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十国霸途 / 第六十三章 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第六十三章 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身为一个穿越者,王政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就一直在适应这个时代,他畏畏缩缩地顺应着变幻无常的局势,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去改变历史的走向。
  可是眼下,身为闽主的他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若是继续任由局势逼迫,让闽地的形势按历史的演变原封不动进行下去,那么等待他的就是建州和福州相继被占领已经整个闽地的失陷。
  到了那个时候,他这个闽主要么成为别人的阶下囚,要么在战乱中直接命丧刀下。与其好不作为的束手就擒,不如拼死一搏地绝地反击。王政决定,谋一切可行之策,调一切可用之兵。
  王政想想两年前,他还只是小小的建州刺史。因为不满他的皇兄王延羲在闽都福州城的胡作非为,王政以建州一州之地与王延羲分庭抗礼。
  可仅仅过了两年,闽帝王延羲就死于宫变之中,泉州、漳州和汀州相继归附于王政。王政派出统军使吴成义率战舰顺着建溪径抵福州,征讨福州城的逆贼。吴成义多次进攻福州城无果,但很快,福州城的裨将南廊承旨林翰杀死了逆贼,并打开城门接应吴成义,于是建州大军终于攻取了福州。自此,闽地五州尽归王政。
  殷国的大臣们纷纷谏言把都城迁到福州城,名正言顺地继承王氏在闽地的国运。但王政不满足于此,他要改变历史,就不能仅仅是延续闽地之前的王权,于是以大殷为国号,以建州为北苑茶都,以福州为殷国都城,开创新的国祚纪元。自此,闽地再无闽国,殷国代之崛起。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淮南唐国的瘟疫得到了控制,李璟派遣大将边镐和查文徽率军从将乐县进入闽地,试图进攻建州城。面对来袭的唐军,王政随即调兵遣将。在建州的北面,由将乐县大将张汉卿率兵阻击入侵建州的唐军。
  此时,滞留建州北面的唐军主帅查文徽和边镐向李璟请求增兵,李璟果真集结大量兵马,何敬洙、祖全恩、姚凤三员将领各率数千兵马疾驰增援查文徽和边镐。五路唐军将近三万士兵很快屯兵于建州门户,大战一触即发。
  为了保住建州城,王政不得不将福州城的一万五千精兵调往建州驻守,并派遣侄子王继昌到福州城镇守南都,由大将黄仁讽和吴成义辅佐。黄仁讽的大军进发福州后,王政突然意识到大事不妙,真是千算万算还是漏了一算,怎么还是把黄仁讽给派出去了。王政懊悔莫及,但军令已出,只能听天由命。
  之后,王政任命大将陈望为主帅,谋臣杨思恭为监军,率领建州兵力两万驻守在建州的门户赤岭,和五路唐军形成对峙之势。杨思恭不顾局势的危机,要求陈望主动出击,结果被唐军大败。
  陈望战死沙场,杨思恭趁乱逃回建州城。五路唐军大获全胜,急于攻下建州,可是大军过于庞大,行军缓慢。于是,查文徽和边镐召集其他三路主帅合议,猜测驻守在赤岭的两万士兵是建州的全部军力,赤岭之战后,建州兵力已经几乎全歼,此时的建州城必然是兵力空虚。合议之后,五路主帅决定,派遣先锋使率领五千精兵组成先锋队,先行向建州城极速进军。
  恰好有位名叫王建封的裨将原本是建州人,对建州的山路十分熟悉。从之前的吴国到后来的齐国再到现在的唐国,王建封加入此军已经十年了,大将边镐虽知道他是闽人,但仍然对他信任有加,所以五路主帅没有丝毫的忧虑,立即将五千精兵交给了王建封。然而,此时的建州城并非军力空虚,因为还有王政之前从福州城调来的一万五千精兵,十分坚挺地驻守在建州城内。
  但就在王政召集建州和福州的军力对付北面的唐军时,令王政措手不及的事情果然发生了,都城福州再度发生了叛乱。福州城的原从指挥使李仁达勾结黄仁讽乘夜袭杀王继昌和吴成义,控制了福州城。
  建州城危在旦夕!王政危在旦夕!殷国危在旦夕!
