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肥马逐轻尘 / 第十六节 终南山里见神仙

第十六节 终南山里见神仙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一日,张涣的小叔回到了长安。
  小叔比张涣大八岁,却不像是年轻人,倒像个老夫子。说话做事一板一眼,果然就像张说说的那样。
  听黛儿回来说,祖母在他拜见的时候说他:“正平,绰有余裕。”
  啥意思呢:气定神闲,不慌不忙。这几年没见过家人了,你这不慌不忙个鬼!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才能或福泽多的溢出来了”。听听这叫什么话,反正咋听都不是什么正常情况下该说的。
  祖母有怨气也说的过去,因为他的字就叫正平名字是张埱(chu)东汉时期《说文解字》上面说水生于土,水汽蒸腾的样子。
  当下叔侄两人相见,叙说几句客气话见张涣失语不能说话。就
  问他:“所治何经?”张涣:《史》。顿时张正平就开始教训:“三代之后皆非礼也”。
  自从尧舜禹之后就没有礼法了。张涣无话可说了,人家修的肯定是《礼记》动不动就是将就古礼,帝王将相就是天下之贼。好吧,他骂我是个‘小毛贼’也没啥那张说算是个‘小贼’他自己也是个‘小小贼’。改天去问问李隆基,看他知不知道他自己是个大贼。
  过了两天还没等张涣想明白该怎么去告诉李隆基,就有人出来跳腾了。巧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魏知古。张涣恶意的想:你胆子不小,名字叫知古肯定是明白人,竟然把张正平介绍成太子宾客。好吧,很有见地。
  果然,张平正向太子报告从四川回来时看见,陈仓道河渠干枯,渭南草木禾苗萎靡。于是太子派人过去查看,果然关中今年少雨恐怕注定旱灾。
  于是陛下以打猎的名义亲自跑到渭南去转一圈,回来就马上安排人手赈灾。这是大事,老天的儿子老天不保佑了肯定是出了不好的事。于是皇帝广开言路想听听天下人认为是哪里出问题了。
  御史大夫赵言昭没说啥话他做了一首诗《奉和幸大荐福寺》
  宝地龙飞后,金身佛现时。
  千花开国界,万善累皇基。
  北阙承行幸,西园属住持。
  天衣拂旧石,王舍起新祠。
  刹凤迎雕辇,幡虹驻彩旗。
  同沾小雨润,窃仰大风诗。
  这就尴尬了‘万善累皇基’,前脚姚崇刚把几万僧人尼姑遣散,你说这话什么意思?还有最后一句,大风歌是刘邦说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话其实是刘邦回到自己的家乡当着父老乡亲吹的牛皮:俺得猛士兮守四方。我有文武重臣在给我守护天下呢!
  姚崇听明白了结合上下句这个新科进士是说:大旱是用人不当,裁撤僧尼不对。想要下雨,就要把重臣招回。
  这个新科进士出了名的耿直,恰巧家里老母亲还是比较虔诚的信徒。所以忠言直谏的赵言昭就被发配到江州当县里小官去了。姚崇还对张说不客气了,于是又打小报告说坏话:“太上以白玉腰带赠张说,是告诉张说,在太上心里宰相就是张说的”。
  李隆基一想,张说是:三代帝王侍讲老李家谁都和他一样亲厚。所以又把张说打发的更远了。
  左转岳州刺史,乃停所食实封三百户。迁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
  这下好了,连国公的封地都没了,张说肯定上表要去国公称号。三品变成从三品从三品变正四品,紫袍都脱了。
  相府变成国公府又变成连牌匾也不能挂的寻常人家。
  祖母元夫人什么话都没说,外面沸沸扬扬众说纷纭,世态炎凉立刻淋漓尽致。家里也是人心惶惶不可终日,不过毕竟是高门望族人家。到没有什么糟心事儿发生,就是宗族亲戚大多朝两个爷爷家倒过去了。
  张涣的大爷爷叫张光,张说的堂兄弟,国子监司业。张涣他们家在大唐教育界根基也不错,张涣他小叔都没科举就当官了就是先走通了国子监祭酒褚无量的路子。
  二爷爷张珪在外面做地方官不大太守,也是五品穿红袍子的。
  另外张涣所在的这一本房虽然只是高门望姓算不上豪门,另外两房也在宰冢之间所以整个张家也是大唐一流的士族。
  终南山是京稷重地,也是许多权贵人家别业所在。楼观台是太上玄元皇帝的道场,大唐老祖宗李耳在此享受后辈香火祭祀。所以不是一般人能进终南山赏玩的,比如眼前的道观就没人进的去。
  金仙公主别馆,是太上皇第八公主金仙公主和九公主玉真公主的别业。作为皇家成员人家自然是由皇家供养,道观也在皇宫大内,这里只是她们来给祖宗上香所住的私人别墅。
  张涣是替祖母来的,奉命来这里拜见。祖母为他祈福,立下了要持长斋三年的誓言。三年吃斋在房间里念经祈福烧香,不能面见亲人,不能走出境室一步。
  张涣是拜在茅山宗第十二代天师司马承桢门下。
  作为天下道门至高的存在贞一先生来京就在此地小住,等候皇帝召见。
  张涣手里拿着一个锦盒金丝楠木做的,非常坚实沉重。上面没有什么纹饰,稍微晃动时里面还有好像还装的有别的东西。
  等到了半柱香世间,张涣才在一个小牛鼻子道士的引领下进了院子。刚才看见小道士的时候张涣就想笑,为啥呢?唐朝的时候男人喜欢穿的便装就是道袍,头发呢也是道髻。一般人这么扎头发都要加不同材质的冠来束缚头发,材质不一样但大多数都是一个空心筒子拿簪子卡住。道士出家后就不是凡人了,所以不加冠。头发完全靠扎,这叫鬟发。再用一个木头珠子做簪子卡住,外形上面跟犁地的水牛一模一样。水牛鼻子上插节柳枝拴住绳子一拉,啊哈哈就是这么好笑!
