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蚂蚁河畔的风花雪月 / 第七章

第七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
  《入乡随俗长兄完婚;精打细算高堂借债》
  八零年进入冬季后,家里不断来给哥哥提媒的人。
  父母与奶奶商量一下也决定是时候把大哥的亲事订下来了!
  因为大哥的优秀,屯里村外有好几家,明里暗里,争相斗艳,想把女儿嫁给他。
  父母今天听说这家女儿好;明天又有人来提那家的姑娘强;
  可是试探问过大哥,他都摇头不置可否。
  东邻唐家,来了一位漂亮爽利的大姑娘。
  据说是唐婶的娘家侄女儿。
  奶奶见了,回来夸那姑娘能说会道,聪明机灵。
  父母领会其意,就托人到唐家,
  ‘一探虚实’。
  唐婶邀侄女儿来她家,也是为她的婚事。
  这姑娘人长得出众,家里地里的活计,样样拿得起来放得下。
  且聪敏过人,心高好强,据说那说亲的都踏平了她家的门槛,就因为太挑剔。
  所以都二十三,四岁了还没找到中意的对象。
  没想到父亲托媒去说,女方就点头同意了。
  后来才得知,这个叫巧丽的姑娘,
  一年前,来姑姑家串门时,就暗中相中了我哥。
  此时家里托媒去求亲,正好是见阶而下,水到渠成。
  父母奶奶喜不自胜。
  晚上,和哥哥坐在西屋的热炕头上,我小心地问:
  “哥你喜欢那个姑娘吗?”
  暗淡的油灯光下,他浓浓的眉毛扬了扬,脸开始泛起红:
  “她比我大两岁呢,人长得还不错。
  一看就是个快性人儿,我估计干活儿一定是把好手”。
  好像他了解人家似的。
  看他那情态,我心里有谱了。
  凭他这样的好小伙,就是应该找个漂亮能干的女子才相配。
  这几年的东挑西选终于如愿。
  最难得是双方都愿意,还真是天赐良缘。
  奶奶请媒人问了姑娘的生日时辰。
  就在一张大红纸上,写了双方的八字:
  乾造:陈鲲,
  戊戌,庚申,甲辰,乙亥
  (七月初九)年命纳音:平地木
  坤造:王巧丽,
  丙申,癸巳,己酉,戊辰
  (四月初六)年命纳音:山下火
  写好后,把这张红纸供在西屋迎门的柜橱上,还点了草香。
  据说三天内,家里不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
  乃大吉之兆,这门亲事可成。
  其后三天,全家人都小心翼翼,和和气气。
  生怕谁无意之举,冲破了大哥的好姻缘。
  好不容易三天过去了,接着就是女家来相看门户。
  那天天还没亮,全家就起来忙乎。
  扫院子,收拾屋子,摆桌椅,擦门窗玻璃….
