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一眨眼八百五十年 / 第二十六章 新部门

第二十六章 新部门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恢复的如何?”在人民军的军营之中,李兆问着正在进行恢复性训练的白伟明。
  没错,在接受治疗之后的第四天,挺过最重要生死劫的白伟明已经在适应新的身体了。
  “很不错,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还可以这样,如果能少吃一点儿就更好了。”想起自己见长的饭量,白伟明就有些头疼。
  中午他直接吃了整整八个馒头和一条三斤的鱼。
  “哈哈,能量是守恒的,虽然我们的消化系统更好,但为了能够储备更多的能量,大量进食是必须的,而且还有很多能量成为了储备,要知道我现在估计如果我不吃东西,能活三十多天呢。”李兆说着他对于自己身体的认知。
  “那样不好吧,而且我们这样吃,会不会导致粮食不够吃啊。”另一边的高武有些担心。
  显然,出身农民家庭的他,更加关心农民的口粮。
  “所以我们需要增加生产力,这是真正的刚需,至于之后可能产生的分配问题,那不是有你们么?”李兆显然是把军队当成了解决一切问题的最终方案。
  事实上暴力在根据地还是大量使用的,尤其是在面对那些贪污犯的时候。
  一些农民老实巴交了一辈子,并不是因为他们善良,而是没有能力进行贪污和腐败。
  在一些农民成为了村长、村委会成员之后往往第一时间想的并不是为了乡亲们提高生产力,采用有效的生产方式,而是将物资送到自己的裤腰带里面,而且为了避免被惩罚,还将这种贪腐扩大化。
  将整个村委会沆瀣一气或是将不少民众都拉了进来。
  对此,工作组是没有用的,甚至一些工作组的人员还受到了贿赂和袭击。
  这自然是只能让军队动手了。
  在军队的强力镇压下,不少村委会被解散,虽然他们经过审判,判的刑也不重,但还是搞得整个根据地人心惶惶。
  因为不少士兵的亲属甚至都被送到了监狱之中。
  不过不同于那些旧时代的监狱,新时代的监狱还算是人性化,同时秉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式不只是劳动,还有最为重要的教育。
  这才让军队和民众没有发生哗变,因为他们知道,李兆的目的还是拯救这些人。
  只是接下来的干部选拔工作,却也依旧困难重重,贪婪促使着人像是飞蛾扑火一样。
  一个个干部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下马。
  “您还真是狠,监狱里面目前有超过三百人了吧?这人数都快赶上军队了。”白伟明有些不太理解李兆为何这么的强势,毕竟按照原本的政治结构,皇权从来不在乡村之中。
  “没办法,我们要除恶务尽,不只是要摧毁大恶,还要摧毁小恶,这才是真正该做的。”李兆倒是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在过去,没人在乎在乡间的黑暗,那只能是证明国家这个机器的触手并没有接触到真正的底层。
  作为一个农业国,华夏的很多问题其实恰恰源于最为广大的农民。
  但之前的统治者们却无视或者说因为无能所以无视了这个问题。
  虽然始皇帝统一了文字、建立了郡县,并以此统治这个国度,但之后的千年里,社会却始终没有进步,甚至还在某些方面倒退了。
  因此不想被舶来的西方文明彻底击溃,或是在逐步内卷中彻底完蛋,那就得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对其内部进行调控,而李兆现在正在进行的,就是建立强有力的政权。
  “那也太严格了吧,消极怠工就罚款?”白伟明有些无语。
  “那么你说怎么办?而且我们这样做,也只是为了治病救人,现在有人认为消极怠工没问题,将来,是不是有人认为贪污腐败也没问题了呢?我们要建立的国度没有皇帝,人人都是这个国度的主人,所以我需要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李兆倒不是真的认为小挖墙脚有什么问题。
  但现在谁让根据地的条件就那样呢。
  李兆并没有推行新货币的意思,而是打算循序渐进的进行社会方面的改革。
  毕竟法币是需要足够的信誉才可以用的,如果没有建立强大的公信力,那么光靠军队弹压,那么只会造成大规模的哗变,要知道现在根据地的人口还是正增长。
  每天都有淮宁府的人从城里面逃出来。
  同样,其他地方的流民也在进入根据地,对此,李兆来者不拒。
  虽然之前他们和宋军的战斗确实影响了当地一定的农业,但并不严重。
  禽类养殖虽然只是刚刚开始,但依靠水产和组织起来的打猎队伍,这也可以满足一下人民的基本饮食需求,但也只是基本满足。
  而春耕工作也在进行之中,整个根据地的人力勉强够用。
  甚至不少原本失去劳动力的老头老太太也被动员了起来,毕竟孩子们要上学,这种免费的教育虽然教的知识也只是一些二简字和基础的数学、常识以及音乐美术,至于政治那是以后的工农兵大学才会教授的。
  因为年轻人你教他们这些他们也不会太认真的学。
  只有当人真正碰壁之后才会有心去学习。
  “可是那些囚犯的劳改效果并不好,我认为很多人就是表面认错,但实际上内心还是按照之前的想法。”白伟明认为李兆的劳动改造措施有问题。
  “首先,劳改本身是为了劳动力,毕竟有些活还是得劳改犯们去做,比如说一些危险的工作,然后谁说他们内心不认为自己错了呢?如果没错,为啥劳改他们呢?”
