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织女座 / 第十章 远日点

第十章 远日点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现有理论认为我们的世界是处在一个有厚度的三维空间里;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已知的三维宇宙是一个趋近于平面而又不平滑的波面,有褶皱,像波浪一样存在曲率,有的地方的褶皱很平缓有长有短,有的地方的褶皱很陡,有高有低,但不管是哪一种,随着空间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相关领域的科学学者相信:空间是可以伸张压缩的、空间具有张力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弹性,然而这种观点被提出以后,因为没有实际的实验数据支撑,也没有观测到具体的现象,曾经也被无视了许多年,一直到引力波的发现。
  林鸿告诉王成,基地的专家认为,地球之所以能稳定到达远日点,没有偏离航线,是因为除了太阳引力的拉扯和其它行星的引力平衡之外,还有空间张力的伸缩作用在维持地球的轨道。可以理解为空间张力是一块有弹力的橡皮糖,这个橡皮糖连接在太阳和地球中间,当地球在近日点被加速甩飞出去的时候,橡皮糖开始从压缩状态转变为伸张;地球到达远日点的时候橡皮糖也达到了弹力极限,死死的粘住地球,外加上太阳巨大的引力,保持了地球的航道不会出现很大的偏移,从而周而复始了围绕太阳运转了几十亿年。
  但为什么是远日点才能接收到高能微波信号呢?林鸿接着告诉高速王成,当地球到达远日点时,与太阳之间的空间被拉伸而变得比原来的要薄许多,人体当然感受不到这种变化,但是气候和天体现象会有变化,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偏光”现象(基地研究员们自己配的名字,具体是什么现象林鸿没说),这也侧面证明引力导致的空间变化会干涉光的传播路线,当然这种气象变化很早就被发现,只是很少有人会想到将其联系上空间的变化。
  而且这种变化对人体又没有什么危害,就不需要再去消耗脑细胞去推理验证分析了。
  基地的科学家们从数据分析中得到高能信号出现的时间以后,重点进行了实验,在更换了新型计算机以后的下一年,也就是第一次发现信号以后的第六年的七月二日晚上十点,四组阵列天线满功率输出,向太空中发射持续十秒的高能电磁信号。
  “有回应了?”王成问,林鸿摇头
  “并没有,当时是朝着月球发射。”
  “理由是什么?”
  “因为如果空间张力真的能被压缩伸张,那么电磁信号到达月球的时间和回弹的时间与以往会有时间差。”林鸿做着压缩靠近的手势,王成却打断了他,奇怪的说:“不对啊,你这个说法有漏洞,我想想怎么跟你说我的意思”
  “不要急,王教授,先听我说完就能明白我的意思。”
  王成从接下来的谈话得知:连续的探测器登月计划不仅仅是去采样的,而是在月球上远程控制建造了一架反射曲面塔,这个反射曲面花费了三次登月工程的时间,当然反射曲面不是专门为第二阵列设置的,有其它的用途,只是刚好可以利用而已。
  阵列天线收到了回弹信号,但不管测试几次,时间都与往前的几次相差微小,可以视为没有区别,控制室瞬间进入压抑的氛围。行动组长这时提出是不是因为月球质量和距离的原因,因为质量太轻距离太短,空间的曲率变化微小才导致的差值不明显。
  需要换个目标!
  话一说出,控制室里的人都觉得有道理,但是要对准谁呢?最好的目标就是太阳,但是现在已经天黑了,太阳在地球另一半边。
  最后大家一致讨论将阵列天线对准木星,那个时候,木星的位置刚好在头顶上,于是四组阵列天线再一次满功率的向木星发射电磁信号,等待是难熬的,哪怕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
  充冗高能以后的电磁波信号以光速的速度飞向了木星,最后在损耗掉一部分能量以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反弹回来。
  控制器的输出点响起一阵嘀嘀声,红黄蓝绿的指示灯开始工作,一条坐标纸被缓缓打印出来,屏幕上也开始处理数据,“怎么样?!”总控长在高台上朝着操作员大喊,其它人员有的静静等待,有的来回踱步,有的双手合十朝着天花板嘟嘟囔囔。
  很快,坐标条停止了打印,计算机屏幕的里的数据也停止了分析。
  “快说!”
