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汉末风雨一九零 / 第四十八章 孙坚南撤

第四十八章 孙坚南撤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于此同时,孙坚见华雄在阵前接连叫阵,日夜轮换不停,自己虽然背城布阵,但如此下来,将士精神或将萎靡不振,于是下定决心,将大军缓缓向后,撤到梁县诸城之间,以此巩固守势,也借此重新拉扯两军的阵线。
  孙坚南撤之时正在深夜,为了防止董卓第一时间发觉,他命后军分数批后撤,撤军之前先在原本的营地中扎起草人,再按此前布防点燃火把,随后抹黑向南。从董卓处远望,只见孙坚阵中煌煌依旧,虽有些许声响,但都只当是军中正常的巡察整肃。
  如此反复三日,孙坚在前线只剩下万许人,而后方撤出的孙贲等人已经按他嘱咐扎好营盘,各就各位,确保南下畅通无阻后,孙坚干脆在凌晨,董卓军大半军力还未出阵之际,大张旗鼓,喧鼓长号,董卓军不知孙坚军有何动作,一时间不敢轻举妄动,想等待孙坚军意图明显后再做反制。
  一步迟疑,那就步步不及,孙坚就在数万董军的窥伺之下,大举开拔径直南下,等到执勤将领们看着烟尘滚滚南向,几人面面相觑,才反应过来立刻向董卓报告,孙坚军坚持不住,率先南撤了。
  常年的征战使董卓睡眠极浅,帐外稍有喧哗声,他便披了件衣服出帐观看,还没等人通报,他便已让亲兵前去传讯,敌军的撤阵无论何时都是一个极为有利的追击时机,他现在已经厌烦了每日的等待和无所成就,此时他当机立断,全军追击。
  由于凌汛缘故,董卓也尚未得知河内郡郭汜军的新动向,继而放心将大军南下追击敌军,担任先锋的正是之前一直挑衅孙坚的华雄,虎贲中郎将吕布与振威都尉张济在后掠阵,太师董卓率主力精锐四万随时变阵。
  孙坚虽然此前屡次被挑衅,不敢应战,在士气上落了下风,但如今他出其不意,在董卓未料到的时刻后撤,逼迫董卓在情形不明的事态下,不得不跟着他运动,也就将领对阵之间最重要的先手,董卓如果不能将主动权夺回来,就只能任由孙坚牵着鼻子走。
  中郎马安世向董卓进言道:“如今孙贼南撤,贸然之下,敌我形势难明,不如缓缓而下,观其形势而动。”
  董卓并非不知马安世所言深为有理,但是他深知长安朝堂局势不可拖延,此前孙坚未动尚可,现如今孙坚南撤自己还没有动作,则会显得自己无所作为,这在朝局上就是给政敌授之以柄,任由他们兴风作浪,降低自己的政治威信。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董卓必须快速击破孙坚,有机会在这里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
  马安世见此策不能行,又进言道:“既然太师执意速破,而孙贼已然南撤,徐荣在新城的驻军全然无牵制之用,不如让徐荣带军南下汇合,如此也可增加我军胜算。”这一策没有任何顾虑,贾诩深为赞同,董卓略微沉吟后即刻发令调遣徐荣,让其带军与主力在南方会师。
  信使快马加鞭,徐荣收到调令后,也不过是半日过后的事情,但徐荣得知前线情形后却不慌不忙,他先向信使问道:“孙贼南撤是几时的事情?”
  “寅时三刻。”
  “我军开拔是几时的事情?”
  “卯时二刻。”
  “太师是决意即刻追击接战,还是缓下继续对峙?”
  “在下听得确实是即刻追击,最好是在孙贼撤军半路上将其击溃。”
  “我军任前锋的是哪位大人?”
