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厚重河南 / 02 花园路:烈火熊熊铸青铜

02 花园路:烈火熊熊铸青铜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座王城不仅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还是经济中心。这里是当时的高科技—青铜器铸造业最大的基地,工艺水平世界一流;这里出土了原始瓷器,把中国制瓷历史上推到3000多年前……
  国之重器出郑州
  如果问ZZ市民,郑州的“名片”是什么?许多人可能会回答:“青铜大方鼎。”
  ZZ市人民路和商城路交叉口的三角公园里,有一座巨大的青铜方鼎雕塑,那古朴的造型,深沉的色彩,让进入商城路的人对此地猛然有了肃然起敬的感觉。
  1974年,三角公园西面不远处杜岭张寨南街出土了一件高1米、重86.4公斤的大方鼎。时至今日,它仍是已知的商代早期青铜器中个头最大的。矗立在三角公园里的方鼎,就是按照这个青铜器“老大”的造型,放大五倍制作的。从商代地图上看,三角公园位于西城墙内侧,而杜岭张寨南街隔着城墙与这里遥遥相望。
  1974年前后,郑州和全国一样“深挖洞、广积粮”。在杜岭张寨南街,挖地道的铁锹突然碰到了硬东西,怎么也挖不动,仔细一看,是个大铜器。“该它出土!”当年最早赶到现场的考古工作者曾晓敏说起来仍有点惊奇,“那段防空洞不高不低、不偏不斜就冲着大方鼎过来了,如果挖得高一点、低一点或者偏一点,这大方鼎可能至今还在地下沉睡!”考古工作者小心地把洞扩大,将3000多年前的青铜方鼎清理出来,同时还发现一个小一点的青铜方鼎和一件青铜鬲。
  这几件青铜器的出土当时震惊了考古界。鼎是古代最重要的礼器,大型方鼎更是王室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古代有“定鼎中原”的说法,鼎立稳了,说明国家政权稳定了,鼎一丢,国家就完了。这么大的青铜方鼎,它的主人非商王莫属。郑州商城发现后,曾有考古界权威著文怀疑其王都的身份,但在上世纪70年代,宫殿遗址和大方鼎相继“重出江湖”,让郑州商城的王气陡然飙升,怀疑的声调基本沉默了。
  后来郑州又出土了两坑大型青铜器,它们的发现也都充满令人拍案的偶然性。
  1982年,城南路和城东路交叉口附近的回族食品厂建房挖地基。挖到5米多开始往左右拓宽时,工人挖到一个硬家伙。当时大家很恐慌:“炮弹吧?别炸了!”再一挖,不是炸弹,是一条鼎腿。“工人已经挖到六七米深,里面很黑,我下去后一开始什么也没看见。”曾晓敏告诉记者,“地基正好到那个深度扩大了,要不然这批青铜器也发现不了。”考古工作者在这里继续挖掘,这一次收获颇大,出土两个方鼎、一个圆鼎,还有些小型青铜器,共13件之多。
  1996年,南顺城街一公司要建楼,这时由于建筑技术的提高,不挖地基了,改打桩基作为楼房的“根儿”。正要施工,有关部门告诉他们,选址离路太近,要退后两米。这一退,一个桩基不偏不斜地对着一个青铜鼎就下去了。这一次共出土了包括4个青铜鼎在内的12件青铜器。曾晓敏说,按照设计,那地方正好是楼梯间,所以桩基很密。如果桩基偏个几米,青铜器坑就发现不了。说到这里,有考古工作者不无忧虑地说,现在建筑都改机械桩了,人不下去,“呼呼呼”就把钢筋水泥桩打好了,“就是有东西也给毁了!”曾晓敏痛心地说道。
  已经发现的三个青铜器坑都是近方形的竖井状土坑,地面经过平整,青铜器放得很端正,可见埋时都是很从容细致的,绝不是在紧张慌乱的情况下仓促埋掉的。专家认为,这些青铜器都是在举行某种祭祀后,有意识地埋入事先挖好的窖藏坑内的。曾晓敏说,从这三个青铜器坑的发现看,郑州下面的窖藏坑“还多着呢”,要不哪有那么巧?