  总控长再一次喊。
  操作员双手将坐标纸拉直举过头顶:
  “成功了……成功了!”
  控制室里,人群沸腾。
  林鸿说完的时候脸上露出可见的兴奋感,王成这时接话,“当地球在绕日运动的时候,相对应,地球与木星之间的空间也会发生形变,这时候对比电磁信号的回弹时间与理论上光速到达木星的时间就可以得到差值,我说的没错吧?”
  林鸿重重点头,肯定了王成的说法。
  “但是这与你所说的桥有什么关系?”
  “你没在现场,王教授,你知道时间缩短了多少吗?”
  “几微秒?几毫秒?”
  “是整整四分之三!”
  王成的身子像是被什么锤子用力的砸了一顿,这可能吗?他觉得林鸿在逗他,对面这个人已经跟他无厘头了好几次了。林鸿看见了王成脸上的不相信,慢慢说道:“王教授,即使你不相信,明天还是会有人专门跟你说这个。”
  时间缩短了四分之三是什么概念呢?月球与地球隔着约有四十万千米,一束光从地球上出发,到达月球需要一秒多一点的时间,如果时间缩短四分之三,那也就相当于地月距离直接缩短到十万千米,假设真是如此,月球上边现在应该有好几座月球基地了吧!
  但随即王成又重复了他之前的疑问,“我有个疑问,即使空间被压缩伸张,但是那一段总距离是不变的吧!按你的意思它只是形状改变了,你把一块毛巾从两边往中间压,虽然看着是两个地方变短了!但只是因为折叠了而已嘛,光还是会从折叠的曲面上传播,怎么得出来的时间缩短了那么多?”
  “这就是桥的原因,王教授,因为桥,因为虫洞!”
  在接下来的交谈中王成算是明白林鸿说了那么多弯弯绕绕以后想要表达的意思:
  电磁波穿过了虫洞,不,是强行打穿空间曲面制造虫洞,由此从时间上缩短了两地的距离;已知宇宙是一个不断扩散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不平滑的含有曲率的接近平面的曲面,两个天体因为自身运动和引力的影响,会导致空间曲面出现拉伸或收缩的现象,在空间被拉伸时,发生紧绷,那一层膜的厚度变薄,曲面容易被破坏,从而有了人造虫洞的可能,而这种人造虫洞因为两个天体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所以曲面被拉伸后趋于稳定,被打开的虫洞的方向也不会出现偏差。
  然而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存在曲率的空间,你不管怎么压缩伸张都处在三维时空里,既然能被打开,所以王成心想打开的虫洞肯定不是三维虫洞了。
  林鸿从王成的表情里知道他已经想明白了,但还是继续解释着:“地球在山的这边,木星在山的那边,如果从这边爬到那边,路程总长当然是固定的,但是要是从山里打个洞过去,那么距离就会缩短很多倍了!”
  “是的”王成喃喃自语“的确是这个道理,我还有另一个问题”
  “是打开条件吧?”
  “对,要什么条件才能打开这个洞?”
  “呵呵!王教授,你被我说晕头了。”
  王成的确被说得头脑发蒙,他闭上眼睛重新理了一遍所有的信息,混乱的大脑信息也慢慢变得有理有条,随即脱口而出:
  “是高能粒子”
  林鸿拍拍脑袋,笑眯眯的勾起王成的肩膀往他的宿舍方向走:“所以咯!王久手,机够雷刚就咯!”
  “什么话你说的?乱七八糟的。”
  “嗨!听不懂正常,沿海那边的方言话,意思就是这就是你的工作咯!”
  “这跟我又有啥关系,你们都试验成功了!”
  “当然有,你的工作就是扩大这个虫洞……王教授……我们要星际穿越!”
