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我的奇葩同事 / 我的职场经历

我的职场经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姜雁、舒晴和我,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每天的工作。期间既有欢声笑语,也有小小的摩擦。我们平时干完工作,就会讲一下自己以前的生活和工作经历。
  姜雁最能说,关于她之前的经历,差不多都知道了。舒晴有时候也会说起自己以前的事情,说起她小时候在南方成长的故事。感觉她一直都是城市的孩子,有一点优越感的。而我和姜雁都来自农村,平时的消费习惯真的不一样,更会节省一些,农村孩子特有的品质。多年的衣服也舍不得扔掉,我和姜雁说起来,刚参加工作的衣服、甚至上大学期间的衣服还留着。而舒晴却不会这样,感觉她比我们洒脱一些,该扔的扔、该买的买,她从小就是城市人的生活态度。
  每天的工作都是差不多的,现在来讲,大家的工作还是相对稳定,没有大的起伏。让我不由想起刚来四药时的情景,感觉新奇,同时也波折不断。
  我于1995年毕业于青岛大学,毕业之后找工作并没有一帆风顺,虽然学校还可以。1995年,学校就鼓励学生自己去找工作,拿着双向选择推荐书。我把找工作的方向定在了SJZ这座城市,因为是我家乡的省城,也是受到了我哥哥的鼓动,他认为女孩子留在大城市好一些。
  其实,毕业之后我就一直在家里待着,说起来有点奇怪啊,我现在想起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我哥哥在为我的工作操心着,他当时毕业于SJZ市的河北经贸大学,认识的人比较多。我的档案应该是回到衡水的,因为我是统招生,毕业会回到原籍。
  在家里等了半年多的时间,说来这期间也是有一个小小的收获的。就是我的左眼皮变双了,原来都是单眼皮,说来是有点好笑的。其实,两年后,我的右眼皮也变成双的了。于是我就由单眼皮女孩变成了双眼皮女孩,首先声明不是割得啊,是自然变的。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我这种情况,感谢上天的恩赐吧。
  在家里期间,还去相了一次亲,说来也有点懵懵懂懂的感觉。是我舅妈给介绍的,男孩是SJZ市中建七局的,放年假在家期间见了个面。男孩个子不高,不到一米七的样子。现在只是记得他当时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姓王吧,叫森和”,至今觉得都有点很好笑的感觉。见过这次面之后,到了他上班的时间,我们准备一起去SJZ,我去找工作。只是中间有了个小插曲,我没有去成。原因是我哥让我去衡水他家里去趟,这时候,我哥已经在衡水税务局上班半年了,年前我哥和我嫂子刚结婚不久。我和王森和到了我哥哥家之后,见到我嫂子。我嫂子就好他聊了一上午的天,说起在建筑上上班不能照顾家之类的话。我嫂子不建议我和他一起去SJZ,于是我就回家了,王森和自己回SJZ单位上班。后来接到他的一封来信,就不了了之了,也许是没有缘分吧。
  在家里等到4月份左右的时候,工作有了一点眉目,我哥把我带到SJZ市。找了一家建筑公司,只是还需要再等等才能上班。于是先租了一个房子,在一家饭馆先干着服务员的工作。有空的时候,我自己也到一些公司去投简历,去面试,但是都没有结果。服务员的工作干了一个月左右之后,我又去了一家服装店卖衣服。后来到了6月份,建筑公司的工作来信了,然后我就去报到了。虽然是一家小公司,总算有了一份正式一点的工作。1996年的时候,户口还是比较重要的。我找了单位的人事,要求落户口和档案。一个月之后,单位让我自己去学校调户口和档案。当时还真是有点为难,也许是因为没有钱买车票,或者是比较怵头去办这事。平生第一次将自己灌醉在宿舍里,将房门关上,喝了一瓶啤酒。后来继续去上班,说不用我自己去办了,单位和学校去对接就行。我忽然有一种人生感悟: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昨天感觉过不去的难题,今天就就迎刃而解了。记得小学一年级也有过这么一次,那是在冬天,我记得老师头一天让我们带玉米芯去上学,生炉子用。找不到玉米芯我就不敢去上学了,让我妈妈费了好大劲去邻居家借了来给我,我才敢去上学。可是到了学校,好多学生都没带玉米芯,照样来上课了,老师也没说什么。是我到校后,老师已经说过了,还是怎么回事,我至今记不清楚了。反正是对“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句话,深有感触。
