯,这一阶段,曲沃君主不断地弑杀晋君,不久武公终于继位,成为了实际上的晋君。
曲沃代君,这一看似简单的夺位之争,实际上是春秋时期卿大夫夺权的开始,它开了众卿分国的先河。
晋武公夺取政权没多久便病死了,他的儿子献公继位,这一时期晋国开始崛起,献公重用毕万、赵夙等谋臣相继灭亡霍、魏、虢、虞、耿等国,一跃成为中原地区幅员最为辽阔的诸侯国。
初年时,献公是个挺有作为的君主,但到了晚年,老年昏聩、不分忠奸,终于他和汉武帝一样,听信奸臣、姬妾的谗言害死了自己的太子申生,太子申生已死,本来做父亲的已经够绝了,他竟然又听信骊姬的谗言去追杀其他的儿子,当然了,儿子是赶跑了,自己倒成了孤家寡人。
献公死后,晋国内乱,先是里克杀奚齐、荀息,后是惠公赐死里克,这个晋惠公,便是献公之子夷吾。
惠公是由秦国拥立的,晋国内乱,夷吾逃亡秦国,等到里克杀死晋君悼子后,惠公便被拥立回国继位为君。
常言道,言而有信,事必成之,但是这个惠公却是个作死鬼,人太做作天理不容,惠公主要是在三件事上失了理数,才后来导致被秦穆公所俘。
我们先不提这三件事,既然与秦国有关,那么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秦国。
秦国,春秋时期的中原大国,传说秦国的祖先名叫大业,是由母亲吞食燕鸟之卵而生,大业之后,秦国历代更替,经女华、大费、费昌、中潏、费廉、女房、旁皋、太几、大骆而传至非子,而费廉另一子季胜则由孟增、衡父而传至造父,造父则为战国时期的赵国先祖,而非子则为秦国嬴氏先祖。
非子善于养马,后被周孝王重用,而后秦国建国。非子之后,秦国又经公伯、秦仲、庄公、襄公、文公、竫公、宁公、出子、武公、德公、宣公、成公十二代而传至穆公。
秦穆公继位之时,其先祖已经为他打好了基础,地盘方面,先祖文公灭荡氏,武公灭冀戎、邽戎、小虢,秦国初为列国;文化方面,文公修城建邑,立史明文,而秦穆公要做的便是东出称霸,以抗齐、晋。
秦穆公已经在为自己的霸主之位准备了,除了自己省吃俭用、励精图治外,而且还四处求贤,百里奚、蹇叔、丕豹、由余、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贤才贤将,都在他的重用之列。
现在我们来说说晋惠公失理的三件事,第一件:失信于秦。惠公在晋国内乱之时是由秦国收留的,而且在回国继位的时候曾经许诺以河西之地而感谢秦公,但是,晋惠公继位之后,却根本没有实践,再者,晋国饥荒之时,穆公倾力而救,但到秦国饥荒之时,晋国却袖手旁观,坐看秦国笑话,所以,秦穆公大怒,出兵讨秦。
第二件:擅杀拥立之臣。惠公是由里克和丕郑拥立的,但是惠公却听信吕省、郤芮的谗言,终将里克杀害,尽失晋人之心。
第三件:杀害忠臣庆郑。庆郑是春秋时期有名的谏臣,在晋人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但是惠公却认为自己被俘是庆郑的怂恿,于是将其杀害,二失民心。
三件蠢事丧失民心,于国于民都为不利,惠公死后,其子怀公怒杀大臣狐突,遭到晋人不满,国人纷纷要求晋文公回国继位,那么,晋文公是怎么做的呢?
晋文公此人,是惠公夷吾的弟弟,晋国骊姬之乱时,重耳和夷吾一样,都出逃在外,等到惠公死后,晋人思求其回国继位,于是文公在秦国的支持下开始回国。
晋文公在出逃时是受到秦穆公热情款待的,而且穆公还将自己的女儿嫁于文公,等到晋文公在秦国继位所以秦晋免不了修好结盟。
晋文公在外流亡十多年终于回国为君,这不是他的造化,而是自己本身固有的坚韧,他的麾下,也有一批贤才谋士,如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介子推等。文公继位之后,前几年修德改善,恢复国力,等到国力恢复之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霸主之路。
挡在晋国前面的有两个国家,分别是秦国和楚国,不过秦国目前还不能动,因为两国已经结为盟主,世代友好,所以文公首先对付的便是南方的楚国。
楚国在这一时期已经非常强大,因为楚成王基本上已经消灭了荆江流域各国,就在不久,成王又击败了妄图称霸成为一世笑柄的宋襄公,而宋君向晋国求救,于是晋军南下,楚军北上,两国开始了一场争霸大战。
文公在早年出逃的时候,曾受到过楚成王的款待,并且文公曾许诺若楚晋日后交战,则以退避三舍之礼以报楚国。是时,楚将子玉率军抵达城濮,而晋将先轸则以三舍之礼回报,等到楚军进入晋军伏击范围内时,晋军军士四面出击,楚军大败,丢盔弃甲,晋文公开始称霸。
文公击败楚军之后,又趁势攻打了楚国的盟国曹国和卫国,主要还是因为曹君和卫文公曾不礼于自己。
晋文公虽然击败了楚国,但是秦国犹在,秦穆公仍然是自己最大的对手,在晋文公时期,秦晋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到了晋襄公时期,秦晋交恶,不久两国在崤山打了一场冲突战。
造成秦晋交战的根源,是在郑国的问题上,不过还要从晋文公时期说起。
两兄弟之间时而都会有矛盾,何况秦晋两个大国。文公晚期,郑国背晋附楚,文公大怒,发兵攻郑,并且叫上了自己的兄弟秦国,但是到了战场上,秦穆公却擅自撤兵了,听闻让穆公撤兵的竟然是一个郑人,叫什么烛之武,这都没什么,你说撤了就撤了,你穆公却派出了什么杞子、逢孙帮郑国守城,又来抵御自己的盟国晋国,所以这一回文公恼怒了,不过还算文公理智,晋军没有趁势消灭秦军,但是秦晋之间的隔阂算是有了。
秦晋算是结下了梁子,第二年,晋文公去世,其子晋襄公继位,秦穆公要作死了,你说你不在自己的家里好好待着,非要在人家国丧期间出兵征讨,全然不给晋国面子,果然,秦军在崤山被晋军全灭,主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被俘,还好幸亏文嬴相救,才让孟明视三人回国。
不错,挨了打就要图强,穆公有志气,他要报一箭之仇,四年后,穆公大发兵力攻晋,在崤山祭奠将士灵魂,看看,打了胜仗装装逼,没错,这就是秦穆公。
晋国打了楚国,又打了秦国,这一阶段的秦穆公、晋文公都可算是春秋五霸之一,小国只有就范的份,你不附我,我就揍你,你若附我,我便罩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