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一生里我过完的日子 / 卖菜

卖菜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似乎想到怎么写了,还是想到哪写到哪。闲暇的时候就随便码吧!
  其实童年我家做的事情顺序我忘了,因为确实我没和爸妈详细交流过。估计是稍晚的事,大概在爸去挖煤之后吧!一岁我老家的时候,也许爸是先去挖煤的。那时候我还很小,我妹还没出生吧!还有我奶奶家也是打饵块的。不知道我爸和她是否做过几年了,这样想起来,可能性很大。毕竟上小学后我的记忆才比较多,我好像记错了。应该是读小学时才搬回老家吧!打饵块的记忆肯定有一部分在街上的。感觉又要重新编写下了。不管了。
  种菜的时间其实很长吧!上面的一说,感觉我很小的时候在街上度过的。等我家回老家时,估计我们上小学了。我爸去挖煤的时候,我妈也有精力去种菜卖了。
  我说过,我家里离镇上有五六里山路,大概脚走要一个小时,何况还要背一点东西。我应该四年级后就能背一点东西了。那时候身体涨的很快,从五六斤一下能背二三十斤了。我记得我上初中后,好像就没跟着妈妈去了。初中应该能背六七十斤了。我妈的话那时候很年轻,正式体力好的时候,背个一百斤没问题,我就不强调斤是市斤了。
  种的菜主要是白菜,绿豆,胡萝卜,大葱,四月瓜和小团瓜之类的。我还记得在村子里离家不远的地点就有两小块菜地,加起来只有半亩左右吧!一年四季总有东西。由于细心照料,很肥沃。我妹小我一岁多吧!我现在能回忆起很多一起去拔野草的的瞬间。是很苦的,不单平日里要照顾好,要随时有时鲜的菜去卖其实也就是当季的,当然会想办法错季一下,错季的菜价格贵一点。我妈甚至总结出,大葱最好种而且也最好卖。那些年,确实能感知到物价的上升。大葱可能从我三四年的时候,也就是02,03年的时候五角一斤,慢慢涨到后面两块一斤。这也是由于镇上好几个矿区,前面提及的几号井。这些矿区都有食堂,而且炒肉,腌鱼都需要大葱。似乎那条街上就我妈最开始做大葱生意,逐步认识的人食堂采购的也多起来。我妈甚至其它菜不好卖只背大葱去卖,被传为大葱专业户了。怎么种菜后面也许有时间再说吧!
  每次街天,一般闲天(相对街天其余时间就是闲天)需求量很少,这与上面的食堂采购不冲突,毕竟总体下来,大葱只是很少一部分,别人买菜也不是单只你这一个人处买。或前晚就要准备,比如摘辣椒,绿豆(长那种,其实我们叫筋豆),小团瓜(有藤的,瓜的品种很多,不一定是团的)……对了,大葱肯定前晚就要拔了,肯定不能带泥,吃过大葱的都知道,至少把外面一层剥掉,根必须留着,不然摆不住,有些人买去要摆几天的。所以根也要洗干净,特别不能留粪沾着,其实种大葱重的好就是粪要足够。绿色的叶子要切去一半,然后用棕树叶撕开捆起来。可从上面灌一点水进去,这样会比较重一点,但是都是到街上再做,不然不好背会洒水出来。
  一般早上五点就要出发了,背着东西也许要走一个半小时吧!到了街上的固定地点,也就六点半左右,天也开始亮了吧,当然各个季节时间不一样。特别买大葱的一般七点就来了。所以从家里出发总是天黑的,同样要拿着拐耙去,只不过这样的拐耙就没背煤那种重了,要秀气一点,平台要小一点。我能背十多斤的时候,也会拿一个更小的拐耙跟着去,妈妈的肯定要高。路上很少有能合适放篮子歇息的地点,不过背煤过路的地方比较多,这是后半段了。
  这样算下来,其实一次赶集也就卖得六七十块吧!菜最便宜的才三四角一斤。我记得,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卖到中午,能去买两个5角的大包子,热乎乎的。下午一般两三点就回家了。早上也是吃了从家里出来,或许下午收摊子后能去赶集买点盐酱醋等。多了摆摊很简单,用一个米口袋或尿素口袋,像地点大一点,就划开一边展开,直接铺在地上就可以摆摊了。其实和现在摆摊卖小东西一样。的学问其实也不少,但是不多说了。一章就写这么点吧!顺便提一下,人是坐在篮子上的,那时候没有电子秤,都用带秤杆秤砣那种公斤秤,早些时候我还赶不来。出太阳下雨要么打伞,要么找个躲雨的地方靠一下。其实的人也很多,毕竟那时候也算一笔不少的收入了吧!
  现在回想起来,童年这样的劳动也满温馨幸福的。但是现在自己的颓废和躺平可能对不起那时候父母的付出了,这个不多说了。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