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空留史册说经年 / 第三章

第三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武宗在清江浦落水之后,星夜兼程赶回北京。(正德十五年九月十五在清江浦舟钓落水,正德十五年冬十月庚寅(初六):“上至天津。要知道武宗可是带着上万人的队伍和文武百官去平叛的,这速度可以说是十万火急了。)
  武宗并没有直接回北京,而是滞留在天津卫。别以为正德荒淫无道,历史上以武为谥号的就没一个善茬。
  十月二十六日,銮驾至通州(上戎服乘马立正阳门下,阅视良久乃入。诸俘者自东安门逾大内而出,弥望皆白,识者讶其非美观云。”(《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正德十五年十二月甲午)。
  直到这时候,武宗还是龙精虎猛,落水一事似乎并没有留下病根。可是就在这场阅兵仪式上,武宗意外开始吐血。
  三月后,武宗病情加重,吐血愈发严重。落水后三个月竟然能呕血,这也太离奇了。换句话说,武宗的死和落水根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无奈之下,武宗回到北京。但重病之下,他已经失去对局面的掌控。
  回想起来,难怪世宗两次血洗太医院,把御医杀了两遍,自己炼丹以求长生。
  虽然武宗重病,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
  平乱的功劳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论功行赏时,王阳明上了《辞封爵疏》,奏疏里面说,当时兵部调之臣则有,若尚书王琼甚有事先御备之谋,所渭发纵指示之功也。今王尚书未蒙显褒,而臣独冒膺重赏,是掩人之善矣。
  一句今王尚书未蒙显褒,而臣独冒膺重赏,是掩人之善矣,王阳明王圣人把王琼捧得极高,并且毫不留情的直接给了杨廷和一个难堪。
  武宗已经病危,但还是大违惯例,出中旨提王琼做吏部尚书。
  于是王琼成了吏部尚书,成了一股可以和杨廷和对抗的力量,有明一代天官最后的辉煌。
  杨廷和也不是吃素的,随后一力否定了王阳明入阁一事。
  他怕的并不是王琼,而是那个门徒满天下,本身多智而近妖的王阳明王圣人。
  严嵩这一看就是两年,看这两年里朝堂里发生的无数的事情。
  的确,成为看客很安全,但分果果的时候也不会有他的份。
  辛巳年四月二十日,正德帝驾崩。
  图穷匕见!
  杨廷和、王琼、张太后随即借着江彬进宫觐见的时候抓住江彬,简单而轻松的干掉权倾朝野的江彬,处以磔刑。
  朝堂之上人人有揣着小算盘。首辅杨廷和当然有自己的想法,他想要立一少年天子。
  取得张太后(武宗的母亲)的支持,杨廷和在武宗驾崩后的这段时间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得知杨廷和的计划之后,王琼率六部九卿在左顺门曾当面质问杨廷和,两大派系就此刺刀见红,为了九五至尊之位浴血厮杀。
  不久,因为有张太后的支持,杨廷和取得绝对性优势。他指使言官弹劾王琼,最后以交结内侍的罪名把王琼治成死罪。
  这个罪名简直就是笑话,和处死严世番的罪名一样,都只是一个借口而已。杨廷和不结交内侍的话,怎么和张太后联系?有时候事实就是这么让人无语。
  经王琼力辩,死罪改成戍绥德。
  随后世宗入继,拉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不过杨廷和千算万算,就是没想到世宗可是个狠角,他与孝宗、武宗都不一样。刚来到北京,就与杨廷和、张太后联手的势力展开战斗。最后这场战斗死人无数,世宗获得了惨胜。
  不过这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等到杨廷和这面大局已定,严嵩心里这个悔啊。早知道杨老师这么牛逼,能逆天翻盘,自己也就不用妄做小人了。
  但严嵩也不是善与之辈,一般人这时候只会羞愧难当,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老死乡梓。而严嵩却用最快的速度收拾行李,厚着脸皮从老家日夜兼程的赶了回去。
  可是杨廷和这等老狐狸斗倒了江彬,斗倒了王琼,哪里是严嵩这种还没成精的小狐狸能比拟的?严嵩这点小伎俩被他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于是严嵩回到北京,杨廷和一改从前大力培养的姿态。一面未见,严嵩被一道冰冷的命令给发配到南京翰林院。
  从北京翰林院的编修到南京翰林院编修,相差的可不仅仅是南北一字,那可是天上与地下的差别。
  严嵩已经被杨廷和从自己的队伍里摘了出去,打上了叛徒的标签。
  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应该是完了……严嵩痛定思痛,在南京反思自己的过错。