  王成躺在床上,难以入眠,上铺的人打着鼾声,睡得很舒服。
  王成看了看门边上的电子钟:
  凌晨三点十二分
  他还在想着林鸿所说的虫洞实验,并且在脑海里将相关信息又整理了一遍,他习惯将要点分列出来,所以他从林鸿的话中得到了这么几点:
  1.基地人员认为宇宙是一个趋近于平面的不平滑的假想曲面,每个地方都存在曲率
  2.宇宙曲面类似于海面的波浪,存在起伏
  3.现有理论认为天体会导致空间的塌缩弯曲
  4.基地人员认为,质量越大的物体,空间被塌缩弯曲的范围越大,这个范围和引力范围相当,恒星系内的行星都在这个范围内,围绕恒星运动
  5.基地人员认为维持绕日行星轨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太阳引力的作用,二是空间曲面的粘连作用,行星在近日点时空间被压缩而阻止行星进一步靠近;行星在远日点时达到空间张力的弹性极限,阻止行星进一步远离
  6.不管是空间的收缩还是伸张,曲率一直存在可以变小但不能被拉平,到达最小时只能被绷紧
  7.当行星到达远日点时,或者两个行星相对运动到达相互之间的最远点时,空间形变最大,相对厚度被拉扯到比原来要薄,提供了打破空间的可能性,空间被打开以后很可能联通的是其他维度的空间。
  8.基地通过四组阵列天线发射高能电磁微波,也就是高能粒子,轰击地球与木星之间的空间曲面,由于当时地球与木星的距离是在逐渐变远,空间发生伸张,稳定性很好,高能粒子打穿了这个曲面,电磁波的传播方式没有改变,只是传播路径发生改变,电磁信号抄了近路到达木星又返回了地球,由此说明,只要空间中有一次虫洞被打开,对面就会跟着被打开
  9.尚未明确的问题有:首先,基地是如何发现高能粒子能够轰开空间曲面的?第二,充冗的高能微波粒子达到了多少赫兹?第三,人造虫洞的概率是不是百分之百成功?
  王成将所有的东西在脑子过了一遍又一遍,发现有好几个地方林鸿并没有讲清楚,比如接收到的1.3秒的电磁信号到底是什么?地月距离的实验为什么没有成功?真的如同总控长说得那样是因为距离的原因吗?
  想着想着王成更清醒了!他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把问题列出来,懊恼的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
  “王教授,还在想呢?”突如其来的一句话把王成吓得一激灵。
  “哎哟,我发现你这人有一个坏毛病,就喜欢搞突袭,心脏病迟早给你吓出来。”王成拍着胸口说道。
  “职业习惯了,快睡吧~”
  “哎哎,林鸿,我有几个问题想不明白,你说说。”
  “王教授,现在是凌晨三点钟,你不困我困啊!”
  “嘿!你这人……时间最紧迫是你说的,睡得最香的那个也是你。”
  林鸿眯着眼睛从上铺探出个头,拿起手机打开了手电筒斜射在脸上,“再怎么样,也得睡觉不是。”
  “但是我睡不着啊,起来陪我聊聊天。”
  “亲爱的王成教授,要淡定,我前边不是跟你说了嘛!明天等你到了0412的时候,会有专门的人跟你说的,现在……睡……觉……”
  接着不管王成怎么喊,上铺都不再答应,没多久就传下来一阵鼾声。王成在床上翻来覆去,折腾了不知道多久,最后也忘了自己是怎么睡着的。只知道醒来的时候旁边坐着五个不认识的人,穿着同样的蓝色工作制服,小声谈论着什么;王成睡意全无,感觉自己没有睡多久,但看了眼墙上的表:
  十一点二十分,自己睡得够沉的。
  “王教授,你醒啦~很抱歉,以这样的方式见面,请你见谅。”
  王成的确有点不舒服,试想你睡醒旁边有五个陌生人盯着你什么感觉?不过对方这么礼貌,王成也没有表达什么,都是大男人,心胸没那么狭隘。王成摆摆手,表示没事,坐了起来,主动伸手过去
  “你好!我叫王成。”
  从左边开始,也是看着年纪最大的一位,依次是李建国、刘宫、贺岚、赵云山、董建军。
  五位都是0412的研究员
  “五位来我这儿是?”
