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话说,东吴害死了云长,害怕主公兴兵复仇,故而,孙权向曹操称臣,并遣使进贡,而曹操则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而且孙权进贡时还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为大魏皇帝。曹操将孙权的书信遍示与内外群臣,说:“孙权这老小子是想把我放到炉火上烤啊!”曹操手下群臣都乘机向他劝进。但是曹操自己却不想废献帝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我问了军师周文王是谁,军师告诉我:“文王姬昌是以演化周易出名的,不过他在世时并非叫周文王,而是叫西伯侯。他儿子武王伐纣成功后,建立周朝,姬昌死后被追封为文王。曹操这老小子是在说他没有称帝之心。至于他子孙会不会像武王姬发一样称帝,那他就不知道了。其实他心知肚明,他子孙必将代汉自立,不然也不会用文王自喻。”
我开始有点佩服曹操了。兵法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用兵之道。曹操就是个务实不务虚的人啊。其实他现在的权力和皇帝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就差一个名头而已。而且天下如今还是汉的天下,心属大汉的人还是有的,况且还有主公和孙权这两人在啊,所以曹操就没敢称帝。
没过多久,洛阳那边就传来曹操病危的消息了,一下子就炸锅了。相传曹操病时做了个梦——三马同槽。曹操一共做过两次三马同槽的梦,第一次他以为是西凉马氏,于是杀了马腾。因为三马同槽不正意味着马氏要吃掉曹氏吗?后来再次梦到三马同槽,他就感觉不对劲了,仔细一想,朝里还有个司马懿啊,于是就把太子曹丕叫过来说:“司马懿不是个甘心做人臣的人,将来必定会干预我们的朝政家事。”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不过据细作来报,曹操一死,魏国似有内乱。因为之前曹操一直喜欢的儿子是曹植,而不是曹丕,但是曹丕又比曹植年长。千古以来,废长立幼都是取乱之道,前者袁绍,后者刘表,例子就摆在眼前,所以曹操长期以来在立嗣上狐疑不决,导致了下属渐渐形成了拥护曹丕和拥护曹植的两个不同派别。他们各自结为党羽,设计谋、造舆论,尔虞我诈,互相倾轧。最后因为曹植自身行为任性,平时不注意节制自己,导致在继承权的争夺中败给了曹丕。然而曹**在洛阳,而当时曹丕虽为太子,但人在邺城。因此就有人怂恿曹植,趁着曹丕远在邺城,曹彰远在长安,赶紧夺位,先下手为强。但是曹植一直犹豫不决。等曹**讯传到邺城后,曹丕急忙动身,火速赶往洛阳继位丞相、魏王,生怕迟则生变。
果然,帝王的家事就是这么复杂,写到这里,我心里只能用四个字来评论:贵圈真乱!希望主公百年之后不要出现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