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上毉上兵 / 引子

引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湍湍河”自西而东,浩浩汤汤、奔流入海。
  河之西段、北岸的崖壁上有一天然穹顶石龛;龛中石壁隐藏着一幅幅神秘而又神奇的岩画——“灸药图”。说它神秘!是因为这些图乃以阴阳爻符或是奇异图文绘写而成的一部《医养经典》;说它神奇!是因为这些图长期隐迹于石壁之中。欲要其显现,就非得遇上有缘之人;否则,任是经过千年万年,它也始终是只隐不显。
  据说,该灸药图乃中华医祖岐伯[歧伯——上古人氏,经天爷授意、神王相助,随成中华医祖。他与黄帝合编了《黄帝内经》。]天师所留。相传,早在远古的时候,岐伯天师为寻求治病救人的仙草灵药,沿湍湍河溯流而上。一日,岐伯天师仰望天穹。忽见,高崖之上,老松虬蚺、祥云缭绕、仙鹤抟抟。天师奇之,即乘风云步,飘身而起;仙鹤喜鸣列阵,引天师至一凹崖处。
  但见,一穹顶石龛,嵌藏其中。石龛周壁有‘还魂’‘灵芝’等奇药仙草长出。
  此等景象,颇为神奇!
  天师见了,越加奇之,即欲俯身细观;却见那壁上灵芝、还魂等奇药仙草竟倏尔没入岩中,即刻变作一道道的阴阳爻符或是图文状的形意岩画。细辩之下,皆为“天书药方”。
  天师愕然,少倾乃悟道:“序也!续耶?壁上既有药方,然不可无砭术、针术、灸术等[中医有六大医术,即: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医养之玄机、妙理。吾当续之;亦为那‘天缘神授之人’留之。”言毕,岐伯天师即一边续画,一边自语道,“世有天缘、地缘、人缘。得天缘者,必得天意神授之梦;而得梦者,便是那天缘神授之人。吾尊天爷[天爷——即“老天爷”的简称。]授意,留图于此。千年之后,自有天缘神授之人遇之,且以此济世后人。”
  ……
  果然千年之后,有李家先人得一奇梦,并因梦觅得此“灸药图”。可见李家先祖便是那天缘神授之人[天缘神授——即命里与天有缘的人,可于梦里或是在某种机缘中得到天爷的秘授或是被植入一种思想方法,或是一种技能。据说许多名人、伟人都有这种经遇。
  ——作者注]。
  受此灸药图的启发,李家先祖不断穷通各种病理、药理,并在不断的研究、探索、实践中发现:“病,养重于医。”其先祖认为,“病”无非是由邪、毒、贼害等三种情况生变而来;又因这三种情况之一变、二变、三变之生化克合而成多样性。
  李家先祖还特意在其《医养录闻》中用图绘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邪、毒、贼害相互间的不变、简变和易变的生化克合关系。尤其是在《医养录闻》中,有三幅兄弟俩一起过虎山的插图,最是生动形象。
  图中,用兄弟俩比作“五脏六腑”,把兄弟俩失和喻为“有邪”,把老虎比作“毒”[此毒为广义之说,指世间一切可乘邪(隙)而入致病因素。]。首先,这第一幅描绘的是,兄弟俩齐心协力过虎山,虎伏不动(喻无邪)。而第二幅则是兄弟俩生隙失和,一路争吵,虎蹑其后,(喻有邪)。到了第三幅却是兄弟俩缠抱厮打,老虎扑而食之(喻贼害)。[邪和毒的定义在后来的中医学中似和医养堂的解说有了很大的不同,包括对“三焦”的理解。李时深一直认为“三焦”是经络中具有将腑脏内外之讯息瞬间汇集、焦融、切换(三者合称为“焦切”)为脉息或将脉息焦切为“神元讯息”之枢。“三焦”相对于肉眼是无形的,所以直到这位老者仙逝也不认同“三焦”是对腑脏上、中、下部位的有形划分之说法。他曾赞叹西学研究方法,却不满西学只知有地不知有天的思路。他认为自然乃是天地一体,故任何学问都应有天地间可见或不见的观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既要有形的,又要有无形的,不应只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
  《黄帝内经》有“治未病”一说。未病,就是毋使脏腑生邪。“邪”即“隙也”,画中兄弟就是因生隙而为虎所害。所以,历代的李家郎中多会不时地对那些不知爱惜身体的人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您呀,再不注意,这‘缝儿’可就要长蛆啦!”此处的“缝”也就是隙(邪)。可见,要使之无隙(邪),调养好身子,最是关键。其实,调养好身子就是要调养好脏腑[这里的脏腑作广义解,即身体的所有部位。
  ——作者注
  ]。总之,脏腑和谐,便可令邪(隙)祛、毒伏,贼害不妄至。故医养堂认为,治病应以“调”和“养”为根本;且养胜于治。
  正因如此,李家先祖便把治病的地方称之为“医养堂”。而久负盛名的医养堂就坐落在“湍湍河”南岸的“灸里镇”。
  千百年来,医养堂的子孙一直为百姓提供着独到、精湛的医养服务;而当民族、国家危难之时,他们又都多能投身到治国救民的事业中。
  古人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又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所谓:“人病须医养,国病亦须医养。”又谓,“善用兵者,奇谋无穷。”当恶毒、贪婪的日寇贼害我中华大地时,医养堂的子孙及亲友们便毅然地投身于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中,并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上医治国”与“上兵伐谋”这二句话的应有之意;也很好地演绎出了这部《上医上兵》的传奇故事。
  不过,咱这“上医上兵”的故事还得从清朝末年说起。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