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快乐的日子总会来的 / 降低期待值吧

降低期待值吧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滴滴”,放在桌面的手机振动了几下,你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拿起手机,打开微信,看看究竟是谁给你发了消息,然后又赶紧秒回……
  等你回复完消息放下手机之后,你的工作状态可能早已经被这短暂几秒钟的停歇所打断,甚至内心会对别人的回复产生一种期待,期待他下一句的回复内容是什么?当朋友可能因为忙碌忘及时回复的时候,可能心里会对这种延迟性的回复,或者说是“已读不回”的这样的行为感到极为不满,但又不能太过于直接表达,但其实心里可能会对这样的朋友做减分制的友谊计算法则。这应该会是大部分的我们与朋友之间的交流片段的缩影,可能也不仅限于朋友,或者说是任何人,包括你最亲近的恋爱对象、看似很要好的朋友,亦或者是刚结交的新朋友等。
  其实在现代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能够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事,网络联系,电话视频,让我们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增加彼此之间的联系,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其实最核心的要素不是距离与网络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或者说是你们之间的情感没有那么深厚,只不过是萍水相逢罢了。
  古代是没有这些发达的电子通信技术的作为人际交往之间的主要渠道的,但却丝毫不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虽然以书信形式来传达彼此的感情,很慢,但其中隐藏的情感却很真。近代***总理与邓颖超先生为了新中国成立,二人经常性聚少离多,也是以书信或电报的形式传达彼此的情感,言简意赅,却情谊深厚,很难不让人动容。反观现代的我们在互联网技术的衬托下,一分钟内可以联系多个人,也真是这种快速便捷的联系通道让我们这一代人对“慢”产生了一种与过去不一样的理解思维,过去的“慢”与情感的“真”之间可以说是没有很大的联系;而现代我们对于“慢”的理解是夹杂着很多不确定性的质疑性心理的。比如你的对象如果没有及时回复你的微信消息,另一方守在手机屏幕前难免会产生不安与焦灼的心理与情绪。
  “一个小时过去了,你没有回复;两个小时过去了,你还没有回复,三个小时过去了……”
  这件事情的结果势必会产生矛盾,发生争吵的,争吵有时候也是一种相对较好的沟通方式,虽然说话直白,但却是发自内心说出来的实实在在地想法。比争吵更严重的莫过于冷战或者保持沉默,这是最让人无法接受的一种方式,倘若实在没有办法沟通交流的话,分开或者各自安好也未尝不是最佳的选择。这样的类似的事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也较为常见,多少情侣之间或者朋友朋友之间因为信息回复不及时或者沟通不顺畅而产生矛盾与分歧,最终关系破裂的情况也是不在少数的。
  其实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这些常见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自己,说句比较残忍又真实的话,你在他或她心里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人对自己的感知系统是有着明确的亲疏分区的,什么样的人是亲密区,什么样的人是疏远区,大脑的神经中枢是会经过自动分析,并进行归档存置的。当大脑神经系统接收到外部消息的通知时,会主观性地调动自己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判断,就像计算机编程语言中的是与否一样,进行逐级筛选,一般越是亲密区的信息越容易被得到关注,而疏远区的则会采用相对滞后性处理的方式,来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的沟通。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她和男朋友之间的感情一直都挺好的,后来因为考学异地之后,两个人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她后来告诉我,他们之间分开的原因是她看到男朋友发出在学校里和自己班的男女朋友出去玩的朋友圈,而忘记回复自己信息的时候,她的内心很挣扎,也很矛盾,而且男方的忽冷忽热,敷衍了事的态度,让自己没办法继续承受。站在女生的立场来说,我支持她的选择与决定。作为他们的共同朋友,也拥有着共同可见的朋友圈,男方就在他们分开不到半年,就宣布结婚了,我当时很吃惊,也很意外,他还没毕业就已经结婚了。我的朋友她当时很伤心,或许是对他太过于信任,或许是给予彼此过高的期待值,以至于自己太过于在乎,让自己处于一种很受伤害且不快乐的状态。
  所以,人性是不可表观的。永远不要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地位,你其实没那么重要,真相虽然很残忍,但也是很真实,催人愈发清醒。现代的社会早已不是“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传统社会。我们必须去接受并面对这个事实,也不妨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或者自身周围美好的事物上,学会放下手机,可能会让我们摆脱那种被时刻信息捆绑的情绪;更多地去关注自己,降低那些所谓不重要的期待,不要让任何人试图影响你的情绪,你很好,因为你本身就不差;也很值得一切美好的事物去爱护你,不用质疑自己。
  以前总觉得别人给我发信息,或者打招呼,我一定会热情地给予真诚地回应。但后来发现很多人走近又离开,想留也留不住,但又不能费心思去强留的时候,渐渐地对很多人很多事开始释怀,我便开始降低对所有事物的回应的期待值。或许出于良知与正义,也或许出于某种情怀,会对某些人或事情提供一些评价或建议,但至于得到的回应如何,已经不在乎了,它们好像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我想说的,我能做的,都已经做了,至于结果如何就让它随缘吧。这样的思维认知的转变终于让自己变得没有那么敏感,“顿化式”的思维模式也让自己更加关注自己,好像真的变得快乐了许多。
  人生而孤独,没有法律规定我们必须要和某个固定的人或事相伴一生,我们还是我们,单身者依旧单身,有伴者还是有伴,对于你无法改变不了的一些状态,只能选择接受,降低对事物的期待。很多人的不快乐也是因为给予某些人或事物的期待值过高,而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是失望,严重的是自我价值的否定及对人生的消极懈怠的态度。所以对于女生、亦或者男生及任何人,我们都应该坚持在正义与善良的前提下,试着接纳自己,坚持自己,热爱自己,降低期待,去寻找做自己的快乐。“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人生之路还有很长,我们要永远热烈而自在地活着!
  倘若未来有一天,我们都能遇到一个对你“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人,那就好好珍惜这个把你放在手心里的人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