  张涣给天师老爷磕头时候还是忍不住跪在那里,呼哧呼哧的笑声喘气。
  天师修为通玄自然不俗,看他笑也开怀大笑。
  张涣赶忙收敛心神,给祖师赔罪写到:弟子失礼,请祖师老爷千万不要归罪。那老道士看不出多大年纪,反正是寿数不小,张涣不是真真正正的弟子,还是俗世人,所以称呼他“祖师老爷”。
  “你因为何故发笑?”天师问他。
  弟子因为见到祖师驾临开心而笑。他可不敢实话实说,于是恭敬地写到。
  天师也不好奇为什么张涣成了哑巴,泰然自处。“不对,不对,你因为能笑而笑”祖师高深莫测的笑着。
  这句话很难理解啊,这是不开心打机锋了吗?还是祖师在生气呢?
  张涣赶紧又写:弟子不解其意。请祖师明示。
  “我笑是你笑可笑所以我也可笑,你笑是傻笑”果然神仙放屁不同凡响。
  “东西拿来”祖师开口,伸出手来。
  张涣把锦盒奉上,期待祖师打开看里面装的什么。
  祖师从怀里掏出一把寻常的铜钥匙打开锁,里面是一个小匣子。静静的躺在一堆布帛中间,取出来拿在手里面。这个小盒子就像两包烟叠在一起模样,上面没有锁。
  祖师又笑的很神秘说到:“你祖母为了你这条小命,付出的代价恐怕你想也想不到”。
  不可能吧,三年长斋都不可以?
  “我为你做《保命经颂歌》起周天大蘸,四十九位道长连念三天《道德经》”祖师摇头,他似乎不愿再想起。
  张涣不明所以。
  “想来你也听过传说,诸葛孔明续命灯的故事。那诸葛亮想逆天改命,用一百零八鼎灯。我保你性命四十九人共同发愿,虽不是逆天而为但也算用尽全力。”想想又说:“贫道不是狭恩图报,只是告知你事实。当然贫道只做了一半也不好向你开口”。见张涣脸上表情不太好看复又说道:“你是什么情况你心里清楚,是天机,你休要痴罔。该如何面对还是看你自己。贫道只能救你一时灾厄,却救不了沾染的百转千劫”。
  张涣想到了,义净大师肯定知道但装不知道。天师知道,却又不想知道。
  人既然都会死就都是肉体凡胎,义净大师会死、天师也有寿数、自己也会死这个更是事实。他死过。
  没有什么神仙,佛祖。也没有法力仙丹,更不能得知未来之事。所有人都只是凡人,天道仙道佛道都是正确的修炼方式,就像裴雯的剑也是道。
  所以天师不知道张涣的心中事,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天师最后的话是说:我知道你身上发生了神异不可说事情,你应该面对现实珍惜生活。
  张涣离开了,手里拿着一卷经文。普普通通的竹简,不会也不可能有什么秘密的普通经书。经卷叫《太上黄庭景注经》,那盒子里东西也还给张涣了,那不过是块半月型的普通玉。
  回到家张涣就去祖母的院子外面跪着,奶娘等几个祖母身边的女人慌忙禀报,结果反倒一进去就不出来了。
  张涣在门外跪了一天一夜,第二日晚间崔夫人过来深深看一眼张涣就进了祖母房间里。一会儿她出来了面色难看,沉默半天说:“你究竟想干什么?”
