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除了后世的电子印刷,活字印刷术在大明已经算是非常完善了。拿到大唐来的话,真的非常超前。
朱由检打算印刷一本书,来打响名气。其中看好的是华夏三种著名的启蒙文,但百家姓的发布有待商酌,要是李二看到他们的李姓被压着心情应该不会很好吧。
不单如此,五姓望门肯定也会炸锅,其他人也不希望自己的姓氏排在后面。朱由检想了想,拿出了一本南宋时期才有的“三字经”。
而在启蒙书籍当中,除了百家姓,千字文其实也算的上非常不错的一本,里面的一千个字没有一个重复的,而且朗朗上口,十分好读,它源于南北朝。在如今的唐朝,它也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启蒙读物,每个读书人家中必备,所以不打算印刷了。
三字经也很不错,三字一句。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因为内容比较简短,所以被朱由检要求复印成了小抄本大小,如同后世的小“黄”书差不多。
而且为了打响名气,售卖的价格只打算第一本卖两钱,在大唐可谓是非常的便宜了。第二本开始按照四钱算,是禁止别人充当黄牛。
对比现在的书籍,大部分也是手抄的方式保留在其他士族门阀的手里,每一本的成本都是很高的,流传出去的极少,所以现在是寒门难出贵子。
所以,在第一天开张的始皇,当书店把两钱一本书的口号打响了出去。在人流量非常大的闹市,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怎么可能,区区两钱就能买一本书了?怕是请人抄撰的钱都不够吧。”
“呵呵,真以为什么人都能出书的吗。”
“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什么。”
虽然是不屑,但很多人也被调动了好奇。其中很多是民众,两文一本书书对于他们而言,简直是如获至宝。他们谁不想自己的后代日后参加科举,光宗耀祖。
即使只能认识几个字,对于每个人都是收益终生的。
“人之初,性本善……”
抱着看热闹的一干人,当翻到了书店里摆放的小书第一页,不禁顺口读了出来,慢慢的很多人都是脸色凝重。
原本以为不屑一顾,然而里面的内容简单易懂,具有巨大的启蒙作用,丝毫不亚于南北朝时期发表出来的千字文。
于是,两文钱一本的三字经彻底火了,使得对面的家具店也是显得冷清,无数人抢着购买三字经。
有甚者,不在乎几十文钱的价格,直接一口气购买几十本,仿佛要搬光大唐书店的书库。
然而他们发现,三字经源源不断从后面搬了出来,存货很是充分,根本不能动摇分毫。
本来要来编撰文稿的李纲,看着堵在门口的行人也是懵了。
“究竟是怎么回事?”抱着好奇的心态,李纲没有去后院,而是来到了开张的书店里面。
接着,他看到了摆在里面的小书,报价只有两文钱。
当然,对于价格李纲也是非常的意外,心里对于明王不由多了几分敬意。
虽然说他想到了利用到神乎其神的印刷术,确实不用人工抄撰能很快的印出书本,但如此低廉的价格卖出,以后能够让大唐很多人读得起书。
他好奇的出钱购买了一本,然后当翻阅了第一页,不由心里暗赞了一声。
三字经里面的内容简单易懂,稚童看着也能朗朗上口,对于孩童的启蒙有着巨大的裨益。
“此佳作,不知是何人撰写出来的。”李纲脸上很是震惊,如果配合印刷术,或者会很快让华夏的大多人读书识字。
而且,李纲再次见识到了印刷术的威力。书里的字体,每一个都很方正,是一种他前所未见的字体。
…………
皇宫里,李二也收到了朱由检对面书店开张的消息。不久,他手里拿到了三字经的印本。
“三字经吗,看来是从一千年后的大明拿到大唐的佳作了。”看了里面的内容,李二也是赞不绝口。
尤其是字体,给人一种另类的美感,完全想不出印刷也能如此的工整。
看来如果印刷术推广出去,说不准对于士族门阀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打击,以后寒门百姓也能够成为他的一股力量。
“也不知道承乾学的怎么样了。”随后,李二嘀咕了一声。
毕竟领先一千年的思想,在李二看来只是跟在朱由检身旁,从朱由检的谈吐,做事的手段,已经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了。
想到自己的太子,李二发觉好像真的已经很久没见到他了。此时,李二倒是有些羡慕女儿丽质了。每次她回宫,都说自己夫君怎么怎么好,连带着李二也见识到了很多新奇的玩意。
