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唐贞观第一摄政 / 第0004章----止步归墟

第0004章----止步归墟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皇宫,太极宫中
  此时老李渊已经顾不得计较自己被儿子夺了皇位,一脸焦急的看着查看李玄牧情况的袁天罡,李玄牧那一头白发在李渊的眼中是那样的刺眼,即便是他自己都尚未白头,没想到最宠爱的小儿子竟然一朝白头……
  许久,袁天罡一脸严肃的转过身来,凝重的说道:“陛下,晋王殿下现在已无性命之忧,幸亏殿下心系苍生且内力深厚,以一身修为和众生信念消弭了祸患,只不过殿下的内力无论何其雄厚最终只能止步于归墟,想要再入神圣领域恐怕是不可能了,殿下若是依旧如此内外兼修恐怕一生只能如三次神圣,三次之后哪怕再入一次都会有性命之忧。但若是殿下放弃一身内力,以天生的大金刚体魄改走肉身成神的路线,倒是有望再入神隐,甚至迈入陆地神仙境界。”
  “道长这是何意?”李渊皱眉,焦急的问道。
  “殿下如今的情况,不入神圣恐怕活不过三十五岁……”袁天罡畏惧的看了老李渊一眼,咬了咬牙,说道。
  老李渊如遭雷击,后退两步,所幸被万贵妃扶住,否则便要一下跌坐在地上了。
  老李渊浑身哆嗦着指着李世民,气的说不出话来,最终抄起桌子上的一个砚台冲着李世民砸了过去。
  李世民也不躲,就那么两眼通红的跪在老李渊面前,任由额头上被砚台砸出的伤口止不住的鲜血直流。
  正当裴寂等人拉着老李渊劝说他别把这最后一个完好的儿子给砸坏了的时候,床榻上的李玄牧轻咳了两声,虚弱的说道:“父皇息怒,您也不要怪罪二哥了,这一切都是儿臣自愿的,大哥早在三年前遭遇刺杀的时候就已经离开大唐了,至于去了何处,儿臣也不清楚,而近来发生的这一切不过都是四哥和大哥的替身干的好事儿……”
  “你说什么!”老李渊听闻李玄牧所言,双目圆瞪,激动的大喊道。
  “三年前大哥离开的时候曾言,既然二哥想要这皇位,那就拿去好了,但四哥万万不可留,四哥此人睚眦必报,只因为当年母后将他……”李玄牧依旧虚弱的娓娓道来。
  “那建成有没有说什么时候会回来。”李渊小心翼翼的问道。
  “大哥说等合适的时候自然就会回来了,再不济等二哥真正一统天下的时候,他就会回来,与父皇团圆。”李玄牧咳嗦了两声之后淡淡的说道:“那时候大哥以为我醉了但我还是听到了一些东西,大哥说他会去波斯,会去拜占庭,若是二哥成了那杨广的话,他会带兵东征,但若是二哥成了汉武帝的话,王师所至,他会献上两国之地!”
  自后李玄牧讲了很多李元吉和那个假李建成所做的恶事……
  也和老李渊他们解释清楚的这三年间的一切……
  原本被蒙在鼓里的李世民也清楚了,原来自己这三年间的敌人并非是自己的大哥,而是一个野心勃勃的陌生人……
  三日后,太极殿。
  老李渊精神还算不错,经过这三天下来父子三人掏心掏肺的交流,老李渊也算是放下了,至于说李元吉这个淫乱后宫的混账儿子死了就死了,老李渊脸上带着些许的笑意,安然自若的端坐在龙椅之上。
  当然“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来了,名义上“李建成”现在还是太子,李元吉还是齐王。两人看起来比好几天没睡觉带着儿子们瞎扯的李渊还憔悴,“李建成”低着头,跟个木偶一样,今天算是他最后一天当太子了,也许是最后一个早上当太子。
  当然作为李建成的替身,当了三年的太子其实已经很好了……
  满殿朝臣,整个长安城的大小官吏几乎都来了,就跟正旦大朝一样,官职低点的,都排到了殿外远处去了。
  各地朝集使,今年都还没返京,先是生了杨文干之事,再又是皇帝要搞事情,再到秦王发动宫变,这个春天,可谓是大事层出不穷的让人眼花缭乱。
  如今依旧还是皇帝的老李渊一道诏令下去,召百官上朝,没有人敢不来。
  就连东宫的旧部,也几乎都来了,秦王说来了就是既往不咎,不来那就是心怀不轨,谁敢不来。当然认死理儿的薛家老二愣是没来……据说这薛二愣子跑去秦岭当山贼去了……
  殿上的气氛很沉重,也很诡异。
  李渊基本上没开口,宰相们也都木桩似的站在那里。
  但是老李渊可是不开口则以,一开口就惊动天下,只说了六个字“赐死建成、元吉!”
