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锦衣明月行 / 第二十六章 东宫被雷击中

第二十六章 东宫被雷击中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紫禁城,慈庆宫里传来一个小孩慵懒的读书声。
  慈庆宫为东宫所在,正在读书的小孩正是皇太子朱厚照。
  弘治皇帝宽厚仁慈,不近女色,一生只爱一个人,也只娶了一个女人,就是张皇后,两人伉俪情深琴瑟和谐。
  张皇后一生为弘治皇帝生了两个皇子,三位公主。
  但皇二子朱厚炜早夭,作为嫡长子的朱厚照早在二岁的时候就已册封为皇太子。
  大明帝国继承人的位置无可动摇。
  皇太子朱厚照时年八岁,还未成年,故还住在紫禁城里,等成年后则需搬离皇宫,入住宫外的太子府。
  所谓东宫,正是因为坐落在紫禁城的东部,靠近东华门的位置,寓意东升太阳,朝气蓬勃。
  同时,东宫也被叫做“青宫”或者“春宫”,因东方属木于色为青,另外也暗含春天万事万物勃发向上之意。整个紫禁城屋顶大部分都是黄色,唯独东宫的屋顶是青色,也是和左青龙的说法对应。
  东宫书房,宽敞明亮,龙涎香从玉质狻猊熏炉里丝丝瓢出,一股特有的香气弥漫整个书房。
  皇太子朱厚照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穿一身得体的杏黄色衮龙袍太子常服,正无精打采的坐在东宫书房的书案前,书案上摆放着最为上等的文房四宝,一本《孟子》摊开放在书案中央,一把精致的紫檀木镇纸压在书的上方。
  微风吹过,书角微微泛起,书案前的太子昏昏欲睡,长长打了个哈欠。
  弘治十年,也就是去年,太子开始出阁讲学,弘治皇帝给自己的儿子,大明朝皇位未来的接班人配备了极为豪华的师傅班底。
  内阁成员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徐溥、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刘健、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谢迁。
  弘治皇帝的四位内阁重臣都在其中,这还不算,另外还有:
  礼部右侍郎、《大明会典》副总裁敏政曾程敏政,侍讲学士杨守址,左春坊左谕德李旻,司经局马梁储为侍班官;
  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学士李杰,太常寺少卿兼侍讲学士焦芳,侍读学士兼左谕德王鏊,右谕德王华,洗马杨杰,侍读白钺为侍讲武卫;
  左春坊左中允杨廷和,左春坊右中允张天瑞,左赞善费宏为讲读官。
  其中,谢迁为成化十一年乙未科状元、王华是成化十七年辛丑科状元、李旻是成化二十年甲辰科状元、费宏是丁未科状元,另外还有徐溥、程敏政、杨守址、白钺四位榜眼。
  大明享国近三百年,一共出了九十位状元和九十个榜样。
  这份名单中,涵盖了四位状元和四位榜眼,还有若干探花,等于是弘治皇帝把当今几乎最会读书的一群人,配备给了自己的儿子。
  说明弘治皇帝极为重视对太子的培养,也足以见得弘治皇帝对太子的喜欢,以及太子地位的稳固。
  有明一朝,地位最为稳固的太子是太祖的儿子朱标,再就是眼前这位在东宫书房无心读书的朱厚照。
  左春坊左中允则杨廷和一脸严肃地站在书案另一头,轻轻叹了口气。
  杨廷和是去年从翰林侍读提升为左春坊左中允,今天轮到他当值侍奉太子殿下讲解读书。
  按规定,春夏秋三季,每天需练习写一百字,冬季则减半。
  另外,还需每天晚上读当天所讲的内容,直到熟练为止,同时还需提前预习第二天要讲课的内容。
  当然,在酷暑严寒时节或者是遇到狂风暴雨的天气,是不用读书的。
  太子虽然天资聪慧,但生性好动,对于读书一事兴趣不大,经常有事没事闹些小情绪,或者时不时以天气不好为由告假,最近学业也耽搁了下来。
  一干东宫的师傅对此是忧心忡忡,弘治皇帝倒是很宽容,对太子也没有什么指责,这样朱厚照对读书是愈发的不上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杨廷和字正腔圆一字一句背道,这几句话选自《孟子·公孙丑上》,对于杨廷和这种十岁考中秀才、十四岁中举、十九岁考中进士的神童来说,《四书》《五经》这些启蒙书,几乎字字句句都已印在脑海中,不管从那里截取,都能做到后面的内容不用思索便能脱口而出。
  “殿下,我们平常所说的仁义礼智就是从孟子的这几话而来,指出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由此产生出仁、义、礼、智。其中恻隐之心既是仁的开端,更是仁的核心。古往今来,为圣君者,皆是关心民间疾苦,任用贤臣,广开言路,实施仁政。。。。。”
  杨廷和还在那里娓娓而谈,灌输如何成为一代明君,却听见太子朱厚照嘴里嘀咕道:“怎么还没打雷下雨呢?”
