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明凡人 / 第4章 秦镇米皮

第4章 秦镇米皮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有了这几十个钱,赵进宝当下不会为住的地方发愁了。
  找了一家便宜的客栈,两个人住了下来。
  人常言:贫贱夫妻百事哀。
  人一旦没钱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显得非常艰难。
  躺在咯吱作响的床上,夫人的话匣子打开了,“夫君,仅凭这几十块钱,咱们是没有办法维持生活的,利用这点时间我们想想其他办法吧。”
  想想办法,说的真好听。
  直到现在我连自己到底是干什么的都没有弄清楚,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其实这个时候的赵进宝还没到彻底绝望的时候,除了思考如何回到现实社会之外,他的内心深处还存在着一种侥幸。
  因为按照明朝的规定,考上举人虽然不能马上做官,但也算是半只脚踏入了官场的人,享有很多的特权,见到当地官员可以不行礼,还能够免除徭役和赋税。
  徭役可以说是古代男子的噩梦,能够免除徭役对当时的人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不就是免除徭役吗,值得那么高兴?徭役是什么呢?
  徭役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
  明代徭役分为三种,一为里甲役,里甲役即一里的事务,比如修路、挖渠、兴修祠堂等等;二为均徭,即供官府经常性的差役;三为杂泛役,为临时派遣的一切差役,这就多的去了,凡是官府认为需要百姓干的活,百姓们都得干,干完了还不给工钱。
  古代老百姓真的可怜啊!
  没日没夜的劳动,干完自家地里的活之后,还要干那么多的徭役,真是苦了他们。
  举人除了能够免除徭役、见官不拜之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那就是可以当官,只不过官职比较低,只能在地方上做很小很小的芝麻官,绝大部分情况下做的都是县一级的“教谕”,相当于今天县一级的教育局长。
  县令大人也就是一个七品官,一个县上的教育局长只能是八品官或者是九品官。
  虽然级别不高,但对于举人出身的读书人来说,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已经很不错啦!
  “实在不行,我就去北京让他们大挑,然后直接去当官。”赵进宝说道。
  大挑指的是给那些已经有举人身份但又没有官职的人一个晋身的机会,由吏部据其形貌应对挑选,一等可以用作知县,二等可以用作教职。
  赵进宝毕竟是学历史专业的,对于明朝的历史大概还知道一些,他很清楚只要自己这个举人身份还在,将来是可以当官的。虽然级别低了一点,但总算是有了生活保障。
  对他来说不过是花一点去北京的路费。至于相貌和气质这一块,赵进宝相信自己拿捏的死死的。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我看你还是算了吧?”夫人说道。
  “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想让我当官吗?”赵进宝不仅问道。
  “你也应该很清楚自己是犯官的儿子,一旦去了北京,让朝廷的对手知道你是举人出身,极有可能剥夺你的功名,到那时你这一辈子就别想有出头之日了。”
  我去---,一身冷汗啊!
  听完夫人的话让赵进宝如梦初醒,现在他明白了,自己绝对不敢去北京,更不能以所谓的功名讨要官职。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我只能在这里等死吗?
  夫妻二人一夜未眠,终于熬到了天亮。
  第二天的日子还要继续,两个人出了门到到街边的小店里吃了一笼小笼蒸包。
  “夫君,咱们俩就吃一笼包子吧。”吃饭的时候夫人对他说道。
  一笼包子能够吃吗?
  赵进宝疑惑的望着夫人,“我饭量是很大的。”
  “我知道你饭量大,但是咱们的钱少,没办法让你吃的太饱。”
  一分钱难住英雄汉,摸了摸兜里的钱,赵进宝只好把唾沫咽了咽,然后把仅剩下的一个包子夹给了夫人,“这最后一个包子,你吃吧!”
  “我一个女的,饭量本就不大,还是你吃吧?”
  多体贴人的夫人啊!
  如果当今时代能够娶到这么一个女人,我赵进宝这一辈子也就知足了,躺着也能够笑出声来。
  赵进宝把最后一个包子放进了嘴里,嚼的特别慢,吃的特别细,最后连唾沫一起咽了下去。
  人呐!只有到没钱的时候才知道钱有多么的珍贵,只有到落难的时候才知道人有多么的珍贵。
  吃完饭,两个人有一次无所事事了,只要在街上走走,看看有没有发财的机会。
  “米皮,正宗的秦镇米皮。”街边的摊主的吆喝声音传到赵进宝耳朵里。
  米皮?
  一听到这个词,赵进宝眼睛立即放出了绿光,这可是我们家的祖传手艺,500年前的明朝竟然还有这种东西。
  难道这个摊主是自己家的祖师爷?
  “你说这是什么?”赵进宝不由得问道。
  “当然是米皮了,正宗的秦镇米皮,客官要不要来一碗?”摊主客气的问道。
  秦镇米皮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当地小吃。
  相传,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年陕西关中一带大旱,沣河缺水,稻谷枯萎,农民只好在田里挖井浇地,好不容易打下的粮食尽是稗秕。碾出的大米质量太差,百姓无法向朝廷纳供大米。
  就在大家愁眉不展的时候,一个名叫李十二的人用大米碾成米粉,蒸出米皮,献给秦始皇,秦始皇吃后大喜,命秦镇每年的贡品只献米皮,这样就形成了久负盛名的美食。
  从此以后在关中地区就流传出“乾州的锅盔、岐山的面,秦镇的皮子绕长安“的俗语。可见,秦镇米皮很早以前就与乾州锅盔、岐山臊子面齐名为关中地区三大著名面食。
  “给我们来两碗尝尝。”赵进宝对摊主说道。
  “早上吃了那么多,哪有胃口吃呢?”夫人见状赶紧说道。
  赵进宝知道她是可惜钱,于是说道,“我看这米皮做的挺好,嘴馋的不行,要不咱们尝一碗?”
  “我不吃了,你实在想吃就要一碗尝尝。”夫人对他说道。
  “那好。”赵进宝对摊主说道:“来一碗尝尝。”
  米皮的做法其实很简单,把新出的大米碾成米粉,和成糊状,然后倒在甑篦上蒸熟,切成条状,浇上汁水,就能够食用了。
  做法简单,但要想做好吃就比较难了。
  难在哪里呢?主要在辣子上。
  秦镇的米面皮所以有名,主要是辣椒油制作很讲究,把上好的辣椒面放在上等的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大料用小火反复熬制,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红,越熬越亮。
  由于掌握了这种辣椒面的做法,秦镇人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米皮制作技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