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时隔不久,司马睿携着王岚姬再次来到了洛阳,话说,自从中央权力重新洗牌之后,这还是第一次,司马睿来到洛阳,虽然说现在控制朝纲的汝南王司马亮是自己祖父琅琊武王司马伷的同母兄长。但是,司马睿也没有一丝一毫想要亲近于他的想法,只要眼睛不瞎的人都能看出来,汝南王司马亮现在主政只不过是暂时的而已,贾南风可从来不会做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蠢事儿。
估计到六月的时候,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就该凉了。司马亮死了,虽然说是司马睿的亲伯祖父,但问题是,司马亮他也不是司马睿的亲爷爷,救司马亮,可是要把贾南风给得罪死的,到时候,非但救不了司马亮,还打不着狐狸惹一身的骚,亏本儿的买卖司马睿可不作。不过,司马玮就有点儿惋惜了,虽然为人脾气有些急躁,但是也不失为一个俊杰,不然也不可能和司马睿、司马乂这种开了挂的玩家并列为“宗室三杰”。同样,司马睿也没想过要救他,开什么玩笑话,你们这些晋武帝嫡系如果不全部都死光了,我怎么攫取朝纲啊?对于司马玮,司马睿也只能评价一句:“好惨一男的。”先是被人当枪使,最后兔死狗烹。
司马玮真的看不出来贾南风把他当作枪使吗?他其实看得出来,但是,就是因为没有压制自己的欲望,才落得一个饮鸩自杀的下场。不过,就从这一点上来看,还是很值得飘扬一下的,有欲望最起码儿的能证明了司马家没有咸鱼。毕竟,有这么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没有点儿念想,那与咸鱼又有何异?但是,接下来,问题就来了,司马家好像并没有多少人懂得克制欲望。不懂得克制欲望也就算了,一个个儿的,眼睛全都长在脑门儿上,眼高于顶,老觉得自己才是主角。其实,不过就是一个跑龙套的而已。想要当主角,得把龙套先跑好,那些一上来就拿自己当主角的人,现在坟头上的草估计都有三丈高了。
现在,司马睿在大晋身上看不到一丝希望,这个巨人快要烂透了,已经病入膏肓了。朝堂之上站着一帮天天只会说:“微臣以为,此事应该从长计议。”诸如此类丝毫没有营养的废话,天天往大殿上一站,像个活死人一般,毫无生气。还有那些世族文人,占着茅坑不拉屎,整天磕着五石散,谈论着一些什么玄学,老庄之道。你丫二三十岁的年纪,获得倒像是五六十岁的老头子。清谈误国啊。司马睿哀叹道。有才能的人得不到晋升的机会,一肚子草包的人却身居高位。这就是自从九品中正制实施以后朝廷的真实写照。晋朝和北齐虽然都以黑暗著称,都有着杀起亲戚来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毫不手软的不良习惯。但是,虽然,司马家没有北齐那样一言不合就杀亲戚的变态风气,但是,貌似晋朝的大臣比起北齐的大臣,好像还更死吃不叫唤。
儒家、道家、佛家、玄学,看来这几样都不太适合作为鞭挞国家的学说,相反,法家更为适合现在的晋朝,毕竟,晋朝是历史上最混乱的大一统王朝,没有之一,这是公认的。而且,乱世当用重典。毕竟,后世网上常常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没有十大酷吏,就没有汉家四百年的天下。司马睿觉得西汉小猪的脑袋也特别地清奇,你好好的弄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啊?不就是因为那些读书人私底下抱怨几句,嚼嚼舌根儿,发了几句牢骚吗?至于这么上纲上线的吗?朝廷征徭役的时候,老百姓们还撸起袖子骂几句皇帝呢,你都能容忍老百姓骂你,你容忍不了文人骂你啊?司马睿征徭役修长城的时候,也没少挨骂,你看司马睿说什么了吗?恰恰相反,司马叡压根儿就没有把他们骂自己当回事儿,该吃吃,该喝喝,饭照吃,觉照睡,毛都没有少一根儿。反正,你都让人家给你干活了,让人家在过几句嘴瘾也没有什么,都在司马睿的承受范围之内。
当然了,那一段时间徭役是有些重了,又是挖金矿,又是修城墙,还开设晒盐场,司马睿现在都设立了十个了,长广郡和兰陵郡各三个,城阳郡四个。朝廷挨骂,只能说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能忽略外人的想法,你要是做的让人家挑不出理来,人家吃饱了撑着了才来骂你,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当然了,也不能排除有一些吃饱了撑着没有事儿干的文人为了刷存在感成天的抨击政府。这一种,就是属于在鸡蛋里挑骨头的那种,像苍蝇一样成天的呱噪,听起来真的让人很反感。就比如司马睿的藩国在齐鲁大地上,儒家的发源地,其中也有鲁儒。毕竟,儒家也分为好几个流派的,鲁儒自诩为儒家正统,汉太祖孝高皇帝刘邦,骂的腐儒就是鲁儒这一帮子人,因为鲁儒的名声在圈里圈外都很臭,连带着整个儒家都不太招人待见。
