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周下来,大唐卖出了两千多套的家具,在长孙家的钱库,已是堆满了铜币,看看不少于二十万的金钱,扣除一些成本,竟然盈利十五万钱!
但果然跟程咬金所说的,长孙无忌并没敢自己吃下那一笔巨款。虽然说只有十几万钱不算多,但那仅仅是一周赚到的利益,如果再乘以一年的时间,那就相当的丰厚了。
如果在各地将家具店铺开到大唐的每个角落,因此一年赚到的钱怕是比收上来的农税都要多很多吧。
当然现在大唐收上来的农税仍然是以粮食为主,而不是一条鞭法的用钱代替粮食纳税,但两者不能同一而衡量。
所以,长孙无忌将一大半的铜钱抬到了朱由检面前,说什么也只敢要两层利润,让朱由检拿其中的六层!
朱由检也理所应当的收了下来,正好创办一家报社需要一笔不菲的资金来投资。
其实本来朱由检是打算要在大明创办,可是提出来的时候被大臣们一致反对,他们说是国库空虚,容不得半点浪费,报社的前期确实是非常烧钱的。
即使一天只发行一万张的报纸,每一张纸的印刷成本,撰写成本等等,全部加起来超过两钱,也就是卖出一份报纸亏一钱!!
报纸主要的盈利是靠后面卖广告位,但现在大唐的商业发展的并不是很好,所以前期几个月甚至不可能有任何的盈利。
“呵呵,看来长孙无忌很识相啊,能够舍得把大部分的盈利让了出来。刚好你的明王府也快完成了,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啊。”来到在朱由检的府邸的李二,看到大厅堆积的钱财,不由轻轻笑了出来。
“不,那些钱不能动,朕是打算用它来搞一个长安报社。修葺王府的钱,有你那一万两黄金差不多够了。”朱由检摇着头说道。
“报社?”李二不解的询问,毕竟第一次听闻报社的陌生词,但李二觉得,应该是大明的时期的产物。
“嗯,主要是记载大唐的重大事件,比如上一次的大败突厥。每日朝政的政令以及长安城里的见闻。”朱由检仔细给他讲解了报社的具体情况。
听到最后,李二仿佛看着傻子一样朱由检。
“话是没错,报纸能让长安的子民们了解天下大事。但是,为了一个报纸,你一天怕是耗费几万钱也不止吧。”李二皱眉道。
在他看来,撰写几万份的报纸何其困难,至少也要请一百多个人专门负责撰写不可。
而且文人抄撰的价格极高,朱由检所说的根本是不可能实现。
然后再加上笔墨纸砚,从长安城收集新闻等费用,算算已经是一笔巨额的支出了。
“你太夸张了,其实不用那么多,按照朕估算前面一天亏个一万钱左右吧。难不成你没听过印刷术吗,只要一份底稿,然后要刻印多少份都只是一会儿的事情。”朱由检说道。
“印刷术?”岂止没听过,简直闻所未闻,李二不敢相信,难道世上真的有能够帮人抄撰的工具?
“快跟朕说说什么是印刷术。”李二急忙问道。
“虽然很神奇,但如果想明白的话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接着,朱由检解释了活字印刷术的原理。
主要是拓字,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写了底稿,接着按照顺序排列好了,即可用印刷术一次复印一份。如果一个时辰不停的复印,至少能复印两千份。
若是制作几份模具同时复印,一个小时可以完成一万份的复印工作。
“真是绝妙,它的出现绝对是天下所有读书人的福音。或许,大唐的平民百姓们以后都可以手捧一本书来读了。”李二惊叹着说道。
印刷术降低了读书的成本,配合科举的制度,不出几年大唐即可吸收大量的寒门学子,不再是被士族所垄断。对于士族来说,是个不错的打击。所以,李二心里很激动。
“你倒是提醒我了,可以开一家印刷店,或许能够跟报社,两者互相可以弥补开支。”朱由检点头说道。
“是啊。哪一个读书人不想出一本自己的书,流传千古呢。现在印刷术的出现,让它成为了可能。”李二道。
“只是管理报社和印刷店的人选,我得好好考虑一下。”朱由检皱眉思索道。
“你觉得让李纲管理京报如何?李纲在前隋的始皇,已经是名臣了,而且崇尚高风亮节,直言敢谏!”原本,李二的心里打算让他教导太子承乾的。
“你说的是那个太子杀手李纲?”朱由检道。
闻言,李二脸上一黑。什么太子杀手,他李纲什么时候杀了太子?
