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战国之最弱武将 / 第十章 市井观察

第十章 市井观察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思考着如何壮大小田家的氏治,在苦于为寻找不到办法而烦恼,显得有些焦躁,但生活还得继续下去才行。于是决定先在街上散步,顺便亲自看看土浦城周围的风土人情。
  “既然我不擅长在战场上取得战功,来巩固自己的位置。这样看来只着手内政方面了,先看看吧……?”
  氏治耸了耸肩,轻拍着嘴,说着站起来,和菅谷政贞说明了微服出城,去散散心的想法,并且叫他不要跟谁,毕竟在土浦城周围,他的模样可比氏治的模样更出名,他很快就拿来了一套普通武士穿的模样的衣服,并派了一个叫吉田太兵卫的当地年轻武士为氏治带路。
  氏治看到稍微有些年长的武士太兵卫在城门口静静地站着,腰间别着一把太刀,看到氏治和政贞,立马恭敬的跑到跟前,低着头不敢看氏治。两人人会合后,前往城下町,仔细观察周围,氏治将发现的不经意的事物、疑问、觉得不足的事情潦草地写在纸上,并一一向身旁的二人请教。一到大马路,他立刻开口。
  “太兵卫,从矢仓的角度来看,我就在想,这一周出入的人是不是变多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人口也比一开始增加得更明显了?”
  “哈!我想他们应该是小田城的流民!”
  太兵卫正着身子,低着头,弯着腰,大声的回答道,像学生见到老师一样生硬地回答着,氏治有些哭笑不得。
  “好了。别太紧张,我是很好相处的,我不太喜欢这么死板的东西。对吧?年糕烧太兵卫?”
  为了缓和气氛,氏治有些不怀好意地戏弄太兵卫。
  “哎呀呀,主公,您是在哪里听到这个绰号的?”
  太兵卫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肩膀的力气放松了,脸上也没有了紧张,氏治看到果然如他所愿,一脸的满意。
  两人一边走一边用轻快和缓的语调继续交谈。
  “我不是在哪里听说的,城里也这么叫吗?”
  “嗯……以前每次烤年糕的时候,胜贞大人都会把我叫我来,同期的同事们在酒席上一定会嘲笑我,说我是烤年糕太兵卫,还是烤年糕贫兵卫。”
  太兵卫虽然有些不快,但还是开心地笑着回答问题。
  “可是,就算开玩笑也太过分了吧?”
  “不,没关系。我穷是事实,我被人说贫兵卫的时候,胜贞大人总是烤秋刀鱼给我吃。”
  太兵卫自豪地挺起胸膛说道,氏治觉得这和他所接触的菅谷胜贞是一样,所以氏治坦率地表现出关心的样子。
  “哦……胜贞大人真是温柔啊。”
  “哎!像我这样的人也会关心的!”
  从太兵卫眼中的光芒,可以看出他对胜贞的尊敬是真的。
  而小田家有着许许多多这样体谅武士和领民的名主和家臣。
  据氏治所知,很多屡次被攻击占领的小田领地上的百姓每每拒绝向新领主纳税,而把要征收的粮食运来这里,而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亲自经历黑子之战过后,来到这个世界的氏治开始想着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家臣领民都无比喜欢小田氏治,甘愿为他牺牲,为什么核心的小田家能始终保持团结,这是因为原本的小田氏治就是一个和其父亲小田政治一样,能体谅百姓,关系家臣的好当主啊。氏治愈发的觉得自己和小田家的家臣领民在战乱的世界里被罕见的羁绊联系在一起,这是责任,也是野望。
  “啊……这可不是有攻略可参考的游戏,而是活生生的生活在这里,走错一步就可能万劫不复的战国时代啊……”
  氏治用太兵卫都听不见的声音,带着叹息喃喃自语。
