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迁途记 / 第六章:万家齐聚看迁移,无奈却是长别离

第六章:万家齐聚看迁移,无奈却是长别离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原本该元宵佳节才会热闹的大槐树庙会,今天早上就满了人。昨日绵绵细雨,把街道都冲刷了一遍。
  有的家里部分人来了,有的全家人都来了。而在这里面部分家里头有的是送行的,有的是分安家费的。
  这里面有能工巧匠也有,画师秀才,有听信谣言的,也有卜卦半仙,看其打扮装束,大多为耕田农民,有的带着妇女带着镰刀,男丁带着锄头。
  买锅的路过巷东,唱戏的走到街尾,打铁的拎着铁锤。上香的带着年迈七旬的老父老母到庙里进香,进香过程中念叨着盼咱家子女健康长寿,春耕秧苗,夏能结果,秋能丰收。
  有的受千户长造谣诱惑,遂半信半疑的跟来,来的路上右眼皮老跳,但是知黄命难违,所以在来之前分好了谁搬迁,谁留下,如果都留下,不做做样子,户部下查户口,有财之家用银两贿赂千户长,总能骗过户部的眼目,但是长久违反大明法律也不是办法,钱多的胆子大,直接给知县送钱财物品,但是钱少的,刚好能养家糊口的,听到免三年税负,徭役减半自然也跟着搬吧,邻里邻外族里族外一起搬,今后有个照应。
  不到两个时辰,大槐树下,挤满了人,有坐地上休息等待的,习惯站着蹲着的。带孩子的给孩子喂奶,没孩子的跟父母道别,父母也交代到另外一处需捎信回乡。
  在这群人里面有三分之二的人是不愿意迁走的,只是昭告上说愿意迁走的在庙门最后一个台阶处报名,不愿意迁走的也来看看迁民的政策。
  只见那先到报名处报名的人领到了二十俩银子,二十俩银子相当于普通耕种百姓家八九口人五年的生活费用,包括上完赋税。
  于是附近的居民回去叫家里亲戚哥哥姐姐前来观望。因为官兵谎称到,先报名的就优先分到附近村庄,普通百姓前呼后拥争相报名,也有赖皮之人,报假性假名拿到安抚费用后到人群中偷偷开心,但不知道自己只能开心这一阵子。
  等百姓都在报名处挤得不可开交时,没人发现,四条巷道已经布满了官兵,只是官兵没有像往常一样走路威风凛凛。今日反倒是像打突击战一样,偷偷摸摸像做贼一样用长矛围起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圈。
  正当大家在纸上写上自己的姓氏字辈时,突然不远处有熟悉的声音。
  “三哥,不好了我们被官兵骗了,赶快逃!”
  等刘氏老三回过头来发现已经上来官家的套了,而此人是家族里考上有点苗头的秀才。
  然后只见官老爷带着四个人来,都是拿刀的男丁。
  以前老爷出门在街上游走出行,牌匾上总写着“肃静,回避”两个词,也有人会在路边窃窃私语讨论官老爷的丈势。而今天不用抬这两个牌匾也开始显得极为安静。因为,现在到架在百姓的脖子上,是死是活都由他说了算。
  “相亲们呐,相亲们,接洪武帝之命,受平阳王府之托,我大明中原地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而山西省境内却人满为患,皇恩浩荡,决定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请各家家族商议该如何分配。”
  顿时千家千户都是泪,只有哭声不见笑。哭得最厉害的也是六口之家八口之家,有的商议好了,待那边安定好了,好在了,也就以探亲的方式搬过去,但是六口之家,四个孩子两个老人的是几乎不可能在走动的了,八口之家还可以留一个下来尽孝,但是六口之家,四个孩子全部都得走。老人已经年迈七旬,有的半身也入土之人,突然到这个时候,想到无儿女赡养,痛哭流涕,儿女怎么劝也不听,因为官兵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从。有的老人甚至哭晕了过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