  李建国推了推眼镜,轻声道:“我们在工作区忙了一早上才想起来有个新成员要来,但是发现你好久都没来,于是就冒昧的过来了!刚好快到饭点了于是干脆等你睡醒了一起去吃饭……很抱歉,没经过你同意就进来了,实在是因为我们也想确认你在不在这儿,敲了很久的门了……我们的指纹都是通用的,所以能打开门禁。”
  敢情是自己迟到了,别人好意来喊吃饭的,这反倒让王成尴尬起来“很抱歉,各位……昨晚一夜没睡着,所以起晚了,耽误了大家的工作。”
  李建国打着哈哈,“没事,我们的工作短时间内并不会有成果,所以没那么紧张,这点你可能也需要慢慢适应。”
  “谢谢!”
  李建国伸出手来“现在郑重宣布,欢迎王成同志加入我们。”
  寝室内响起一阵掌声,这让王成有了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我的名字你已经知道了,同时,我也是0412的负责人,有问题你可以找我,我的宿舍在0425,隔着不远。”
  “好的!”
  李建国站了起来,其它人也站起,王成不得不跟上,“王成同志,先去吃饭吧!有什么问题,大家会给你解答的。”
  吃饭的地还是昨晚王成和林鸿说话的地方,只是人变多了,统一的蓝色制服,简素的建筑风格,让王成产生了一种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奇怪想法。
  吃的很丰富,羊肉偏多
  董建军告诉王成这里的肉都是当地生产,绝对新鲜,蔬菜则是基地内自产的,在第1层,整个第1层都是蔬菜生产区,这让王成感觉很是新奇。六个人将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坐下,开始聊的都是基地外边各自家乡的风土人情,慢慢的转向了研究内容。
  李建国问向王成“王成同志,你今年几岁了?”
  “42”
  “我64了,介不介意喊你一声王老弟?”
  “老哥客气了,你比我大,喊我王成就行。”
  “呵呵,好!王成,你有问题就问吧,大家知道的一定回答你。”
  王成看向众人,虽然都在吃饭,但是目光都聚了过来,王成也就将昨晚上的疑惑说了出来。
  “李老,我的问题就是这几个,其余的林鸿也已经跟我说了!”
  李建国嗯了几声,拍了拍旁边人贺岚的肩膀“林主任有个地方没说对,小贺,你给说说吧!”
  “李老,这事儿赵哥最明白了,你应该让他说,那时候我还没来呢,赵哥整个计划过程都参与了。”
  李建国用力拍了下自己的额头说:“瞧我这脑子,小赵,你说吧,你的确最有资格说了”
  赵云山回了声好,擦了擦嘴上的油,开始叙述,王成也竖直了耳朵。
  “我们之所以会联想到用高能粒子轰击曲面空间,是因为一些特定的气候现象。”
  气候现象?
  王成没有打断赵云山,其他人也停下了筷子,“高能粒子的轰击时间是七月份初的那几天,这个相信林主任已经跟你说过了吧?”
  王成点头,对面的人继续说:“而七月份正值北半球的夏季,天气变化剧烈,雷雨天气那是常有的事情,而雷电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大的能量释放现象了!”