  没错,小田家的领地是北边有着和小田家同样历史和实力的名门佐竹家。南方夹在战国初期以下克上闻名的鬼才北条早云为开创之主的新兴势力北条家之间,与这两家之间被迫处于离合集散的状态。在两家之间朝秦暮楚,反复横跳,如同春秋晋楚争霸时代的郑国一样。
  氏治抱着胳膊,沉思似的歪着头,认真思考着现在的局势和发展方向。
  “地处作为关东平原的南常陆,这一带的物产丰富,丰富的水资源滋润着田地,如果能将沼泽和荒地都开垦成农田,那么作为战乱时代最重要的物资,粮食就有保障了。再加上靠近大海,又有丰富的海产,河流纵横也方便物资和人员流动,发展商贸必定大有可为,再商贸活动从中征收税金和奉献,商品金钱也有了。”
  必须发挥作为未来之人的任何优势,也没有想到,每天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对这样的现状感到焦急,叹了口气。
  “唉作为一家之主真不容易啊。即使是想要好好的生存下去,也必须使出全身的力气和智慧,如果能像玩游戏一样,随便来个葡萄牙人,进行进行南蛮贸易获得铁炮和金钱,扩充军队,发展势力就好了。然而现实是复杂而残酷的。
  氏治一边四处游览,一边亲自购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这是为了解这些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价格,也会参观一些相对来说奢侈的物品店铺。无论在哪家店买什么,只要支付代价的钱,大部分的店老板都会很高兴地把大米、蔬菜、柿饼、小鱼、墨汁以及彩纸作为赠品,慷慨地递过来,氏治背着竹签的筐里装满了再也装不下的东西。
  (什么啊,大家这么慷慨大方,都是些好人啊。我以为时代变乱了,人心也会变乱,原来不是这样啊。)
  氏治以为这是商人的善意,当然并非如此。
  对于氏治这样的现代人来说很难理解,这是对货币的价值观的不同。因为在那个时代,钱币中有被称为良钱和恶钱,两者之间的差别很大,氏治花是家中专门以稀少而讨喜的良钱来支付的,其中还混杂着永乐钱等。(氏治还以为铜钱不就是应该这样吗?)
  在这个时代,方孔铜钱以一文钱为单位流通,但这是否像现代一样,一文钱可以作为一文钱流通,这是一个问题。在现代主要国家货币的情况下,央行的信用直接成为货币的价值,兑货币则保证兑换成黄金等确实具有稳定价值的东西,从而维持货币的价值流通。
  但是,在这个时代,既没有货币的保障,也没有人能兑换坏了的货币,甚至流通的货币也不统一。
  通过朝贡贸易流入金属的质量和纯度都不高的宋朝铜钱和明朝铜钱,甚至随意铸造的私铸钱也在流通。当然,没有磨损和裂纹的东西被喜欢。于是,即使拥有十枚一文钱,所有的价值也有可能都不一样。另外,关东地区喜欢做工精美的永乐钱,有时候甚至出现七枚恶钱只值一文永乐钱。
  因此,价格标签只是一个大致的标准,在支付的时候,经常会详细地说明是否会有被称为“恶钱”的劣质钱,即使是混在一起的几枚,是否能作为一文的价值,然后再进行交易。
  另外,作为年贡的一种,被称为“栋别钱”或“段钱”,因为是用钱来缴纳的,所以在这里也会有领主和民众之间的激烈交锋,常常会出现处罚使用恶钱来缴纳栋别钱的行为。与此相关的是,通过撰钱令等政策,与领地内的商人达成了大致的约定,即缴交段钱的场合,每一百文中恶钱不得超过二十文,即最少要有良钱八十文;平常交易的场合,则每一百文不得使用超过三十文的恶钱,即最少要有良钱七十文。这些措施减少了每次交易时因无用的谈判而产生的成本,有助于货币的流通顺畅,促进经济流通和振兴,促进商业发展。
  舶来品商铺里陈列着许多中国来的被称为“唐物”的陶器、簪子、书籍等,可以看出这个城市的富裕。而且,在卖舶来品的商铺中,氏治现在最想要的东西也在那里。
  “哦!有棉质衣服嘛!我还以为这个时代不存在呢。”
  “棉布?啊,是那种衣服吗?最近偶尔也能看到呢。是那种让人爱不释手的东西吗?”
