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三国之新儒定汉 / 第二章 施粥,遇“贼人”

第二章 施粥,遇“贼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程家是永县远近闻名的豪强世家,在整个东广汉郡也是赫赫有名的大户。当然,与颍川荀氏、河东卫家不可同日而语,就更不用说在后世同样以“四世三公”闻名,出了两个格局前期的霸主boss袁家了。
  事实上,程家也只是在东广汉郡小有名气,放在整个益州就不足为道了,与那些蜀中大族同样有着不小的差距。
  程家闻名,扬的不是恶名,而是善名,说来可笑。
  程皓的父亲程志,甚至向上追溯好几代,都是当地有名的善人。在程皓看来,却是无比的可悲。
  有一种程皓最爱吃的蔬菜,种下去,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收割,但只要不全部割光,它就可以继续飞速生长。于是,人们一茬一茬地收割,却又不将其割光。这种蔬菜,叫做韭菜,是饺子馅料的美食。
  程家,就把百姓当作韭菜对待,每年都割一茬,但是不割光,留着他们继续为自家生产粮食。更过分的是,程家的租金很高,三七分,农民只能获得三分。然后程家在农民们青黄不接的时候,将粮食无偿发放给佃户,收买人心。农民们只想到程家的施舍,忘记了剥削,感激涕零之际还为程家大举宣扬。于是,程家数代以来都是仁义远播。
  叹息一声,十五岁的程皓不禁苦笑,这是贪婪呢,还是仁义呢?尽可能多得侵占佃户的产出,却又保证他们的生计,手段真的是高明呢。
  今天是程家施粥的日子,自从大批流民涌入之后,程家每隔一天就会施一次粥,收买人心。
  粥棚乱糟糟的,看起来并没有专门的人打扫卫生。流民们不在意,饭都吃不上了还在乎干净与否吗?程家就更不在乎了,甚至巴不得老弱们倒在外面,只剩下青壮呢。
  想了又想,程浩按捺住了要求清理粥棚的想法。因为那两面不讨好,而且也几乎无济于事。谁不知道干净整洁比较好呢?但在这种时候,干净与整洁也只能排在后面的后面,看不到边际的后面。
  放眼望去,粥棚虽然杂乱,但算不上是嘈杂。一个个的流民都死气沉沉,如行尸走肉一般。眼中的迷茫与无神比大声的喧闹更刺痛人心。
  这些流民,并不在乎未来会怎样,只是简单地吃饭、活着。
  你不能奢求一个连生存都完全依仗他人施舍的人能够讲究卫生,能够寻求那些对于他们而言太过遥远的“无用”的东西,哪怕你是出于好心。
  “少爷,您来了。”正在给流民盛粥的一个下人擦汗时一抬头,发现了站在城墙根,正向这边望过来的程皓,放下锅勺,恭敬地问好。
  “嗯,这里没什么事情吧?”程皓挥挥手,让程府的下人们继续施粥。
  “回少爷,没什么事情,老爷发善心给这些平民施粥,他们感激还来不及呢,都很配合,怎么会有事情呢。”主持城南粥棚施粥的二管家点头哈腰,真真像一条狗腿,让程皓眉头不由一皱。
  向前走了几步,程皓向粥桶中一望,米多粥稠,心中不由安稳许多,对眼前这低头哈腰的二管家不由也多了几丝好感,也想起了他的名字,程栋,小名晓木,便宜父亲一直都是这样叫的。
  “程管家做的不错,我会向父亲禀告的。”
  “多谢少爷。这都是小人的分内之事,不敢多求。”晓木的话虽然有着推辞的意思,但是语气和脸色都充满了渴求和谄媚。
  “大哥,这家粥棚还不错,粟米挺多的。”不远处,传来一阵中气十足的声音,一听就不是难民。
  “嗯,不错。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找他们的麻烦了,去下一家。”被叫做大哥的汉子欣慰地点了点头,一挥手,簇拥在他旁边的十几个游侠装扮的汉子齐声唱喏,就要远去。
  听到这短短的对话,程皓还以为是附近正义感爆棚的游侠在寻找“为富不仁”的地主,而自家的粥十分“实在”,让他们很满意。
  侠以武乱禁,果然如此啊。游侠儿,虽然不被官府认可,却也强要在社会的基层治理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惩恶扬善。像关羽、典韦,都是在家乡杀了豪强,而后被官府追杀,走向传奇。
  关羽远走他乡,改名云长,最终在幽州结识了刘备和张飞,从此一步步成为了名垂千古的武圣。
  典韦被迫潜入深山,不见人烟,以打猎为生。最后在一次狩猎之时,“逐虎过涧”,得到了曹操的欣赏,成为魏武的护卫,被后世认为是“一吕二赵三典韦”,三国武将武力排名第三。
  此外,还有那入曹营,不献一策的徐庶,也是心慕游侠,仗剑杀了一个劣绅,被迫远走,隐姓埋名,拜入颍川,习得军师之才,辅佐刘备宛城之战大败曹操。也因此,被曹操威胁,被后世赞为“身在曹营心在汉”。
  不过,程皓锐利的目光在大汉周身逡巡了几周之后,定在了那不断发出“当啷当啷”之声的铃铛上。
  会是哪个人吗?
  “这位兄台,请留步。”心思电转,程皓不由出声道。
  “哦?你叫我吗?”大汉回过身来,惊讶道。
  “不知阁下可是甘宁甘兴霸?”程皓轻轻地整了整衣冠,长揖一躬。
  “哦?天下竟有人知有兴霸乎?”甘宁惊讶的申请转变成了惊喜、激动,就连声音都带上了些许的颤抖。
  ……
  永县县城里的一座酒楼中,程皓与甘宁相对而座。
  “不知兄长有何打算?”一杯饮尽,程皓略有些迫不及待地问到。
  “听说荆州富足,且多豪杰,多名士,吾欲增长见识,然后寻一官职。”
  “听说兄长辞去蜀郡丞的职务,不知为何又非要远走荆州呢?”
  “哎,我为庶子,终究不能继承家业,更不屑蝇营狗苟。在益州,只不过是居于人下,忍气吞声罢了。”甘宁仰首饮下一杯酒,恨声道。
  对历史略有理解的程皓也默默地跟着饮下一杯酒。在汉代,许多人会选择溺死自己的第三位之后的儿子,尤其是庶子。而这种溺子的行为,不是出于生存的压力,事实上,更多是出于自私的态度。
  甚至许多小地主,势力并不十分强大的豪强都会选择溺子。
  只是为了防止这些儿子分走嫡子、长子的财产,导致后代子孙的财产步步缩水,成为平民,甚至佃户、奴隶。
  溺子,贯彻了整个中华封建时代。
  这种行为,甚至是不会被官府惩罚的,也不会受到道德的太多谴责。
  因此,程皓也能够理解甘宁在家族中的状况了。
  甘氏也是蜀中大族之一。其祖先是战国时的甘茂,如果说到甘茂大家可能还有些陌生,那么如果说甘茂的儿子,十二岁为相的甘罗,大家就应该都有些印象了吧。(这不是乘号我瞎编,而是有史可考的。《晋书·甘卓传》)
  历史上,甘宁能够在18岁左右任蜀郡丞,蜀中大郡的二把手,肯定也是少不了家族的支持。而身为不受待见的庶子都能够居于如此高位,可想而知甘家势力之强大。
  “兄长何不去中原?以兄长的能耐,必能有大展身手的机会啊。”深知甘宁在荆州境遇的程皓不禁劝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