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汉末逐鹿 / 十二章安置和扬名

十二章安置和扬名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二天一早,李安就按着自己早就计划好的,安置他带的流民。有家的选出来一百户,然后根据村落的大小再搭配若干没家的男人、女人,这些人组成一个屯,选好一个合适的废弃村庄,安顿下去。这些有家的人,有亲人在身边,有着牵挂,不容易再起反叛之心。有他们居中牵袢那些无家的男女,也能就近引导监视,方便管理稳定。黄巾之乱那么多人,都是开始的黄巾教众裹挟老百姓,都是一整个村子一整个村子的人被裹挟,就是把全村的粮食财物给你抢空,你跟着走去造反就给你一些吃的,就能活命,要不然就等着饿死。就是靠着这样的方式才短短时间内才发展那么多人,才造成人人都去造反不去种地,引发饥荒,动摇了汉朝的根基。这种情况却方便了李安来安置他带领的流民了。这些流民原来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之不过换了一个郡县罢了。他们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刨食吃,熟悉当地的水土气候,什么时候种植什么都非常清楚。再有经过一年多的战乱,剩下的都是青壮年,身体不行的早都在战乱中被淘汰了。所以李安的安置工作非常顺利,就这样李安按着原有废弃村落安置流民,因为一路上都已经有了初步的管理体系,一个村有一个村长、一个民兵队长,这都是一路上早都有的,村长和村民代表管理分田、分房,组织耕种等等事宜。民兵队长负责村里的治安、并且农闲时候负责村民的军事化训练。李安早就在潜移默化的改变汉代民众的习惯,把现代的一些理念用实际的行动代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去了。现在李安的村庄既有汉代屯田的特色,也有建国后社会住一生产队的特色。
  几万人的流民也就是二十多个村子,几天时间就安置完了。废弃的村落都有现成的房屋,现成的土地,水井。所以安置工作也不费事。接下来的发展李安就是把控大的方向,具体事情都是各村自行管理。不是李安不想管事,不是他懒,而是现实的交通条件和通讯方式,也没有办法事无巨细都管啊。李安只能在以后组织各村的村长开会培训,教给他们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种植技术。
  没等李安接着实施自己的一些想法,在剧县研究了一番李安对论语理解的孔融,就派人过来请他了,还是不回去就要生拉硬拽的那种。李安没有办法只能万分不愿的又去应付孔北海。这次有了准备的孔融,可是邀请了附近的所有名人,来和李安一起探讨。在名人士子的眼里,仁义道德才是最高尚的,他们不会知道人能不能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李安知道只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才有可能全民发展精神文明。现在的文明是在剥削全国老百姓的基础上建立的。李安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人,如果没有能力没有机会造反,他会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做个富家翁独自享福,或者做一个官员造福一方。但是在这个即将改朝换代的年代,李安哪有时间和这些名人士子清谈,有这时间发展一下自己的势力不好吗。
  所以在回到北海治所剧县后,李安参加了一次孔北海等人的宴请,席间也迎合众人的意愿谈了一些对儒学的认知和理解。第二天就让亲兵给孔融送信,谈到自己昨天和众人研究探讨,心有所感,先要闭关整理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看看能不能写一部自己的论述。这么高大上的理由一出,谁还敢打扰李安啊。
  李安的脑子里可是有近二千年全中国历代儒生的思想和文章,凭他现在的智商和大脑运转速度,想要融会贯通还真不费什么时间。所以每天一篇文章,基本就照抄明朝的永乐大典就行。根本不用李安的多少时间。他不用去参加宴请,不用去给那些名人士子讲解,而是把时间用在了自己关心的事业上了。
  孔北海等人更是高兴得不得了,不敢打扰李安一丝一毫。因为每天李安都会让亲兵送一篇文章让他们指正,一群老鼠进了米缸什么心情,孔北海他们就什么心情。每天的一篇文章,让他们高兴的忘乎所以,只知道自己的精神世界天天升华,每天不是咏读李安的文章,就是讨论李安的文章,或者转抄李安的文章。转抄完自己留一份传家,还要再转抄几份送给远方的好友。不知不觉间,李安的名字又开始在天下文人之间传颂。李安为了躲避无用的社交,想出来的抄录永乐大典,却使得李安彻底扬名天下。每天来往送传李安文章的各家仆人,在剧县通往外界的路上络绎不绝。因为李安一天一篇文章,每天都有新文章请大家品鉴,可以说往出送文章的第二十个家仆出发了,第一个还没送到地方呢,没办法交通条件就这样啊。再说谁也不知道李安一天一篇文章啊,早知道这么厉害,等几天多一些一起送不也行吗?大家都以为一篇文章都是李安厚积薄发了,不可能接着还有啊。第二篇文章大家还是这么想,第三篇也是这么想,第四篇又是这么想,到第五篇、第六篇大家就麻木了。等到二十篇,三十篇,大家都害怕了,因为家里能派出去送信的人都出去了,第一个送信的还没回来。家里没人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大家能不能给出出主意。最后没办法,最后一封信告诉友人,都来北海吧,大家一起来第一时间见识李安的非人能力。就这样青州北海的名士大儒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学习浪潮。
  实际李安根本没把重心放在这些文章上,只不过是抽出一会时间抄一下旧书罢了。他现在主要是把流民中十二、三岁的子女集中到一起,教他们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每个村庄选拔出来其中聪明伶俐的,带在身边继续教导。好使得接下来自己的计划得以实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