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梁先繁若有所思地盯着向天盏,仍然期盼着想看出他只是和从前一样的一时置气而已,但是注定失望了。向天盏还是那个向天盏,依然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惊到所有人。
包括离职。
梁先繁正想再说些什么,桌上的电话响了。
向天盏瞄了眼来电显示,顿了顿,看了眼梁先繁,慢吞吞接起了电话,且非常有眼力见地把听筒放置在桌上。
梁先繁瞬间知道了谁打来的电话。
果然,刚一接通,听筒里传来闻迅震耳欲聋的咆哮声:“向天盏你个王八蛋,马上给我滚过来!”
还没等他有所反应,对方已挂了电话,只剩嘟嘟嘟的忙音在安静的办公室内回响。
向天盏好整以暇地拿起听筒归位,对着梁先繁做了个无可奈何的表情。
梁先繁点点头,默契地抱着保温杯先站起来告别。
向天盏随即站起来,正想礼节性地说些什么,梁先繁抬手先开了口,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和老闻好好说话,别又一言不合吵起来……不管怎么说,大家一起风风雨雨这么多年都过来了。”
顿了下,大概是想起从前一起打拼的岁月,有些感慨地接着说道,“小向,我也算是看着你成长起来的……内心当然并不希望你辞职。但无论怎样的决定,我都希望你能真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在这之前还是想再问你一句,你真的舍得,你亲手打下的江山吗?”
向天盏没有回答,笑了笑,没答话。但是点点头,表示自己接收了来自这位软件元老的善意。
董事会九人,除了他自己和后来闻迅管明臻三顾茅庐从美国挖过来的高端专家财经事业部一把手杨焕新,其余均是闻讯的创业元老。而随着闻讯的迅速壮大,曾经力出一孔团结搞事业的众人也都慢慢有了些别的心思。如今的董事会表面上和和美美欣欣尚荣,但实际上刀光剑影暗流涌动从未停止过。只有梁先繁这位学者气质甚浓的儒将主动偏安一隅,远离纷争,只安心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呵,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刚走过苦尽甘来的日子打下的江山还未彻底稳固就迫不及待要分而食之了。
************
闻迅有着前所未有的愤怒。
看到邮件时简直不敢相信,他一手栽培出来的未来接班人竟然在这个时候跟他说离职!
哦,还不是请辞,是知会。他也只是被通知的其中之一,而已。
呵呵,真是荒谬到了极点!
闻迅对外其实算是个谦和沉稳的人,很少发脾气。纵然已是成功企业家,但多年的学术生涯让他的气质偏向儒雅知性,乍一看不像个商人更像是教授。
事实上闻迅在创业之前也确实是个教授,博士毕业后拿到了国家经费去国外做了两年博后研究就回国在杭城电子科技大学教书育人埋头做研究多年,直到他最为得意的几项专利想做进一步研究但科研经费迟迟不到位,各项研究显得捉襟见肘,教授难免觉得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加上彼时国内通信行业“七国八制“凌乱但极具潜力的市场现状,在通信领域沉浸多年的教授见不得这样的局面,也从中看到了巨大的机会,和妻子一商量,咬咬牙辞职下海,加入了彼时割据但国内声量微弱的通信战场。
就这样,1992年底,中国万物生长的黄金年代,被外企巨头把持多年、国内呈星星之火的通信领域,多了一个原本志向是当科学家的人。
得益于自己的专利技术和学术界沉浮多年的人脉,尤其是妻子和岳家的鼎力支持,闻迅带着团队开局直奔当时算是领先技术的20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历时11个月的研发,利用学院派优势一举打开市场,不但成功获得邮电部的入网证书,还成功拿下某部委旗下的订单。
在这款命名为SPC007W的交换机问世前几个月,彼时还在中科大读研的向天盏跟着导师一起,应邀来到杭州加入研发团队。向天盏的硕导和闻迅是旧识,创业之初人力紧缺,他自然求助到老友头上请求一臂之力。
两人那时都不知道,毫不起眼的某一天,在某个毫不起眼的会议室里,两个人的相遇改变了未来国内通信行业的走向。
在向天盏一人承包整体测试并改了几处关键架构使得交换机性能更优化后,闻迅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彼时刚满20岁,有些苍白瘦削看起来很孱弱还带着几丝青涩与羞赧的年轻人。
畅聊过后,又意外发现他在波分传输、射频扩频、无线通信等领域有着自己独到见解,闻迅瞬间有种捡到了宝的感觉。
在闻迅持续不断的盛情邀请下,次年研究生毕业的向天盏正式加入了闻讯,成为闻讯科技的第101号员工。
