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铁血宋汉 / 第11章 鲍公子这病

第11章 鲍公子这病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鲍易方一抬手,同意让龙武出手救治,反正都进来了,想看就看吧,看了也不会少一斤肉。
  龙武走上前,看到了鲍管安搭在靠墙床架上的腿,隐隐发出一阵脓臭,病源难道就是这里?
  “鲍少爷的病,就是腿疾?”龙武向鲍易方确认。
  “少爷的腿......已经有半年了,很多有名的大夫来看过,说是病已入髓,乃是附骨之疽,少爷可能会......呜呜......”
  鲍易方懒得理龙武,王管家就说明了相关情况,看来是真心关心少爷,都快哭出来了。
  附骨疽?
  “是不是有疼痛彻骨、皮肤微红微热,并伴有高热、寒战、口干等症状?”龙武对医道虽然并不精通,但读宋人笔记时,有很多人因为患了这个病而死,所以龙武正好深度了解过这种病症。
  “没错,小官人,您看也不看就已经知道症状?这....这真不是人.......是活神仙啊!”王总管激动得有点语无伦次。
  龙武看他这劲头,要么是被总管工作耽误了的影帝,要么就是传说中的老王。
  听得龙武一语中的,鲍易方也转过身来。
  “之所以会疼痛彻骨,是因为湿热蕴结于骨骼,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不通......”龙武侃侃而谈,强大的记忆力显出了威力:“之所以有高热、寒战、口干之感,是由于温热毒邪与正气交争......”
  鲍易方听到这里,颤声问道:“可有得救?”
  这时,鲍管安也从纱幔中探出半个脑袋,想看看这位牛逼吹得特别清新脱俗的小官人。
  龙武上前查看了一下鲍管安的腿,从症状对应,判断出鲍家少爷的附骨疽症其实并不算太严重,不过,“不治将恐深”,嘴上却叹了一口气。
  鲍易方和王管家听他说得头头是道,鞭辟入里,本以为有解救之法,这时见他叹气,都吓了一跳。
  “小官人,只要您能治得好犬子,鲍某愿付出任何代价!”鲍易方急切道。
  “嗯......”龙武装模作样的轻轻摇了摇头,又微微点了点头。
  “小官人有任何要求,只管开口,只要能医好犬儿。”
  鲍易方本来已经麻木,并没有对龙武抱什么希望,但见他不看而知病情,说起病源有根有据,显得非常“精于此道”,不由得又燃起了希望,就像落水的人见到稻草,抓住再说。
  龙武装不下去了,打开天窗说亮话:“倘若鲍公子就此痊愈,只有一个小小请求,我因初到贵境,无亲无故,没有户籍,无法参加科举应试,想请鲍师爷在薛知府面前美言几句,解决这个难题。”
  “这......”鲍易方踟蹰道,这件事看起来容易,其实没那么简单,不出事的话皆大欢喜,出事的话,牵连很大。
  “想来以鲍师爷在薛知府心中的地位,这并不是什么难事。”龙武微笑道。
  “好,倘若你能医好小儿,老夫就替你向薛大人请求,至于成或不成,却是不敢打包票。”
  “一言为定。那就姑且一试,拿纸笔来!”龙武爽快道。
  “姑且一试”这话,听在鲍易方和王管家耳朵里,自然认为是谦虚的客气话,但对龙武来说,却是真正的“姑且一试”,至于成与不成,就看天意了。
  王管家拿了纸笔来,龙武挥毫写方子,幸好龙武以前的好友李安靖是书法世家,经常看他写,也就跟着练过一段时间,所以现在写起来并不费劲。
  龙武写好后,将方子递给王管家,说道:“照方子煎服,十天一个疗程。”
  王管家:“疗程?”