  差点没把杨廷和雷得外焦里嫩,一口气上不来。
  “殿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求学之道,唯有沉心静气,勤学苦练,善于思考,方能有所成就。”杨廷和的这些话,对于八岁的孩子来说,好似没有什么作用。
  太子朱厚照两眼不时偷偷瞄向站在远处的太监刘瑾,希望自己的这位大伴可以想个办法,从书山苦海中给解脱出来。
  此时年近五旬的刘瑾手拿一盘点心,低眉顺眼的挨紧墙边站着,全然没有十年后“立皇帝”威风八面的风采。
  刘瑾是在弘治五年,也就是朱厚照刚立太子那年,通过走张皇后身边管事太监袁琅的门路,从一名御马监低等的典簿成为太子身边的奉御,这几年因照顾太子得力,深受太子的喜欢,已升为东宫少监。
  太子毕竟还是个孩子,少年心性,刘瑾往往能投其所好,这下是愈发离不开刘瑾。
  但眼下,刘瑾却是无计可施,几位阁老对太子读书一事极为看重,杨廷和也是个严厉耿直之人,身为臣子没办法拿太子怎么样,惩罚他刘瑾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弄不好闹到万岁爷那边,自己都有可能被赶出东宫,苦心经营这么多年,可就都白费了。
  大家争破脑袋都想来东宫,成为太子跟前的人,无非就是等着有朝一日太子登基,也可以水涨船高一飞冲天。
  太子朱厚照见刘瑾老老实实站在墙角,没有啥动静,只好又跟杨廷和跟着读后面的内容:“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读到一半,突然狂风大起,风云突变,刚才还好好的天空乌云密布,整个天地像是被黑色的幕布笼罩起来,天昏地暗。风呼啸吹来,飞沙走石,树叶被吹得东倒西歪,镇纸压着的《孟子》一书被吹的哗哗作响,然后直接吹落到地下。
  “起风了,起风了。”熊孩子朱厚照暗自高兴,就差拍手叫好。
  长得一张国字脸的杨廷和则有些无语,遇到狂风暴雨的天气不用读书,太子殿下的精神一下好了很多。
  机智的刘瑾,赶紧走到书案边,俯身捡起吹落的《孟子》,仰起头朝太子谄笑道:“这风可真大啊,奴婢去把窗户给关了。”
  刘瑾起身刚走几步,还没到窗前,一阵比刚才更大的狂风吹过,把人的衣服都吹胀开来,刘瑾更是被吹得后退两步,天空开始电闪雷鸣,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
  尽心尽责照顾太子的刘瑾,立马折回到太子身边,想用厚实的双手捂住太子的耳朵。
  “起风了下雨了,”熊孩子朱厚照直接把刘瑾推开,乐得手舞足蹈,:“刘瑾,我能呼风唤雨,你瞧我本事大不?”
  杨廷和顿时气急,这孩子活脱脱就像个跳大神的,哪有半点未来储君的样子。
  “太子殿下,您是国之储君,应谨言慎行,端庄稳重。”
  十岁就考中秀才的杨廷和少年老成,很是看不惯这般行径。
  但对于一个只有八岁的孩子来说,这却是强人所难了。
  朱厚照一生都是跳脱之人,不愿受拘束,多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闪电飞光,雷声轰鸣。
  “殿下,全天下,除了万岁爷,就属您本事最大。”刘瑾笑眯眯拍着马屁,然后又伸出手准备捂太子耳朵。
  手刚伸到一半,一道耀眼的闪电在三人眼前闪过,一团火球从半空落下,直接击中东宫的屋顶,冒起缕缕青烟,又是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由远到近在大家的耳边炸响,感觉大地都在颤抖。
  “哇。。。。。。哇。。。。。。”刘瑾还没能及时捂住太子的耳朵,在耳边炸响的惊雷,把熊孩子朱厚照给吓哭了。
  杨廷和也惊呆了,倒不是和太子朱厚照那样被惊雷吓的,而是在后院书房的自己,亲眼所见,一团火球击在东宫前厅屋顶,好似还着火了,火苗开始蹿了起来。
  总算紧接而来的倾盆大雨,一下将火给浇灭掉。
  虽然火被雨水给浇灭了,但是东宫被雷击中以及起火这种异象,还是在杨廷和心里掀起惊涛骇浪。
  默然不语的杨廷和,不管外面正下着瓢泼大雨,转身走进雨幕中,急急向文华殿走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