  青铜精品郑州造
  郑州出土的青铜器形制巨大,制作精良,饕餮纹、乳钉纹等装饰细节很是精细。青铜冶炼和铸造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那么这些青铜器是哪里出产的?考古工作者在商城遗址南北找到两个大型青铜器作坊,发现了大量制作方鼎、圆鼎等青铜器的陶范,其中一种乳钉纹陶范与发现的青铜器乳钉纹完全吻合,证明这些青铜精品都是郑州制造的。两个青铜作坊的发掘表明,当时郑州的青铜技术世界领先,是那个时代最大的青铜铸造基地。
  郑州发现的两个青铜作坊遗址,一个在花园路与纬一路交叉口南边,就是河南饭店院内;一个在紫荆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东南。
  上世纪50年代初,河南饭店一带都是麦地。1955年,在建河南饭店的时候,发现了青铜作坊遗址,考古工作者用半年多的时间发掘了该遗址中心区域800平方米的面积。考古发掘证实,在这个青铜作坊里,四周共有房子5座,中间是约600平方米的场地。
  除发现铜矿石、铅块外,在这里还发现了很多木炭、炉渣、陶范等。这些东西让人足以想象到当年这里炉火熊熊的热闹场面。这里距离商城北城墙300多米,与宫殿区相距不远。3000多年前的夜晚,商王在他的宫殿里,一定看得见这里熔炉中冲天的火光。
  紫荆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的铸铜遗址使用年代更早,面积也更大。考古工作者发掘了8000平方米遗址中的1370平方米,发现了残存的熔铜炉、铸铜场以及大量的木炭、陶范等。专家们的研究表明,郑州商城在技术上取得的突破,使青铜真正成为改变世界的能量。
  青铜是在铜中掺入铅和锡炼出来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所以得名。青铜工具的锐利远胜于石器,它的出现让人类告别了石器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的青铜时代大约从夏代开始,但当时还没有熔炼出真正的青铜。当时的青铜中铜的含量过高,而铅和锡很少,所以青铜器物比较软,硬度和韧性都不够,没能普及使用。
  郑州商城出土的青铜器,铜、锡、铅的比例合理,使熔炼时熔点降低,又增加了青铜的强度和硬度,并有更好的可塑性。这点变化,让青铜有了广泛的用途。可以说,先进的青铜技术对于郑州商城的意义,不亚于蒸汽机对于近代工业的意义。不同用途的青铜工具,给农业、建筑业、各种手工业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两个遗址发现的陶范显示,当时青铜器的种类非常多,主要是斧、刀、锥等生产工具,其次是镞、戈等兵器,然后是各种容器。这些陶范的制作工艺水准一流,是制造出完美青铜器的保证。面目黧黑的工匠,用熊熊燃烧的炉火熔化了青铜,将铜汁注入铸范,做出各种各样的器物。他们还利用多范、分铸等方法,制作出形制巨大、工艺精致、结构复杂的青铜器。所有这一切说明,郑州商城的青铜冶炼技术已经成熟,为商代青铜文化后来在安阳走向鼎盛打下了基础。
  玉器陶瓷共辉煌
  在省考古研究所郑州工作站,记者见到了玉铲、玉璋等三件玉器。曾晓敏告诉我,这些玉器都是在宫殿区发现的,它们并没有实际的用途,都是王室的礼器。三件商代玉器制作精致,看上去温润可爱。
  几十年来,郑州商城内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文物,其中也有玉戈、玉铲、玉璋等珍贵玉器。玉器是商代青铜文化的重要内容,有些西方学者称商代为青铜与白玉的时代。
  商代许多城邑中有制玉作坊,遗憾的是郑州的制玉作坊还没有被发现,但在铭功路西侧的ZZ市十四中院内,发现了一座大型制陶作坊遗址,或许能稍稍弥补遗憾。
  郑州商城出土最多的遗物就是陶器,在当时,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普遍使用陶器。铭功路发现的制陶遗址约1400平方米,发掘出陶窑14座,房基17座,还有大量的陶器。这是个规模很大的制陶作坊,陶器的品种却很单一,多为盆和甑,其他常见陶器几乎没有。这说明当时制陶作坊各有“拳头产品”,也表明郑州附近绝对不止这一个制陶作坊。这个作坊的房基都是半地穴式的,狭小阴暗潮湿,与东里路一带建在高高夯土台上的巍峨宫殿形成鲜明的对比。
  郑州商城陶瓷业的骄傲,是一件原始青釉瓷尊。该瓷尊高27厘米,饰有席纹和篮纹,胎质呈灰白色,细腻坚硬,外表遍施晶莹的黄绿色釉,据说叩之如金石声。这件原始瓷尊的出土把我国的制瓷历史上推到3000多年前。瓷器的出现,是中国陶瓷业的一个转折点。经过长时间的改进,瓷器渐渐代替陶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用具。
  郑州发现的所有手工业作坊遗址,都在商城遗址(所谓内城)之外,而在外城郭之内。内城是商王和贵族居住的地方,内城和外城郭之间,是平民和奴隶劳作、生活的地方,这与“筑城以卫君,建郭以守民”的史书记载相一致。
  今天花园路与纬一路交叉口西北角,高高耸立的新闻大厦之下,在商代是一个制骨作坊。1954年,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发掘出1000件骨簪、骨镞、骨锥和骨针。这说明由于青铜工具的使用,骨器开始普遍使用。经鉴定,这些骨器有一半以上是用人骨制成的。而在东里路省考古研究所郑州工作站内,有一条人头骨壕沟,内有近百个加工过的人头盖骨。据说这些人头盖骨是当饮器使用的。这些让我们知道,3600年前的郑州商城虽然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文明,但绝不是一个温情脉脉的社会,对于当时的某些居民来说,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残酷的血腥味道。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