  于是我在这家小的建筑公司开始上班了,公司离我住的地方不远,骑自行车10分钟左右。办公室里两个人,我和师傅,负责基建这一块。一开始是要去工地的,工地离公司有10几站路,我每天坐公交车去工地。工地上的建筑已经完工了,剩下一点收尾的工作,好像建的是一个汽配城,都是平房的样子。每天中午我都在工地上的空房子里休息,有点喝不上水、吃不好、休息不好的感觉,盼着赶快结束这种工地生活。后来工地交工了,不用再去了。回到公司上班还是比较舒服的,中午单位还管饭。公司很小,只有不到10个人,经理是从四建借调过来的。公司就我们两个女同事,她叫李燕,是经理的外甥女,叫经理姨父。李燕个子很高,大眼睛,是个不错的姑娘,至今我还是很怀念她。她还给我介绍过对象,是她的一个大学同学,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也没有成。
  由于公司实力不行,也揽不到什么活,公司就解体了。其实这个小建筑公司隶属于一个大的集团公司,档案关系就一直在集团里放着。于是我就又到社会上自谋职业了,一开始去三株口服液公司去搞推销。也别说,这种口服液效果还真是不错。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发了三瓶,这天晚上,我肚子疼的非常厉害,就打开一瓶喝了几口,于是立竿见影就好了。我们都是去各大药店去推销,在一家华联药店认识了一个朋友朱慧,开启了一段四个人的友谊。朱慧的同学姬长灵,还有一个同学小季。于是我们四个人经常在一起玩,我们也都在一个小区里租房子。深刻的记着大概是1996年的中秋节,我们这四个离家在外的女孩,聚在一起过了个中秋节。到今天为止,只与朱慧有联系,其他人都联系不上了。其实在生命的长河里,有些朋友只是陪你一段路,尤其是这种萍水相逢的朋友,说起来还有点伤感。
  时间到了1997年的夏天,话说在三株口服液干的时候,我还应聘了一家文体专卖店,是新成立的一家店。不久就接到电话,应聘成功,于是辞掉了三株的工作,开始了文体店员的工作。说来这个工作还不错,每天两班倒,早班是9:00-14:00;下午班是14:00-19:00,每天五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中午还管一顿饭,工作环境也不错,整个商场宽敞明亮。商场按照不同功能分为两个区域,东边是文化用品,西边是体育用品。文化用品就是办公用品和学生的学习用品。体育用品有青岛英派斯的健身器材和以及其他体育用品,包括服装类,比如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等品牌。我在文化用品这边,在整个商场的东南方位,说起来是比较清净的位置。负责卖一些小学生文化用品,记得有巴布豆的水彩笔、西瓜太郎的书包等等。每个商品都有一个卡片,上面是它的一些信息,比如进货数量和出货数量,每天都拿着这些卡片来记账到账本上。我记得有个小学在附近,每到放学小朋友们路过这里都会进来,围着柜台叽叽喳喳的,有时候买点学习用品,感觉和这些小朋友在一起非常快乐。整个商场有40多个人,一个班也就是20几个人一起上班。
  在这个商场干到1999年初秋,由于一些原因离开了。现在想想那些同事还历历在目,有几个要好的同事也都联系不上了。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手机,联系不那么方便,像后来有了QQ和微信,就不会失去联系了。虽然都在SJZ,但是和这些同事们也没再见过面,也许这么多年过去了,见了面也认不出来了。
  有的时候,不得不感叹命运,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往前走的。在那家文体专卖店,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时间到了2000年9月份,女儿7个月的时候,我又求职到了四药。一开始在基建处上班,后来去了化验室,再后来去了仓储处。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