  还有希望吗?当然有!福州城的叛军不必说,乘乱夺权自然是作死!唐国李璟不顾他爹李昪保境安民、敦睦邻国的基本政策,率先挑起战事,必然会遭到南方诸国的群起而攻,也是作死!
  王政身在最危险的茶都建州城,城内驻守的军士是从福州城调来的一万五千精兵,他们的忠诚度并不能令王政十分放心。而城外唐军的五千精兵在先锋使王建封的带领下,一路势如破足,很快就要兵临城下。
  都是精兵,一万五千对阵五千,虽然胜券在握,但必然损兵折将,后面五路大军的两万五千士兵再次攻袭而来,一万精兵对阵两万五,势必难以应付。
  这样一来,紧靠建州的兵力恐怕是难以解除眼下唐军的进攻了。可是,福州城如今又落入了叛军的手里,要想再从福州城调兵也是没有可能了。幸好,泉州、漳州和汀州都归顺了殷国,王政还可以从其他三州调兵。
  目前,泉州刺史是王政的侄子王继勋,但泉州的军士都听指挥使留从效的调动,漳州刺史是王政的另一个侄子王继成,但漳州的军士都听令于指挥使董思安的调动,汀州刺史是许文稹,汀州的军士也听从许文稹的只会调动。
  泉州指挥使留从效和漳州指挥使董思安都忠诚于王政的父王王审知,因此必然也会听命于王政的调兵遣将。至于汀州的许文稹,他是个两面派的墙头草,忠诚度有待考擦,不值得信任。不过,永平镇将刘琼,曾被王审知封为将军,常期驻守于汀州一带,忠心耿耿地镇守在闽国西部边境数十年。
  建州若是借助泉州、漳州和汀州等其他三州之力抗击唐军的进攻,王政完全是可以高枕无忧的。然而,虽然有十足的把握,但是福州城的叛军却让王政如坐针垫。
  何况逆贼李仁达已经臣服于唐国的李璟,一旦他们前后夹击建州,只怕建州城内的一万五千来自福州城的精兵军心不稳。这样一来,似乎必须要两手准备了,在抗击唐军的同时还应该征讨福州城的逆贼李仁达。
  正当王政忧心不已的时候,逃出金陵城的情报官张廷晖,绕道途经吴越之地,回到了建州城,给王政提供了一个更加国际姓的策略:联合东面的吴越、西面的楚和南边的汉,共同解决殷国的内忧外患。
  不过,在实施这条策略之前,张廷晖一再强调,先杀宠臣杨思恭,以谢建州百姓。
  当初,王政之所以宠幸杨思恭,无非是因为他有聚敛民财的本事。立足建州之初,各方面的财政都十分紧缺,王政不得已只好任命杨思恭为尚书仆射,负责增收田亩山泽的税赋。当然,征收的这些税赋并非是王政一人所有,而是用于建设城墙巩固城防,用于招募士兵,用于盖造太和殿五凤楼,用于养官养将。可是王政万万没想到,杨思恭竟然连日常的鱼盐蔬果都加倍征收了税赋,使得建州百姓苦不堪言。
  之后,王政罢免了杨思恭的尚书仆射一职,降级为监军。谁知,杨思恭身为监军,又在赤岭之战中犯了兵家大忌,害得殷国两万将士战死沙场,而他独自从赤岭逃回了建州城。
  眼下,户部尚书张廷晖请求王政赐死杨思恭以谢军民百姓,也是情有可原的。何况张廷晖如今管理着建州最大的茶园北苑,从种茶到焙茶,再到销售,一个北苑每年缴纳的税赋已经占了殷国财政的一大半。
  北苑的那片茶园原本是张廷晖的家族财产,在王政的提议下,进献给了闽王,从此改为了官营茶场,并逐年扩大着规模。随着殷国的创立,而北苑又距离建州城仅有数十里,建州城自然也就成了殷国的茶都。
  除了北苑外,建州其余的大部分茶场一直是官民合营的方式,由百姓私家负责种植生产,官员公家负责收购销售。这其中主要的利润已经被官家收走了。然而,杨思恭担任尚书仆射时却还不满足,额外又从茶农、茶工的身上增收一部分的茶税,闹得百姓苦不堪言,足足罢工了一阵,把张廷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会儿,杨思恭在赤岭之战中成了众矢之的,张廷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为民除害的好机会。张廷晖也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国主王政对杨思恭的信任降到了最低点。