当年,项羽自刎于乌江,这帮鲁儒们装模作样的还要给项羽自杀殉节而死,(因为项羽的爵位是鲁公,西楚霸王是在司马迁写完《史记》之后才广为流传的。)誓死不归顺刘邦。结果,刘邦地痞流氓出身,根本就不鸟他们这一套,大手一挥,几十万大军兵临城下,这帮丫挺的们就立时成了三孙子,跪地求饶,大声歌颂刘邦,大骂项羽。看到这里,司马睿感觉自己的逻辑简直是碎了一地啊,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既想要当婊子还想要立贞洁牌坊。后来,靖康之耻,蒙元破关,满清鞑子入关,倭奴野心白眼狼兵临城下,第一批表忠心的,就是这一批王八羔子,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奴颜婢膝。”简直不配被称之为炎黄子孙。
儒家之中,也正是有了这么一帮子的人,也可以说成是:“一块烂肉坏了一锅汤。”或者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没错,这帮子鲁儒绝对就是一锅汤里的老鼠屎跟烂肉。如今,司马睿嗣位琅琊王一年了,这帮子鲁儒见司马睿十六七岁的年纪,以为司马睿好欺负,撸起袖子就开始抨击司马睿,骂他是:“如同桀纣一般的昏暴之君。”司马睿鸟都不鸟他们,直接给他们扣上一顶“诽谤朝廷”的帽子,送到集市上砍头去了,司马睿可以容忍老百姓骂自己,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短,骂几句就骂几句吧,又掉不了一块肉。至于这文人,司马睿淡着他们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杀呗,咱也学一回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我也不烧书,我也不活埋你,我就杀你,你骂我就杀,再骂再杀,直到你不敢骂了我为止,我也不罢黜你们,我也不禁你们的言,我也不堵你们的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不过说完了这话,你得负责任。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别跟我说你还是个孩子。司马睿就喜欢杀人。尤其是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满口的仁义道德,诗书礼仪,实际上就是个衣冠禽兽,表面上一套,暗地里一套。越是这样的人,司马睿就越喜欢杀。杀他个人头滚滚。
反正,司马睿也不是那么的在乎自己的名声,到时候他一抻脖子,一瞪眼儿,一蹬腿儿,到地底下去数萝卜玩去了。随便他们怎么撸起袖子骂,司马睿反正也是听不见了。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反正他们是横竖奈何不了司马睿,以往最无往不利的名声到了司马睿这儿根本就不顶用。秦始皇嬴政焚书坑儒的时候,在乎过自己的名声?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的时候,在乎过自己的名声?八王之乱争相篡权,在乎过自己的名声?司马乂军心民心俱得,不还是被烤死了吗?汝南王再被杀之前,在意自己的名声丝毫不做反抗,到头来不也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吗?司马玮束手就擒,不也落得了一个被鸩杀的下场吗?毕竟,后世的网络上,也经常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我死之后,哪管什么洪水滔天?”
所以,综上所述,司马睿真心觉得名声这玩意儿卵用一点儿都没有,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实利,至于名声那玩意儿,能当饭吃吗?还是说能当银子花?任你们骂的唾沫星子乱溅,孤一样还是身居高位,执掌一州之军权,为一国之君王。没有一丝一号的损伤,司马睿照样吃得下饭,睡得着觉。至于那帮尘芥们如何看待他,司马睿还真不在乎。只是可惜了,现在学法家的文人没有多少了,司马睿现在才刚找到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