  张涣正色以口型说:“是什么?”崔夫人愕然。张涣又拱手施礼重复口型:“是什么?”崔夫人有点不懂张涣的意思。于是他只好再次重复一遍,崔夫人才明白他的意思。
  等到崔夫人再次出来的时候,奶娘也跟着一起过来了。她仍旧扶起张涣心疼地给他拍灰,还替他整理一下衣服。崔夫人想开口,看到奶娘的举动神色复杂的走了。奶娘对张涣说:“不要怪你娘亲,天底下哪有不疼自己孩子的,你娘亲只是钻了牛角尖出不来了。”
  张涣默然,在他刚‘康复初愈’的后几个月,曾偷着问过自己的父亲,父亲打了他个巴掌骂他:“混账东西,病的不轻了,连亲娘老子都不认识了”。看来确实这中间有什么误会,崔夫人不愿面对他。不过张涣不在乎,崔夫人是原来那个‘张涣’的生身母亲,自己本来就和他不亲。虽然很难理清楚其中的人伦道德,但张涣心里只认她做伯母。
  奶娘看他发愣,就想去叫黛儿,“这死丫头,怎么敢让小郎君在这跪一天一宿都不出来露个脸,饿着,冻着如何了得?”奶娘唠唠叨叨地说。
  张涣忽然发现自己还没问到答案呢?于是赶紧伸手拉住她的手,再次张大口型,拿手指祖母房间的方向“是什么?”张涣重复口型。
  奶娘笑的很开心,说:“赤金一万两哩!”
  张涣点点头也笑了。
  赤金一万两确实很惊人,差不多三十万贯左右的好钱。就算是宰相豪门家族也算是大部分家产了,在这个年月肯定是不可想象的一大笔。
  府库一年收入全部折算下来也就百万贯,就是说花掉了大唐三分之一的税收。
  奶娘自豪地说:“那可是老爷和夫人全部家当呢”。她是替张涣开心哩,对钱完全没有在意。或者是在为老爷夫人愿意出那么多钱救张涣而开心。
  张涣知道她的心思,跟着她一起笑,这场面说不出的温馨。
  钱财算什么?张涣几年就可以赚回来。此时的珠宝工艺很简单,西域那么有钱,珠宝加工而已后世的技术在这就是无价财富。
  还有更快捷的,终南山金矿还没开始开发呢,那地方就有张家一片子土地。金山一座自己喜欢挖多少挖多少,唐人喜欢黄金,用来装饰佩戴和收藏,人家只是觉得拿它陪葬比较合适一般不用来当钱用。
  白银是数量稀少,结算方便租庸调的时候容易搬运一般用来压库。
  粮食吃不饱,衣服穿不暖,儿子生太少才是真正人生大事。
  挖个金子而已,别家不会眼红的。好不好人家还会笑话张涣舍本追末呢!好好的光明前程不要,去挖什么土坷垃!丝绸之路上全是往长安送黄金珍宝的驼队,胡人只想要丝绸衣服和三彩碗,更多的是想为唐人生儿子!
  唐人从建国开始就比安定富足,三代人安稳让他们普遍身体素质非常好。大唐又富足文明,胡人日思夜想想要落户哩。
  就这样一直随意的想着,张涣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晚上张涣念完今天的功课,正准备回去休息,不经意间看见桌上那卷经文。油灯下展开宽大的卷轴,满满的都是经文。在里面有一行标出来的小字“欲练神功”咳,咳,一行注解“十二重楼,炼化横骨”。
  天师的话仿佛回荡在耳边:你先前大病险些丢了性命,身体极其亏虚却又开始长开。嗓音未脱童声,而又遭逢剧变。所以横骨倒着长了,需要黄庭十二冲楼炼化横骨。只要学会三层就能彻底痊愈,身体也会正常甚至康健超过常人。
  神英大师早就让医术精湛的高僧给他看过了,一样的话嘛!失语症患者,当时说不出话来没什么几服药下去休息几天就可以了。可是好气不死为了救别人又去发疯,等想治疗一下了人家没办法了。神英大师叫他安坐修行,方证菩提。学如来佛祖,往无花果树下一坐,有吃有喝有睡。等坐不下去了,就大彻大悟了。
  还是做点啥好,比如这本《黄庭景注经》十二重楼是怎么回事?得研究研究……
  那经书的内容确不是原本应该的经文,张涣早前读过一些所以知道一点内容。道教典籍外行根本不懂,不过这卷经书练形的内容多服气的内容少。
  张涣不知道这卷经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太玄素问玉虚经》,也叫《玉虚经》。
  神仙陌路,仙人永隔。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