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戎金传 / 第三十四章 天书下落

第三十四章 天书下落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散布我传闻之人,是李及?”于靖宇惊讶道,李及临行前,只留了一封引荐信给他,说是去京都找个名叫李纲的人,除此之外,再无音讯,眼前这白发老翁和李及到底是什么关系,竟然能让李及对他说起于靖宇。
  “老朽只是隐居于杭州郊外孤山的一个闲人,得李大人信任,故而差遣了我来叮嘱你几件事。”林逋仙风道骨,虽是冬日,但却一身单薄白袍,说起话来,两支已白的长寿眉翘翘而动。
  事关李及,于靖宇也不敢怠慢,但是敌是友还不明朗,防人之心不可无。
  “三潭阁的贷款偿息之法已然奏效,小店经营情景林先生一眼望去即可知晓,在下定然会妥善经营,早日还上官府银两。”
  “老朽立志效仿梦得公,以身居陋室为荣,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市井之事早已不放在心上,李大人与老朽相交数十载,自然不会让我来叮嘱你这等事。”林逋笑了笑接着说道“听闻小兄弟在西郊凤凰山上结草为庐,汲水烹茗,不知今日能否去坐上一坐?”
  反正曲水流觞也不是什么秘密,带他去一趟也无妨,看这老人一副老学究的样子,要是能坑他几幅字画也是好事,便爽快应了下来。
  于靖宇本想着租借两匹快马,这样起码在日落之前还能回到杭州城,没想到那林逋执意不要,于靖宇拗不过他,二人只得步行前去。奇怪的是,林逋非但不需要于靖宇搀扶,反而趁于靖宇松懈之时,赶到他前头去了。如此一来除非傻子才看不懂这老人身上有点奥秘,于靖宇更是好奇无比,原本估算的一个多时辰的路程也不过半个时辰便到了。
  林逋环顾茗香雅居一周,心中甚是满意,于靖宇引来山泉水,煎出上好的龙井茶汤,二人便跪坐于案几旁。
  “草庐虽好,但冬日久坐难觉冷冽,小兄弟能否取一方炭盆?”林逋说道。
  你丫的,知道冷还穿这么少,这么大岁数了,还要什么风度。于靖宇早已不惧寒冷,但客人既然都这么说了,只能取来炭盆。
  “林先生,尝尝这清明前采下的龙牙雀舌,保准色绿香郁、味醇形美,你若喝好了,我给你打个九九折。”这老人一路卖尽关子,于靖宇脾气也上来了,索性不提李及,聊起了龙井茶。
  “这茶汤鲜明透亮,香味淡雅却不浓郁,吃起来口内回甘甚久,果真是好茶!好茶!”林逋唆了一口茶面上的汤花,双目微合摇头晃脑地说道。
  “那您老就使劲喝,喝多少泡都算我的。”于靖宇拍了拍胸脯说道,林逋既然相中了这龙井茶,那让他留诗题字一事十有八九便能成。
  “如此好茶老朽可是无福消受,还是留着给李大人品尝吧。”林逋也被于靖宇逗乐,这小子一副奸商心肠,突然大方定然没什么好事。
  “等李大人在琼州安定之后,每年清明采茶之时,我必然会差人送他二两新茶,林先生放心就行。”
  “小兄弟真是豪爽,但我所说的李大人并非李及,而是如今朝中的兵部侍郎,李纲。”林逋拿起茶壶,自斟自饮说道。
  于靖宇与李及相识倒也是间接地因为李纲,但真正知晓他姓甚名谁却是李及走的前夜,那封书信于靖宇一直随身携带,如今林逋主动提起李纲,那他是受李及委托一事便有了很大的可信度。
  “李纲大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想必也不会稀罕我这几两山野小茶。”于靖宇这一句话虽然说的都是事实,但李纲力挺主战派抗金一事却没说出,这和稀泥的本事于靖宇自问还没服过谁。
  “小兄弟果真是李及选中的人才,老朽不得不惊叹,小兄弟虽然年岁不大,但处事之圆滑,怕是大你十岁之人也不及。李及选中你去辅佐李纲绝对是最合适之人,那封信函可还在?”原来林逋绕了半天弯子,只因李及情急之下力荐于靖宇,没过多解释,林逋好奇心趋势下心生试探之意。
  于靖宇心中自然不爽,你这老小子忽悠我半天,原来还是为了一己之私,但面上却不能表露出来
  “林先生高才,深居简出实在是大宋的损失,要不咱俩一同去找李纲,谋个一官半职也好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啊?”
