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们要经历怎样的分别,才会在下一次相遇时,产生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或者说下次的见面,是又一次重新认识彼此的开始。
随着到来,校园里已经有人陆续离开,各自奔向自己的前程。我因为早早的拿到了《三方协议》,所以一直待在学校了。也许是因为年龄增长,也许是因为潜意识里告诉自己,以后要换一重身份展露头角,竟然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和紧张。
这半年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宿舍里打游戏,抓住这最后无拘无束的机会,以此来消磨时光。当然,一方面是因为我感觉未来上班的公司确实是心仪的,业内口碑也不错,离老家也近;另一方面则是大家都在打游戏,别人在做什么,我也就在做什么了。至于以前踌躇满志的想要实现梦想什么的,通通以“梦想中就要败给现实”、“梦想能当面包吃吗?”诸如此类的话,抛之脑后了。
我是在六月二十五号那天离开的学校,算是比较晚的,校园里已经没剩几个人了。离开那天有一个临汾的同学,还有一个咸阳的同学来送我,让我特别感动。不得不提的是,这个咸阳的同学在大学期间也做了件奇葩的事,他把二胡学会了!从一开始的次次啦啦跟锯木头一样,到后来能完整的拉出《梁祝》这样的曲目了,也算是学有所成。
我告别了同学,拉着行李箱,一个人走出了校园。本想头也不回的离去,但一想到这也许就是我学生生涯的最后一程,还是忍不住的回头望了一眼。安静的图书馆,庄严的办公楼,以及校门口鲜红的大字——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
来这里,是我第一次远离故乡;
在这里,拥有着太多的回忆;
离开这,突然有股莫名的伤感。
这些年,我爬过恒山,看过云冈石窟,看过悬空寺,吃过大同刀削面,也接触了第一份恋情。然而这一切都随着毕业,彻底结束了。
学生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人生真正意义上开始。
由于单位通知上班的时间是8月20号,距离报到的时间还早,所以我先回到了老家。那时候还没有高铁,从大同到邯郸的硬座晃晃荡荡走了十三个小时,下车时我已经迷迷糊糊了。然而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火车站喧闹声让我脑袋恢复了清醒。
我站在站前广场呆立了很久。人来人往,多少重聚,多少分别。我曾经一直都在扮演着其中的一个角色,如今的我也变成了一个看客,这是件让我欣慰的事,至少我不用再饱受思乡之苦了。上班的单位在长治,距离邯郸三个小时的车程,这对于我来说已经非常近了。这家单位也是唯一一个邯郸周边去我们学校招聘的单位。
我是踌躇满志,要干一番事业的,但是理念上的不和也让我去这里上班倍受阻挠。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导我不要去做煤矿工人。但总是造化弄人,我还是选择了这条路。认知的局限性让我一根筋的认为应该沿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这就是目前该做的事,直到两年以后才意识到这是个错误的选择。
农村的生活大多都是这样,茶余饭后闲聊的都是村子里八卦新闻。尤其是我这个小伙子,从大学毕业回来在家一待将近一个月时间,也不出去做点什么,只在家里啃老,这慢慢的成为了邻居们议论的焦点。渐渐的有人来串门,才知道我要去山西的煤矿上班的事情。这下可就炸锅了!
上了这么多年学,大学生毕业却是去山西挖煤!这是村里人的认知里所不能接受的,我想也是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的。毕竟煤矿让人联想到的词汇诸如“瓦斯爆炸”、“塌方把人活埋了”以及我们从电视或者报纸上看到的,都是不美好的画面。煤矿工人全身黑乎乎的,站那不动,远远看去不知道是个人,咧嘴一笑,牙齿泛起的白光才让人认识到这是个同类。这怎么和学生文质彬彬的样子能联系到一起呢?
可能是看我闲着无聊,又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家里安排了我一次相亲。相亲地点安排在隔壁村,距离不是很远。我对这件事还是很好奇的,于是就答应了。可是刚走出校园的我,一身正式的衣服都没有,还都是学生时代的着装,于是我决定索性就破罐子破摔吧。
尴尬的一幕出现了!
三伏天,我穿着T恤,大裤衩,拖鞋,骑着家里的破自行车就去了。
结果也可想而知,聊了没几句就不欢而散了。一是这身打扮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二也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农耕文明是很难接受工业文明的,尤其还是挖煤这种高风险的行业。
原话是这么说的,“俺妮儿是坐办公室的,咋能跟一个挖煤的谈到一块,这不瞎胡闹麻?”
这个小插曲也在我脆弱的自尊心上扎了一针,我又在反思了,到底我这么选择对不对呢?别到最后连个媳妇都不好找!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八月上旬,我因为实在受不了老家的闲言碎语,提前几天从家里出来了。闲来无事,我又去找了同学在邯郸周边游山玩水快活了几天。
8月19号那天,刚下完一场大雨,我去了姑姑家,临行前跟姑姑一家道别。
那夜我和姑父聊了很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煤矿工人就是吃着阳间的饭,干着阴间的活”。涉世未深的我还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但是作为亲戚来说,应该也只能提醒到这里了。
那天不知道前女友是从哪里得到我20号要去山西的消息,晚上八点多突然跟我打了个电话。我站在湿漉漉的大路上跟她聊天,像极了《喜剧之王》里的对白,
“你不去山西行不行?”
“不去你养我啊?”
“我觉得你上了这么多年学,就非这一条路要走?就不能多一种选择?”
“我已经想好了,我要去。”
“那我不让你去行不行,算我求你了?”
“你还是好好过你的日子吧,我们已经没有关系了。”
……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要走,如果没有绝对的实力,一定不要替别人做出选择,这份责任太重了。
诸多提示,诸多劝谏,诸多指导都没有拉住我这一颗要去山西挖煤的心。
多年之后的我反思自己当时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当时的眼界不够,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论其实际也只是纸上谈兵。所以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要尽可能的让孩子接触社会。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为什么不选择平坦一点,或者是没有那么多风险的路去走呢?我相信如果能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那又将会是另外一个版本了。但人生就像一支射出去的箭,再多的如果,那也只是如果……
天亮了,大晴天!我终于还是上了去往山西潞安集团报到的大巴车。前路漫漫,等待我的是什么?一个23岁的愣头青在参加第一份工作会结识什么样的朋友?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一切都是未知数。
题外话:
如果决定去做一件事,身边所有的人,甚至和你毫不相干的人都劝你不要去做,那么大概率还是不要去做了。
如果决定做一件事,一部分人支持,一部分人反对,一部分人保持中立态度,那你就需要多跟这三部分人聊聊,综合对比再做决定了。
我们都是凡人,没有通天彻地的本事,没有背景,大多数人也都干不成诸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更何况就是这两个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最终也都是有神助才得以实现,更何况我们这些芸芸众生。
做决定前先听听前辈们的话没有坏处,即便不能采纳,也能为前行路上避开不少雷。好为人师是每个“过来人”的习惯,可能不经意间的三言两语,便可使我们醍醐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