  无论怎么盘算,严嵩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自己的政治生涯完了。
  是的,完了……
  文官系统两大势力,占优势的杨廷和一系把自己打上叛徒的标签。而另外一系,被杨廷和打的七零八落。就算王琼侥天之幸重新起复,在王琼眼里自己可是明明白白杨廷和的人,依旧没有好果子吃。
  我想这段时间严嵩的日子应该不好过,特别不好过。他内心如焚,在一次又一次反思中,严嵩终于“升华”了。
  但这种升华没有任何用处,只要杨廷和在朝一日,严嵩都不会有任何发展。就算是杨廷和退休,但他的儿子杨慎也在朝中为官。
  严嵩无奈的发现,怕是自己会老死在南京。
  这件事情怪不得别人,要怪只能怪严嵩自己。
  而看上去杨廷和如日中天,扶持了小皇帝,有张皇后的支持,一揽朝政。
  可是没过多久,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的大礼议事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为了保证自己盟友张太皇太后的利益,杨廷和拒绝世宗父母入嗣。也就是说,世宗是过继给张太皇太后,然后兄死弟及。
  可是老狐狸杨廷和没想到,自己竟然碰到明朝最为妖孽的皇帝——世宗。
  具体的大礼议事件就不详细叙说了,最开始支持世宗的只是小猫三两只,主要都是郁郁不得志,想要政治投机的低级官员,比如说张璁等。
  当张璁被撵到南京刑部当主事喝闲茶的时候认识了桂萼。
  桂萼是江西饶州府安仁县人士,严嵩被流放到南京,和桂萼的关系还不错。在这个政治上的死地,两人可谓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他与桂萼同是江西人,儿子与桂萼之子同延请一师等等。严嵩与桂萼有诗书往还,多所颂扬。也就是说,严嵩与桂萼的关系很好,很好。
  严嵩被杨廷和抛弃,视为叛徒。面对强势的杨廷和,站在他的影子里,严嵩早已经心如死灰,只想安然养老,不去想什么宏图大业之类的事情了。
  可是命运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对严嵩露出了微笑。
  一个二甲进士的张璁,一个三甲从进士桂萼(一旦写到从进士,脑海里就会飘出如夫人的段子,从进士还真是没有地位啊),面对杨廷和这种大佬能翻起风浪?说出来严嵩不信,就算是张璁和桂萼他们自己都不信。
  可是不久之后,大礼议事件张璁一系陆陆续续有生力军加入,而且都是猛将。
  方献夫,黄宗明,霍韬……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王学门人。
  王琼、王阳明一系被杨廷和无情打压,王阳明倒是不在乎,老先生只在乎自己能不能成圣。可是王学门人咽不下这口气,况且他们也有自己的政治诉求。
  于是这些人借着大礼议事件的由头,聚集在南京,第一次在政坛上绽放出自己耀眼的光芒。
  嘉靖二年十一月,张璁、桂萼在王学门人的支持下,再次拉开大礼议论战的帷幕。
  华丽的撕逼战,再次开始。
  而严嵩却没有旗帜鲜明的支持大礼仪世宗一派,见惯了江湖庙堂风风雨雨的他早已经看穿了一切,安然于物外。
  等待,继续等待。
  如果杨廷和一派,或者说文官集团获胜,自己也不会受到牵连,在南京养老也是可以接受的。要是张璁、桂萼等获胜,凭着自己与桂萼的私交,多少也能得到些好处。
  严嵩不贪婪,也不要求分到最大的果果,思来想去还是安全第一。
  随着张璁、桂萼被世宗诏入北京城,皇权与相权最激烈的一次对抗开始了。
  嘉靖三年,杨廷和致仕,杨慎带头闹事,什么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世宗一次杖毙十六名官员,杨慎流放,杨廷和致仕,大礼议事件初步落下帷幕。
  嘉靖四年,桂萼升任詹事,仍兼翰林学士。虽然只是翰林学士,但能量绝对不是当年的严嵩可比的。
  同年,严嵩依靠着桂萼的关系回到北京,担任国子监祭酒。这个职位相当于******,也正是这个任命,让严嵩可以网罗门生。
  在这一年,严嵩遇到了一个不错的人才——赵文华。
  未第时在国学,严嵩为祭酒,才之(《明史》)。
  后来赵文华入朝当官,受到严嵩的提拔,于是他成为严嵩旗下一员战将。而赵文华也跟光棍,干脆认了干爹,把自己牢牢绑在严嵩的大船上。(后仕于朝,而嵩日贵幸,遂相与结为父子。)
  和日后严嵩发达,江右人士都自认为为干儿子相比,赵文华这个干儿子是亲生的。
  不过赵文华只是一个支线,这里不赘述,以后还要讲到。
  总之,在国子监担任祭酒,严嵩找到了一个不错的人才。
  嘉靖六年三月桂萼升任礼部右侍郎,嘉靖六年九月桂萼改吏部左侍郎,旋升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明代尚书兼学士自桂萼始。任礼部甫逾月,迁吏部尚书,获赐银章两枚,文曰“忠诚静慎”、“绳愆匡违”。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