  在大是大非面前,王政当然不会为一个杨思恭而毁了殷国的前程。当初信任杨思恭,无非是因为当初急需用钱,如今已经过了财政已经稳定,张廷晖负责经营的北苑茶就可以为殷国带来足够钱财了。
  因此,杨思恭已经没有用处,若是杀了他能够解军民百姓的心头之恨,振奋将士的保家卫国之心,那便是杨思恭唯一的可用之处了。于是,王政下敕诏,斩杨思恭于五凤楼门下。军民百姓齐声高呼,振奋人心,大叫过瘾。自此,张廷晖接任殷国的户部尚书,老将包洪实已经病逝,由林翰接任兵部尚书。
  此时,殷国的文官武将并不比唐国差。文官队伍以礼部尚书仆射潘承祐和户部尚书张廷晖为首。武将队伍则遍布殷国各州,建州有大将林翰、陈诲和林仁肇,泉州有大将留从效、王忠顺、陈洪进和张汉思,漳州有大将董思安、苏光诲,汀州有大将刘琼。
  至于福州,王政原本派遣了大将吴成义和黄仁讽,协助从子王继昌驻守福州城。谁知李仁达叛变,勾结黄仁讽,杀死了王继昌和吴成义,控制了福州城。
  对于黄仁讽的黑化,王政痛心疾首,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虽然黄仁讽人在福州城,王政拿他没有办法,可是黄仁讽的家人都还在建州,王政想着要不要一不做二不休,用黄仁讽的家人祭奠他的从子王继昌和大将吴成义。
  然而,尚书仆射潘承祐打消了王政的这一冲动想法。潘承祐的建议是,大将吴成义不能死而复生,但黑化的黄仁讽却还有洗白的可能。于是,在潘承祐的建议下,王政亲自面见了黄仁讽的家族上下十几个人口。
  王政语重心长,让黄仁讽家族派送代表秘密前往福州城,说服黄仁讽早日醒悟,杀死逆贼李仁达,将功赎罪。若是能够把李仁达的首级献上,并且归还福州城,之前的罪责,王政可以既往不咎。
  果然,黄仁讽为自己所犯下的罪孽痛哭流涕,如今王政不杀他的家人,反而给他将功补过的机会,黄仁讽自然表示效忠。于是,率兵闯入李仁达的府邸,誓死铲除逆贼。不料,李仁达早已知晓,在府邸部署了多重防御,反而把黄仁讽杀了。
  殷国都城建州的局势刻不容缓。
  眼看唐军的先锋队五千精兵就要临近建州城了,王政召集城内的一万五千精兵进行了一次誓师大会。
  这一万五千名精兵是当时王政从福州城调度过来的。这些将士长期驻扎在福州城,曾经多是听命于王政的皇兄们,对长期驻守在建州的王政并不熟悉。
  幸亏兵部尚书林翰也是福州城的副将,相比较而言,这一万五千名精兵反而更加信任林翰。于是,为了防止军心不稳,王政和兵部尚书林翰一唱一和,号召全体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冲锋战场视死如归。
  军心终于得到了稳定,建州城眼下的安危就全靠这一万五千名将士了。
  这一日,唐军的先锋使王建封率领的五千精兵已经兵临殷都建州城下。王政任命兵部尚书林翰为威武大将军,全权负责城内一万五千精兵的调度。
  林翰为了确保建州内城的稳定和保存殷军的实力,留下了一万精兵留守内城。另外派出五千精兵到外城进行防御,任命大将陈诲为防御使,林仁肇为防御副史。于是,五千名唐军和五千名殷军在建州外城形成了对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