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厚重河南 / 01 横亘两千载

01 横亘两千载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走上古城墙,我们漫步在高出地面10多米的野径上。眼前枯草连天,古城墙如披了件蓑衣,看上去古朴、厚重、沧桑、斑驳,让人感觉到一种苍凉的意趣。周围的原野安详宁静,宁静得让人仿佛能听到2000多年前这城墙下的车马嘈杂、兵器撞击。我们行走的是2000多年前古人夯筑的土城墙,世界上同期保存最完整的土城垣。城墙以内,郑国和韩国先后建都539年,是当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这里地下“到处是宝贝”,出土的青铜器、制陶遗址、冶铁遗址和车马坑享誉全国,被称为“露天博物馆”。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循着古城墙顶的野径,我们来到郑国东门遗址,古溱水、古洧水依然“清水涣涣”。2000多年前的春天,如云的少女从这里出城,唱着天真烂漫、热情奔放的郑风,携着情哥哥的手,融入无边春色;我们还可以看到,周游列国的孔子在欢快的郑国人群中徘徊迷茫,满面愁容;看到子产、弦高、韩非、张良等古新郑人,在各自的悲欢沉浮中,无数次从这里走过……
  高高的土墙犹如郑韩的骨骼,而昔日的人杰则是古国的灵魂,睹物思人,会在刹那间时空倒转,让人梦回先秦。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明活力四射、极富激情的岁月。而地处中原要冲的郑韩故国,更是见证了无数次恢弘的历史画面。沿着郑韩故城的城墙一路走去,我们仿佛走入了《左传》,走入了《史记》,走入了《诗经》,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古国日兴
  郑韩故城的选址很有讲究。在新郑采访期间,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副研究员蔡全法告诉记者,这个城址,是双洎河(古洧水)和黄水河(古溱水)交汇处的三角形高地,在这里建城,供水、排水都很方便,两条河流还可以充当天然的护城河。在当时,新郑的八千乡、龙王乡一直到中牟一带,是一片很大的沼泽,叫莆田泽,也可以充当城市防御的天然屏障。
  2000多年前,历史上有名的郑武公看中了这块土地,但当时这地方属于郐国所有,雄才大略的郑武公打起了郐国的主意。他命人将郐国忠臣良将的名字刻在一张盟书上,盟书上写明这些人帮郑武公灭掉郐国后将会得到的好处。一天夜晚,他派人在郐国都城东门外设了个假祭坛,祭坛上洒了鸡血,伪造血盟现场,然后把盟书埋在下面。第二天,得到举报的郐国国君命人挖出了盟书,轻易就上了一当,把自己的栋梁之臣全部灭了族,郐国为之大乱,国都一片恐怖。郑武公乘机带兵轻而易举地灭掉了郐国。过了两年,郑武公又灭掉了荥阳一带的东虢国,打下了这一带的地盘,就在这里大兴土木,建造自己的国都。
  郑国原来的封国在陕西华县一带,为避西周末年的战乱,随周平王东迁,所以这里称为“新郑”。站稳脚跟以后,郑武公继续施展拳脚,扩大地盘。这次倒霉的是位于偃城的胡国。韩非在《说难》中,详细记载了这段往事:郑武公处处对胡国国君友好,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成了人家的老丈人。有一次开会的时候,郑武公问大臣们:“我想扩大国土,你们说先攻打谁合适?”大夫关其思很有见识,出主意说,应该先灭胡国。郑武公一听大怒:“胡国是我们的兄弟之国,你竟然说要攻打它,为什么?!”下令把没弄清眉眼高低的关其思斩了。胡国国君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感动,对自己的老丈人彻底放了心,把防御郑国的军队调到了其他地方。终于达到目的的郑武公怎肯错过机会?他悄悄调动军队,发动奇袭,一举灭掉了胡国。
