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东海海面上,九爷的福船正随着波涛在洋面上打着转,三面半降的帆蓬边,数只海鸥追随者桅杆,发出“欧欧”的叫声。
与九爷和陈衷纪想象的不同,甲板上躺下的并不是他们认为可以随意揉捏的番邦商人,而是从平户精挑细选雇佣而来的RB水手。陈衷纪吃惊得看着这群番商能够在一瞬间,便从腰间掏出一把小巧的黑色火器,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炒豆粒一般声音,就将他们四名拿着刀叉的水手全部放倒。
“这…这是火炮!”听闻响声的陈衷纪失口叫出了声。
“这不是火炮,”九爷摇了摇头,豆大的汗珠从他光秃秃的头顶上冒了出来,“火炮不是这样的,倭国的火绳枪也没这么小巧,莫非是夷人的火枪?”九爷毕竟见多识广,曾经在在南洋行过船,到过大圆以及吕宋各地,与弗朗机人也打过交道,见过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这枪,急如迅雷,估计也就那大圆总督府内夷人,曾经和我提及的新式火石枪才能媲美。”
九爷说的火石枪便是后世代替了火绳枪的燧发枪,在1547年由法国人马汉发明,由于法国国王对其的热爱在短时间之内风靡欧洲上层贵族。到这个时空,已经近60年过去了,许多欧洲部队和贵族都有装备,位于吕松的西班牙人自然也不会陌生。
此时的东亚,RB军队普遍装备了小口径的火绳枪,大明帝国对枪支重视度不高,普遍采用各种口径的小型火炮。这种武器使用上的思路差异也是由不同地域资源的情况而产生的。
但就算是明朝军队中最低劣的手铳,也是民间无法触及到的高端武器。
另一个让九爷惊骇异常的便是,谢海军等人射击的迅速和准确程度。
此时的人们依然无法做到火器准确击中目标。中古时代采用的火枪普遍没有照门和准星,熟练的枪手都要瞄准许久,能否在及十步之内击中更是全凭借运气和信仰,哪里能像眼前一样,一个照面下来全都躺了下来。
“九爷,怎么办?要不再派人冲一次?”陈衷纪在一旁说道,在他的印象中火器只能击发一次,再次装填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看他们手中小巧的火器,估计也需要清理和再次填装火器。
“不妥,”陈衷纪多年的航行生活中还是第一次看见九爷摆出如此难看的神色,“我看他们几人有恃无恐,射击之后也没有再次装填,必然是有后手,你看他们的火器如此小巧,指不定身上还带着几把,若是我们再次贸然冲上去,只怕他们又不知从哪里拔出火枪来。”
“九爷,那..那怎么办?”沉寂中顿时慌了神。
“哎,终日猎鹰这次反倒是被鹰琢瞎了眼。”九爷无奈叹了口气。“为今之计只能厚着脸皮上去演一出戏了。”
九爷让陈击中伸出耳朵过来吩咐了几句,随后招呼一旁的水手过来掌舵,自己走上了前甲板。
同一时间的京师,东交民巷鸿胪寺驿馆内,陈修杰在一阵催促声音中醒了过来。
“陈公子,时候不早啦。”负责照顾陈修杰起居的是鸿胪寺内的一名小吏,本以为陈修杰如同普通人一样早已睡醒,没想到已经日上三竿了,这位海外来使依然昏昏大睡。
这个时空中没有倒时差之说,日常人普遍遵循着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像陈修杰一样整夜做夜猫子早上睡懒觉的绝对是个异类。
“唔…这才几点啊。”
“已经快巳时了”小吏的声音仿佛快哭了出来,“其他使臣大人们都在门外等你。今儿可是新天子登基的排演,李大人已经派人过来催促你们现在就去午门外候着呢。”
这几日李可灼一直在安排陈修杰学习明朝宣召时的理解动作和言辞,光三跪九叩,答谢问话的方式就搞的来自现代的陈修杰有些头大,昨晚更是为了背诵那几句八股文一般的词句忙活到了深夜。
迷迷糊糊中,陈修杰感觉被人拖着拉起来,好在这个时空不用他自己动手盥洗,被领到床边的铜脸盆边,一桶冰凉的井水沾着麻布擦在他的脸上,睡意才慢慢退去。
在这位小吏的服侍之下穿上明朝官员常服和璞帽,陈修杰推开厢房大门。
门外众番邦使臣已经等候多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互相寒暄着。使节的服装分为两类,与明朝关系密切的像朝鲜,琉球,安南等使者均和陈修杰一样身穿圆领常服,与李可灼吕知县等不同在于胸口没有各种奇珍异兽的补子,而另一边吐蕃蒙古西域等塞外番国则是身披各种当地特色服侍,他们稀奇古怪的衣着和装饰品,引得好奇的陈修杰不禁盯着看了几眼。
“陈公子倒是颇有雅兴,这一觉睡到三竿以上,不知做何黄粱美梦?”出言讽刺的是朴正泰,朝鲜国使臣。
他已经看陈修杰不顺眼好几天了,作为自诩为大明朝‘孝子’的朝鲜,特别是在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五年之间的壬辰倭乱之后,朝鲜在周围众多番邦之中成为超脱之所在。隐隐有了大明‘亲儿子’的味道。
朴正泰原本在面对琉球,安南,暹罗等国使臣时都能指手画脚,有着强烈的优越感。但新来到的这位‘海外来使’却自从来了驿馆之后完全没拜会过他,特别是听闻陈修杰是海外流失的苗裔(自称)之后,朴正泰感觉在血统和民族上面隐隐被压了一头。
“这人虽说是海外苗裔,但却完全不知礼节,果然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朴正熙低声咕哝道。
“好了好了,陈公子这几日学习礼节比较辛苦,不如我们这就出发?”另一边琉球国使臣尚泰出来打圆场,作为海外小国,他对于自称是同样来自海外的陈修杰倒是颇有好感。
此地距离紫禁城倒是不远,众人穿过驿馆大院,在胡同内转一个弯,穿过官道便是瞧见了矗立在不远处的承天门。
“陈公子怎么样,此处就是紫禁城正门,你们那儿可没这么宏伟的宫殿吧。”朴正熙瞟了一眼一旁看呆了的陈修杰。
“啊,难怪我总觉的少了点什么,原来没挂上伟人人像和标语啊。”陈修杰说道“我们那儿的确没这个承天门,倒是有个天安门和这个长得有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