然而当李二仔细想想,心里顿时无语。
李纲先是于隋文帝时期任太子杨勇的太子洗马,没多久隋朝被推翻,太子杨勇卒。接着被太上皇李渊任命为太子詹士,教导李建成!
而在今年的玄武门事变中,他的太子大哥也被干掉了。
如果说按照历史的发展,莫不成按照自己的想法最后李纲也是担任李承乾的老师,最后乃至承乾也不得善终。
但是,李纲的品格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是他来管理报社,那确实不会弄虚作假,而且敢于直言。即使面对士族门阀的丑闻,他也敢发出来,
“以李纲的文采和品质,确实是可以担当报社的大任,但他愿意屈才吗。”朱由检怀疑道。
“应该会吧,因为他目前尚无任何官职。朕帮你将他叫来,你自己问他吧。”李二撒手说道。
“行吧。”朱由检道。
而印刷店的话,李二可不放心交给别人,打算让朱由检自己接管。
于是,在李二的召见中李纲来到长孙府,略显老态龙钟的他站在朱由检他们的面前。
“臣李纲,参见陛下。”
“爱卿免礼。”
看了李纲,朱由检也是感触良深。如果大明里的读书人有一半像他一样充满浩然正气,大明何愁不兴。
“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有何要事。”李纲诧异的问道。
在他看来,自己算不上真正的致仕,但目前没有担任职位,虽然被先皇加授太子洗马,但只是个虚职而已。莫不成,现在陛下要他教导太子吗。
而且,他明白陛下非常的贤明,能够接受魏征任何的批评。李纲其实心里也希望继续能发挥自己的余力。
“李纲大人,是我有事拜托你。”朱由检说道。
“明王殿下?”李纲虽然说不是第一次见到明王,但也是对于将长安闹得沸沸扬扬的人物早有耳闻。长孙家的大唐家具,便是出自他的手。
“其实是大唐想办一家长安京报,希望你能担当总编。”朱由检笑着说道。
“何为京报?”李纲并没有马上拒绝,他的心里也有些好奇。
“它是一种能记载大唐每日重要的军事,政事,民事的报刊,它能够让每一个读书人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朱由检将报纸的具体情况,娓娓道来。
包括如何的撰写稿子,如何管理,如何卖出去。其中最终要的一点,尽可能用人人可以看明白的白话文写出来。
听完,李纲眼睛一亮。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很明白如果报纸发行成功,那该是一件多大的益事!!
“李大人,怎么样,你愿意担任京报的总编吗,它可是没有任何官衔的。”毕竟不是大唐官方的部门,但俸禄倒是非常的优厚。
“明王的想法,让老夫叹为观止。老夫是愿意,但怕搞不好,辜负了明王殿下的期待。”李纲谦虚的说道。
“呵呵,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来问我。其实并不难,主要是每日撰写稿子。”朱由检笑着说道。
“抄撰也是一件难事。老夫虽然也认识一些读书人,可以让他们帮忙。但一万份的数额,老夫也怕无法完成。”李纲提醒道。
“李爱卿,待会你跟朕去见识一下,明王手上可是拥有加快拓印的手段。所以,抄撰方面用不着担心。”李二笑着说道。
“既然如此,去工部吧。”朱由检从大明带来的二十多名工匠,反正正好在工部教导其他人铸造火炮。
于是,李二他们来到了工部。
朱由检叫来了几名工匠,然后让他们制作出活字印刷术的反文字模!
印刷术对于大明的工匠来说,算不上什么难事。所以几个人开始分工,并且叫上工部的十多个人来帮忙,按照字模来刻字。
花费了一下午的时间,差不多一千个反字的木制模具终于制作了出来。
接着,朱由检让他们示范的印刷“兰亭集序”。
李二他们震撼的发现,工匠们按照兰亭集序的字体开始取字模,排版出来。
最后一步,涂上墨汁的模板印在了白纸上。写满了兰亭集序的一页纸,展现在他们面前。
只需要涂上墨水,然后一按,即可抄撰出来一份!
“真是鬼斧神工。如此神奇的印刷手段,将会是所有天下读书人福音。”李纲激动的说道。
“没错。在其之前,朕是听明王说了印刷的神奇,但亲眼看到的时候才知道并不是言过其实。”李二点头说道。
“老夫,替天下读书人谢谢明王。”李纲朝着朱由检,郑重的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