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汉末逐鹿 / 十一章 见孔北海

十一章 见孔北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李安带领手下一路搜刮,五百多手下看压着几万人的俘虏。这些俘虏不单是乱军土匪,还有一大部分是流民,凡是李安看见的无家之人,都被李安拿下了。李安可不管这些人是什么人,他心里明白天下没有无用之人,李安可是知道曹操就是征讨青州之后,安置了几十万流民、乱军起家的。青州百姓经过黄巾之乱,没死的基本都是青壮年,都是好劳力、好兵源。
  到达北海郡之后,李安就不想走了。他心里早就谋划好了,以后青州就是他起家的地方。北海相孔融,是当代大儒,读书都读到骨子里了。可不是他们老孔家的后世子孙,家里良田占了半个山东半岛。孔融刚直耿介,一生傲岸,可是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的正直之人。李安现在的名声应该得到孔融的善待。
  到达北海郡治所剧县附近,李安安置好属下,带着亲卫去拜访孔北海。亲卫递上名帖,门房就急忙去通告孔融。因为现在李安的名气大的不得了,不说家喻户晓,也能达到社会中层人士一大半都知道他。毕竟当下贫苦百姓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口粮,没有精力关心其他,并且偏远地方信息并不流畅。古代即使改朝换代几十年,都有很多偏远地区老百姓不知道呢。有时候一年都不接触外人,收税都是地主代收,所以才有古时候王权不下乡的说法。李安的名气可以说已经达到当时社会的顶峰了,做为北海相孔融家的门房,当然知道李安的大名。更不要说前几天管家就告诫过看门的几个人,近期殄虏将军李安有可能过来拜访。孔融根据李安行进的方向,判断李安有可能路过北海郡。他可不知道,李安不是追杀黄巾余匪为家报仇路过,而是想择机占领青州不走了。按原有历史进程,孔融也守不住北海,被袁谭击败,败逃山东。后再朝为官,因触怒曹操而被杀。李安也不是狠毒之人,孔融和他共处,或许还能逃过被杀的结局呢。所以说祸福相依,谁也不知道暂时的吃亏,是不是以后的福分呢。
  孔融听闻李安到来,急忙出来迎接。李安出现在世人面前,一直是伟、光、正,一路的言谈也是出口成章,言之有物,对儒学有着非常深刻的真知灼见。这样的人是孔融最喜欢的人,恨不得早日相见,探讨学问。古代知识传播困难,交通也困难,孔融一年也遇不到几个能和他平等论交的人。可以说孔融盼着李安来都望眼欲穿了,所以听见李安终于来了,情不自禁差一点就光脚跑出来接他。
  李安看见几个仆人打扮的人,簇拥着一位瘦高青年从门内走出,知道应该是孔融了。急忙上前见礼,刚要抱拳鞠躬,就见孔融几步过来伸手扶住李安,说道“致远兄大才,天下谁人不知,和我见礼真是折杀我了,快快进院里面谈”。
  迎进了客厅,免不了一阵互相寒暄客气,接着安排酒宴。等待酒宴上来之前,孔融就急不可耐的和李安探讨起儒学经典,李安早就考虑过这个场景,提前就想好了要说什么。这时候当然要说“论语”了,因为“论语”是孔融老祖宗的语录吗。要说对论语的理解,孔融做为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当世无出其右。但是李安可是携带以后二千年的儒学研究,要论对“论语”的解读,真的不差孔融一点,而且还要超出不少。比如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一般理解就是: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李安和孔融探讨的时候却是这样解释的,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孔子说:“学习并且按着学到的去做,不是很快乐吗”。这句话的“习"是练习,是去做,应该不是复习的意思。就这一点改变,就把孔子这句话的立意拔高了一个层次,谁的老祖宗说的话被后人解读的高大上,谁不高兴啊。这句话这么一解读,就有明朝大儒王阳明心学思想在里面了,学到了好的就要去做,这不就是知行合一吗。孔子说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谁也不知道,但是谁解读的高大上,谁就是正确的,因为孔子是儒家圣人吗,最好的解读一定是孔子的原意。就这样经过李安对“论语”的一系列从新解读,孔融对李安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甚至管家过来几次禀告,酒宴已经摆好了,都被孔融置之不理。最后天黑了,侍女过来点燃油灯,孔融才反应过来,还没让李安吃饭。
  孔融急急忙忙的和李安吃过饭,又拉着李安进了书房,开始探讨儒家经典。李安一看今天晚上是回不去军营了,忙让亲卫拿他的令牌告知孙观,不用担心,让孙观负责军营的驻扎。
  秉烛夜谈的二位,真的一夜没睡。孔融是突然接受到这么多新奇的知识,一直兴奋的想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李安是经过时空改造,身体和精神一天不睡一点也不疲惫。最后还是孔融接受的新知识太多,脑力不够用了,才放过李安。可是李安也不是来和他讨论学问的啊,急忙和孔融说要驻扎一段时间修整一下部属。而且一些跟随他的一些流民需要安置,这些流民李安可不会说是他押解过来的,按李安的说法,这些流民是感知李安的仁义,才自愿跟随的。但是李安也不能一直领着一群流民啊,就和孔融商量,能不能安置在北海郡附近。孔融一夜没睡,一直在接受新的知识,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反思对照自己的原有认知,重新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现在可以说脑袋半清醒状态,脑袋里都是儒学思想,哪有半点空间考虑一些流民的小事啊。见李安一直絮絮叨叨的说这些对他无足轻重的小事,急忙拿过来一卷绢布,写下了让殄虏将军李安便宜行事的文书,盖上北海相的官印。让李安原意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吧,只是要求李安别走,去客房休息,等他休息一会继续探讨。
  李安拿到相关文书,哪会留在这里和孔融闲磨牙。只有从后世过来的李安,才知道现在是大争之世,留给他的时间不多,只有他早日结束汉末诸侯争霸,保留汉民族的人口,才能杜绝以后的五胡乱华。所以拿到文书,看孔融回后堂休息了,急忙会和亲卫,回归自己的军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