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奥匈帝国再起 / 第19章 武器

第19章 武器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张祥本是个枪械爱好者,也喜欢骑马打猎,所以对枪那是早有研究。但因现在无烟火药还没出来(1884年由法国化学家、工程师P·维埃利最先发明),也最多是跟父亲私下聊过。
  意思是可以想办法改进步枪和火药,希望一次能多装几发子弹,按个5-10发弹夹什么的,好提高射速、节省时间。
  虽得到大公的肯定,但不知道具体研发出来了没有,但这玩意难度不高,很容易搞定的啊。
  现在这个年代最好的步枪,明面上还是1872年德国陆军猎装的1871年式毛瑟步枪,是最早的、成功的采用金属弹壳枪弹的机柄式步枪。
  奥匈帝国军队的制式枪械,也是以此为基础发展研发的,只是精准度还是不如德国原装货、制造成本也微微高出一点,对比起来缺乏明显的竞争力。
  但德国的1871年式毛瑟步枪和弹药的年产量并不高,更不会轻易对外大量出售的,所以大清帝国想大量购买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使德国人卖,那价格也是非常贵的。
  1871年式毛瑟步枪,首创了凸轮式自动待击,击针式击发机构。口径11毫米,枪管内刻有螺旋形膛线发射定装式枪弹。
  而无烟火药出来后,步枪口径普遍是7-8毫米子弹,而且威力提高显著。这些老式步枪也会全部被列强们所抛弃,陆续变成新式出口武器。
  历史上1884年毛瑟步枪进一步改进,在枪管下方装上了可容8发枪弹的管形弹仓,射手可接连不断地推拉机柄发射,直到弹仓打空为止。
  定装枪弹发明之后,弹仓式机针枪的采用,是枪械的射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近代步枪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884年在法国研制成功了无烟火药,1886年法国首先研制了发射无烟火药、枪弹的勒贝尔步枪。
  而德国发射无烟火药、枪弹的1888年式7.92毫米毛瑟步枪,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次真正的近代步枪。
  而现在最好的机枪,一是美国在南北战争后,装备了口径为12.7毫米的M1865加特林连发枪,最好的手摇加特林连发枪射速可达1200发/分钟。
  二是1873年瑞典人H.帕姆克朗兹发明的诺等菲尔特多管排枪(诺等菲尔特排枪有多种口径,带2到12根枪管,各种枪机的形状和集镇的带机都是射手将侧方的机柄向后方扳动实现的)。
  当机柄向反方向运动时,上方弹仓中的枪弹靠重力送进枪膛,然后发射机构使各枪管进行齐射,射速每管100发/分。
  在枪械发展史上,真正的自动机枪是英籍美国工程师H.S.马克沁完成的。他采用枪管短后坐原理,于1883年设计试验成功了第一支自动机枪,使枪的理论射速达到每分钟600发。
  他1884年取得了机枪的发明专利权,该枪以膛内火药燃气作为机构运动的动力,通过曲轴式机构完成开闭锁和待击。
  用布料弹带供弹,水冷枪管,能长时间连续射击,枪身重27.2千克,架在专用枪架或炮架上射击。
  根据马克沁机枪的原理,自动手枪,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等逐步相继问世,枪的大家族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阶段。
  张祥也曾在班斯卡·什佳夫尼察研究过一段时间,还没等研究出来,就回了格拉茨。
  在格拉茨没整几天,被大公意外发现了,那顿狂吼啊,到处找东西要狠狠削他。挨了顿暴揍后,吓的张祥赶快老实了,研究成果也被大公没收了,资料和东西去了哪里就不知道了。
  毕竟研究这些东西,怎么的也得跟火药打交道,危险性是很高的,大公可不希望爱子出事。
  想想当年红色苏联,为了研发低成本高威力的炸药,在西伯利亚弄死了多少科研人员就知道了。
  可惜张祥手里没那么多免费的牺牲品啊,否则弄出来炸炸金矿还是真的很诱人的。
  而对于张祥来说,早弄出来只是多个发大财的路子,而且他对化学方面不甚了解,无烟火药研究难度也不小,且太多的改变历史进程也没什么必要,所以暂时放下了。
  大炮,张祥暂时是想都没想过去研究、改进,毕竟奥匈帝国有全世界最好的大炮研发生产厂,斯柯达兵工厂(优异的火炮制造工艺和超前的技术)。
  张祥日后只需要关注奥匈帝国军队列装的数量就可以了。当然斯泰尔公司的武器研发、生产制造,在这个年代也绝对是排在世界枪械厂家的前列,但没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大炮那么无敌啊。
  这也是匈牙利政府高层,不想增加军费支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武器装备都得从奥地利那边购买,他们心里能舒服的起来吗?
