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长安混混 / 第一章:临终托付

第一章:临终托付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爹,你不能死啊!你还没看到我娶媳妇儿呢!”在大唐长安城的永安坊里,王大仁满脸眼泪地跪在床下,床上躺着的是他的父亲王正。
  “儿子,放心,将来你娶媳妇儿了只要给爹敬一杯酒,爹就能看到。”王正有气无力地说着话,眼里也满是泪水,没想到平时调皮捣蛋的儿子还能在他临死前感动他一回。
  “爹、爹!”王大仁还想再跟他爹说些什么,可哭着哭着也说不出什么,嘴里也只发出“呜呜”的声音。
  “老二,杨老二。”王正空洞的眼神望向一个满面悲伤的中年男人。
  “老王,啥也别说了,以后你儿子就是我儿子。”杨老二挤到王正前面,紧紧地抓着王正的手。
  “老二,咱俩是一起长大的,拜的是一个师父,学的都是木匠、瓦匠,我这人太拧了,这辈子就交了你这么一个朋友。大仁两岁就没了妈,供他上私塾他也不是那块料,十岁就开始跟我学手艺,如今我要走了,再也教不了他了。别人都说这长安城最好的工匠是我王正和你杨老二,可我知道,你比我强太多了,以后帮我带着大仁吧,这孩子聪明,不难教,将来做不了官匠,给人盖个房、打个棺材也能养活自己......”
  “老王,以后有我一口吃的,大仁就不能饿着。”杨老二此时眼泪已经止不住地往下流。
  “大仁!还不给你师父磕头!”王正拼尽全力喊出这么一句话。
  王大仁用袖子抹了抹眼泪,对着杨老二磕了一个头。
  “师父在上,受徒弟一拜!”
  “好!好!好!你王大仁以后就是我的徒弟了!”杨老二回过头对王大仁喊到。
  王正听到儿子王大仁拜了杨老二为师,空洞的眼睛也闭上了,而王大仁也让好几个人按住才止住到处乱砸的手脚。
  自古以来,全天下的百姓分为士、农、工、商四类职业,而这四类职业基本上属于祖传职业,做官的后代大多读书做官,农民的后代大多继承田地,商人的后代多效仿前辈进行经商。而王大仁家就属于“工”这一类,王大仁的父亲王正就是工匠,杨老二家中也是世代工匠。此时,天下正是大唐开元年间,政通人和,百姓富足,于是皇家和官府也常常大兴土木,建造亭台楼阁,彰显太平盛世。那年王正在亲仁坊为一个王爷修建一个祠堂,一个邻居慌慌张张找到他说他媳妇儿要生了,王正收拾好工具往家赶,刚出了亲仁坊又碰到一个邻家小孩儿跑过来告诉他孩子已经生下来了,是个男孩儿。王正回到家看到母子平安乐呵了好几天,觉得自己是在亲仁坊做工的时候孩子生下来的,亲仁坊与这孩子有缘,于是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王大仁”。
  王大仁两岁那年,母亲感染了疟疾去世了。从此王正上工的时候便把儿子交给左邻右舍照顾,不做工的时候便帮邻居修个房子,打个家具,邻居也倒乐呵把王大仁往自己家领。王大仁七岁时比同龄的孩子高出一头,没有爹娘管着就学会了调皮捣蛋,虽然调皮,但一个小孩儿终归也翻不了天。可有一次一个孩子与王大仁发生了争执,顺嘴便骂他是没娘的孩子,王大仁气不过便将那个孩子打了一顿,连身上的衣服都扯烂了。挨打孩子的爹娘来找王正算账,王正虽然心里清楚怎么回事但也无可奈何。叹了几天气,杨老二劝他把王大仁送到私塾去读书,一来有先生管着,能少惹事,二来读一些圣贤书,心中明理,将来也不至于走上歪路。
  从此,王大仁进了崇贤坊私塾,但王大仁依旧改不了调皮捣蛋的性格。私塾的课程只要能勉强跟上王正就不会过多管教王大仁的功课,而王大仁进了私塾更是如鱼得水,没有小孩儿能打得过王大仁,最后私塾先生对王大仁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然很多小孩儿都怕王大仁,但也有跟王大仁关系好的孩子。住在崇贤坊的张式家里是做布匹生意的,西市便有他家一个很大的店铺。张式出身商人家庭,在重农抑商的唐朝免不了被人称作奸商家的小孩儿,因此总受欺负。王大仁虽然调皮捣蛋,但看不惯有人欺负弱小,因此总是护着张式不受别人欺负。
  王大仁长到十二岁时已经显得很强壮了,有一日在私塾读书发现张式没去,一打听才知道张式染了风寒在家休息。私塾里没人陪他玩,索性下午就逃学回到家中。王大仁在家睡了一大觉,醒来之后觉得无聊,在家东碰碰、西碰碰,忽然看到大门旁边的墙塌了一块儿,王大仁偶尔会看到王正在家或者给邻居修补房屋,于是到家里的仓库找到王正曾经用过的旧工具,从地上挖了些泥土,又弄了点水,折腾半天倒修补好了墙。王大仁一看墙都被修好,顿时来了兴趣,在家又寻找了半天发现老爹的木床有些坏了,于是又拿工具“叮叮当当”修了半天。忙完这些,王大仁也累了,躺在床上便睡着了。
  天快黑了,王正才回到家,一进家门,发现院内的地面被挖开了,一想,准时王大仁这个小混蛋干了,刚要骂人却抬头看见门旁边的墙被补好了。王正用手拍了两下,还觉得挺结实,顿时火气也消了。回到房间把工具放在地上,想坐在床上休息一下,觉得坏了一条腿的床也不晃动了,低头一看,床腿虽然修得很粗糙,但也很结实。王正心中一阵高兴,但又一阵失落,高兴的是儿子将来也能靠做工匠手艺吃饭了,失落的是儿子终归走不上读书做官的道路。
  王正起身来到儿子的屋里。
  “大仁,你醒醒!”
  “爹,你回来了。”王大仁揉揉眼睛,努力让自己清醒。
  “我问你,今天你逃课了吧。”
  “嘿嘿,爹,你咋知道的?”王大仁知道逃不过老爹的法眼,便只好傻笑。
  “那我问你,大门旁边的墙是你补的吗?”
  “是我。”
  “我的床也是你修的吗?”
  “嘿嘿,爹,我的手艺还不错吧。”
  “不错个屁,要是在我的工地上这么干活儿,早就把你轰走了。”
  王大仁不再傻笑了。
  “大仁啊,你进私塾读书已经有四五年了吧,觉得怎么样啊?”王正突然语气一转。
  “还,还行啊。”本以为迎来的会是一顿暴走,结果没想到老爹语气这么缓和,倒是给王大仁弄得不知所措。
  “大仁,跟你说实话,当初让你进私塾就是为了让你少给街坊惹事,现在你倒是不在家里惹事了,跑到私塾去惹事了。”
  王大仁脸上一阵发红,不再说话。
  “大仁啊,不是我不想让你再去私塾了,你根本不读书了料,明天去跟先生说一声,以后不去了。”
  王大仁虽然不喜欢去私塾,但突然让他不去了也有点舍不得,而老爹的话他又不敢反抗。
  “爹,我以后不去私塾了干嘛啊?”
  “还能干嘛?你个臭小子,当然是学祖传的手艺。明天从私塾回来去仓库里找几件我以前的工具,然后到我的工地上去找我。”
  就这样王大仁正式开始了作为“工”的生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