  贺岚这时候插嘴讲:“赵哥,是瞬间释放的能量。”
  “啧!去去去,让你说你不说,别打岔。”
  贺岚摸着脑袋一阵干笑,赵云山接着讲:“五年前起,不对,是七年前起,在我们收集到第一次高能电磁信号以后的几个月时间内,都没有在接收到类似的信号,无论是头上的阵列天线转向哪个方向,发出的信号在哪个区间,都没有办法获得,我们也曾一度认为那是仪器的误差或者是宇宙的微波辐射。”
  这和王成一开始想的一样
  “为了扩大搜索范围,我们将此事上报,希望能够让全国的基站帮忙,当然目的并没有说,上边也只是下达了指令,凡是有收集到我们给出范围内的电磁波信号的要及时上报,但是整整一年的时间,都没有任何消息,这事儿也被暂时放了下来。”
  赵云山停下扒了口饭,估计是真饿了
  “但是从次年开始,每年一次的调试工作开始时都会收到信号,持续了整整四年,这种信号只会在七月初调试的时候出现,跟逗你玩一样!到了第五年,阵列天线的计算机控制中心更新换代,天线的反射接收塔也更新换代,同样是那个时间,大功率调试的时候再一次接收到了高值的电磁微波信号,我记得那天是七月六日。”
  “太巧了”
  赵云山连嗯几声,“谁说不是呢?一切好像都是巧合,但是一切好像都是安排好一样,但说归说,人类的科技大发现,很多情况下不也是在巧合下完成的嘛!”
  王成同意赵云山说的话,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史,特别是近代史,大部分以上的科学理论都是在无意中发现从而继续推导发展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就是最好的例子;
  谁能想到一颗苹果居然造就物理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
  “我接着讲哈!那一天,整个团队都陷入了着迷的状态,打印着高值波线的坐标纸被传来传去,随即第二次实验开始了,这次并没有成功获得高能波,第三次没有,第四次还是没有,一直到第五次。”
  赵云山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停顿了下来又扒了口饭,这让王成很是心急。
  “直到第五次,我们获得了新的高值波。”
  “新的?”
  赵云山神色突然变得严肃,点头回应了王成的疑问,“等等等等,我没记错的话,林鸿,也就是林主任跟我说的是,你们用自己的高能电磁波粒子轰击空间曲面,那波长和频率肯定是固定的,怎么会得到新的?”
  “因为那不是我们的电磁波”
  赵云山压低了声音,不知道是怕谁听见
  “电磁波的信号峰值可以改变,但是波长是固定的,我们接收到的是另一种不同长度的波长,和我们的电磁波的波形很像,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而且能量很高。”
  “你的意思是……其它文明?”
  赵云山点头,继续低头扒了两口饭,“我们相信只有人造仪器才能发射出那种波形的电磁波。”
  “这么说,基地早就发现了地外文明,只是没有公开。”
  “单单从几次的电磁波信号来看确实证据不足,但是从波形波长上看和地球上的波形波长范围完全不匹配,所以在那之后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做了一个这样的假设:虫洞,当然虫洞一开始不是我们提出,但是当时想不到好的名字干脆借用一下,哈哈哈。”
  赵云山憨厚的模样让王成忍不住跟着笑声笑了出来,“得嘞,接下来让小贺说吧?我这儿早饭都没吃,太饿了。”
  其他人嘘了他几声,贺岚一脸兴奋的接话,那模样仿佛就是再说一件自己做过的骄傲的事情,而这事情也的确是他参与的。
  “王教授,我来的时间也不长,就四年;在接收到1.8秒长的电磁信号以后,前辈们对比了每一次出现的时间,提出是不是每年的七月份都会出现这样的异常,直到下一年的七月份,满功率输出信号的阵列组又接收到两个电磁信号,第一个电磁信号是在阵列工作后的五分钟不到就收到了回值,也是和往年不同的新的高值信号,同时也和已知波长不相匹配!正当大家以为实验结束准备离开的时候,计算机又输出了新的数据,和我们发射的电磁波相同的信号强度,不管是波长和频率都和我们发射的一模一样。”
  王成知道重点来了
  “大家开始奇怪,因为前一年所做的实验里并没有接收到自己电磁波的记录,所有人都参与了进来,查记录的查记录,分析数据的分析数据,最后确定这是第一次发现,这时候林主任说了句话。”
  “什么话?”
  “他问天线之前对准的是哪里?”
  贺岚继续说着那一段故事,王成记住了重点的地方:
  在林鸿问出那句话以后,有人马上查询数据,旁边的总控长问他是不是想起了什么?
