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三国之谁做主 / 第一章 风起

第一章 风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东汉熹平年夏六月,扬州九江郡历阳县。
  碧蓝的天空上烈日炎炎,仿佛要将行人炙烤了一般。气势宏伟的扬州刺史部府邸,门前站立着两个身着公服,挎刀的懒散公人。门前路过的百姓早就见怪不怪,毕竟大汉王朝已经渐渐衰败,法纪松弛。忽有一骑纵马而来,百姓眼见骑士袖口裹着红布,纷纷避让。骑士口中喊道:“快快让开,朝廷军报,挡路者以谋逆论处!”一骑绝尘,直入得刺史府前。两边待立的公人一人快速走上前接下信使手中公函以及信使怀中信件,向刺史府深处跑去,另一人则扶着信使去公房休息。公房内迅速出来俩人接替了站岗的位置。
  刺史府中,已经做了两年半的扬州刺史臧旻焦急的在正堂中来回踱步,“朝廷已经连续数次问询战况,这孙坚和陈寅是干什么吃的?”
  正牢骚间听到,有公人门外求见:“启禀使君,朝廷军报到了!”
  “快进来!是哪里来的军报?”
  “启禀使君,是。。是雒阳急报!还有。。袁公书信!”公人躬身递上书信。
  臧旻紧忙拆开公函,越看眉头越是紧皱。深深的叹了口气后拆开桌上的书信。公函是由太尉陈耽亲自签发,公函上急切要求,扬州部年底前务必解决许生叛乱。在信中司徒袁隗先是礼貌的打了下招呼,随后才表示最近阉党得势,已经数次向天子进言。言说扬州战事乏力,将领懈怠,有养寇之意。为免伐贼一事功亏一篑,让扬州部尽快解决。
  臧旻手握书信沉思片刻,抬头令道:“来人,命从事陶谦整备兵马500。日出时刻随我前往会稽。f所属军将官吏有懈怠者,斩!”
  “命从事李衡发两路信使,分别告知吴郡司马孙坚,丹阳太守陈寅。本官要去督战。”
  “朝中信使何在?”
  “禀刺史,使者在公房休息。”
  “待我书信两封,命其转送陈太尉和袁司徒。对了,给信使些辛苦钱。”
  “诺!”
  我是分割线---------------
  夏季的傍晚格外凉爽,入夜时分一名身着布衫的妇人跪坐在一户普通的房舍内缝制衣料。室内精简,除成卷的竹简和简单的珠帘外,也仅有一座方案。虽然朴素,却也是更显得男主人的清廉本色。听到门前犬吠声响起,妇人淡淡一笑,端的是美貌动人。随后一位相貌堂堂,身材高大的壮年男子步履有力的行到门前,缓缓拉开木门。见室内仍亮着灯火,对着屋内妇人歉然一笑:“夫人,今日府中事忙,回家迟了些,有劳夫人久等。”
  妇人则起身拉开席间门帘,缓步走出来“夫君回来便好,今日城中传闻使君又要出征。妾身心中有些不安,赶忙为夫君缝补了衣裳。”谈笑间迎着陶谦走入内屋,并拉好了门帘。
  “这次出征保不定何时才能归来,家中事务劳烦夫人了。”
  “大郎,二郎想必此时已经睡了,为夫就不去搅扰了。”陶谦轻抚爱妻的手有些愧疚的说道。
  “夫君终日为国事操劳,妾身也只能悄悄做些微薄小事了。”甘夫人微笑说道。正当此时,房门处却响起了敲门的声音。
  “何人?”陶谦直起身子说道。
  “儿子陶商求见父亲大人!”稚嫩的声音传来。
  “咦,商儿还没睡?”陶谦笑着看着妻子,妻子同样回以微笑。
  “商儿,进来吧!”甘夫人轻声唤道。
  “爹爹,孩儿听说您要随使君出征。可否带孩儿一同前往?”声音洪亮中带着些许期盼。
  进来的孩子年纪十六七岁左右,身材继承了父亲的身姿。面容与母亲很是相似,也是极为的英俊。其母甘氏是徐州大族,祖父甘公曾出任苍梧太守。甘家祖上世代仕汉,也算名扬州郡的望族。基因上无可挑剔,只是陶谦往日治家严肃,此时不敢过多言语。
  “兵事凶险可不是一件小事,你才多大?近日为父为你兄弟求来的孟子可能背诵?”陶谦虎着脸,瞪大眼睛看着儿子。
  “父亲随刺史出征也是凶险,孩儿已经年满十五。为国效力也是应有之义,您常说好男儿应当报效朝廷。况且孩儿。。”陶商面色渐渐正经起来。
  “胡闹!你这般年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从军也是累赘!不许多言,回去睡觉去罢。”陶谦打断道。
  “父亲。。。。”
  “回去睡觉,再敢多言罚抄孝经十遍。”
  “诺。”陶商叹气一声,不甘的走了。
  甘夫人默默听着父子俩的对话,一直淡淡微笑。手中线团一直不停的转着,心中想着:自家这个丈夫,对那些外人性格粗狂,对自己却谦和有礼。管教孩子不是罚抄书就是罚抄书,一点都没有新意。
  “夫人,朝廷年初命各州郡举荐茂才,为夫承使君看重已然入选了。臧使君说等叛乱抵定,就让我去雒阳参加尚书郎考核,为夫看来咱们可是要搬家了。”陶谦一改刚才的庄重,轻笑着对妻子说道。
  “夫君,雒阳甚好。。只是这物价。。。。”甘夫人面露为难之色。
  “雒阳是我大汉帝都,按汉律公卿之子十五入太学。我们虽非公卿之家,却也是有些许人脉的。而且大郎,二郎也到了行将入学的年纪了,怎能不去学习经业呢?我们在偏远小地住着却也无妨,孩子的学业要紧啊。”陶谦诚恳的看着妻子。
  “那好吧,就依夫君。”
  窗外皎月渐渐升起来了,夫妻俩收拾下就去入睡了。
  隔壁小院里,却一直嘀咕声不断。陶商和陶应兄弟二人在小声的说着悄悄话。
  “二弟,你刚刚去求见父亲,父亲是怎么说的?”