  吓得满朝文武都跪在了地上……嗯,还有一个坐在凳子上的晋王。
  当然老李渊之后就不说话了,瞟了眼身后端着两杯酒的大太监章远,意思很是明显,赐酒吧,赶紧的!
  “李建成”无奈苦笑一声,认命了,结果章远递过来的就被,一仰头便喝了下去,而李元吉似乎还想暴起,但被站在李玄牧身边的雄阔海一记手刀劈在颈椎处,劈碎了颈椎……
  等“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尸体被拖走之后,杨恭仁这个检校侍中,今天充当着宣诏官的角色,一道道的诏书早已备好,这都是昨天就商议拟好的,有的由秦王授意,有的由皇帝授意,最终用皇帝的大印通过。
  三省的宰相们,见秦王和皇帝都达成了一致自然也没什么意见,即便有一件也是捏着鼻子认了。
  第一道诏书,废太子建成为庶民,赐鸠酒。
  第二道诏书,废齐王元吉为庶民,赐鸠酒。
  嗯,这两个在宣诏之前就解决了,这个不重要!
  第三道诏书,立秦王世民为太子,总摄国政!
  这道诏书一下,大殿中响起许多声音。有如释重负,有唏嘘惊叹,还有失意落寞,有兴奋激动......人生百态可见一斑……
  总之,从此时起,李世民就是大唐的皇太子了,而且拥有总摄国政的权力。一切军国政务,统统交给太子处置,在起草这道诏书的时候老李渊急不可耐的说:“一切都交给老二你看着办,总之朕现在是一刻也不想在皇宫里待着了,等你登基,朕就搬到小六哪里去住!”
  李世民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太子之位,也拿到了他需要的监国摄政大权,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父亲的原谅,他不是孤家寡人,他还有父亲,还有兄弟!
  李世民毕恭毕敬的跪谢皇恩。在百官看来真诚的有些虚伪……
  在百官的恭贺之下,李世民走到了皇帝玉阶之下,在百官之前的那张案前坐下。
  这里,以前是那个所谓的“太子建成”在朝会上的位置,现在这个位置,它属于李世民了。
  裴寂带头向李世民跪拜,随后其他宰相们也跪拜了起来。
  无数人看着这一幕,裴寂膝盖碰地,一切尘埃落地,大唐的储君易位,前太子成为了死人,政事堂首相带领整个政事堂的所有宰相们向新的太子朝拜,太子易位。
  在李世民当上了太子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册封东宫官属。
  太子监国,东宫就是个小朝廷,以后军国政务都要从这里处置,当然,按照现在这种父子和睦的情况,恐怕过不了多久,太子就会成为新帝。
  一道道诏令还在继续宣读。
  调原岭南道大都督李靖为河东道大都督;
  原河东道大都督李世绩改任河北道大都督;
  调原河北道大都督秦琼为关内道大都督;
  调柴绍为陇右道大都督;
  屈突通调任都畿道大都督;
  刘弘基调任河南道大都督;
  岐王李茂贞调任京畿道大都督!
  七位大都督的调动,大唐的半壁江山都换了镇守。
  其中尤其以岐王出任京畿道大都督让人惊叹,这原来要是秦王遥领的,本来大家还以为新太子会让其长子李承乾来接任这个位置呢。
  但是没想到会是这个被晋王殿下带回来之后被从陇西李氏过继为陛下之子,写进皇室族谱的岐王殿下出任……
  当然大家也很清楚,其实这个位置一开始应该是准备让晋王殿下接任的,只不过,现在晋王这情况……只能让这位晋王的铁杆儿去了。
  诏令依然在继续。
  七大都督调动之后,就是东宫官属的任命了。
  以皇帝和朝廷的名义,任命宇文士及为太子詹事,任命王景略为太子少詹事。这两个官职,相当于朝廷的尚书省左右仆射,总管东宫庶务。
  任命长孙无忌与杜如晦为左庶子,这相当于朝廷的中书省中书令。
  任命高士廉与房玄龄为右庶子,右春坊相当于中央的门下省,两人现在的职务类似于侍中。
  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这就类似于朝廷的三省了。而刚被授任的六人,其实就相当于三省的宰相。当然李世民这位新太子登基之后,政事堂里不会只有这么几个人,至少裴寂、刘文静、萧瑀他们会留在里面,尚书令必然会交到晋王殿下的身上,既然王景略都进去了,刘伯温、张居正、王安石三人李世民自然也不会放过。
  诏令,以尉迟敬德为左卫率,程知节为右卫率,这是东宫重要的警卫统领。东宫十卫率,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负责统领府兵,并统东宫内卫。
  另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左右内率府不统府兵,负责门禁和随从侍卫。
  虞世南为中舍人、褚亮为舍人。
  姚思廉、魏征为太子洗马。。
  同时,皇帝诏令,召回此前流放的王珪……
  当然毕竟李世民尚未加冠登基之后,所以说大家的封赏都还没有确定,也就是晋王的封赏已经被老李渊和李世民确定好了。其他的让李世民自己头疼去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