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空留史册说经年 / 第五章

第五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是一根比老师杨廷和还要粗壮的大腿,自己一定要把握好这次“机会”!严嵩渐渐下定决心。
  严嵩连夜开始撰疏,作《或问》一篇。大概意思是大家都错了,只有世宗说得对(虽无定说,尊亲崇上,义所当行。既称宗则当祔庙,岂有太庙中四亲不具之礼。)。
  世宗看到《或问》一疏后大喜,还是严尚书知心啊,自此对严嵩青眼有加。
  严嵩上疏后,群臣大哗。
  太他娘的不要脸了。
  在一片哗然后,本来激昂的情绪渐渐冷了下来,加上夏言、顾鼎臣等阁臣相继倒戈,至此世宗在大礼仪事件上获得完胜!
  嘉靖十七年九月,遂尊兴献帝为睿宗,祔太庙。又即元极宝殿为明堂,大享上帝,以睿宗配,皆如帝旨。严嵩精心筹划兴献王神主入太庙礼仪,得到世宗嘉赏。
  自己父亲入了太庙,群臣俯首,世宗心中得意,又追尊太祖朱元璋高皇帝谥号。虽然无论是严嵩还是夏言都不见得认同这一点,但在礼仪的时候都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大拍世宗马屁。
  说夏言孤直,真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当时大学士夏言、顾鼎臣等奏称见五色祥云,乃是天赐祥瑞。严嵩心中冷笑,不想被夏言等专美,既然跪了,那就跪的彻底一点吧。
  不就是比谁不要脸么?不就是比拍马屁么?你以为老子不会?
  那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严嵩思前想后,最终做出选择,他已经没有退路。
  严嵩毫不犹豫,几十年的文字功底在这时候爆发出来。
  当时挥毫,撰写了《庆云赋》及《大礼告成颂》,极尽阿谀谄媚,又文采出众,世宗大喜。
  严嵩几十年的文字功力可不是浪得虚名,即便是当年的状元顾鼎臣也不见得比严嵩做的更好。而最重要的是,顾鼎臣这个状元郎要脸,严嵩早就在那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把脸面扔到角落。
  同年,严嵩很彻底的站到世宗一边。他揣摩世宗的心思,下令毁尽天下书院,禁止讲学(尤其是王学)。
  这下次,严嵩把读书人都得罪了。
  从那以后,严嵩便获得了在西苑当值的资格。
  当时在西苑值宿并不时得到召见的文武百官有:武定侯郭勋、成国公朱希忠、驸马都尉崔元、阁臣夏言和顾鼎臣,以及礼部尚书严嵩,严嵩作为世宗亲信的地位被确定下来。
  进入帝国的核心层,严嵩该缓口气了吧。不!他并没有。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才是严嵩的风格。而这种风格是在几十年冷板凳上打熬出来的。
  如今获得的这一切,严嵩绝对不想失去。
  他没有大肆网罗羽翼,因为他知道结党营私那可是世宗的忌讳。而且严嵩也没有什么大志向,一边当着礼部尚书,一边看着严世番茁壮成长,这样就挺好的。
  严嵩对夏言也极尽恭敬。《明史》上说,有一次严嵩请客吃饭,亲自去夏言府上请夏言来参加,可是夏言连面都不肯见。
  对于这种尴尬,严嵩只是淡淡一笑,毫不在意。
  请客当天,夏言果真没到。就在其他人等着看热闹的时候,严嵩铺开席子,跪在上面,把要对夏言说的阿谀奉承的话对着空气说了一遍,然后才开席。
  颜面尽失么?不,前文说了,在那个夜晚,严嵩早就想好不要脸了。
  我认为能隐忍到如此境界的人,必然不是凡俗之物。
  嘉靖十九年,顾鼎臣病故于相位。
  嘉靖二十年,夏言与武定侯郭勋的矛盾到了无法弥补的程度,世宗心烦,所以各打五十大板,把夏言撵回老家。后因为武定侯郭勋言辞无礼,直接下了诏狱,并在第二年死在狱中。
  其实世宗并不想直接杀了武定侯郭勋,在世宗看来世间所有人都是棋子,武定侯郭勋自然不例外。
  世宗准备把他放到诏狱里好好清醒一下,如果日后夏言无法控制,有操控文官集团逼宫迹象的时候,再把他放出来,带着勋贵集团去咬夏言也不迟。
  可是自认为智珠在握的世宗这次错了。
  武定侯郭勋在第二年无名原因死在诏狱里!
  这还了得?世宗一下子毛了。武宗的死还在眼前,继位之后世宗清洗了两遍太医院,团灭了两拨太医。世宗根本不去吃药,而是自己炼丹。(就算天天吃重金属,世宗还是活到了六十多岁。)
  有人背着自己搞风搞雨!