李二也想知道太子承乾在朱由检那里学到什么,同时看看李纲所管理的报社准备的如何,李二正想出宫的时候,他的皇后观音婢到来了。
“陛下,你要出宫吗。”观音婢诧异的问道。
“是啊,想去看承乾在明王那里学的如何了。”李二应道。
“臣妾也想看承乾,臣妾已经十几天没见到他了。”观音婢幽幽的说道。意思明显是你们都自己能出去玩,都不带我。
“呵呵,既是如此,那观音婢陪朕出宫吧。”李二也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说道。
“是,陛下。”观音婢的俏脸露出了笑容。
于是,李二只能带上了观音婢来到了长孙府。
“明皇,怎么没见承乾。”在院子的凉亭里,李二他们并没发现太子,而是只有丽质和朱由检在玩。
桌子上,摆了十几张白纸。让他们惊奇的是纸张折成了好多生动的东西,比如纸鹤,青蛙,纸飞机等等。
在他看来,虽然有些优质,但也确实很新奇,居然纸张也有如此多的玩法。
看自己的女儿,在那里跟朱由检玩的多开心,甚至感觉他们是多余的。
“李承乾啊,他在看书呢。”朱由检示意的看向了对面的一间房子,那是李承乾的卧室,也是他学习的书房。
而能从打开的窗口看到,李承乾正坐在桌子前低头在看书。
“明皇陛下,你怎么能让承乾自己看呢,他至今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孩童。你所发售的三字经也说了,子不严,师之惰!!”观音婢用着责怪的语气说道。
毕竟长孙皇后连自己的丈夫李二也敢指责,虽然知道朱由检身份,但也并没什么顾忌。
“母后,你别责怪夫君了。夫君说了,太子哥哥的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了,不是为了别人学习。”李丽质说道。
闻言,长孙皇后啼笑皆非,明明没有嫁出去,就已经向外了,果然是女生向外吗。
“确实!承乾作为一个太子,日后要继承大唐大业,要从小养成自律的习惯。”李二同意朱由检的说法。
但他们哪里知道,只是朱由检想偷懒而已。何况他也没有啥教导小孩子的经验。所以与其让他教导,不如让他自己看书比较好。
当然,李二也想看看太子看的是什么书,所以悄然绕到了太子身后。
李二发现,李承乾拿着的是一本九章算术。
他没有打扰太子,而是看向了桌上摆着的书籍,里面有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大明流行广泛的著名典籍。然后,李二拿了一本梦溪笔谈,随手翻看了一下。
因为梦溪笔谈是他从来没听过的书籍,所以也有些好奇吧。
只是当李二翻看了第一二页,顿时停不下来了,被看着书里的内容吸引住了。
尤其是里面描写北宋时代的科技,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毕竟梦溪笔谈的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父皇,您来了啊!”如果不是李承乾的干扰,恐怕李二要站着把梦溪笔谈给看完了。
“承乾啊,你在跟着明王已经有一段时日了,课程学的如何了。”放下梦溪笔谈,李二看向了自己的儿子。
“启禀父皇,儿臣现在已经是个大人了。不仅能自己做饭,而且自己的事情都是自己做。”李承乾满是自得的说道。
“什么?!明皇啊,你怎么能让堂堂的大唐太子去干活呢?”长孙皇后很是心疼的说道。
“没错,洗衣做饭,全是靠他一个人。要是不愿意,可以回宫啊,我也没强求他。”朱由检无所谓的说道。
“母后,我……我不回宫。在这里,儿臣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李承乾急忙说道。
起初的时候,李承乾心里根本不愿意留在这里的。但后来发现,比在皇宫里跟孔老头学那些枯燥的课程要有意思多了。
他学习厨艺,在一次次的磨练中慢慢掌握了火候,掌握了调料的度量。
而当他第一次煮出可口的食物,李承乾心里充满了满足。接着厨艺的开始熟练,做出了好吃的膳食,也让他是骄傲的不行。
除了饭点的时候学习厨艺,其他的时间朱由检也只是让他看书而已。
不是一些枯燥的书籍,而是看了以后他也觉得十分有意思,能够了解很多的那些书。
最让他高兴的是,不是一整天学习,学了一段时间后,朱由检他会让他出来跟李丽质一块玩耍。
所以,李承乾才不愿意呆在枯燥的皇宫里,而是喜欢呆在朱由检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