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隋朝正史 / 第212节

第212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尽管说来。”萧珺道。
  处罗看了一眼旁边的苏威,说道:“臣子不得与闻。”
  萧皇后一看不让苏威旁听,就说道:“老相国暂且帐外等候。”苏威只得转身离开大帐,处罗见帐中无人,撩袍跪倒萧珺面前,言道:“处罗对娘娘倾慕已久,愿求娘娘芳心如故。”
  萧皇后一惊,缓了缓神问道:“哀家与你各为其主,将军举止太失礼了。”
  处罗道:“我们草原人,遇到心爱的女人,从不拐弯抹角。处罗心仪娘娘久矣,两番背主做窃,暗助大隋,就为驳娘娘一诺。”
  “哀家和你有什么承诺?”
  处罗取出当年借骆驼时,萧珺所赠簪子,说道:“娘娘留下过信物,不记得了么。”
  萧珺一看那玉簪,回想当年,言道:“那是当年哀家承诺厚谢六十五匹骆驼,以簪代赏,才留给你的。”
  
  处罗道:“我细心保留,就为待到大隋亡国,娘娘下嫁突厥。”
  处罗是个草原汉字,话由心生,毫不避讳,使得萧皇后听了,心生怒火,本想怒骂,想到有求于处罗,暗压怒火,问道:“堂堂大隋天朝,怎会灭亡?”
  处罗这才站起身来,摇了摇头言道:“如今民变四起,天下大乱,大隋还能残喘几日,亡国之日,民愤难泄,我只是担心娘娘安危。”
  萧皇后把脸一沉,起身就走,甩下一言:“处罗将军若真心相助,还望切莫食言。”虽然处罗一心追求,只是得了萧珺的冷眼,但处罗已经感到萧珺心已默许,自己成竹在胸。对于自己痴迷的女人,处罗早已把围困隋炀帝的用兵大事,抛于脑后。
  
  萧皇后、苏威等人是乔装出使,处罗又守口如瓶,突厥大营谁也不曾发觉,萧皇后等便堂而皇之的离开了。
  处罗手拿萧珺的御簪,看了又看,决定传出帮助隋炀帝解围。处罗拍了几个亲信到义成公主的宫帐,告知隋炀帝被围之事,串通谣言。自己在前敌大营,散播谣言,传说铁勒骑兵由漠北,南下草原,入侵突厥。
  不过两日,果然始毕可汗听了传闻,找来处罗。问道:“昨日军中传闻,漠北铁勒骑兵,南下草原。今早义成公主也传来消消,铁勒骑兵南下。”
  处罗一看始毕可汗满面焦虑,假惺惺言道:“倘若铁勒部入侵都斤山,则我突厥子民必遭劫掠。不能不救。”
  始毕言道:“这次围住杨广,机会千载难逢,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处罗也摆出一副焦躁表情,说道:“大隋已是强弩之末,民乱遍布,抓不抓杨广已无关紧要。听说李渊正在并州募兵,倘若南边李渊救援,北边铁勒入侵,腹背受敌,才是麻烦。”
  始毕可汗一想也有道理,担心草原后院起火,便让处罗传令,撤出雁门郡,回兵草原,抵御铁勒部。杨广被围雁门,也就不战而解,真可谓:
  
  御簪相赠挂流年,草原寄情在中原。
  若非世间出佳丽,岂有冲冠为红颜。
  突厥部始毕可汗撤兵而去,缓解了两界沟之围。隋炀帝仓惶率兵一路南撤,返回汾阳。回到行宫,隋炀帝自觉沮丧,不见百官,独处一室,借酒消愁。
  萧皇后见隋炀帝心情沮丧,便近前安慰:“胜败乃兵家常事,陛下何必耿耿于怀?”
  
