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三国之从云南开始 / 第二十二章 暴击——螺旋突刺

第二十二章 暴击——螺旋突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两军不约而同,在城外十里外一处开阔地上停住了脚步。
  这里是厮杀的好战场啊。
  双方都在这里止步,说明都有心和对方展开面对面的决战。
  场地上一时间旌旗猎猎,尘土飞扬。
  两边都是步兵。成都军有少量骑兵,用来保护步兵的侧翼。
  前面的步兵都是一手执着盾牌。至于另一只手,成都军拿刀,建宁军拿枪。
  看看距离逐渐靠近,吴懿下令弓箭兵射击。可是没等到自己的弓箭开箭,对面的箭矢已经飞了过来。
  吴懿这才想起,敌军不知道为什么,弓箭的射程总是比己方的远一些,于是他下令前部两千盾牌兵立即冲上去杀敌。
  另一边,江薇骑一匹褐色骏马,身披盔甲,手上提一把大刀,站在队伍的最前面,英姿飒爽,威风凛凛。风吹过,扬起战袍飘扬,越发显得俊朗飘逸。
  她见敌军冲上前来,一声令下,前面一千步兵,迈着稳健的步伐,保持完整的阵形朝前迎了上去。
  还有雄壮的口号声:
  “所向无敌!战无不胜!”
  “所向无敌!战无不胜!”
  ……
  成都军立即意识到了对手的不同,深深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
  双方的前锋很快撞击在了一起。
  建宁军的盾明显大得多。这种盾虽然用木头做成,但有铁皮镶边,还有铁丝箍住,遇劈刺时不会沿纹理裂开。盾的内侧还有一块铁皮,可以有效保护抓握的手臂免遭意外,可以说相当实用。盾牌斜举的时候可以有效护住自己和身后一个人免受箭矢攻击。
  云南找到铁矿后,方鹏从此再不用担心无铁可用。反过来,利用铁的专营,铁器的制造和销售成了摇钱树。再加上促进商业的措施和粮食的低买高卖,库房的资金逐渐充实了起来。
  有了钱,相关的研究便有了资金。这种盾牌,是研究院小小的成果之一。
  建宁军盾牌兵后面,通常跟着一个不拿盾的士兵,他左手端着一把短弩,右手拿一把长枪。
  这种短弩,也是研究院的功劳。巨弩做出来了,方鹏马上要求优先研制一种短小的袖珍弩,射程要求很短,可以在近距离杀敌就可以,专门用来配合盾牌兵使用。
  两军相接,高下立判。
  成都军匆忙出击,阵形不振,撞上建宁军的队伍,犹如海水撞上了礁石,被击得粉碎。
  云南的枪兵平时训练时,只练三种兵器:枪、弩、盾牌。使枪的动作就是简单的几个:刺、挑、拨、打。此外是弩弓射击、盾牌格挡。
  虽然用枪只是几个简单的动作,但是要求稳、准、狠,还有最关键的,要快。
  稳准狠快,常年累月念着这几个字,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这些士兵都练成了惊人的枪法。
  对上敌军,左手握住盾牌前推,右手的枪刺出,没有任何的花哨,好像在重复无数次的训练。
  就这么快速地对准前面的目标刺上一枪。
  然而,平淡无奇简单到极点的一刺,往往能一击毙命。
  成都军手里拿的是刀。刀比枪短,在出枪速度飞快的建宁军面前,完全处于劣势。而且他们的盾牌小,对身体的覆盖面便小。
  按道理他们更灵活才是。
  可是,对上建宁军古朴却飞快的一刺,毫无办法,只有血溅当场。
  其实,建宁军的出色之处不只在单兵素质,更厉害的在它的阵形组合。
  方鹏设计了一个十二人组成的基本阵形,也就是最小的阵形单位。四个人一排,一共三排,共十二人。第一排和第三排都是一手枪一手盾,中间一排的士兵拿弩和枪。
  第二排的士兵干什么?他们是专门保护最前排士兵的。前排的枪刺出,如果落空或者被敌军格开,那么第二排的士兵便用长枪补枪,让前排的士兵可以撤回兵器,做下一个动作。如果有机会,直接就用袖珍弩射杀敌军。
  所有枪兵的训练科目是一样的,他们的技能也类同。第一排的士兵阵亡了,第二排的便接过盾牌顶上。
  第三排的士兵做什么?
  他们是第一排的替换。同时在以基本单位作战的时候,他们负责殿后,解除后面的威胁。
  这十二个士兵,方鹏称之为一个班,里面有一个班长,还有一个副班长。
  一个班可以单独作战。如果周围都是敌人,这十二人会组成一个八角形的阵形,八人向外,四人里面支援。
  两军对撞,成都军几个回合就已经顶不住。
  又经过几个回合,锋线开始溃败。
  建宁军一路碾压。
  正面已经冲垮。
  建宁枪军立即一分为三,成了三个小阵形分别朝左中右挺进。
  左中右的成都军又垮。
  三支队伍就像三条龙,把成都军搅得稀烂。
  这还不算,建宁军一旦得手,阵形便突然膨胀,以班为单位扩散开来,就像花蕾绽放成鲜花,进一步高效杀伤敌人。
  这朵花的各单位既独自作战,又相互联系,时分时合,应付裕如。
  吴懿急调后面二千预备队顶上。只是,前队一溃,连带上来的部队也受到影响,一时不知所措。
  张松叹了口气,朝一旁的吴懿道:“吴将军,敌军凶猛,还有一千兵严阵以待,打下去只怕凶多吉少,且鸣金收兵才好。”
  吴懿望着前方混乱不堪的场景,己方士气已失,敌方阵容整齐,打下去图招损失,只得命令中队变作后队,且战且退,一边收拢溃兵,退回寨子去了。
  江薇见敌人撤退,也不追赶,打扫战场,收兵回城去了。
  回到营寨,吴懿气愤难平,对着部下大发雷霆:“我们的兵力是敌方的三倍,结果被人家一千人冲垮了队伍,你们说说,这仗是怎么打的?这仗还能打么?”
  众将都羞愧万分,低头不语。
  不得不承认,建宁军确实强悍。
  他们实在不能理解,这支以土匪和南蛮为主体的部队,是怎么训练成虎狼之师的。
  甚至,敌方的装备也远远好过自己。他们不明白印象中贫穷落后的云南,是怎么做到这点的。
  失败的结果,只有张松心中有数。
  事实上,断魂崖一战,张松便意识到了敌军的彪悍。从那时起,他已经隐隐觉得己方要输。
  现在这个局面,怎么去收场?不要说攻城,很明显,两军在野外决战,输的也会是成都军。
  撤?
  无端撤兵,如何交代?
  张松苦思冥想,没有良策。
  众将正商议对策,有士兵急急进来报告。
  “押粮队中敌埋伏,粮草全部被烧……”
  众人大惊。
  粮草一路平安,还以为敌军奈何不了了呢,谁知道突然来一下要命的。
  寨里只有十天的余粮。十天后,全军就将饿肚子了。
  如果建宁城易下,十日强攻,攻下就解决了问题,现在……
  众人面面相觑。
  吴懿脸色晦暗,艰难地说了声:“立即快马通知基地调粮接济,部队撤兵回护后面的粮草。明日起所有将士口粮减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