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这个故事名叫长生 / 第6章 决心离鲁

第6章 决心离鲁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其实,齐使是认识这位鲁定公的,见他偷偷来看,便知此事情成了一半,于是暗中传令,让舞女使足媚劲,加力表演。舞女得令,摆臀揺胸,扬手亮腿,巧手媚视,手引眼勾,直把鲁定公看得深荡魂飘,齿酸涎流。
  于是立即回宫,传见齐使,齐国使者赶忙来拜,说:“除了这些舞蹈表演,我家大王还送了一百二十匹骏马,也请大王一观。”
  鲁定公说:“马就不看了,看了美女还哪有心思看马。”
  鲁定公愉快地收下了八十名美女,给季斯分了三十个,各自回家享乐去了。
  自此,“春宵苦短日高起,君王从此不早朝。”鲁定公一心只在美女身上,早把国家大事抛在九霄云外。
  孔子闻说,连连叹气,子路见壮,便劝他离鲁周游,以求明君。对孔子说:“老师,我们走吧?
  孔子并不甘心,对子路说:“鲁国最近就要举行郊祭大典了,我要看一看国君是否还守礼,我还要看一看祭祀完毕后,是否还能按照往常惯例分到祭肉,还是等一等吧。”
  《汉书·郊祀志》有云:“帝王之事,莫大于承天,承天之序,莫大于郊祀。”
  这几日,姜挽照常与往日一样来到杏坛,与师兄们一起读书听课。
  这日,姜挽正在杏坛内读书,书曰《诗经》,忽然听到师兄们谈论最近齐国送美女宝马给鲁定公之事。于是想起了历史上孔子离鲁事件,齐国使离间计离间于孔子与鲁定公君臣,孔子愤而离鲁。
  姜挽有些忧心,说到底,也是鲁定公并非明君圣主,否则,怎会轻易为美女所迷,致使君臣离心,孔子失望,开启孔子人生中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这十四载的岁月,并不好过啊。但也说不清是好是坏。
  姜挽在心底叹了口气,罢了,就算知道这是齐国的阴谋意图离间孔子与鲁定公君臣,又有什么用呢?她不过是孔子的一个学生而已,什么也改变不了,一切就如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吧。
  如今,鲁定公依然日日流连于美女,不可自拔。
  转眼间,郊祀大典到了。
  郊外。
  鲁国的国君鲁定公携一众臣子大夫在举行郊祀大典。
  孔子亦在其中之列。
  祭祀的时候,鲁定公因为心思都在舞女们身上,心不在焉,祭祀草草了事,之后也没有把祭肉分给大夫们,孔子看到这一幕,不禁心中哀叹,国君把礼仪已经废了!孔子非常失望,终于对国君失去了信心。长叹一声,终于下定了决心,要离开鲁国,开始了他那长达14年的周游。自此之后,鲁国一蹶不振,成了齐国的附属国。
  回去后,孔子怅然哀叹,“我的人生理想是不能在鲁国的土地上实现了,这就是命啊!”
  然后,抚琴吟唱: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女之谒,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意思是:那些女人之口专吐谗言,面对此情啊我可以出走。那些女人会求情走后门,鲁国前途毁于他们之手。我何不优哉游哉轻松自在,让晚年的岁月安然欢度。)
  其实孔子这事做得按照我们现代人的想法来说,也不太地道。
  首先,他的那首《去鲁歌》将君主的昏庸开罪于舞女。事实上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君王不明,舞女何辜。
  其次,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君主有做得不对的,作为臣子应该是劝谏,而不是离开。不过这也不能说明孔子不好,鲁定公非是明君,祭祀之事都不按流程走,一心挂念舞女,又如何听得进去孔子的劝谏,毕竟人无完人,他是人们心目中的圣贤,但圣贤也是人,一个普通人罢了。
  最后,晏婴历经齐国三代君王,这三代君王都是享乐派,但都能放心地把国事交给晏婴打理。而孔子也受到了鲁定公的重用,为何不继续往下做呢,就因为鲁定公收了美女不理朝政,郊祀之事就辞官不做,未免有些偏颇了。
  不过这也有我们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来想,毕竞古人及其重视祭祀。孔子这事做的到底对不对,难说呀。
  但是可以确定的事,孔子,这位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代圣贤,终究是要离开鲁国了。
  郊祀大典过后。
  这日清晨,姜挽如往常一般与同门师兄们一起在杏坛读书。
  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语出《庄子.渔父篇》)。
  书声琅琅,琴弦悠悠,歌声动人,这一幕,当真是高雅极了。
  苍劲顽强的松,峥嵘林立的石,变幻莫测的云海,构成了杏坛独特的美景,诗情画意,意境深远。
  东方的天际早已变亮,太阳把阳光洒向大地,树木承受了它的恩泽,被染的红彤彤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风是清爽的,忽有忽无,若隐若现的阵阵吹来,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它的大小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觉。
  杏坛,这无边的景色,当真让人心旷神怡,仿佛将心与身都融入了进去。
  杏坛里,孔子端坐于杏坛之上,只见孔子手中所抚之琴为仲尼式古琴。其造型优雅端庄,精美绝伦。高音空灵委婉,中音圆润柔美。低音深沉恬淡。与现代仲尼式古琴特点并无二样。
  古琴在绵延的岁月里,以太古之音,响于庙堂之高,诉诸江湖之远。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千年过去,为何沧海桑田间唯有文人对仲尼式古琴的钟爱没有改变?
  琴声流觞曲水,似石击幽泉,若风入松林,流畅清雅。
  浩然大气,动听悦耳,不懂琴的人听了也觉弹琴之人,手法高超,不外乎绝世之音耳。这首曲子,姜挽似乎已无法用简单的文字来形容,若真要形容一番,脑海里惟有四个字:旷世之音。只是,这句话似乎远远无法描述出这首曲子的一二分意境来。
  随着乐曲的进行,像是陷入对人生、宇宙的沉思冥想,又常感到那充满仁爱的人情之美。既有幽深的理性表达,又有极富感性的情感抒发。宽博深邃,无边无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