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赵繁营地。
赵繁与赵云、徐晃等一众将士一进入营地,立即受到留守士卒热烈的欢呼。
当听到赵繁再次犒赏的消息之后,回归的将士与留守的士卒即刻发出更加热烈的欢呼声。
安抚好一众士卒,赵繁与众将士不顾劳累,马上就在中帐召开校尉以上级别的战争复盘。
利用沙盘,仔细的研究此次战争,从中发现自身的弊端以及匈奴的长处。
这种战争复盘,赵云与徐晃先前并不以为意,但昨日一战之后,经过战争复盘发现各个发现了其中的好处:学习对手的长处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用赵繁的话叫做:师以夷之长以制夷。
复盘的同时,赵繁也告诫众将,绝对不能因为打了几个小胜仗,就以为匈奴人是一个弱小的对手,这是骄兵,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就在众人在帐中对这场战斗议论纷纷之时,一员小校匆匆地进入帐中,来到徐庶身边对他耳语几句。
徐庶听后面露异色,对看过来赵繁点了点头便与之出了中帐。
出得中帐,赵繁没有即刻说话,只是看着徐庶。
徐庶出言说道:“主公,营前一队汉军来访!”
赵繁奇道:“汉军?”
徐庶笑道:“然也!”
赵繁一皱眉,说道:“我等自雒阳,一路以来各郡县之人无不猜度我等是为戍边,如今只是稍胜匈奴二仗就有汉军上门,看来此领头之人已是看出我等之意啊!”
徐庶一愣,随即明白了赵繁的意思,冷笑一声说道:“怕非是好客!”
“若是好客,自有美酒相待,若是恶客,吾之兵刃不利乎?”赵繁哈哈一笑,说道:“既有客人上门,吾等可迎之,是好是坏,一观便知也!”
说罢,带领许禇就朝营门走去。
徐庶莞尔一笑,点了点头自然跟上。
来到营门,一队汉军正在其中等候,约有三百之众。
只见得这队汉军虽然英姿飒爽,在马上傲然挺立,战马排列也算整齐,但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不过是一支临时拼凑的队伍,并非大汉精锐。
而赵繁与徐庶一见暗暗称奇,一支拼凑的队伍也有这等威严,实属难得。
与徐庶对视一眼,赵繁便示意一旁的许禇问对面军队来意。
转而,只见许禇上前一步,厉吼道:“来者何人,意欲何为?”
其声如雷,弥经久远,百步之外如在耳边厉喝,赵繁估计许禇此喝可能比不得张飞喝断当阳桥之势,但亦输不了张飞几分。
赵繁与徐庶早有准备,许禇未作声就掩了耳朵。
只可怜那传令小校站得近,被震得两耳“嗡嗡”作响,唬得几欲跌倒。那些正在营寨持弓的将士也被这一声吓得面无人色,幸好手中的弓矢没有射,不然足以造成误会。
而对面的汉军听得许禇这雷的喝声,也被吓了一跳,不少战马被吓嘶鸣不已,幸亏这些骑士的御术了得,避免了被坐骑掀翻的丑态。
就此也看了出这支军队的训练程度不足之处。
过了好一会,见得那队汉军之中有二人策马而出,来到营门前,其中一人高声说道:“吾乃圜阴长王晨,闻得赵安东欲救被匈奴所俘百姓,特来相助,以献绵薄之力,还望勿弃也!”
为了赚取声望,徐庶一直都是力议赵繁打出自己安东将军的名号,为的就是让人知道赵繁先是汉朝的将军,有保家卫国的责任,然后才是吴郡太守。
所以圜阴长王晨称呼赵繁为赵安东而不是赵太守,这就属于常情。
赵繁上前几步,对王晨说道:“吾乃安东将军赵繁,王使君远至,可愿入营一叙?”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说罢,王晨与另一人便翻下马,步行来到营门前。
赵繁即刻下令打开营门,将二人迎入营中。
由于中帐未散,赵繁向王晨告罪一下又将二人迎到偏帐。
入帐之后,赵繁举礼对二人说道:“王使君高义,那汉家百姓若是得知必然欣喜若狂,吾代百姓代谢过王使君。”
王晨与另一人见状却是避了这礼,王晨惭愧地说道:“将军之礼,伯彦(王晨字)受之有愧,匈奴劫掠大汉百姓,吾等虽有所闻,然却不能前去解救,俱因寡兵少将也!今番听得将军连胜匈奴二仗,吾等方敢起兵,已有迟来之罪,何敢当将军一礼耳!”
另一人也是愧赧地说道:“吾等先前尝与匈奴大战,无奈兵寡不敌,见汉家百姓愵难而不救,早已无面目,将军之礼折杀我等也!”
这人一直以王晨为主,赵繁以为是此人是王晨下属,此番出言赵繁引以入目,又见此人身躯雄壮,身长约有九尺,不觉问道:“不知这位将军是?”