  直到庭院屋厨一尘不染,窗明几净时,隆冬的太阳刚在东山上露出胭红笑脸。
  大约八点多,巧丽家一行十几人到了。
  这些宾客一下充满了三间草屋。
  他们看的还真仔细,先看院门是否坚固;再看杖子是否整齐;
  看过屋里屋外的布置;
  再问结婚时住哪间房;
  甚至还看猪圈鸡架和厕所。
  按农村当时风俗,只有这些细节都象模象样,规矩整齐,才算是个好的正经过日子人家。
  女儿嫁过来才能跟着过安心的日子。
  经过一上午的相看,女家代表们齐聚一堂。评议一番后,决定订下婚事。
  由媒人执笔当场写了彩礼单。
  写好后由媒人拿给父母看。
  出于好奇我也在旁偷看一眼,一张大红纸上写着:
  养育金:凭赏
  手表一块,缝纫机一台;自行车一台;
  衣服:的确良两套;的卡一套;呢子大衣一件
  皮鞋冬夏各两双;其它内衣袜子适时
  化妆品一套。
  “山里路不好,有自行车也没多少用场。
  再说如今想买大件,需凭票。托人都不一定能买到”
  媒人帮着周旋,讨价还价一番。
  经双方的协商,把彩礼单中自行车免掉了。
  宾客们高高兴兴在这吃了中午饭,这样这门亲就订妥了。
  奶奶择个好日子,让哥哥和巧丽去趟县城。
  照了订婚相,买了兜子(属于箱包类)寓意兜来贵子。红腰带,和几件随身衣物。
  回来后就去女家过了头茬礼。
  之后奶奶与父母商议,
  “现在距过年还有一个多月,趁着农闲,生产队里的农活不忙,在年前最好把鲲的婚事办了。
  跟女家商量一下。
  孩子们年龄都不小了,再者过年又是巧丽的本属年,不宜结婚呢。
  我仔细推算了,腊月里只有初十是最适合他俩的,再好不过的黄道吉日。”
  经双方协商顺利定下婚期。
  家里就开始紧锣密鼓筹备了。
  收拾西屋,火炕用牛皮纸裱糊了,再用油漆刷了两遍。
  请了姑父来开始打家俱。
  姑姑也过来帮母亲和妹妹们,做四铺四盖的新被褥。
  一切按部就班进行得很顺利。
  吃过腊八粥,父亲安排我和三妹菊爽帮哥哥布置新房。
  他和母亲二妹起身到三十里外的县城去买菜。
  按当地风俗,结婚宴至少是摆四六的席。
  虽然这两年,家家都能吃饱饭了。
  可是这季节,只有初秋晒的干菜,及储备的酸菜土豆。
  每家办酒席,都是提前两天到县城去买青菜。
  这笔开销可不小!
  但别人家都这么办了,不随行就市,会被村里人笑话的。
  只能打肿脸充胖子,硬着头皮随大流儿。
  哥哥和我及三妹的活儿也不轻松。
  安置新做好的家俱,裱糊整个屋子。
  菊爽刚十五岁,干起活儿来,那麻利劲,我和哥哥都服气。
  她性格活泼,风趣,时时让家里充满笑声。
  跟她一起干活不觉得累。
  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就把活干完了。
  此刻三妹像只叫喳喳的小鸟,边干活边逗趣:
  “大哥,听说新嫂子挺厉害,你会不会得东北地方病:气(妻)管严啊?”
  “厉害不怕,只要讲理就行。”
  哥哥笑语
  “那将来如果嫂子跟我闹别扭,你向着谁?”
  菊爽逗趣
  大哥:
  “不会的,她是个明事理的人,比你大九岁呢!能跟你一样儿的嘛。”
  “呦,这就夸上了!二哥你听明白没有?
  如果哪天真闹了矛盾,人家明事理,一定就怪我了?对吧!”
  菊爽不依不饶的。
  “三妹你真是水银泻地-----
  无孔不入。说不过你!”
  我手里拿着尼龙绳,往墙上比量高低,想钉钉子,征求哥哥意见:
  “幔帐绳钉这么高行吗?”
  “嗯可以,再低幔帐会拖地。
  也不知挂这通长的幔帐,有什么用!”
  哥哥随口嘟囔一句。
  “大哥,你不喜欢挂,买东西时咋不跟嫂子说呢。
  要不买这幔帐,还省下几十块钱呢!”
  三妹撇嘴道。
  “我说不买好使呀!别人结婚不是都买嘛!咱也不能破坏了规矩呀。”大哥分辩。
  “规矩还不是人定的!”
  菊爽得理不饶人。
  “三妹,去把新被褥都抱过来,叠整齐了,装被厨里,咱们今天任务就完成了。”
  我催着说。
  看着刚裱糊好的天棚墙壁;油亮的火炕;散发着油漆味的新家俱;新房充满了舒适温馨的喜气。
  心里亦满是欢喜。
  在此时的农村,能办成这样已经是一流水平了!
  但愿兄嫂在这个小天地里,开始相亲相爱的新生活,早生贵子,白头偕老!