  奥匈帝国的军舰设计、制造水平实在不怎么样,张祥都有点看不下去的感决,虽也有得里雅斯特STT造船厂等不错的存在,但总体上根本无法和大英帝国相比。
  张祥对军舰技术也实在不怎么懂,只知道既要防护好,火力也得猛,还得打的准。这玩意可是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展示台,每一艘主力战舰都堪称昂贵至极。
  希望大清帝国这次主要的采购目标是陆战武器,要是军舰的话,奥匈帝国方面现在比起英、德两国差出了许多,甚至比起法国、意大利都没什么优势啊。
  随着海上贸易日趋发达,海权对一个国家显得非常重要,为了保障商业利益,必需有相对强大的海军实力,另外还得有足够的商船,甚至大量港口来延续。
  现成的例子,大英帝国强大的三宝,“黄金、船队、战舰。”
  看来以后得关注点海军的发展规划了,有了强大的海军才能保障自己的海岸线和生命线啊。
  但主力舰少搞点,太费钱,装甲钢可以搞,那玩意好像挣钱着呢,而且难度相对不大。
  潜艇以后必需大搞,探索宝藏、运输、布雷、猎杀,是居家旅行必备啊,当然巡洋舰、驱逐舰技术上不能落后。
  让谁来帮着搞呢,最出名的一战前军舰设计师,好像是意大利设计师维托里奥.库尼贝蒂,他1902年提出了最早的全重型火炮主力舰方案,是真正的大才。能不能请的到他呢,得让人关注一下。
  当然,还有现在的大才,20多岁的德国人詹姆斯,其最早提出了单烟囱,飞剪艏,无撞角,全水线长度装甲带,全封闭式双联装炮塔等设计。
  曾提出内部应采用完善穹甲设计,最可怕的是,高达10:1的长宽比,这种设计就是放到一战前也是毫不落伍的。
  这样年轻的大才在海军设计团队中,实在太年轻了,很难在一大堆专家跟前说的起话,张祥也很难说服皇帝陛下的。
  毕竟其提出的方案在德国内部都无人愿意采用,直到英国采用后,德国海军设计团队才开始迅速跟进。
  怎么办呢,要不先买个船厂把其招过来,然后为移民局之类的部门,设计这种廉价但强悍的护卫战舰,以后海军用再直接转给海军,这个事情的运作得多加关注了。
  你要说奥匈帝国有没有海军建设方面的天才,那肯定也有啊。
  比如第一个发明气垫船的达戈贝尔·穆勒,一个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可怜人,天生的冒险家和发明家,1900年还来过中国——不过是作为八国联军的成员来的,奥匈帝国50多人中的一个。
  后来他成为了奥匈帝国鱼*技术官员,指挥过几种鱼*舰艇,还成为了波拉当地潜水学校的指挥官。
  他在任上发明和改进了几种潜水装置,使其成为了(据信时)世界上第一位潜水到64米的人,或许是长期跟鱼*接触,其对鱼*这种”弱国的武器“,”小舰对抗大舰的法宝“甚是痴迷。
  在想法成熟并且得到官方支持后,1915年他开始主持建造一艘”实验性的滑翔艇“,以作为鱼*的有效载具。
  在原始的方案中,其采用三加一的配置方案。三个大的120马力发动机,将用于提供推进力,而第四个65马力的提供升力。
  升力产生发动机,是理论上能够达到每分钟450立方米的流速运行的空气压缩机。
  方案设计预计最快航速32节,由于只有两边有小块裙板,其发动机产生的气垫位于船的前部,并能够将船提升出水面10英寸。总体而言,就这赛艇的速度,跑的快比西方鱼*还要快了。
  不过,人的命运啊,还真是不可预料,有时候也要注意历史的进程。在完成他的作品并提交给维也纳后,他被公派去了杜布罗夫尼克。