  “还能怎么说,不行呗!又不是第一次了,还有你怎么总让我去问啊?”
  “父亲最是宠爱你了,当然你去了。而且你看母亲还在,就算父亲恼怒也能拦着!”
  “兄长,小弟觉得怎么还是不要去说了。战场有什么好去的,哪有在家与隔壁虎头和胖妞一起打扑克有意思。。。。”
  “打扑克只是给你用来消遣的,不能玩物丧志。忘了兄长跟你说过的,我们要一起保护爹娘。你是打算靠打扑克保护么?”
  “那上战场就可以了,咱们小胳膊小腿的。万一死在战场上,还不是让爹娘伤心。”
  “算了,不和你说了。早点睡吧!爹给你手抄的孟子,你背会了么?”
  “还说我呢,你背会了么?”
  没隔多久,弟弟陶商酣然入睡了。
  陶应翻身穿上布鞋走到院里,悄悄拉上了门。躺到自己和弟弟用木头打造的小老爷椅上,望着天上一轮洁白的皎亮陷入沉思。
  陶应是十几年前,穿越而来。在穿越之前,也是经过饱读诗书的大学生,父母都是体制里的小职员。从小到大都很爱好文学,尤其是历史。对国的权谋情节,一直都很向往,一本国演义足足看了五遍。
  在毕业散伙饭后和同学们包夜开黑打英雄联盟时,又一次灰屏了。正觉百无聊赖中,翻起了自己刚买的资治通鉴套书。结果刚打开就碰洒了桌上的可乐,只是拿起书籍,然后就失去了知觉。而后便鬼使神差的穿越到了这个万恶的东汉末年,隐约记得昏迷前,有个声音对自己说:去吧,去吧。去改变那个悲惨的时代。
  陶应刚刚穿过来时也想着要回去,只是对于回去的办法毫无头绪。在当时,也是消沉了好一段日子。只是小胳膊终究拗不过时间的大腿,慢慢也就认命了。在五岁的时候和弟弟接受这个世界的启蒙教育。
  这是个非常现实的世界,没有斗气、没有魔法、没有以一敌万的超强武将、更没有呼风唤雨的神人、就连系统也是没有的。。。有的只是一个弟弟,两位慈爱的父母,还有那本崭新的资治通鉴全集。
  面对这本让自己穿越来的书,陶应曾经非常非常想过要烧掉。但考虑到自己的历史水平也是团渣,想好好地活着就需要顺应历史大脉络。这可是自己日后幸福生活的唯一希望。
  毕竟将来要和曹操,孙权,刘备这群人打交道,他们的谋士智商都是个顶个的高。国乱世,兵祸,瘟疫等等天灾人祸无数,以自己这点脑子什么都没有的话。。。估计出生时就是人生巅峰了。
  陶应也曾借着资治通鉴偷偷摸摸按照记忆把国人物的大概历程写了出来。只是很可惜,没名没利没脑子,更没有王者气度。面对自己的弟弟都没办法收服,更别提让人纳头就拜了。就这实力水平也只能去投奔别人了,好在自己老爹叫陶谦,还有足够时间慢慢想。
  没错!没错!陶谦就是那个徐州牧陶谦,对于摊到这么一位未来徐州的土皇帝,陶应是非常开心的,毕竟总比穿越到一个平民家中要好得多吧。
  陶应穿越过来十几年了,资治通鉴里的国名人却是谁也没见到。陶家家教很严,一般出门都是不让的。只是听说孙坚受命平定叛乱,陶应便再也坐不住了。
  哇!孙坚!那可是孙坚!东吴的奠基者之一,世界这么大,名人那么多。。我想去看看,只是很可惜,没卵用!老爹陶谦很严格,很严肃,下手也很黑。一想到过往的努力,那双抄写了四十多遍孝经的手就有些疼。。。
  不过再怎么难也要去,必须去。这可是自己能认识的第二个历史名人!如果能辅助好老爹打好关系,实在不行诸侯争霸时投奔孙家也不是不可以的嘛。东吴稳定最早,享国最久。如果能说服老爹到时候举徐州而降。。。。。。。
  徐州沃野千里,民百万。足使玄德展翼,呸呸呸!什么玄德?!跟他走还得经历战乱苦,他自己都需要抛妻弃子。还是孙公好、对、足使孙公展翼!不管怎么说最起码一个开国侯爵跑不了了吧。。嘿嘿嘿!!
  就这样慢慢想着,陶应不觉间睡了过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