  黄昏后,父母和二妹才从县城赶回来。
  我迎候在村头,通往县城的小路边。
  远远望见他们,从前边那座山脚转过来。
  我赶紧跑上前去,接过母亲手里的推车:
  “这么晚才回来,妈您冷了吧?”
  “母亲边抖掉围脖上挂的霜花说:
  ”鹏,慢点呵,推车上有鸡蛋,别嗑碰打了。”
  “您放心,我知道”。
  看看车上是些芹菜,黄瓜,豆芽,青椒之类的夏天蔬菜。
  虽说都是大棚里种出来的,在这寒冬腊月,碧绿的颜色也倍感水灵新鲜。
  晚饭后,村里那些,惯于忙乎红白喜事的叔叔,大爷儿们都不请自来。
  和父亲商量着,明天在院子里搭棚支灶?找了笔墨,让我代笔列出菜单。
  又用大红纸,写下来帮忙人员的各自分工名单。
  例如:谁负责哪个屋子的烫酒,盛饭,上菜,烧火;
  主灶厨师是谁;
  由谁负责借桌,凳,盘子,碗筷;由谁挑水,劈柴等等。
  反正让我写啥就写啥,让怎么写就怎么写呗。还真挺有趣。
  最后做总支宾(类似主持人或司仪)刘叔叔说:
  “小鹏,这几幅对联我可不知怎么写了。
  你是念大书的,自己去琢磨吧。
  反正明天早上起来都得贴好”。
  写对联对于我,倒不是个难题?
  因自幼爱读书,也颇喜欢这种:
  对仗工整,上仄下平,横批揭示.补充.画龙点睛的句式。
  可是这次须写得雅俗共赏,又要有新春新婚的气氛。
  没有现成的,一时也想不出佳句。要的又急,就只好胡乱拼凑了。
  记得其中两幅:
  洞房门:红花并蒂得佳偶便得终身乐;
  鸾凤双翔结良缘更须比翼飞。
  横批:永结同心。
  大门对:
  喜地欢天喜燃爆竹庆丰年;
  笑逐颜开笑斟美酒贺新婚。
  横批:欣欣向荣
  第二天是初九,三妹就手脚麻利地用浆糊把对联,双喜字都贴好了。
  那些得了信儿的,远道亲戚陆陆续续到了。
  这一天,我就没站住脚。
  一会儿招呼四方的来客;
  一会儿又跑去找人;
  一会儿帮着厨房找家什;
  一会儿又帮忙干零活;
  到晚上又给远来的亲戚们安排住处;
  厨房里打夜做的厨师们,都熄火休息时,闹钟已指向凌晨两点了。
  看看那些刚刚炸好的点心,菜肴都摆在那。
  又怕被猫狗给糟蹋了,只好在灶旁就着余碳边暖和边看着。
  初十这天,天还没亮,全家就都起来了,忙着收拾打扫。
  母亲和昨天赶回来的大姐,
  给哥哥换上一套半新的深蓝色中山装。
  二妹又特意往哥哥脸上抹了雪花膏。
  又把那些闪亮的彩纸剪碎撒在他梳好的头发上。
  三妹把那朵新郎的红花给他戴在胸前。
  这么打扮起来,哥哥更加英姿勃勃,挺拔俊朗了。
  “嗬,好潇洒的白马王子。”
  我不禁赞叹。
  父亲用一张大红纸包着一摞折叠好的黄钱纸,对哥哥说:
  “到咱家的坟茔地,给你爷爷和祖先们送钱去。
  别忘了烧纸之前在每个坟头上压一块红纸。告慰先辈,咱家办喜事了!快去快回。”
  哥哥恭恭敬敬接过去,迅速出门去了。
  我开始忙着帮厨房开早饭,坐堂的亲戚们就坐了五六桌。
  按当地风俗,娘家亲要吃双席(寓意好事成双)。
  即在娶亲这家吃两顿饭。
  母亲吩咐我到村西边路口,迎着喜车。
  抬头看看东方,天际刚现一抹红霞。