  郑武公死后,他的儿子郑庄公即位,这也是个雄才大略的奸雄,他是各诸侯国中率先与周天子公开对抗的人,他派人抢割周天子地盘上的麦子,并率军队与周天子交战,射伤了他。郑庄公俨然成了春秋初期的霸主。郑国的疆域东至周口扶沟,西至郑州登封,南至许昌襄城,北至新乡延津。庄公之后,由于种种原因,郑国在军事上沦为弱国,但在经济和文化上仍十分发达。
  在这座古城,郑国存在了375年。前不久,新郑考古发现了郑国国君墓葬群,发掘的几处墓葬都有大量的殉葬车马。考古学家的初步勘察表明,这里车马坑的的规模和车马数量,可与西安兵马俑一争高低。记者看到,发掘完毕的一号车马坑上已经盖起了建筑物。据了解,整个墓葬遗址将被保护起来,建成郑王陵博物馆。
  公元前375年,郑国在经历痛苦的挣扎后,最终被韩国所灭,韩随即将国都从阳翟(今禹州)迁往新郑。我们今天看到的郑韩故城土城墙,下面是郑国夯筑,上面是韩国加高加固的。韩国的疆域东至新郑东马陵岗,西至陕西商州,南至南阳,北至山西长治。又过了145年,韩国被秦所灭。新郑从此失去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
  土墙残留
  一堵高大的土墙横亘在我们眼前,看上去没型没款了,像孩子们堆的沙堤被水冲刷过的样子,但残高10多米、底宽五六十米的土墙仍然只能用巍峨壮观四个字来形容。
  这是郑韩故城的城墙,在春秋战国时期539年的时间里,这里先后作为郑、韩的国都,成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2000多年过去了,郑韩故国恢弘的殿宇、喧闹的街市早已烟消云散,唯有这土城墙依然高大逶迤,勾勒着古城的轮廓。
  近些年来,郑韩故城内制陶遗址、车马坑等重大考古发现,把人们的目光一次次吸引过来,关注起这个被岁月遗忘的古城,怀念、感叹往昔这里的繁华和辉煌。
  3月21日下午,记者在新郑市文物局局长寇玉海的陪同下,来到郑韩故城的北城墙。巍峨高大的土城墙,向远处蜿蜒伸展,枯草像件洗旧的外衣爬满了墙面,融融的阳光中,几只鸟在远处城墙的上空盘旋。沿着一处缓坡,我们登上三四层楼高的城墙顶,循着一条野径往前走,城墙顶厚厚的枯草踩上去很柔和,而野径旁乱蓬蓬的野枣棵子时不时地扎人。举目四望,城墙脚下是碧绿的菜地,远处是钢筋混凝土建筑群,那是新郑市。如今的新郑是一个实力较强、发展较快的城市。但专家说,21世纪现代化的新郑市,城市规模只有当年郑韩故城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经考古证实,郑韩故城遗址东西长约5000米,南北宽约4500米。一道南北走向的夯土墙将城市分成东西两部分,西城为宫城和贵族居住区,东城为手工业者和平民居住区。郑韩故城的外形轮廓,近似一只不规则的牛角,直到今天,当地民众还习惯将新郑称为“四十五里牛角城”。
  几十年前,城墙两边的农民为了过往方便,在北城墙掏了一个通行的过洞。为了让我们了解土城墙的坚固程度,寇玉海带我们来看了看,这里的城墙断面很清晰,每个夯层两三指厚,夯窝密集,触摸时感觉像砖头般坚硬。2000多年前,古人一锹锹堆起土,一下下夯实,平地夯筑起了这么一圈高大的墙,艰苦而庞大的工程完工后,荒原变成了城池,变成了家园,逐渐繁花似锦,富足而安乐。
  春秋初期,中原分布着50多个大小诸侯国,为适应频繁战争的需要,各国设防,城郭普遍出现。经有关部门调查,河南现存春秋战国城址100多座,其中以郑韩故城最完整,也最负盛名。在全世界,它也是同期保存最完整的土城垣。
  郑韩故城的城墙能完好地保存下来,除了当初施工质量好,不是豆腐渣工程之外,还要感谢北边的邙山,有邙山挡在它的前面,新郑一带才没有被滔滔的黄河淹过。
  郑韩古国地处中原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个城池多次被攻打,也多次保护和挽救了古国。但这样高大牢固的城墙,最终也没挡住中华统一的大趋势,2000多年前,强大的秦兵秋风般席卷这片土地,繁荣了500多年的都市衰落了。2000多年的岁月抹去了地面上几乎所有的郑韩建筑,风雨中唯余绵延数十里的城垣,如古城的骨骼矗立原野,孤独地怀念着远去的云烟,久久地、默默地静观人世间的兴衰荣枯。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