从此开启属于他的时代。
八年多的风风雨雨打拼过来,两人一起用血汗见证着闻讯从一个小小的通信技术小作坊成长为初具规模、横跨多领域的集团,他也见证着向天盏从一个满脸青涩的毛头小子变成了独当一面的悍将,不,元帅。
他更是把向天盏当儿子一样教导着,对于外界传闻的接班人说法他也从未否认过。
他是真心想过,他退休时让向天盏接班的。
只是他忘了,他正值当打之年,除了备份,按照他现在的状态只要不出意外至少能再战二十年,哪里真的需要接班人。
而等他真正想退时儿子已经长大,在世人眼里才是名正言顺正统的继承人,更何况,还有已进公司的虎视眈眈的子侄辈。
他身在其中也许忘了,可是向天盏冷眼旁观,一直清清楚楚,从未忘记自己的身份,也未有过额外的想法,只是闻迅从来不知道。
他一直以为,他们之间是坚不可摧,他们之间对彼此的信任较之于董事会其他人多了几分真诚甚至还有一丝亲情。所以他做的任何事情向天盏应该理解,并且会予以支持。像从前他们合作无间时做的无数决策那样。
此时的闻讯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看似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内外交困。
闻讯在两年前就考虑过拆分业务,让发展得较为成熟的通信产品事业部作为子公司上市,但关键时刻最大的竞争对手,国际通信巨头爱立信递来了一份旷日持久的知识产权诉讼,芯片巨头高通紧随其后,又一纸诉讼将闻讯推至风口浪尖。闻迅只得暂时将这一计划无限期搁置起来。
而内部,由于业务和架构逐渐稳定,董事会派系日益明朗,各种斗争和野心从前还欲说还休遮遮掩掩,现在则毫不掩饰。
这两年闻讯已由单一的通信设备供应商慢慢发展成为横跨通信、教育、房产、能源等多领域的集团,还有半只脚踏入医疗领域中,迅速成为国内耀眼的民企明星,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但各种沉疴也慢慢浮现。
多业务齐头并进的乱子越来越多,而这几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集团的现金流和贷款都影响巨大,也掣肘着闻讯的海外扩张步伐。最致命的,还是和海外巨头的专利官司,看起来遥遥无期,各方面损耗巨大。
所以,内困的解决方式他只能先维稳,稳住大局,而后才能论它。用个不恰当的类比,攘外必先安内。
而维稳,当务之急就是平衡以向天盏的如日中天的少壮派和以邱志杰为首的割据一方的中坚派。邱志杰他们根深蒂固盘根错节不能动也不好动,那只好……先委屈向天盏。
他还年轻,过于顺畅的人生道路受点挫折受点委屈不是很正常?更能快速地成长。闻迅理所当然地认为。
他以为向天盏应该懂得,也一定会支持。没成想……
闻迅阴沉着脸,连秘书敲门进来送文件都不予置喙。
可能这些年养成的默契让他有了错觉,闻讯不仅是他的命根子,也是向天盏的。所以任何委屈都应该承受得理所当然。
甚至,就在不久前,向天盏还主动请缨了公司十周年庆的项目责任人。2002年,是闻讯科技跨入第十个年头的里程碑。
那场让业界交口称赞十周年盛典,盛大而辉煌。大到业界领袖、VIP客户和全球分析师甚至有关部委的邀请,小到会场布置,纪念品制作……整个流程,他亲自把关,未曾落下一个环节。
从预热开始,抛出的惊喜一个又一个,从未有过任何重复。前前后后热闹了三个多月,让闻讯赚足了眼球,全球各地顶级媒体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板块和财经板块都予以了大幅度报道,就连发给所有员工的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金属纪念戒指,都屠版了一轮又一轮,迄今还让人津津乐道。
那是用废弃的基站和交换机零部件重新熔炼而成的金属戒指,分为十二生肖和十二星座两个系列供选择,统计完毕后根据个人所选在相应戒指刻上了自己名字的缩写和曾经或者现在的工号。
甚至,向天盏本人亲自下场广发英雄帖,号召离职的闻讯员工给官方邮箱留地址,领取这个不值钱但意义非凡的纪念品。
这是闻讯历史的见证,这也是闻讯人历史的见证。
这一个微小事件都被赋予了温情的色彩,一不小心成了最大的惊喜,对闻讯彼时的品牌有了极大加持。坊间也在热热闹闹地自发传播着,给闻讯品牌来了一场旷日持久、意料之外的狂欢。
从上到下都欢欣雀跃,甚至连国际巨头笼罩、业务进击失败的阴霾似乎都被冲淡了几分。
他可从未想到,他的爱将,以技术闻名的天才原来搞起品牌营销来也是一套一套的。他还以为他打通了任督二脉呢,原来是……
现在看来,这场充满仪式感的盛典,是一场预谋。是向天盏给自己在闻讯的生涯画下句号的仪式。
真是可笑!
闻迅感觉自己处于暴怒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