  我戴上棉帽,和刘叔叔一起带着本屯生产队里,赶车的老板子去村口等待着。
  虽太阳还没出来,皑皑的白雪映衬下,可看清远处的大山。
  曲曲阡陌被积雪覆盖,象条洁白的飘带,曲线优美伸向远方。
  当山脚下那条小路上,隐隐出现两挂马车,刘叔兴奋地说:
  “来了,小鹏,快回去叫大伙来接亲”。
  我转身往家跑去报信。
  早已安排好接亲的队伍,由大姐带队。
  那些婶子大娘,七姑八姨及村里的姐妹们,呼啦一下出来二三十口,涌向西边村头。
  看热闹的孩子们,欢呼着尾随在后边一群。
  这时两挂喜车已到眼前。
  那两个事先安排好的车老板上前,
  接过喜车上。赶车老板子的鞭子,嘴里说着寒暄的话,却把车赶向路边的庄稼地。
  此时节大地覆盖着厚厚积雪。
  收割后庄稼茬子,隐约能分辨出经纬。
  喜车在横垄地上,一步一颠簸,车上车下却一片笑声,这叫颠轿。
  这时,只见车上一四十多岁的汉子跳下车来。
  手里拿着两个红包,分别塞到两个接鞭的老板子怀里。
  这下俩人才笑逐颜开地,把车调顺到正路,赶向村里。
  村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嘻闹声,欢声笑语,就像春天解冻的蚂蚁河欢乐的奔腾咆哮,浪花激扬。
  喜车停在家大门口。
  接亲的人拥住送亲的人,接东西,搀扶握手,嘘寒问暖。
  不管熟不熟悉,那亲热劲仿佛久别重逢的亲人。
  只有新娘子仍沉稳端坐在车中央。
  刘叔赶紧挤过去,笑着抱车上那个紧偎新娘坐着的小男孩。
  手里的红包,塞到这个压喜车的男孩手里。
  这时,姐姐和傧相(伴娘)一齐把新娘搀到车边,。
  一三十来岁的壮汉(新娘子的哥哥)过来背起新娘。
  被引导奔向新房。
  这里的风俗是,新娘子在拜堂前鞋底不能沾尘土。
  随着娘家亲入座,刘叔冲厨房高喊一声:
  “开头席啦!
  熙熙攘攘的人群,笑语喧哗。
  忙里偷闲,想找个清静的地方歇歇。
  自哥哥订下婚期,全家每天都在忙乎着。
  这些日子姑姑,姑父一直在我家这边帮忙。
  为了赶制那些新家俱,姑父杨至诚起早贪黑地,干了二十几天。
  姑姑也几乎每天都过来帮母亲忙活。
  小春风有时还来转转。
  就没见春雪的影儿。
  听姑姑说,自放寒假她一直闷在家里看书呢。
  今天这样热闹,她是不会来的。
  她那脾气我了解,不喜欢人多,热闹的地方。
  从来不和三妹那样叽叽喳喳的女孩子们一起玩儿。
  有时发现,跟小妹傲梅俩人悄悄地说得挺投机。
  自今年升了初三,那学习劲头更足了。
  准备明年考县重点高中呢。
  刚才在接亲的人群中,看见姑姑还有春风,春雪一定在家呢。
  看个空隙没人注意我,就往姑姑家跑去。
  这院子永远那么整齐干净,门窗总是如此清洁明亮。
  此时更显悄无声息。
  推开房门没人应,春雪的小屋门关着。
  随着我关门声,那幅洁白的山水门帘揭起一条缝,一双黑亮的眼睛映在玻璃窗上。
  看见是我,春雪赶紧开门让我进了她的小屋。
  “二哥,这功夫家里正忙吧?你怎么有空儿出来?”
  “是啊忙!人多太乱,我昨晚没睡觉,这会儿又冷又困。”
  “娶大嫂了,累点也应该呀!”
