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三国之从云南开始 / 第二十一章 难于揣摩

第二十一章 难于揣摩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次日拂晓,吴懿命令一位名叫王亮的偏将,带领一千兵前去进攻断魂崖。
  “敌军占有地利,王将军小心从事。”吴懿道。
  王亮拍着胸脯道:“吴将军尽管放心,坐等好消息便是。”
  王亮领兵来到了山腰。
  通往谷口的最后一段路不过四五百米,两旁的树木都被砍光,一眼便可以看到高处的石磊。
  王亮拔剑在手,指向山头,高声道:“建功立业,就在今朝。弟兄们,拿下断魂崖,升官发财。冲啊!”
  一队人开始顺着道路往上冲。
  路窄人密,刚从坡底上冲,便有箭矢从天上覆盖下来。
  噗噗噗,叮叮当,那是箭矢入肉和被挡的声音。
  一轮箭下来,顿时伤亡了几十人。
  也算成都军勇敢,遭受箭矢攻击,攻势并未停止,未受伤的士兵举着盾牌继续朝上冲去。
  弓箭一波一波抛射下来。随身携带的盾牌不能完全遮蔽身体,伤亡在不断增加。
  “日他娘,这弓箭未免射得远了点吧。”王亮骂骂咧咧道,不过心里还是挺佩服敌军的,心想上面可能有不少弓箭好手。
  “弓箭兵,跟上还击。”王亮喊道。
  两军尚未接触,对付弓箭最好的办法也是弓箭。
  可惜,仰射和俯射,射程差得远。力道差别也大。
  王亮明知自己的弓箭兵要吃点亏,也只能硬着头皮顶上。
  果然,王亮的弓箭兵还没靠近,便已被上面的人发现,成了重点打击的对象。
  弓箭兵防护差,死伤惨重。
  王亮骂了句娘,把弓箭兵撤了下来。
  前面的步兵,走走停停,箭来了就停下举起盾牌护住要害,箭过去就往前冲。到了半坡的时候,上面推下一根大树干来。因为坡陡,那滚木才滚出不远,声势已经骇人。
  冲锋的士兵大惊,掉头就往回跑。走在边上的,赶忙往旁边闪。只是,树干不止一根,上面连续推下好几根滚木,形成一个面,排山倒海般碾压过来。
  可怜进攻的士兵,怎么跑得过呼啸而来的滚木?
  滚木过去,血肉模糊。
  顷刻间死伤一大片。
  侥幸躲过一劫的也没了斗志,赶紧往回撤。
  一波攻势,就这样瓦解了。
  上去五百人,退下的只剩一半。
  王亮两眼通红,吼叫着又要把另一半士兵派上去进攻。
  一旁观战的张松把王亮喊住:“王将军,不要蛮来。”
  王亮粗声道:“我看上面没几个人,就不信攻不下来。”
  张松道:“你看每一波射下来的弓箭,弓箭手应该将近百人。如此看来,上面可能有两三百人。”
  “两三百人,何惧之有?我这就冲上去把他们杀光。”王亮不服气道。
  “你这样硬冲,只怕不能如愿。”张松道,“关键是你的人不能这么密集……”
  王亮顿时醒悟过来,路窄人多,不仅施展不开,关键是给了敌方用弓箭、滚木高效杀伤的机会。
  于是王亮将进攻的人数缩减到三分之一,散布开来,躲在树桩、乱石后缓慢朝上摸去。
  这样一来,伤亡果然大幅减少。
  只是人数少了,向上的冲击力便不足,好不容易冲上石磊的士兵,轻易就被上面以逸待劳的敌军用长枪大刀击杀。
  等到王亮以为有机可乘,集结部队冲锋的时候,弓箭、滚木、擂石又压了下来。
  伤亡惨重。
  “敌军的战斗力很强啊。”一旁的吴懿叹道。
  上面的守军,一看就知道训练有素,指挥得当。
  天时地利人和都被敌方占据,这样强攻,实在太过吃亏。
  张松道:“王亮这支部队,算是废了。先撤下来吧。”
  伤亡近半,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死了的倒好,找个地方埋了就行了。那些伤员,因为路远,所带民工不足,需要健康的士兵照顾,甚至抬回基地。
  吴懿道:“可是,不拿下这个山口,我们便无法进军。他们人少,我们只要不间断地进攻,终究会攻克的。”
  滚木也有穷尽的时候对不?那些大树干,需要很多人力准备的。
  派去山下寻找其他支路的士兵,出去三支,只回来一支。
  侥幸返回的士兵报告说周围丛林瘴气弥漫,泉水有毒,深入林中危机四伏。
  况且,带着大批粮食辎重,临时开一条路绕过去谈何容易,还不知道要耽搁多少时间。
  说来说去,还是从这里强攻过去来得干脆。
  张松道:“吴将军,这样强攻损失太大。现在是月初,没有月光,我们等到晚上再进攻,敌军很难判断我们的意图……”
  吴懿恍然大悟,道:“到时我们虚张声势,虚虚实实,引诱他们放空箭,推滚木,然后突然摸近强攻……”
  “正是。”
  ——
  部队撤了下来。
  是夜,吴懿亲自带了两千士兵,准备根据张松的建议,发动夜袭。
  石磊上,沿着外根点了一圈火把,把周边照亮。上面的平台上,影影绰绰有士兵手握长枪严阵以待。
  吴懿花了许多功夫故布疑阵。又是呐喊鼓噪又是佯攻,想引起上面守军的注意。
  无奈上边不为所动,不予理睬。
  折腾到下半夜,吴懿按捺不住,派兵悄然接近,准备实施突击。
  士兵摸上去一看,上面已经空无一人。
  远处看见站立的士兵,全都是稻草人。
  吴懿怔了半晌,叹道:“建宁之敌神出鬼没,难于揣摩。以后,得多加小心才是。”
  ——
  令吴懿张松意想不到的是,此后一路上再无阻碍,兵粮也未受到干扰。
  出兵两个月后,吴懿率领着约六千士卒,抵达了建宁城附近。
  ——
  吴懿在离城二十里的一处平地下寨,安营扎寨毕,他召集众将商议军情。
  “根据情报,我军出兵的消息走漏,方鹏从云南调来了四千兵力,抢在我们之前抵达了建宁。”吴懿给大家通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如此,双方的兵力相差不大,攻城将是一场硬仗了。”
  众将议论纷纷。
  “不是说,方鹏的部队在云南开荒吗?”
  “听说他们的兵大多是土匪和南蛮出身,应该没什么战斗力。”
  “他们出城来战还好,要是死守,我们劳师远征,补给脆弱,恐怕会相当麻烦。”
  是啊,如此远征,速战速决才是上策。
  吴懿道:“事到如今,大家先修整两日。两日后我们到城下挑战,伺机攻城。”
  ——
  两日后,吴懿率领五千士兵,气势汹汹往建宁攻来。
  行不多久,探马来报,建宁约有两千兵出城,迎战来了。
  吴懿大喜,敌方迎战,正合心意。而且只派出两千兵,这不是送吃来了么?
  吃掉这两千兵,夺城便有了希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