  “就是连续吃药十天。”龙武解释道。
  王管家答应了一声,看那方子上写着:黄连、黄柏、山栀子、天花粉、忍冬藤、车前草、川牛膝、紫花地丁、白茅根、赤芍、丹参......。
  王管家并不懂医道,看了这些药名头就晕。
  这方子是龙武深度了解附骨疽症的时候记下来的,涉及的药材并不难找,黄连、黄柏、山栀子清热化湿,泻火解毒;忍冬藤、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车前草、白茅根利湿清热;天花粉、赤芍、丹参、川牛膝行瘀通络,正是附骨之疽的对症药方。
  “我就住在‘熙熙楼’,若有什么状况,可派人来告知我。”
  ..................
  龙武走出鲍府,在街上瞎逛。
  这事要能成的话,就解决了报名的问题,接下来就是为考试做准备了。
  宋朝科举有贡举、武举、制举以及词科四大类。
  武举就不考虑了,宋朝重文轻武,武官是被当粗人一样轻贱,当瘟神一样防范的主,开黑店那家伙有一身好武艺,却宁愿在荒山野店做起高危营生,也不愿意从军,可见一斑,自然不值得考虑。
  至于制举,是由皇帝下诏举办的临时考试,属于“特招”,时间不定,录取名额又少,而且大多数时候要有官员的举荐才行,PASS!
  词科,是选秘书的,专考古代公文,什么诏书、表啦,还有檄、箴、铭、序等,专业性强,名额更少,干秘书也没什么意思,PASS!
  最合适的,还是贡举,这是大宋招考公务员的最主要途径,在北宋前期,贡举考试分为进士、明经、诸科三类科目,但后来“王安石变法”,“罢黜百科”,只剩下人人争抢的“进士科”,进士科招生范围最广、考中概率最大、考中后最为荣耀、当官机会最好、升迁机会最多,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也正因为进士科高中之后,“前途远大”,所以在放榜的时候,很多人带着女儿去“榜下捉婿”,看中哪个,扛起就走,正宗的“喜欢就带走”。
  北宋名相富弼因被范仲淹夸“此子有王佐之才”,甚至没等到放榜,就被当朝宰相,也是著名婉约词宗晏殊先下手为强,招为女婿,后来富弼又招状元冯京为女婿,传为佳话。
  当然,抢得多了,也有闹笑话的,曾经有一个刚及第的举人,长得帅,又年轻,被一权势之家看中,派出十多个壮丁,上前强行扛走,那小伙也是见怪不怪,不吵不闹,等到了权贵之家,有一位穿着高官袍服的人对他说道:“我只有一个女儿,长得也不错,愿意嫁给官人为妻,你觉得怎样?”那小伙深深鞠了一躬,淡定道:“我出身寒微,没想到还能高攀,荣幸之至,不过,您等我回去和我媳妇商量一下好吗?”那高官:尼玛,有媳妇你不早说......
  龙武美美的想着自己在放榜那天,是不是也会被哪个王公贵族抢去做女婿?
  咳咳,抢是可以抢,只不过不要太丑啊......
  进士科的考试内容,虽然几经变革,但诗赋、经义、论、策这四种内容是必考的,宋人轻诗赋而重经义、策论,所谓“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作诗嘛,只会打油诗,但我会背啊,看看主题是什么,然后将宋朝以后的相关经典诗章背出来就行了,不信不得高分。
  “试经义”是出题者从儒家经书中截取一句话,让考生阐述其蕴含的义理,这到明清时候就演变成臭名昭著的八股文了。对于这点,也并不难办,自己也算博览群书,虽然不求甚解,但要以现代人的思维弄几个让宋朝考官感觉有新意的“创见”,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试论”类似于命题作文,一般要求考生评论经史记载的某个典故或某一位历史人物,这也难不倒我,其他不敢吹,臧否人物那是最在行啊,性格、品格、人格,逼格,保证格格评得到位。
  “试策”就跟现在考的“申论”差不多,到时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一通搞上去,绝对亮瞎大宋考官的钛金狗眼。
  嗯......万事俱备,只欠一考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