王晨立即应声介绍道:“此为郝昭郝伯道,吾之同乡,好骑善射且深有谋略。本是为探望吾而来,后听闻匈奴劫掠汉家十数万百姓,愤而聚得八百义从,以图从匈奴手中夺回汉家百姓。”
义从本为对少数民族归附朝廷者的称呼,后来又指自愿从军者,又有依附之意,如白马义从,他们原是追随公孙瓒的这些擅于弓骑的人,赵云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郝昭所率领的义从性质和赵云差不多。
郝昭立刻上前一步,抱拳说道:“太原郝昭,参见安东将军。”
“郝壮士不必多礼!”赵繁客气地说道。
由于郝昭此时并没有依附任何势力,所以没有官方的称谓,赵繁只能以壮士称之。
不过郝昭其人在赵繁脑海一闪而出,又是一个曹魏名将。
郝昭,字伯道,太原人,少年从军,曾担任部曲督,后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后受曹真推荐镇守陈仓,防御蜀汉。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为郝昭所阻,劝降不成,昼夜相攻二十余日后被迫退军。
能阻挡诸葛亮二十多天的人,谁说不是牛人?
寒暄过后,众人分别落座。
饮过茶水,赵繁在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王晨与郝昭本是同乡,早就相识。而王晨乃是前尚书令王允兄长之子,王允被诛时逃回家乡。如今当时诛杀王允的长安李傕等势力已经分崩离析,王晨这才得才重新起复,任圜阳长。
又了解到此时的郝昭看似老成,但年纪也只有十七岁而已,离他高光的时刻还相差甚远。
见到如此牛人,赵繁心中一动,面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说道:“郝壮士可愿跟随我作战,战后当与我军一般奏请陛下,为汝等请功。”
郝昭听了身躯不禁一震,不觉地看了一眼王晨,王晨见状好笑地道:“看吾作甚?汝早有从军之意,只是无门而入罢了。赵将军旬月而下吴郡,早已名满天下,且两日两胜匈奴,歼敌无数,汝不从之,何作他想耳?”
郝昭讪笑,不作争辩,即刻站了起来对赵繁说道:“昭无状,请将军恕罪,既得将军所邀,愿率八百义从以附将军尾翼,将军可驱之,只是……”
说到这郝昭发出一阵迟疑。
王晨见此,急问道:“只是若何?”
郝昭仍然迟疑不决。
王晨不悦地道:“竟是憨人耳!”
赵繁见郝昭迟疑,便笑道:“郝壮士有何顾虑即便说出,若为难者,吾当为汝决之。”
郝昭又思虑片刻,这才说道:“请将军恕罪,此八百义从非吾之私军,战后是去是去留,还请将军放任离去,不知可否?”
义从不过是一个临时的组合,郝昭这是怕赵繁战后强行留人。
赵繁闻言,当即笑道:“这有何难,义从本为被匈奴劫掠汉家百姓而来,乃高义之人,功成之后吾有何面目为难这等高义之人?汝且宽心,义从者功从吾军,战死则双倍战功计,战后去者自有重金酬谢,伤者也可在医治好之后放还。愿意从军者升降一任与军中者同。”
听得赵繁之言,郝昭不禁大喜,先是不担心赵繁强行留人,而赵繁又作出与他的军队中同等的战功计算,这可算得是非常优厚的待遇了。
郝昭立即单膝下地,对赵繁抱拳说道:“属下郝昭拜见安东将军,亦替义从谢过将军,吾等必以死战报将军厚爱。”
赵繁扶起郝昭,拍了拍他的手臂,和气说道:“吾得伯道相助,既得千军也!”
王晨虽然知道郝昭本事不弱,但这刻见赵繁如此厚爱郝昭仍然觉得有些惊异。
不过,与他不同的是徐庶,见到赵繁的对待郝昭态度便知郝昭是有几分本事的人,日后当可任以重事。
又谈论了一会时事,王晨便起身告辞。
王晨这番前来也是为了给郝昭引见之意,如今达到目的,县内民生之事众多,这也就要离开了。
但王晨是圜阳长,赵繁觉得明日战后可能会截获一些汉家百姓,于是又和他商议了一会这个事情,在王晨满口答应解决赵繁的后顾之忧,赵繁这才放他离去。
郝昭也带领徐庶去将那八百义从接到营地之中。
是夜,以三股兵力集合在一起的赵繁热闹非凡,可惜的是军中禁酒,不然满营俱是酒鬼。
晚膳过后,赵繁如今众人议事。
徐庶、徐晃、赵云、魏延、许褚、郝昭、阮瑀等人皆至。
值得一说的是阮瑀此人,自加入赵繁阵营之后,在赵繁劝说下对营救蔡琰之事不再急在一时,暂且将心思用在军中后勤之上。
还别说他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后勤事务让他处理得井井有条的,令徐庶赞口不绝,也把徐庶给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注意力入在军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