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周朝一十三年,三月二十。这天绝对是纪国值得纪念的日子。
纪国最重要的地方,铸造室,如今被一分为二。
最前面继续做武器,从青铜器到铁器,一应俱全。
后面则在秘密做农具。
这些农具的图样全是公子凌跟司农整理出来,又找了老农帮忙确认。
纪叔公看着眼前的一幕,忍不住道:“谁能想到,做农具的要藏着掖着,做兵器反而要大张旗鼓。”
不过现在纪国上层已经明白。
其他五个国君对他们继续做武器拍手称赞,大力支持,那他们就要做个样子出来。
只有这样做,那五个国君才会对纪国放松警惕。
原本只是纪国国君纪伯被点醒,吃过公子凌做的饭食之后,公子凌跟杜上卿再把其中利害关系说的清清楚楚。
纪伯,君夫人,公子胜,纪叔公才知道,继续走以前的路,只有死路一条。
一想到那些国君巴不得他们继续造武器,不再种粮食。
再想到只造兵器的后果,众人心里一阵胆寒。
如果说其他国家是从签订和平盟约之后开始转换思路,重新制定国策。
那他们纪国,则是从现在才清醒过来。
虽说比其他国家迟了半年时间,但总算清醒了。
经过一晚上的商议,纪国现在表面还在大批量制造兵器,其实更多的人力物力都放在农具上。
纪凌还道:“兵器自然也不能荒废,大哥善于练兵,那咱们就继续练兵。只不过这次练精兵。”
直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肯定不行。
农具要造,军队也要练。
农具要多而广,兵器则要精而强。
纪伯听着二儿子有条有理的话,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大儿子练兵,二儿子种田。”
“我纪叔立怎会如此好运!”
这话说的一点也没错。
让纪叔公,杜上卿,还有一直不说话的司农都有些羡慕。
杜上卿甚至瞪了眼自己儿子杜或。
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无辜的杜或表示,练兵这事,谁能比得过纪家。
脑子这事,您也比不过公子凌,咱们爷俩谁都别说谁。
其他诸侯国都不知道,从他们对纪国新武器拍手称快的时候,纪国内里悄然发生改变。
派过去的探子都在说,他们铸造室日日起高烟,天天炼矿石,好像还加快了造兵器的速度。
用的燃料都比之前多上不少。
纪国甚至还朝附近的郑国,昌国,祁国,大肆购买燃料,颇有副穷尽一切造兵器的样子。
各国国君心里看不上,更少了对纪国的监视,看来不等他们出手,纪国自己就完蛋。
纪凌见此,借着他们的心理,用极低的价格买了很多燃料回来。
诸侯国自然不吝啬,甚至用低于成本价的银钱卖给他们许多铸造用的物品。
等到四月初,纪国内里的探子少了八成,剩下的两成也被杜上卿迷惑住。
这些人离开,纪国国都迅速开始发放最新造出来的农具。
第一批发出去的农具,正是纪凌让司农造的三千石器,骨器,蚌器。
以三卿七大夫,以及各个封邑之主为首。
所有的农具都要登记在册,每个官员领多少,都有数目。
官员分给下面农夫也有数目登记,每月还要检查三次,看东西在不在。
纪凌做这些的时候,杜或还很奇怪:“不过是最便宜的石器,连青铜器都不是,为何要这样登记。”
虽说都是新的,但也不至于吧。
纪凌道:“只管去做,以后就知道了。”
等这三千低级农具发放之后,公子胜派出的探子已经回来,兴奋地对弟弟道:“弟弟,其他国君果然不知道咱们发农具的事,他们注意力都在铸造室,对其他地方根本不设防。”
“就连铸造室看的人也少了,后面的空隙根本没人发现。”
纪凌听此,眼睛瞬间亮了。
不错。
跟他设想的差不多。
第一批的低级农具不过试试水,就是要看看各国的反应。
这次试探来看,他们对纪国果然放下戒心。
完全不知道这件事。
很好!
低调发展的时候来了!
公子胜看着弟弟,心里同样快乐。
这个心情跟他父亲纪伯差不多。
他们隐隐知道其他国君说他们没脑子,但他们也没办法啊。
现在双方立场转换,反而是纪国把他们玩的团团转,这种快乐好像不比打仗胜利少?
