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黄埔六期肄业生 / 第33章 战后感慨

第33章 战后感慨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潮白河边的战斗并没有持续多久,这显然是一股突进的鬼子,跟着溃兵想捡些便宜,一看到对岸军队似乎战斗力并不弱,也就没有再进攻了,甚至因为害怕太过冒进被包围,还迅速撤出了战斗,当然鬼子撤退时,还派人打出红十字旗子请求收敛战死者的尸体,而杜遇春显然对此完全没有应对经验,看着鬼子收尸而去。过后,才发现自己这么做,其实是挺危险的,如果鬼子不讲道义突然袭击呢?还好,这些鬼子还算守规矩。如此,杜也正好尽快结束了战斗,毕竟他在附近还有上万溃兵,这是一个危险系数,那怕他们万一抢劫附近村庄都是杜遇春承受不起的。
  潮白河边的战斗结束后,杜遇春要安置溃兵,所以没有马上撤离潮白河,一直到了天黑,方才收到后方的通知,得知一期学长黄师长带来了新增援的部队。此后,杜才押着溃兵一直撤退到十几公里后的通州城下,那里后勤部门只准备了一些少得可怜的应用之物,比如帐篷之类的,杜只好就地取才在后勤军队的帮助下,整理溃兵,对他们重新编队。在此过程中,有些老油子的溃兵似乎也听出了杜的热河口音,还有个别人骂杜不讲老乡情面,本来就在气头上杜上去就一鞭子,骂道:“你们这帮杂子,将我们东北人的脸全丢尽了。别跟人说我是你的老乡!”人要脸、树要皮,东北人的脸面这时才突然显示出来,骂人者悻悻而去。也有一个小军官哭丧着脸说:“长官,不是我们要跑,还没看到鬼子,师长、团长一直到营长就都跑光了,要是我们有你这样的长官,我们也会死战到底的!”
  杜遇春闻听此言,最终也只能唉叹了一声,不好再责备溃兵们什么了。
  不久,李总长派人传来了命令,命令杜就地整顿这些溃兵,绝对不能让他们进城,无论是通州城,更沸论北平城了。因为这个,杜就带着两个营的宪兵停在了通州,而在这两天时间不到,通州城内的收容所居然收容了的近二万溃兵。
  三月底北平的天气还是挺冷的,好就好在,东北军本来就是从热河那边逃过来的,又加上其本身的冬装,所以没冻着几个,反而是杜遇春自己宪兵团的部下因为来自于南京,衣着单薄,还要晚上站岗,连杜遇春在内都冻得够呛。最终还是一些仍然没有良心抹灭的东北军士兵将一些多出来的棉服贡献出了一些,再加上后勤提供的帐篷,才没有令杜带的部队出现冻伤的情况。也正是这两天,通过杜遇春与这些溃兵官兵逐渐熟悉,杜将他们整编完毕,至于今后北平分会有什么安排,是送还给已经出洋的张少帅部下还是打散编入各部就与他无关了。
  此后,杜遇春的宪兵团再次被调回北平城内担任警卫任务,虽然他后来也几次要求上前线,尤其是当5月份,日军占领三河县,再次逼进潮白河之时,但都被何总长给拒绝了。
  5月底,当日军几乎占领了长城各关口后,长城抗战也基本上结束了,25万中国军队凭借有利地形血战近三个月,战斗结果是死伤四万多人,而造成的日军伤亡不过两千多人。总之,这场战争杜遇春觉得很窝火,但却又感觉无力。虽然日军的飞机并没有大规模轰炸北平,但经常示威性的盘旋在北平上空,令杜遇春明白,这场战争国军已经输了,能打到目前这样的战果已经算是聊以向国人交待了。
  从潮白河边上那场战斗之后,杜再次承担了北平周边冶安的工作,因为何长官发现杜的热河人身份干这份工作比较有利,虽然杜更想打仗,但跟警卫何长官与日本代表的谈判相比,杜更愿意做些远离外交的杂活。
  而何长官似乎也是为他这么着想的,甚至有一次何的秘书也私下跟杜讲过:你是李次长的弟子,你的老婆生了孩子,你都没见孩子一眼,何长官不想你有什么意外。你就老老实实呆着吧,何长官与日本人的协定一签完就赶快回南京,不是很好。何必沾这趟混水。
  杜深深感到,靠山有其好处,好事随时都想着自己,坏事也会离自己远去。但同时,自己又丧失了自己的人生决定权,必须紧跟李老师的步伐与安排。甚至某一时刻,杜也曾经冒出了一些念头:如果是李老师来签这个令人痛骂的协定,他又该如何?甚至李老师如果如东北那批军阀一样当了汉奸,他又该如何?当汉奸他是一定不干的,但如果真出了那种情况,他就算加入讨伐阵营,又有谁还会相信自己呢?他早就被打上了李老师的标记,就如同那些东北军官兵,就算再次被整编,也明显不受人待见。
  5月底长城抗战随着《何梅协定》签订而结束,杜遇春比较同情何总长,这样的协议居然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得是多大的羞辱啊。不知道是日本人故意这样做,还是蒋校长的惩罚。作为一个小小的上校团长,杜遇春不敢关心那些大人物的勾当,只希望自己的老师别有这么一天为好。
  5月底的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北平的事情却不是那么好结束的,尤其是集结在河边的东北军与西北军,这些上层的政治问题,需要蒋委员长下决心,但又必须由何总长这样的大佬坐阵北平才能解决。也因为如此,作为警卫团长,虽然杜遇春早就归心似剑,但却不能离开北平半步。
  6月17日,杜在北平的街上继续巡查,因为最近北平城内官兵增多,作为宪兵的责任也就更大了,既要约束军人不能给社会造成混乱,又要小心别得罪了高官,杜这个宪兵团长也不得亲自上街巡查,也就是在这次上街上,他突然就发现了他曾经送别的樊重信樊大哥。
  从樊大哥的胸章中,杜分辨出樊大哥现在是25师的连长,正是他当初所说要投奔的那位一期关学长的手下,这个军衔对一个黄埔六期生来讲并不高,但考虑到樊是肄业生,也不能说低了,看到樊,杜又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至少他有一个靠谱的靠山不断地帮他升官晋衔。而此时的樊大哥才仅仅是个中尉连长,年龄只比自己大一岁的樊重信又似乎比自己大十岁不止,显然他在关的手下混得并不如意。如果不是杜自己叫住了他,樊大哥可能会因为不好意思而不敢与他相认。
  “我跟樊大哥是当年的黄埔室友,我想跟这位老大哥叙叙旧,你跟你们长官说一下,我是负责何长官警卫的第四宪兵团团长杜遇春,樊大哥我先借几天。”杜遇春对樊的上司某营长说道。
  这么做虽然可能会令樊大哥觉得不自在,但他要报答樊大哥当年对自己的善意提醒,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