  隋炀帝横卧龙椅,两眼发呆,说道:“朕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未受过这般奇耻大辱,堂堂天子,被困山中,千古笑柄。”
  “陛下。”萧珺抚慰道:“臣妾记得开皇二年,陛下被困双羊山上,枕戈待旦,临阵不乱,如今不过旧事重演,何必如此。”
  隋炀帝忍不住苦闷至极,一头拥进萧皇后怀中,破涕痛哭。萧皇后只得又是好生抚慰:“臣妾听说李渊,征募兵马,昨晚大败郭子和,收复雁门要地。”
  隋炀帝靠在萧皇后怀中,说道:“朕走到哪里,起义军就乱到哪里,暂停东征吧,朕要回东都。”隋炀帝难得有暂停东征的心思,这让萧皇后到是欣慰万分。
  大将李渊围剿郭子和有功,被隋炀帝加封为唐国公,留守晋阳,继续讨伐河东(今山西)的起义百姓,自己率禁军,返回东都洛阳。
  放下唐国公李渊不提,单说隋炀帝天子御驾,大队行进,眼看离东都不远。沿途之上,百姓凋零,忽然间听到远处传几声儿歌,唱的清脆,依稀可闻:
  皇帝爷,居大厦。
  木子李,生我家。
  吃阿魔,得天下。
  隋炀帝杨广许久不闻童谣,此时听得,倍感甜美,便掀开车帘,远远观望。忽然看见一个老太太,走出寒窑,撵走了几个小孩。隋炀帝在车撵闲来无事,便拿起笔墨,提笔记下这首童谣,已解路途烦闷。
  回到东都,隋炀帝、萧皇后刚刚落脚,宇文述便带着奏疏来到宫中。隋炀帝言道:“朕离开东都这些日子,朝中有什么喜事,说说听听。”
  
  宇文述两眼一迷,笑道:“臣正要奏捷,山东传来奏报,张须陀率兵大败贼首裴长才,又立一功。”
  “嗯。”隋炀帝高兴之余,想起那首童谣,便把话锋一转,说道:“昨日在路上,朕偶的一首童谣,抄录下来,却不知何解。”
  隋炀帝拿起记下的那首童谣,交予宇文述,宇文述细细一读,顿时浑身不禁一个冷颤,隋炀帝、萧皇后一看宇文述脸色不对,隋炀帝便问道:“爱卿为何这般脸色?”
  宇文述道:“童谣可寓意天下大事,皇上记的地这首童谣,前几日臣也听说了。”
  “有什么寓意,爱卿尽管说来。”
  宇文述道:“木子李,乃是‘李’姓,而‘吃阿魔’中的阿魔,正与陛下乳名‘阿嬷’同音,直白而言便是姓李的要吃掉皇上,得到天下。”
  “啊?”隋炀帝闻听,气得两眼发直,萧皇后赶忙劝道:“童言无忌,陛下不可太在意。”
  宇文述道:“娘娘,这种事不可大意,当年麻叔谋案也是由童谣引起。”
  “朕定要搜遍天下‘李’姓中人,看看究竟是谁想得天下。”隋炀帝道。
  宇文述作揖道:“天下李姓众多,能被谶语预测者,必是李姓名门望族。不如先查朝中李姓重臣。”隋炀帝觉得有理,便传旨御史大夫裴蕴严查此事。
  宇文述带着皇上口谕,便来裴蕴府上。宇文述、裴蕴都是隋炀帝的亲附重臣,但是听了旨意,裴蕴捻了捻胡子,问道:“满朝文武能有几个姓李的,眼下闹的最凶的反贼到有个李密,听说去了瓦岗。”
  
  宇文述道:“反贼李密到无关紧要,皇上担心的是朝中的李姓宗人。”
  裴蕴思来想去,算计少许,言道:“朝中有两大李姓,一个是河东道讨捕大使李渊,另一个是右骁卫大将军李浑。”
  隋炀帝命宇文述传旨调查李氏谋反之人,裴蕴便列举了李渊、李浑二人。宇文述一听,觉得皇上如此忌讳“李”姓之人,那就必须查查,对裴蕴说道:“既然这二人在朝中担任要职,不如就调查一番。”
  裴蕴说道:“李浑是成国公,李渊是唐国公,这两个人是想查就能查的事情么?”
  宇文述道:“旨意已经下了,而且是有童谣谶语,此乃皇上心中大忌,依老夫看,皇上是宁可信其有,不会信其无。”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吹神 夜的命名术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