  “小兄弟说笑了,老朽志不在朝中,只愿潜心悟道,此次若不是李及,想必老朽还在家中喂鹤栽梅。”林逋推辞道。
  于靖宇只是开了个玩笑,若林逋真有入仕之心,哪里还轮得到他带人家飞,怕是李及也会引荐此人。
  “林先生悟道修炼,我自然是比不上的,不知先生是否听说过《道陵天书》?”于靖宇也就是那么随口一问,九华道人在宫里任职多年,情报网不比他多的是,他都找不到,自己这没头苍蝇不就是大海捞针嘛。
  可未曾想,林逋竟紧皱眉头,思索半天,说道
  “此书相传是五斗米教派老祖张道陵所著,张道陵乃大汉开国元勋张良之孙,张良在汉高祖入关之后托病不出,一代人杰终有善终。相传张良舍官弃爵后,一心研习玄黄之术,与一名为赤松子的道人结为挚友,游历山川,并将毕生兵法谋略及悟道之心得全全记录在《子房集》中。而张道陵便是张良的八世子孙,得其祖上遗下的《子房集》,经一番整理编纂后才有了《道陵天书》。据说此书共分两部,上部为安民之策、下部为驱敌之法。不知小兄弟要找的可是这本书?”
  于靖宇听了只有心中大喜,没想到林逋竟真的知道此书,如果找到这本书,再找到那玄鸟星庇佑之人,将书交给他,那师父临终前的嘱托不就完成了?至于自己,能少一事则少一事,反正那书被说的如此神乎其神,玄鸟星庇佑之人只要不是目不识丁,自己定然能领悟。
  “林先生,敢问此书下落您可知道?”
  林逋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如此名书,老朽也真想一睹芳容。奈何与此书相关记载少之又少,老朽也是在些野书杂史之上才了解到丝毫。”
  “此书对我至关重要,我受人之托找寻,林先生还知道什么信息?”于靖宇好不容易把着一个知道点情况的人,自然刨根问底。
  “依照常理,此书定然是由龙虎山上历代天师保管,若汉室有倾覆之难时天师自会下山扶持汉室,但据传闻,第六代天师张椒与谢安私交甚好,二人皆是当世隐士,后因前秦苻坚举兵来犯,谢安在朝中众人应招之下无奈出山,但东晋当时举国不到十万兵甲,而苻坚所率之军号称百万。正一教本就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无论私交抑或公理张天师自然会鼎力相助,于是便将《道陵天书》借于谢安,相约天下平定之后便交还龙虎山。之后的淝水之战,谢安以少胜多,一举击溃前秦主力,为东晋换来几十年的和平。但谢安辅政之时,权高位重,只手遮天,皇帝对他也颇为忌惮。谢安深知飞鸟尽良弓藏此理,便主动上交兵权,欲回东山,奈何十余年操劳身体大不如从前,一代名士就此陨落,《道陵天书》下落亦无从寻觅。”林逋叹了一口气,能看得出,他是真心想观摩此书。
  “当今能说出这些消息的人除了林先生之外恐怕再无他人,学生在此谢过林先生。”于靖宇真挚道。
  “不过,《道陵天书》所藏秘密,皆是正一教弟子所知。昔日因宫中有一炼丹师鼎力支持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朝中奸人污蔑正一教为邪教,大肆抓捕教众,导致教徒四散,不知小兄弟是从何听来的消息?而委托你做此事之人又是谁?”林逋缓缓站起,一边拍打衣服上的褶皱一边漫不经心地说道。
  我*!这九华老道这茬怎么没说?从小我就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一直瓢,没想到投胎转世之后没想到竟然成了邪教中人。
  “林先生闲云野鹤,早已不问朝中之事,为何对我的身份、委托我办事之人的身份如此好奇?”于靖宇没接林逋的话茬,拐了个弯还击回去。
  “哈哈哈哈哈!小兄弟果然急智,说的对,老朽早已不闻天下事,今日相谈,竟触动了凡心,有些忘乎所以了。”林逋倒也释怀,大笑几声便将这事翻了过去。
  “李及除让我叮嘱你莫忘信函一事外,还有一个消息让我转达。”林逋收起了笑容正色道。
  这老李头,有什么事不能单线联系嘛,何必老找人带话,托人办事不得欠人情债嘛。
  林逋似是看出了于靖宇的想法,说道
  “老朽院中有一方水池,闲来无事便以养鹤为乐,多年来李及与旁人所通信函皆由老朽的鹤儿们所送,小兄弟可不要多想。”林逋说起鹤来,又是一脸自豪。
  “那李大人到底是何事有劳先生转达?”于靖宇问道。
  林逋递过一个竹筒,于靖宇拆开后上面赫然写着八个大字:
  兵犯汴京
  李纲难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