  氏治一说完就拿起物品,立刻展开在太阳下暴晒,仔细确认手感。
  看到棉花,太兵卫像是想起什么似的拍手点头。然后,捕捉到氏治的反应夸张,无法理解地皱起眉头眯起眼睛。
  (从冢原内记和太兵卫的反应来看,应该是生活中不熟悉的东西吧。)
  氏治凝视着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件衣服,松了一口气。
  “哎呀,这么珍贵的东西……嗯?以前没见过是珍贵吗?我想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这个时期还是很冷吧?这个穿起来特别暖和。”
  “啊,有那么冷吗?而且,多穿几件不就好了吗?”
  当时广泛流通的平民服装是用麻、楮、苎等做成的布,这些植物的树干和茎被撕成纤维,再从外面做成线,织成布。因为这些韧皮纤维有可怕的手感和放湿放温性,所以在夏天是优秀的衣服,但是在冬天即使是对习惯了这样生活的当时的人们来说也是严酷的,一般只能几件衣服叠在一起穿。
  太兵卫从这样的价值观出发,从一般人的角度提出了这个看法,但习惯了有棉花的普通生活的氏治一边苦笑一边解释它的实用性。
  “真讨厌,话是这么说……又轻又方便,又结实。倒不如说,为什么这么少见呢?”
  “难道不是因为太陌生了吗?而且,穿几件就够了,普通人根本买不起这么昂贵的衣服。”
  “……这个很贵吗?我没注意价格,花了很多钱啊……”
  然后,氏治又将注意力放在了布料铺,里面都是布料,没有现成的衣服。好不容易在太兵卫的建议下,知道了除了旧衣服以外,一般的衣服都是按照布料的状态出售的,大多数的人都是买相对便宜的以“反”为单位的布料和线,由家中女人自己制作而成。
  “那是全都是良钱的五百文啊?氏治大人,考虑您今天是微服出巡,我觉得不应该这么耀眼,说不定会引起轰动的?”
  太兵卫看着氏治要命他掏出由他保管的钱袋,担忧的说道。
  “我原本是打算今天以普通武士的身份,使用今天的钱的……是不是应该更珍惜地使用呢?”
  氏治的肩膀僵硬,脸颊僵硬地问道。
  太兵卫轻轻叹了口气,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如此不懂事,同时反省自己的监督不足,改变了心态。
  “哈哈,没关系啦,今天你真的帮了大忙了,再说今天买的,我觉得大部分都是可以用得到的,他们会有他的用处的。作为当主确实也应该学会怎么花钱。在看看有什么好东西吧。”
  “唉,我好像闻到了一点酒香味啊,你看那里有一斗二百文钱的酒,果然就这种东西在哪都是贵的。”
  “那是上等酒啊。而且,写着柳而不是酒……应该是清酒之类的吧。就像是这附近的江川酒或者远江的菊川酒。虽说新年已经过了,但还是有很多有喜庆事的家庭,所以还挂着招牌吧。差不多快没有了。”
  “怎么又来了。话说柳是什么?”
  氏治歪着头,太兵卫惊讶地睁开眼,作为名主的他居然一点不好酒,连这种酒的常识都不懂。
  “那当然是上等酒,所以在喜庆事多的时候在店里排队是理所当然的吧?平时是清淡的甜酒。剩下的不是柳之类的名酒,而是普通的东西。”
  “哈哈……”
  氏治笑了一下,对这些酒文化不感兴趣。酒以后可以学习,现在必须学习物价、金钱和市井的文化,更细致的观察这个时代。
  于是又走了几步路,在一座米店前,氏治停下了脚步
  “现在米价多少钱?”
  太兵卫回答道:“如果换成米的话,有一百文的话可以买一斗三升。如果丰收的时节可以买一斗五升。像小人这样的身份的话,平时就不吃白米,一边搀和麦子和小米,一边偶尔加水加盖,做成姬饭来吃。嘛,也没有副食,战时将士们会吃比平时多出一倍的量,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听他说这些,氏治很是同情,任谁天天只吃些粗粮稀饭,没有肉,也没有甜食,还要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可这就是战国时代最普通不过的常态啊,更多的人甚至连这都不如,在无限的饥饿、瘟疫和战乱中绝望的挣扎,一如阿鼻地狱。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