  然而当他回国后,却愤怒的发现自己的宝贝赛艇已经被拆成了铁板,连升力发动机都被还给了原飞机部门——物归原主,你们还真是节省啊喂。
  官方给他的解释是:
  “虽然勉强达到了指标(31.5节),但是很多地方不完善,并没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行性。”
  这位老兄气的要死,当即表示老子不干了,水上飞机和空投鱼*的领导工作你们看着办吧。
  忘了说,这位老兄还同时负责作为鱼*有效载具的早期水上飞机的研制工作。但现在的他估计还是个小屁孩吧,以后倒是可以多提携一下,重用一番。
  对了,小巧的陆军支援武器,现在这个年代各国开发的还不多,比如手*弹、地雷、甚至迫击炮等。
  这些个技术含量低,成本低廉,非常适合大清帝国,只要有自己的钢铁厂后稍加学习培训,大清帝国就应该能自己生产制造的。
  尤其是手*弹、地雷,中国在这两项技术上也是祖宗的,明朝初就大规模装备使用过的。
  子弹那些的也可以改进吗,没必要全是一个尖弹头,比如散弹弹头,在守城和战壕战时,那是相当好使的吗?一发覆盖一大片地方,跟小炮似的,威力堪称恐怖。
  还有火箭类武器,中国是火药的故乡,也是火箭的祖先。明朝时期的毛元仪在他的著作里面就记载了30多种火箭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像其中有飞火飞天、火龙出水等。
  明朝的中国都搞的有声有色,还把人送到了189米高空中(爆炸了),何况现在的奥匈帝国呢?
  英国据说更是其中的高手,曾用这玩意教育过拿破仑的,当然现在的火箭因为热能随气体排放被浪费了,使效率低下,但毕竟覆盖面积大啊。
  想通了的张祥,彻底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就剩具体情况跟醇亲王奕譞进行两人之间亲切的沟通,与彼此之间的君子协定了。
  两人的私下沟通当然顺利了,当醇亲王奕譞得知,可获得一些还未装备奥匈军队的先进武器时,那脑袋点的快啊。
  反正是君子协定,只要两人守口如瓶,那一切功劳都是醇亲王奕譞的,傻子才不干呢。
  万事顺利,张祥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陪同醇亲王奕譞等贵客,每日观看护卫们训练,喝喝茶、打打麻将、赌点小钱,醇亲王奕譞等对这些护卫的拳击训练尤其关注。
  毕竟这些人经过长期的严格强化训练后,已经可以说是奥匈帝国真正的精锐了,身强力壮,孔武有力。训练时非常认真,那股杀气实在吓人,且往往善于一招制敌。
  大清帝国有几个自视甚高的护卫,亲自去体验,结果因不熟悉、不适应规则都被快速击倒,让他们彻底服气了。
  主要是他们也逐渐了解了,这些士兵的训练内容和强度,他们自认为自己有点吃不消,坚持不下来。
  吃半生肉和吃熟肉的人,体质上、蛮力上不同是正常的。对于考察团高层而言,关键是他们训练时,我们可以赌博啊,于是拳击比赛被大清高层接受了。
  尤其是所谓的高手较量,打的那个精彩啊,气氛压抑、场面焦灼,不时飙血,但双方绝不轻易服输,一场比赛下来,往往都要养伤数日,当然贵宾们对双方的奖励也绝对丰厚。
  以前在大清帝国,他们虽地位非常尊崇,但很少接触这种激情四射的打斗,看的是真过瘾啊,还可互相赌斗,赢的一方拿出一部分奖励拳手,双方获益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