  她戏谑地一笑。
  “唉,我先歇歇再说吧。”
  边说边坐到小炕沿上。目光落在小书桌上一本厚厚的书上。
  “雪儿,你在看什么书?”
  “哦,是《历代小说选》”。
  “拿来我翻翻。”
  我伸手过去
  她坐在桌前的椅子上,随手递过那本书。
  我一翻全是文言文的。
  “雪儿你看这文言的不觉得吃力吗?”
  我皱眉
  “也没觉得,可能是看习惯了吧。
  反正有不太熟的,通假字能查字典。这对学文言文有帮助。”
  她很自然地说道
  我叹气:“我真服了你了,三句话不离学习”。
  “你不也在上学嘛,说学习有错吗?”
  她刷子似的小辫一甩,我赶紧闭了嘴。
  自小就熟识,这两年多一起上学放学,可以说彼此很了解。
  那沉静外表下,是深入骨子里与众不同的睿智与通透。
  单那骄人的学习成绩,我们这群校友都望尘莫及!
  再看那粉嘟嘟的小脸,明亮纯净的大眼睛。令我对这个十四岁小姑娘,总有无明的畏惧。
  略坐一会儿,又怕家那边找我,赶紧起身:
  “早席一撤该典礼了。
  雪儿你不去看看?可热闹了。”
  蛊惑她。
  “人多太闹了,爸妈小弟,都去就行了,我就不用去了。”明显推脱。
  “那中午过去吃席吧,好多新鲜蔬菜呢!”我邀请。
  “我不爱吃那些油腻东西,你还不知道嘛!”她不好意思地笑了。
  春雪从小体质差,又爱洁成僻,总怕别人做的东西不干净,除了自家的饭,一般不吃外面东西。
  这个年代,平时每家都很少能见到点荤腥,谁家办喜事,大都是随便拿样贺礼,全家蜂拥而至,小孩子们更是趋之若鹜。
  边思量边走,离家门还好远就听见人声鼎沸。
  院里黑压压挤满了人,院中央摆好了一张八仙桌。
  桌上摆着四块用红纸垫底的盘子,里面分别装着:香烟,糖果,花生,瓜子。
  父母,奶奶正笑逐颜开地被请坐入正位。
  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新娘子脚下,踏着两块用人倒换着的红毡子,跨过马鞍子,迈过火盆,走到八仙桌前。
  一对新人开始行礼,刘叔郑重其事地高喊: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交换信物,送入洞房。”
  孩子们随着一声呼喊,拥上来抢桌上的花生瓜子和糖果。
  几个年轻小哥们儿,手里的五谷粮伴着彩纸,一齐向新娘子撒去。
  女傧相忙用红纱巾盖在新娘头上,快速跑进洞房。
  这时刘叔又冲厨房高喊:
  “各就各位准备开正席!”
  娘家宾客一共来了四十人,算新娘子四十一人,新娘子到这边配成双,宾客们回去还是双数,这是当地风俗。
  娘家亲共开六桌,四六席的模式就是:
  四冷拼盘(什锦花色);
  四热炒(滑.煸.炸.烩);
  四荤(烧.馏.炖.焖);
  四素炒;
  四甜菜;
  四点心。
  虽然做法花样不少,这年月原材料有限,也只是作比成样,多数是青菜和豆制品。
  总算在一派祥和气氛中送走了娘家送亲的车。
  接下来又摆了十几桌,总算圆满结束了这场,颇耗人力物力的铺张。
  晚上等闹洞房的人都走后,哥嫂进了洞房,点起那盏娘家陪送的红灯。
  全家人都长长出了口气。
  仔细一算,这场婚礼总共花了七八百元。
  姑父执管的礼帐桌,钱物统计下来,钱和物品总共三佰多。
  东屋里,奶奶和父母在合计着,欠下的外债怎么还。
  父亲说:
  “自订亲,直到今天为止,总共花了八佰多元。
  家里原来有攒下的二佰。再把今天帐桌收的三佰补上亏空,仍外欠近四佰。
  这其中有二佰是急着要的!