  而这人……或者说是集团,肯定有锦衣卫的左都督陈寅。
  陈寅可是兴献王府的老人啊,连他都不能相信了么?
  世宗想到孝宗吃错了药,想到武宗两次落水,想到武宗的吐血。鲜血淋漓,历历在目。
  可是没等世宗反击,一个月后,他自己差点被宫女用绳子勒毙,史称壬辰宫变。
  于是乎,又一次腥风血雨的清洗开始了。在嘉靖十八年救驾大功的世宗的奶弟陆炳借着这次机会,终于全面掌控锦衣卫。
  夏言、顾鼎臣走了,严嵩入阁顺理成章。于是在嘉靖二十一年,严嵩加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仍掌礼部事。
  至此,严嵩终于迈上帝国的最高峰。
  和张璁他们这些普通二甲进士不一样的是,严嵩可是正经的庶吉士出身,堂而皇之入阁,别人也说不出什么。
  和张璁他们不一样的是,严嵩并不想做什么,张璁弄的一条鞭之类的在严嵩看来都是笑话。只要世宗高兴就好,其他都不重要。一条鞭法多得罪人啊,隐藏在黑暗中的那股势力,严嵩想一想都觉得头疼,更不要说直接开战了。
  当今皇帝,世宗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当年杨慎闹出的幺蛾子,世宗直接杖毙十六人,结党谋私?开玩笑,真不知道世宗忌讳什么?
  严嵩下定决心做一个碌碌无为的大学士,只要专心拍好世宗马屁就行了。至于脸面……当年乙丑科的状元顾鼎臣都被人称为青词宰相,夏言更是个中高手,自己还在乎什么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世宗只比自己的儿子严世番大六岁,自己可是万万熬不过他的。
  所以严嵩就算入了阁,还是老老实实做自己的青词宰相。他心中最重要的是保住自己的地位,至于那些正经事儿……还是算了吧。
  不过这些对于当时的严嵩来说都是小事,在他六十四岁的时候,严世番终于给严嵩留下一孙,严嵩大喜过望,赋诗数首,做祭祖文。
  在家,严嵩是慈父。在朝,他早晚在西苑的板房值班,不曾回家洗沐过,世宗更以为他勤政。
  不久,严嵩请辞掉礼部职务,此后便专在西苑当值。皇上曾赐给他银记,上刻“忠勤敏达”四字。
  戏精,有比严嵩还戏精的么?
  这时候严嵩还不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内阁人才凋敝,翟鸾的资历比严嵩还要深厚一些,所以成了首辅。
  但是翟銮有一个问题——他的两个儿子是同举进士。
  《明史》上说,是严嵩暗示言官弹劾,可是我并不这么认为。
  可能你要问,这不是应该的么?谁规定翟銮的两个儿子不能一年考中进士?
  要知道,在明朝科举崩坏之前,内阁大学士的儿子参加科举,就等着被弹劾吧。当然,有一个例外——杨廷和。因为他儿子杨慎的学问太好,考不上才是有问题。而且所有人都认为杨慎光是考上还不行,考不上状元,那就是作弊。
  杨廷和和杨慎都牛逼,非常牛逼!
  当时的风气就是这样,要不然日后张居正几个儿子都中举,也不会被人诟病,说大明科举从此崩坏。
  就算日后的张居正说一不二的时候都被言官弹劾,流言无数,更不要说区区一个翟銮了。
  有这么大的槽点……不,应该说是槽坑,就别怪人弹劾,这件事情和严嵩真没有什么关系。
  于是翟銮就这样被弹劾走了。
  要不是说严嵩聪明,严世番如此天才人物,严嵩坚决不让他参加科举。要不然,此刻被弹劾,告老还乡的估计就是严嵩了。
  这件事情说是严嵩的构陷,的确有失偏颇。
  嘉靖二十二年,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璧入阁与严嵩一同参与机务。这两个人资历可没有翟鸾那么深厚,严嵩并不在乎他们。
  但也没有搞他们的必要,严嵩还是比较随和的,能糊涂混日子,这是最好的。
  嘉靖二十三年,首辅翟銮因事削籍,严嵩成为首辅,先后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师、少师,获得了文臣所能获得的非常高荣誉地位。
  浑浑噩噩的混到首辅的位置,严嵩自己觉得这辈子再也没有遗憾了。
  但这并不是说,升到首辅,严嵩的地位就完全巩固了。
  威胁仍然来自夏言。
  世宗曾在案几上写下“公谨”(夏言字)二字,表现出对夏言的眷恋之情。
  严嵩闻知此事,主动提出,“故辅臣夏言可诏用”。
  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世宗因许赞老病去职,张璧已死,又再一次起用夏言入阁。
  夏言老哥回来之后也不客气,大咧咧直接坐上首辅的位置,严嵩对夏言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骂也骂不过,只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