如果要纪凌讲,这何尝不是战争。
和平时期的战争可以兵不血刃灭掉一个国家。
一切都准备好了。
不管是外部的环境,还是内里的情况。
纪国彻底开始新生。
纪凌跟大哥公子胜一起去铸造室查看情况。
做农具用的铁不需要那么精良,经过纪凌指点的炒钢法的出来的钢铁,已经足够农具的使用。
这种方法跟名字差不多,先得到生铁加热到半液体状态,不断的搅拌翻炒得到熟铁或者低碳钢。
如果技术精进,还能得到更好的钢材。
这可比不停的打铁效率快多了。
当然,打铁也有打铁的好处,控制得当,能做出更厉害的宝刀。
等以后煤炭运用上之后,温度可以继续增加,到时候的钢铁必然最佳。
可这个事情还是交给铸造室的兵器室去做,他们搞农具的,弄的差不多就行!
旁的不说,新发下去的三千低级农具,已经让农户们惊喜不已。
就算是低级工具,那也是有用的。
纪凌看着即将成型的大批铁质农具,第一批铁锄头约莫有五千把,到时候不用多说,众人都知道这东西有多好用。
“咱们纪国的铸造室果然不一般。”
换了其他地方,怎么能这么快速做出农具。
热烈的冶炼炉火让公子胜,公子凌心里同样热起来。
堆满库房的农具怎么看怎么兴奋。
头一批五千把铁锄头,按照之前低级农具分发的规则,一一发放到封邑大夫手中。
相信很快就会到农夫家中,成为家中好用的工具。
杜或这会明白,为什么高级农具快做出来了,还要先发低级农具。
那不过是投石问路,既测试了其他国家的反应,还给发高级农具摸索出规律。
负责分配农具的司农,忽然发现自己成为国都里最受欢迎的大臣。
这会可不像之前那样天天在家睡大觉,现在但凡有点想法的封邑大夫,都想从他手里多弄点铁锄头。
而工具好不好用,下面的农夫最是清楚。
纪凌治下的沂城农夫,看到锄头的时候还有些疑惑,但等他们上手,立刻发现东西的好用程度。
就跟一个人原本用木刀,现在突然给他一个铁刀。
这趁手程度还用说?
瞬间提高生产力。
不止沂城如此,纪国上中下带着都城,一共二十个城,所有农户都能摸到铁质农具。
每天日出分发农具,日落收到封邑大夫家中。
虽然比较麻烦,可农夫们依旧愿意选择铁质农具。
以前用石铲要铲四五下,现在铁铲一下就行。
锄头跟镰刀更是好用。
割草的时候锋利无比。
纪凌借着这件事,了解到纪国一共多少百姓,多少农户,更是感慨如今的人烟稀少。
整个纪国加上新增的南荒地,差不多九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一百五十多万人。
面积约等于他那个时代京都五六倍面积,但人口连零头都算不上。
打个比方说,现在的纪国是六层楼,只住了一百五十人。
那个时代的京都是一层楼,却住了一千多人。
这样对比,就知道纪凌所在时空的地广人稀程度。
所以各国打仗的时候,都喜欢抢人。
人才是生产力。
接下来农具的事,就不用纪凌管了。
司农确实很是厉害,当初投奔祁国的卿康宇笑,就跟纪伯推荐过他。
如今纪凌给了他发展空间,短短一个月里,农具的事就被安排得非常好。
纪国百姓逐渐安心。
之前还有人说纪国国君想继续打仗。
没想到根本没打,还给他们发兵器。
公子胜率领的兵士们也被分到各地,说是练兵,其实就地屯田。
整个纪国低调发展。
纪凌见此,终于安心片刻。
真好,离亡国远了一点点。
纪凌算着时间,和平盟约签订的前三年,基本不会有什么事。
他们纪国低调发展就好。
三年。
三年时间能做很多事。
如今的农具改进不过是头一步而已,而且速度还是太慢。
就在整个纪国的农户还沉浸在新农具的快乐当中。
国都铸造室里,纪叔公等人围着那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嘴里嘀咕着:“这东西是公子凌要的吗?”
“应该是吧,怪模怪样的。”
“叫犁?”
“干什么用的?”
众人还在奇怪的时候,只见公子凌让人牵了头牛过来。
这牛原本是用来当坐骑的,这会被牵到有火的地方,显得十分惊悚。
纪凌摸摸它,开口道:“没办法,谁让我们纪国人少呢。”
人少,能开耕的土地就少。
开耕土地少,产的粮食就更少。
既如此,还是麻烦您老人家了。
以后肯定会有人给牛先生做诗的!
既然改进农具,那就要改进的彻底一点!
耕牛犁地的时代!
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