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三国之隔江而治 / 第156章 赵云的营寨之行

第156章 赵云的营寨之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赵云只是简单的一观就是知道这根长枪的不凡,应是出自制枪高手之手。
  接着赵云挥舞几下,赞口不绝地说道:“好枪!真好枪也!”
  见许褚已经校场清空校场,在那里严阵以待,便说道:“多谢使君,吾去与仲康兄一战!”
  命人牵来一匹上等战马,对他说道:“且去吧!”
  赵云翻身上马,先在校场上奔驰几个来回。作为马战高手,只是几个来回就适应了战马的速度和力度,再奔赴校场中间,与许禇遥遥相对。
  赵繁也来到场中,对二人高声喝道:“可放手施为,但不得伤其性命!”
  “诺!”
  赵、许二人齐声应道。
  赵繁退出校场,对魏延点点头。
  魏延立即高呼:“擂鼓!”
  “咚咚!”
  一通鼓起,众人声落,校场肃静。
  “咚咚!”
  二通鼓响,对战双方战意提升,二人脸上均露出浓烈的战意,双手都在兵刃上加劲。
  “咚咚!”
  三通鼓扬,双方宛如满月之弓,蓄势待发。
  很快就三通鼓罢。
  “杀!”
  “杀!”
  鼓声堪堪落下,就听得校场中传来二声巨喝。
  只见得场上的赵、许二人跨下战马有如离弓之箭,朝着对方飞奔而去。
  “当!当!”二声,二人的枪尖与刀刃在空中相碰,发出金属碰撞的声音,传到整个校场。
  第一回合,双方无甚优劣,只是试探对方的身手,也对对方的力度有一些了解。
  调转马头,二人重新再战。
  转眼,双方已经交战了十多个回合。
  此时,校场已是人声鼎沸,喝彩之声连绵不绝,营中将士都在为二人的对战鼓劲助威。
  许禇的武力值在营中是众所周知的,无人与之匹敌。
  反观与他对战的赵云,身材与许禇一比就瘦弱许多,武力值却是不弱,与许禇交战十数回合不但不落下风,反而与之有来有回。
  营中有许多将士也算得上是沙场老卒,这时对赵云也开始钦佩不已。
  赵繁也在校场旁边,冷眼地看着这二位历史上宿命的敌手,如今却在自己的校场上比拼。
  历史上二位有过两次交手,也没有分出胜负。
  第一次是刘备趁着曹操出征河北的机会,在汝南起兵攻打许昌。
  曹操知道之后大怒,于是他命令曹洪留守黄河蒲坂津,自己亲自带兵回援许昌,在穰山一带和刘备大军相遇。
  两军相遇必然是要对阵一场,曹操命许褚出战,刘备以赵云应战,赵、许二人大战了数十回合还是胜负未分。
  两人大战之间,关羽、张飞引军从两翼杀来,曹军抵挡不住,轰然败退。
  而许褚见曹军已败,自然也无心恋战,跟着曹军一起退了下去。
  第二次也在同一战役。
  话说曹操在穰山失利之后,立即听从了手下谋士的计谋,分兵袭击刘备的粮道和根据地汝南,刘备命关羽、张飞分别带兵前去救援,却双双被曹军围困。
  刘备见势不妙,只能连夜撤军。
  曹操早就料到刘备要跑,设下伏兵四面堵截。
  幸亏赵云神勇,挺枪跃马杀开一条血路,护着刘备杀出了重围。
  战斗中许褚追赶上来,奋力敌住了赵云,此时于禁、李典也从背后赶到,刘备只能扔下赵云,走小路先行逃走。
  之后赵云如何和许褚、于禁、李典厮杀,演义中并没有提及。
  不过从后来刘备被张郃、高览拦住时,赵云赶了上来枪,不但枪挑高览,击败张郃,又救了刘备,而许褚、于禁、李典不知道有什么原因并没有追上来。
  但也不能就此说许褚比赵云差很多。
  或许赵云没有许褚的力量大,应对许褚他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赵云的忍耐绝对要比许褚强,所以长时间许褚对战的话,胜的一定是赵云。
  因为力量大的人在持久作战中总会吃亏一些。
  不过二人想要分出胜负,起码也得百合之后,在战场上哪有这么多时间给这二人分胜负。
  校场上,二人热战正酣,双方你来我往,转眼间已经交战了五、六十个回合,但战意却是丝毫不减,都是当打之年。
  又过了十数回合,场上二人的招势越来越凌厉,已经开始朝双方的要害上招呼,再打下去怕是要打出火来。
  “叮叮……”
  一阵急促的金声响起。
  闻鼓而进,听金而退,这是战场上的命令,每个战士都必须遵守。
  二人只是比武,又不在战场上拼杀,见好就收。
  金声一响,二人就不约而同的停下手上的动作。
  二人就停在场上,各自将自己有些紊乱的气息收殓起来。
  良久,二人互对一眼,皆在马上举拳对对方施了一礼,然后哈哈大笑地驱马回到赵繁身边。
  “主公为何要停战,我等应还可再战数十回合。”
  许褚对赵繁说道,一旁的赵去也是心有戚戚的点头。
  将遇良材,棋逢对手。现在的他们,一个还没有跟随曹操四处征战,一个还没有跟随刘备四处流浪,如今遇到一个棋鼓相当的对手,当然是想多打一打了。
  “汝等高手对战,久后必有伤亡,此不可取也!况且,我等也不知朝廷几时将我贡盐之功下发,此间汝可与子龙兄多多请教为是。”
  说完,赵繁又转头对赵云说道:“子龙兄,我军步战尚可,马战却是有此参差,白马义从名闻大汉,威震天下,还请子龙兄不吝对我军马战指点一二,繁在此谢过!”