  “最重要的,还是治病救人,犯了错误,并且有了教训,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再去犯第二次。”李兆倒是不认为这样有啥不好,跟白伟明解释道。
  “那么有人闲言碎语怎么办?一些轻微错误的民众已经放出来了,但是还有人在他们背后说三道四的。”白伟明尽管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继续问道。
  主要是他的一个老部下的老婆出事儿了。
  那个女人算是被最早解放的一批妇女,然后当了某个村子的妇救会主任,然后这个村委全部因为贪污和利用职权进去了。
  虽然她的案情不严重,只是判了七天的劳动改造,但根据探监的其丈夫说,工作很辛苦。
  而且担心出去之后没工作,同时可能会被指指点点,所以有些绝望。
  因此白伟明才会答应自己的老部下,来李兆这里问问。
  “那正是社会监督,不是么?虽然说三道四不太好,但是正是这种社会环境会让那些贪污渎职犯们的成本增加,这没啥不好的吧?”李兆一点儿也不认为这有什么错。
  “可是那些犯人呢?他们出来之后难道就低头做人么?这和您所说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相容吧?”白伟明试图诡辩。
  “没错啊,但治病,是药还三分毒呢,更何况我们使用的比较粗暴的治疗方式呢?如果说是在辽国或者宋国,我们的这种治疗方式肯定不会被人说三道四?不是么?”李兆倒是不认为这一切有什么错的。
  对此白伟明也只能叹息。
  他的弟兄这个老婆可能未来会毁掉,但谁让她犯错了呢?
  毕竟李兆不是没有警告过,这让白伟明只能是选择将一切情况如实告知自己的那个老兄弟。
  同时他也心有戚戚然,李兆的决心他是感受到了。
  如果真的越过李兆给他们画下的线,那就算是他也会是一样的结果。
  不过他倒是对此还算满意,毕竟这点上,李兆起码是一视同仁的。
  “您太严格了吧?”在和白伟明的谈话结束之后,高武有些认为李兆不近人情。
  在法理不过人情的时代,他感觉自己这么说没错。
  “我知道你们都认为我是一个无情的人,但是现在的条件允许我们讲人情世故么?如果说这是和平时期,我比你们任何人都温和,甚至打算如果不是罪大恶极,都不执行死刑了,但现在根据地草创,我们正需要通过严格的纪律来确保一切东西都不被浪费。”李兆自己也不想这样,但他需要通过纪律手段来稳定人心。
  起码如此可以保证一个公平的环境来让众多民众对根据地产生归属感。
  “可是如果有人利用您的严格来整人,那怎么办?”高武有些担心。
  “谁,或者说你们认为是谁?”李兆想了想之后问道。
  高武虽然被撤职了,但他始终是李兆的近侍和那些通过所谓“试炼”的精锐战士代表。
  “倒是没有特定的人,只是不少人通过握着别人的把柄谋私。”高武说着一些根据地的情况。
  “把双方都记下来,现在我们已经动了一批人,引起了一些动荡,不宜继续深入,但之后这些犯错的干部和群众,都要算账。”李兆咬了咬牙之后说道。
  虽然这样有些碍眼,但为了不引起更大的混乱,他只能忍耐了。
  “明白,我们会记下的。”高武看着态度坚决的李兆,最后也没说什么,而是遵守了命令,他在被剥夺军职之后并没有去地方,而是被李兆任命组建一个新的部门——内务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