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翊天下 / 第四十一章 读书人的胜利!

第四十一章 读书人的胜利!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侯子迢与皮士轩等人在宫门外等的是口干舌燥、汗流浃背。
  这四月份已经立了夏,骄阳似火让人不免眯起了双眼。
  众人此刻心中亦是忐忑,不知道翊王会不会遂了他们的意。
  但更多人的目光,则是一直盯着坐在众位士子中间的花白老翁。
  那已过古稀之年的老翁精神抖擞,姿态饱满。古铜色的脸上深深的印刻着不少皱纹,随着他的大笑而堆叠起来。
  一身合身的儒士服穿在身上,腰上还挂着绣满纹路的墨色锦囊,这老翁和蔼可亲,总是笑眯眯的。
  老翁旁边落座的是一名样子有些仙风道骨的老人,便是吴昭德了。
  吴昭德对着老翁恭恭敬敬的开口说道:“恩师,此番学生让恩师出山亦是为了国家与百姓,还望恩师恕罪。”
  老翁笑呵呵的说道:“为师来都来了,你还谢什么罪。”
  “若是可能,学生实在不愿意让恩师在红日当空之下受此煎熬。”吴昭德面带愧色。
  “有些事情,昭德啊,能过且过之。”老翁高深莫测的继续说道:“孩子们喜欢闹,就让他们去闹。你我都一把年纪了,本不应该参合进来。”
  吴昭德点了点头。
  昨天自己确实被郭元阳的劝说冲昏了头脑,元阳自小就被自己看好,觉得他今后一定会有一番大作为。这次进谏说不定就能转化成郭元阳出任仕途的一个机会,身为人师,自己能不选择帮他么?
  为了让大王对这次士子进谏颇受重视,吴昭德耗费苦心的拉来了自己的恩师,孙润礼。
  自己的恩师孙润礼可是真真正正的大儒士,手下桃李满天下。学生之中不说自己,光论那荆国大司空洪孝正,虞国的御史中丞关晟钦皆是孙师门下。
  自己也算是孙师弟子中混的比较差的一个了。
  光想想就让吴昭德惭愧不已。
  “昭德啊,为师虽然教了你大半辈子古典经学,但其中精髓我看你竟还是为学到。”孙润礼抚须叹道:“今日为师来,亦是为了在这宫门前,你的诸多学子面前教你这其中精髓。”
  “恩师请讲。”吴昭德恭恭敬敬的说道。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孙润礼道:“这次进谏看似福祸难料,不如猜之福祸相伴。是福亦或是祸,全在昭德一念之间啊!”
  吴昭德似是被孙润礼一句话给点醒了,醒悟道:“多谢恩师教诲!”
  二人说话间,沈旷急匆匆的从宫里出来了。
  众位士子不少人都不认识沈旷,还坐在原地嘻嘻哈哈的说笑着。
  沈旷本以为士子们都跪伏在宫外进谏呢,结果一看有说有笑的和菜市场差不多。他自然心中有气,悲叹如今天下士子的文人风骨都哪里去了。
  倒是吴昭德和孙润礼二人端坐在蒲垫之上,倒还算有几分大儒模样。
  像孙润礼这样的大儒,沈旷还是得敬重一下的,遂规规矩矩的行了个晚辈礼。
  二人都已经满头鹤发,虽然年龄相仿,但在儒家之中差距可不算小。纵然沈旷官至一国丞相,但在儒家之中,影响力远远不如孙润礼。
  “沈大人此番来可是宫中有了消息?”吴昭德与沈旷算是相识,只是一人为师教授学子另一人在朝为官,交集上少了一些,难免会有些生疏。
  只是此刻沈旷出宫,看样子是来安稳众位士子的,想必是翊王已经知晓此事并且有了定论。
  “大王派我此次出宫皆是为了安抚诸位士子,孙师一把年纪了,可莫要在这大太阳底下受罪了。”沈旷担忧道:“孙师身体不好,还是快些回家中歇息吧。”
  孙润礼笑呵呵的说道:“沈大人既然有此一说,想必是大王听进去了孩子们的进谏之言,那孙某便放心了。”
  说着,便要起身。
  沈旷与吴昭德二人不敢大意,赶忙上前搀扶。
  虽然孙润礼一把年纪了,但身子骨还算不错,动作也比较灵活。
  “还请孙师好好保重身子。”沈旷客气道。
  “人老了,身子骨哪还能像这些孩子们一般。”孙润礼感慨道:“沈大人宣了大王的诏书就劝学子们散了吧,孙某也是老糊涂了,非要跟他们瞎掺和。”
  “昭德也就告辞了!”吴昭德拱了拱手,说道。
  他还要搀扶孙润礼回家,故而不准备继续呆下去。
  看着二人步履蹒跚的离去,沈旷是哑然失笑,士子进谏一事还好只是在火苗刚刚燃起就被及时扑灭。
  连孙润礼和吴昭德这等大儒都被惊动,看来幕后策划之人非同凡响啊!
  所幸此事影响不大,还未到人人皆知的地步。
  沈旷在侯子迢、皮士轩等人的注目下,从怀中掏出秦胥给他的王诏。
  见沈旷有诏书宣读,一时间众位士子皆安静了下来。他们神情激动,心中明白进谏此事有了结果。
  一时间宫门外的广场上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屏气凝神的等待着沈旷宣读诏书。
  “王敕令:大司马严骏欺君罔上、豢养卫士欲谋不轨。侵占农田使孤百姓流离失所,饥虏无餐。贪赃枉法,置王权而不顾,其罪当诛!”沈旷一字一句的念道:“先前孤尚有念及旧情而于心不忍,辛得士子进谏方醒悟,诸位乃国之栋材,国之辛也!”
  “好——”不知是哪位士子先叫了声好,紧接着其他呆愣在地的士子们也笑起来。
  “大王英明!”
  “严骏小儿该死!”
  一时间宫门外是人声嘈杂,有骂严骏的,有歌颂翊王的。
  士子们也没想到这件事会这么轻松,原以为会挨上那么几板子然后再不畏强权的坐上几天才能成功呢!
  不少人暗地里想:这翊王可真是个软柿子,好捏极了。
  沈旷看着士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心中可是五味杂陈。
  他心里清楚的很,翊王本不想处死严骏的。只是被人抓住了时机,发动士子们进谏,从而将严骏不得不处死以换取士子们对朝廷的支持与信任。
  这一场进谏,是翊王的失败,却是士子们、天下读书人的胜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