  说罢对赵云躬身一礼。
  赵云先是侧身让过此礼,然后又说道:“云不敢当使君之谢,吾不过学得白马义从之皮毛,若有不当,使君不罪为是。”
  他顿了一顿,又说道:“吾观使君营中有大学问,不论是军师扎营之学,还是使君之士卒言行,足令云向往,云请军师与使君莫要嫌弃云愚钝。”
  “哈哈……”
  赵繁见赵云答应,于是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笑罢便对颇有深意的徐庶说道:“元直,子龙兄想要习得我等之精要,还请莫要吝啬啊!”
  徐庶会意,点头对赵云说道:“子龙兄大义,吾等自然多多求教,子龙兄若想习得我军精华,只是怕要在军营中久留。”
  赵云听罢,笑道:“我本是行伍之人,最喜的便是军营,日日留住军营,乃我之所向也!”
  几人谈笑间,已至午时中刻。
  营寨中一股膳食的香味传来。
  此时听得营寨中响起金声,听得行军司马一声令下,将士们即刻整队,刹时间,营寨中响起“一二一”之口号,队伍此起彼伏的吼着,声音振荡在营寨上空。
  不到半刻钟,队伍已然集合完毕,速度之快令赵云震惊。
  听得行军司马查检操练得失之后,又下令队伍梳洗。
  一刻钟过后,队伍在炊帐外再次集合。
  这时,一阵低沉雄壮歌声传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在大汉军伍中,依旧风靡。
  只是这千人合唱这首经典,令赵云大感讶异。
  令赵云更加讶异的是赵繁也跟着高声地唱了,就算是许褚这样的粗人也吼了起来。
  歌声虽说不甚优美,但却是整齐雄壮,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使人不知不觉的肃然。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首无衣赵云当然也会吟唱,千人的吟唱让他不禁的跟着唱起来。
  唱罢,全场又瞬间变得寂静无比,针落可闻,叶落有声。
  又见得军中将士依次取食,期间队列保持整齐,取食之后也并未立即就食,而是捧起食物鱼贯而出,来到一处宽阔的遮荫用的帐篷内,帐篷内排列整齐的小凳,将士们分列而站。
  “坐!”
  待所有将士都取了食物之后,在行军司马的喝令下,众将士应声坐下,动作依旧整齐如一。
  “食!”
  众将士方才儿狼吞虎咽地吃着手中的食物。
  但此时场中除了将士们吞咽食物的声音之外,另无他声。
  赵云打量了一手中的人头一般的大碗,里中的是食物是一种用汤汁混合的食物,汤水中放了一些面食,先前问了一下许褚,其曰:面条。汤水上还浮着一些紫色的干菜,绿色的青叶以及零碎的鸡子块。
  食物有些滚烫,闻了一下,香味扑鼻。
  与许褚战了一场,又在校场行走多时,此时的他已是饥肠辘辘,闻着碗中食物香气,舌底生津。
  轻轻地啜了一口汤汁,味道鲜美无比,再用筷子挑起“面条”,爽滑筋道。
  一口面条,一口汤汁,美味的食物令赵云胃口大开,不知不觉他就沉浸在这其中。
  很快,赵云就将一碗面条吃完,只有三分饱。
  见到赵繁和许禇都去添碗,他顾不得客气也添上满满的一碗,吃完,意犹未尽,再添一碗。
  如是三碗,腹中这才是填充完毕,一股满足感油然而生。
  赵云打量了下帐中的将士,大多数人可食二碗,三碗者少数,最厉害的是许褚,竟然连吃了五碗。
  此等年月,不但能吃饱喝足,还能食用如此美味食物,怎不令人向往。
  赵云要不是看到营寨中将士们的穿着,他怀疑自己是不是身处大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