  林鸿说电磁波只有遇到障碍物才会弹回来,以往发射出去的电磁波会不会是没有遇到障碍物,所以没有回值。
  总控长一寻思的确是这么一回事
  查询人员很快回信,刚刚天线对准的方向上只有火星。林鸿抬手向他示意,总控长也拍了拍林鸿的胳膊:
  “小伙子不错啊,思维敏捷!”
  “哈哈!我也只是瞎猜的。”
  两人有说有笑的朝外边走,走着走着林鸿忽然咦了一声?
  “怎么了?”
  “总控长,有点不大对劲”
  “你说……”
  “我虽然不是专业出生,但是这个季节,地球与火星的距离不在最近的点上吧?”
  总控长抬头看了看天花板,沉思了一阵:“是的,的确不在!”
  “但是刚刚,发射的电磁波回值怎么那么快就传回来了?”
  总控长被一提醒也发现了不对劲,大步回去朝正准备离开的操作员喊:“告诉我发射时间到接收到电磁波之间的时间是多久?我要第二段的间隔时间。”
  操作员在计算机上翻找了一阵,盯着电脑屏幕高声回:“十二分三十二秒!”
  “现在火星与地球有多远?”
  总控长神情激奋,操作员在计算机键盘上敲着一连串的代码,按下回车键以后一个火星轨道模型显现出来,计算机又开始了数据分析。
  “指挥长,现在地球与火星隔着差不多有2.4亿千米,咦?不对啊,会不会弄错了?”
  纷纷离开的人员再一次围了上来:“小周,怎么回事?”
  “我调出了火星轨道的数学模型和地球的轨道模型,计算机给我的数据是两个地方现在相隔2.4亿千米。”
  “有什么问题吗?”
  “可是之前,接收到我们的电磁信号回值时间只有十二分钟分钟,也就是说,我们的电磁波……只花了六分钟就到达了火星!”
  “会不会哪儿弄错了,模型确认没错吗?”
  小周看向计算机,眼睛都要贴到了屏幕上“没错啊!这个火星轨道数学模型是国际通用的,用了好几年了都,北美航天局和欧联合航天局都在用,投入使用前我还反复校对了好几遍数据。”
  人群开始议论
  2.4亿千米的距离,就是光也需要跑十三分钟的时间,算上返回的时间那就是二十六分钟,但是得到的数据却只有十二分钟,缩短了一半!
  十几个人讨论了几个小时都没有结论,于是决定第二天在实验一次
  同样的时间,在计算机模拟下,地火距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于是操作员果断按下了按钮,阵列天线传来巨大的嗡鸣声,接着就是漫长的等待。
  嘀嘀嘀~坐标纸开始打印数据
  “小周,多久?”
  “十二分三十二秒!”
  连续的数据错误不可能在同一地方出现两次,而且数值还一模一样。
  那就说明数据是真实的!
  总控长下达了再一次实验的命令,但是这次时间足足有二十七分钟!
  第三次实验,二十七分钟
  第四次实验,二十七分钟
  第五次实验,二十七分钟
  第六次实验,还是二十七分钟
  此时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操作员看着高台上的总指挥,后者又看向林鸿。
  “老大,别看我,我不是这一块的专家。”
  “小周,继续!这次把能量调到最高。”
  “收到!这次把信号能量密度调到最高!”
  阵列天线的嗡鸣声变大了,高能态的电磁波信号以光的速度奔向遥远的火星。
  嗒嗒~嘀嘀~
  坐标纸开始打印,人员立马围了过来,因为这一次,他们没有等到二十七分钟才听见打印机的声音,这就说明第三个“巧合”又出现了!
  “报数字”
  “指挥长,十二分三十二秒!”
  人群像沉寂已久的幽蓝湖水里炸了一颗水雷,处理中心都是高声议论的声音。
  “安静!”总控长对下边喊:“全体人员,会议室开会!”
  总控长明白,因为一些巧合,他们将发现一个伟大的理论,而这个理论也将改变地球文明的历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