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三国逆贼 / 第十九章 郭嘉入长安

第十九章 郭嘉入长安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厨子很快就被抓到了,尽管他百般否认,可在三木之下,最终还是老老实实地招供了。
  结果很意外,居然不似郭汜所想的那般——买凶杀人的不是游家人,而是李傕的侄儿李暹。
  起因是李暹兄弟全都被闲置了,在向胡轸求情不可得的情况下,悍然下了黑手。
  说起来胡轸死得有些冤,他其实是为郭汜背了锅——闲置李氏族人并非胡轸的本意,而是出自郭汜的密令。
  案情大白后,郭汜内疚难免,偏偏还说不得,末了,只能将李暹斩首示众,并将胡轸的长子收为义子,由其承袭了胡轸的烈阳侯爵位。
  赵崇接替了胡轸,出掌司律校尉署,并领命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新成立了谍报处,就此展开对关东诸雄的渗透与监控。
  胡轸所部交给了张辽统领,高顺则受命在全军范围内选拔人才,组建陷阵营。
  二将虽欣然应命,但却依旧不曾改口称郭汜为主公,很显然,要想真正争取到二将归心,还得继续努力。
  不过,郭汜并不气馁。
  毕竟彼此相处还不到两个月,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要想真正折服两位意志坚定的良将,显然没那等可能性,一切且待来日好了。
  诸事安排停当后,于郭汜来说,这么桩冤鬼索命案也就算是过去了,却不曾想在市井间居然广为流传,还越传越是离奇。
  “店家,来碗阳春面。”
  这一日,午时将至,一名骑着毛驴的青年文士晃悠悠地从东城门进了长安,就近寻了个面摊,也不嫌脏,就这么坐在了小桌子旁的低矮板凳上。
  “听说过冤鬼追魂案没?”
  “吓,那都是旧闻了好不?都快半个月了,还拿出来讲。”
  “就是,就是,王老三,要显摆,回家跟你那蠢儿子说了去。”
  ……
  这时候,一群下苦人也来到了面摊处,在落座后,嘻嘻哈哈地便笑闹开了。
  “哈,你们听说的那些,不过都是流言罢了,嘿,我侄儿的小舅子可是就在司律校尉衙门里当差,案发时,他就在现场呢,想听真相啊,还得看我王老三。“
  尽管被嘘了,可王老三却是一点都不介怀,坏笑着便卖起了关子。
  “好你个王老三,这等消息你也敢憋着,讨打啊,赶紧说。”
  “赶紧啊,不然哥几个跟你没完。”
  ……
  一听这话,周边几个同伴顿时便都来了精神。
  “行行行,我说还不行吗?嘿,话说胡轸那厮与手下功曹游殷有旧怨,这回啊,不是正好遇上了王允旧党勾连关外群雄,想要坏我关中么?”
  “那游殷恰好涉了案,不过不深,本来判个流配也就差不多了,结果胡轸直接就把游功曹拉去砍了头,虽略有些过,可也在情理之中,不曾想游功曹自己觉得死得冤,就缠上了胡轸。”
  “小半个月下来,硬是将好端端的一个胡将军给缠死了,这下子啊,可不就将大将军给惹怒了,一刀劈开阴间道,亲赴阎王殿,与阎王爷大战三百回合,刀来剑往,那叫一个激烈。”
  “最后啊,逼得阎王爷不得不将挟嫌报复的游功曹打入了十八层地狱,这事儿才算是揭了过去。”
  王老三自得地捋了捋胡须,张口便是好一通的说书。
  “噗。”
  王老三话音刚落,都没等身旁的朋友们有所表示呢,那名早先落座的青年文士就已憋不住地笑喷了。
  “笑个屁,你瞧不起我王老三可以,敢瞧不起大将军,那就是讨打。”
  “老三说的对,看你这模样,外乡来的吧?”
  “大将军何等人物,岂是你这么个穷酸可以嗤笑的。”
  ……
  结果,青年文士当即便惹来了众怒。
  “误会,误会了,几位兄台,小弟刚从关外的乡下来,对大将军之名其实略有耳闻,据说大将军勇则勇矣,但,似乎有些滥杀成性,名声有点……”
  面对着众人的怒目而视,青年文士不禁摇头失笑。
  “放屁,你这厮竟敢诋毁大将军,当真狗胆包天!”
  “你在胡说什么?大将军一向体恤爱民,你安敢信口雌黄。”
  ……
  青年文士这话一出,王老三一伙顿时怒不可遏地开喷了。
  “小后生,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大将军自入长安时起,就严军纪肃军规,胆敢作奸犯科者,一律东市砍头。”
  “不单如此,大将军还令军伍无偿为百姓多兴水利,鼓励农耕,减免了大量苛捐杂税,我等皆感其恩义,似你这般信口开河,少不得要挨打。”
  不止是王老三等人对青年文士的言语不满,在另一桌坐着的一名算命先生也同样看不过眼了。
  “抱歉,是小子孤陋寡闻了。”
  青年文士显然没料到底层百姓对郭汜会是如此认同,眼中不禁浮起了层古怪之色。
  “外乡佬,没见识。”
  “算了,跟一乡巴佬计较,没地丢了我长安人的脸。”
  ……
  尽管对青年文士还是有着诸多的不满,可看在这人已经道歉的份上,王老三一伙也就只骂了几句便算是揭过了此事。
  看得出来,一群食客们对郭汜的执政都挺满意的,这,可就令青年文士大为不解了。
  要知道就在年初,郭汜在率兵征讨他家乡时,可没少纵兵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怎么才半年的时间,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对这等转变之巨,青年文士觉得未免太过古怪了些,不过,他倒是没急着下个决断,在匆匆吃完了面之后,牵着毛驴就在城中转悠开了。
  直到天近黄昏时,这才信步来到了招贤馆。
  “敢问先生可是来投名的么?”
  这才刚到了正门处,就有一名小吏满脸笑容地迎上了前来。
  “在下颍川郭嘉,慕名前来。”
  青年文士拱手还了个礼之同时,温文尔雅地便自报了家门。
  “您就是郭嘉,十二俊之首?”
  小吏一听之下,顿时满脸惊容。
  “……”
  郭嘉瞬间便懵住了——他在家乡也就只是小有名气而已,知道他的人并不多,怎地莫名其妙就成了啥十二俊之首了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