  年前必须还上。
  余下二佰只有等明年,亚麻秋还一部分,再就是等秋天指望队里分红了。”
  父亲象汇报工作似的,对全家‘财政’公开。
  奶奶点着头,没别人开口。
  父亲又说:
  “妈,小鹏过年就二十一了。
  书就别念了,反正他那成绩也考不出去,浪费时间干什么!再说也就剩一学期了,回来也是个整劳力呢。
  加上巧丽,咱家明年能出七个劳力。
  一年的公分,除去咱九口人的口粮,怎么也能还上饥荒(外债)。”
  “国柱啊,你这是让饥荒压得啊!干啥不也得有始有终啊!
  鹏的书还是得念,八十八拜都拜了,还能差最后这一哆嗦了?!
  这几年国家又兴考大学了。
  凭我孙子这聪明劲儿,一定让他考一回试试。”
  “哼!可惜他那聪明都没往书上用!
  基础就没打好,根本没指望!
  俗话说‘小子不吃十年闲饭’
  都二十多了,出了校门又该说媳妇了。
  我这真是‘养儿子’!”
  父亲一点不顾及我的面子,气哼哼地说。
  “鹏这孩子,八字组合不好,不宜早婚?
  咋也得到二十五,过了本属年。
  不然婚姻不顺。
  等到年龄了,自己也能挣来一半娶媳妇的钱了。”
  奶奶成竹在胸地说着。
  “能不能考上大学,那是命,再怎么也还要考个毕业证吧!
  你当大队会计还不了解?
  咱们大队四个自然屯,几百户人家,老的不说了。这些年来,这高中毕业生,还没有一个呢吧!
  咱鹏是唯一的一个,你当我心里没数哇!
  这就是本钱,考不上大学回来一样有用武之地!”
  “再说你指望巧丽,进了咱家门,还让人家孩子再出天抱垄啊?!
  一年媳妇半年家,明年这个时候你还不当爷爷了呵呵。”
  说得全家都笑了。
  三妹抢着说:
  “爸,明年开春,队里再收山菜,我利用早晚儿,采蕨菜,挖草药卖也能卖点钱呢。”
  小妹傲梅也说:“爸妈,我也利用放学后和星期天采山菜挣钱”。
  说得大家又笑了。
  “只要全家有信心,肯努力就没问题”
  妈妈说:
  “这两年不限制养猪鸡了,过完年抓俩猪羔,喂到秋不也能出份钱哪。”
  “草药我还能去采。
  咱这大山里,可都藏着很多珍稀草药呢!炮制些草药卖给药材公司,就够家里开销了。
  ”奶奶不服老。
  “妈,您年纪大了,该歇歇了”。
  “我这身板结实着呢,让我呆在家里还不舒服呢。”
  …………
  晚上躺在炕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回想着全家的对话。
  历来因我引起的争执,最后都是以父亲的沉默妥协而告终。
  但今天的话,确实对我触动很深。
  高二分班时,我选了文科班。
  语文,历史,地理,政治都还可以,数学也将就及格。
  最头疼的是外语,从开始就不感兴趣,没学进去,根本就是滥竽充数。
  今年是高三了,到了最后冲刺的时候。
  不知道从哪科下手补救了。
  其实自己心里有数,考大学是没希望了,也不抱任何侥幸心理。
  学完全部课程,考完试,就回家来务农。
  我就不信在农村就一定没出息。
  面朝黄土背朝天,虽累却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农闲时就可以看书,平生最大爱好就是--——读好书。
  曾经梦想将来当个作家。
  用手中的笔写下人生百味。
  可惜知识面太窄了,书读的少,见识粗浅,下笔空洞,词不达意,写着写着就没信心了。
  如果将来有条件了,一定读遍天下好书,踏遍天下的名山大川,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
  丰富阅历,真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再挥写人间美好真情。
  每当想到这些,心里就充满了向往,觉得未来人生充满希望。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