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这个祸害要上天 / 第四十二章 耕者有其田

第四十二章 耕者有其田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一仗,王旭吃撑了,此役完美导演了一出蛇吞象的大戏。
  现如今大事已定,不过,如果不尽快安定军事民生,很有可能消化不良,结果便是动乱和反复。虽然迫在眉睫,但在沐阳显然并不具备条件,一应事宜到海州方可进行。
  有了钱亨,入城简单的多,王旭兵不血刃占据海州。到了府衙,当即发布安民告示,稳定民心。
  东海和淮仁尚未平定,王旭招来刘安,下了一纸公文,带上钱亨的亲笔书信,召二人回海州述职,整个海州改天换日,虽小有波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王旭明白,只要军队不乱,整个海州就不会乱。
  苏右军统计了一下数据,整个海州尚有兵丁七千余。
  “苏橼吏,军中十八以下,四十以上的有多少?”
  “两千余人。”
  王旭摇摇头,说道:“不行,这些人要么发田回家,要么转为城防守备,我要的是野战强军,老弱可不成!”
  苏右军说道:“上位,若是如此,我们海州能战之兵怕是不足五千了,倘若徐州方向的感化军,兖海方向的本镇军马来攻,怕是力有不逮,难以抗衡。”
  王旭笑了笑,如今他可不是窝在偏居一隅的留县,在这海州信息是通畅了许多,这感化军节度使王重俊,实在是地地道道的窝囊废,黄巢进攻兖州之时,王重俊应允海节度使李业的请求,派手下大将时傅去救援,谁知时傅畏惧贼势,不敢上前,带兵在郊外劫掠一番,返回许州。
  时傅在许州城外畏惧不敢进城,谁知这王重俊更是畏惧这帮大头兵,随即传唤免罪,并在府衙大摆筵席,犒赏三军,一时威信尽失,沦为笑柄。
  如此之人,能维系许州一方安定已然难得,指望他锐意进取,开疆辟土,那完全是痴人说梦了。
  再说兖海节度使李业,黄巢肆掠兖州之时,百里之外,这老小子闻到风声,直接带着家眷亲卫逃离祈州,到了平卢一代,又被人赶了回来,走投无路,只好在临近平卢的朴县躲藏,幸好黄巢兵锋未至,不然怕是要跳海投生。
  海州属于兖海节度使所辖,也因为如此,海州的钱亨才趁乱赶走原任,自封为海州刺史,虽然后面海州表面还是称服于李业,钱亨也多送钱粮珍玩,但实际上早已离心离德,海州已然脱离了兖海节度使的控制。
  左右皆无能,这也给了王旭做大的良机。王旭对苏右军说道:“5000人足矣,海州人丁匮乏,养兵不易,现如今着手招募流民,扩大军屯。”
  话说无粮难以聚兵,王旭翻开州志,近数年来,征得的粮食是越来越少,饶是如此,已然逼迫了不少庄户之人家破人亡,所以养重兵无疑是寅吃卯粮,自取灭亡之道。
  苏右军眉头微皱,说道:“上位,说道招募流民军屯,如今留县的七八万亩地,除去已有佃户,其他空余已然分配殆尽,现无尺寸之地,如何招募流民?”
  王旭笑道:“苏橼吏,这也是我要找你商议的事,本官欲改革税制。”
  “改革税制?”苏右军愕然!
  王旭笑道:“不错,近来我查阅田亩录册,这海州的地可不少,除留县、东海东部盐碱之外,共计有良田九百余万亩,而四县的百姓区区七万余人,人均130亩,这地种的过来么?”
  唐时生产力相比后世,无疑是低下了许多,一名青壮种30亩地已然到了极限,这也是借助了畜力的缘故。九百余万亩地,那是可以承载30万人的土地,现在的情形是需要土地的没地种,有地的没人种。
  苏右军显然听出了王旭的意思,说道:“上位,海州土地不少不假,可大多集中在高门大户,寺庙道观,普通人的地那是少之又少,甚至有半数人已然无地,沦为佃户。”
  王旭明白,土地兼并是每个封建王朝的通病。初唐时土地政策是均田制,而后土地愈加集中,到了现在,土地基本集中在大户手中。
  所以,王旭要用自己掌握的兵丁,在这海州施展自己的想法,最好的办法就是政策引导,其中见效最快的无疑是税赋。
  王旭肃然,说道:“吾欲耕者有其田,其中细则,本官已详加描述于纸上,你且一阅再言!”
  “耕者有其田?”苏右军冉冉自语,内心震撼无比,接过王旭手书后,忙仔细研读。
  唐末一般实行的是两税制,分为人头税和田亩税,王旭针对的是田亩税,采用的原则就是递增税率。
  比如人丁10亩以内免征税,超过10亩到30亩之间十税一,30亩到100亩十税三,超过100亩的十税五。
  目地就是田亩愈多,征的田亩税越多,让那些高门大户自觉土地愈多,越是拖累,如此一来,必会吐出多余田亩,到那时官府再收回重新分配。
  看到苏右军愈看愈眉头皱起,王旭心知税制改革,或许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
  苏右军合上书页,闭目沉思良久。
  王旭急问道:“如何?”
  苏右军说道:“可行,不过怕是要经历一场血腥。”
  王旭早有心理准备,这些土地都是豪门大院的既得利益,怎会轻易吐出来,要知道这些大户都是有武装的,有些庄院的青壮护丁,甚至赶上一个县衙的兵力,王旭熟知的刘家庄,就有近200的青壮。
  不过怕事不是王旭的性格,与其脓包殃害自身,还不如下一下狠心,下猛力将其拔除,就算会流一血,那也是必要的牺牲。
  “苏橼吏,这件事让你去办,你能不能办好?”
  苏右军长揖至地,眼圈微红,说道:“为百姓计,下官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王旭心叹,古人说的好,十户之邑,必有忠信。王旭从苏右军眼中看到怜民和担当,不由感慨万千。
  “好,本官信你,不过往后,切不可轻言生死,留着有用之躯,报效国家,才是大丈夫应有之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