  “是前些日一直叫阵的华都督。”
  徐荣不再言语,将信使打发下去后,转身便肃然对稗将道:“太师有难了。”
  不等稗将询问,徐荣便接下去详解道:“太师之难在于情非得已,不得不速速进军,形势变化不能由我,纵使韬略万千,能够发挥也不足十一,如我所料不差,此番大战终究是避免不了,太师人多势众,可追击战首重临机应变,人多会因此变为劣势。”
  分析完情势,徐荣又调来地图阅览,继续道:“太师要调我等前往前线汇合,恐怕是有所不及,梁县五城乃孙贼攻略河南之根本,孙贼绝不会轻易放弃,如若孙贼路上设有埋伏,不当在诸城之后,而在阳人之前,我们就径直先前往广成,当能背击孙贼。”
  对策一定,稗将也无异议,一来徐荣本来就是名将,二来董卓在临行前也确实给了徐荣相当的自主权,如此虽对董卓最初的调令有所差异,但也可以接受。新城中近万军队立刻忙碌起来,徐荣此前一直使军队保持在临战状态,军令一下,如指臂使,两刻钟时间全军就动员完毕,远处山岭逶迤,眼下旷野则是车马如龙。
  徐荣所料不差,孙坚正是要在董卓南下追击之时打一个反击战,之前两军对峙之时,孙坚就已经派人寻找一个合适的伏击地点,在阳人到伊阙之间,南有霍阳山,西有陆浑关,虽不算险峻,但也丘陵众多,孙坚便派孙贲韩当在自己南撤的路线上寻下一片丘陵,藏匿伏击。
  追的最近的正是华雄统领的董军前锋,也是董军中为数不多的,全凉人部队,皆是精锐中的精锐,老兵中的老兵,对董卓的忠诚度也是首屈一指,董卓用华雄打前锋,正是为了第一击就打出非凡的统治力,让孙坚没有任何还手的机会。
  但这支部队注定要两手空空,甚至一去不回。
  骑兵在战场上风驰电掣,所向披靡,但是一旦遭遇迎面而来的痛击,也是最难反应过来的部队,更何况这次的痛击来自于侧翼。
  伏击分为两个梯队,韩当在前,孙贲在后,当华雄经过韩当处时,韩当不动,且待华雄更近两步,到孙贲可以接触的距离,孙贲与韩当同时暴起,五千奇兵前后夹击,刀光乍起,箭雨顿生,杀声震天。
  华雄的坐骑乃是从西域购得的大宛马,陪伴华雄多年,见惯生死,奔驰如电,但此时见军队陷入如此危难,也忍不住顿足嘶鸣,让华雄好生安抚。
  华雄抚摸爱马颈背,举目四望,当真是一片狼藉,孙坚军伏兵杀出,最前方的骑兵措不及防,连坐骑都掌控不住,竟有不少直接从马鞍摔到地上,惊起一片烟尘,还来不及再站起身,就被一拥而上的孙坚伏兵乱刀砍死。
  后阵更是苦不堪言,华雄带兵冲的太快太急,已经和后方的吕布张济拉开一定距离,韩当完全可以放心的进行射击,与挡在前阵的孙贲不同,韩当深知马匹才是骑兵的根基,几次指挥,都重点射击董军马匹,即使董军士卒多配良甲,后方马群吃痛不住,也只能随之倒地不起。
  前后夹攻,士卒倾倒,华雄看在眼中,心中滴血不止,这些人不仅是太师的根基,也是陪伴他多年的好友兄弟,自己之前偶得良计,便以为自己能够有所作为,却不料现在一个不注意便导致战场形势一变,如果自己此时应变不得体,后方太师的大业也将因为自己毁于一旦。
  如今唯有一计而已,他长啸一声,一振长矛,犹如猛兽出笼,正要择人而噬:“轻骑营尚在否?”
  身旁百余人齐声道:“都督,请下令!”
  华雄长矛一指,大喝道:“如今因我之过,我军危矣,太师重望,我深负之,如今唯有一计可以挽救危局,须得诸位与我共生死,不知诸位可能随我冲阵?”
  那百余死士自从跟随华雄以来十余年,每时每刻都做好了与华雄共生死的准备,此时哪里会退缩,齐声应道:“还请都督指路,我等定能所向披靡!”
  “好!好!好!”华雄连赞三声,随后目光一凝,喝道:“那就随我先杀贼将!”说罢,群马奔驰,一马当先,马蹄踏过几名还在生死间徘徊的同袍,直接冲向孙字大旗处,擒贼先擒王!
  孙贲身边的护卫都是富春孙氏中精挑细选的壮丁,见乱军之中,竟仍有骑兵敢向将少主处冲击,连忙列出枪阵,让后方的弓手射箭阻截。
  但华雄所带这百余死士,何止是身上批铠,就连马匹上也大部分覆盖着铁甲,那些箭矢也就掀翻了个别骑兵,大部分死士仍然毫发无损,随之马蹄飞驰,冲击之势显得更加势不可挡。
  真正麻烦的是第一排挡无可挡的枪阵,华雄身在最前,并不准备只是单纯为部下开路,他拿起一根备用的长戟,在马上向前猛然一掷,锐利的破空声后接着一声闷响,枪阵前列的两个兵卒被贯穿在地,嘴唇微张,最终只吐出一串血沫就失去了意识。
  孙贲原本正在指挥卒继续向前紧逼,压缩华雄军队的空间,忽然遭此突袭,脸色吓得大变,只见华雄带着死士越来越近,但自己却无法短时间将其解决,逃离本阵更是自乱阵脚,一时间手足无措,反被华雄将了一军。
  华雄见状大喜,一眼便看见一个小将在旗下惶然无助,心道事有可为,故技重施,颇是凭借自己的勇武在枪阵中撕开一个不小的口子,接下来就是在阵中将孙贲斩杀,如此前阵的孙坚军就将失去指挥,那后方也可安然等待到援军到来。
  但心中窃喜还没有缓过来,一声裂帛,疼痛贯穿了他的胸口,他低头看下,只见一支箭尾下,鲜血正沿着甲胄的沟壑汨汨流出,华雄还恍惚间,一把刀将头颅从双肩直直卸开。
  孙坚将华雄头颅提在手中,对身后的孙贲淡然道:“伯阳,与我杀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