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英雄不讳刘备的逆袭 / 第四十章 孙权英奇

第四十章 孙权英奇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孙策不是刘表,既然目标是齐桓公、晋文公,那就要逐鹿中原、九合诸侯。
  对东汉末年的三国群雄而言,能够借鉴的历史经验其实并不算多。尤其是王室衰微、群雄争霸的历史时期,从历史找经验,主要就是春秋和战国,或者秦朝末年楚汉之争。朝廷官员、地方势力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找一面可以对照自身的镜面。孙策把现在的自己暂时当成勾践。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激战正酣,孙策不甘心当看客。在变幻莫测的战局中,预测别人胜负是一种能力,跳出别人的胜负获取自己的胜利,则是一种睥睨天下的气魄。孙策知道此时的许都很空虚,能够轻易被袭击。孙策要渡江,首先面对的是刘备昔日的下属、广陵郡太守陈登。
  陈登在广陵郡广施德政、兴修水利,深得江淮地区百姓爱戴。而且陈登常有“有吞灭江南之志”。陈登多次劝说曹操及时经略江东的建议。曹操把逐鹿中原作为主战场,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孙策在攻下皖城后,趁机派三弟孙权进攻陈登。孙权为人性度弘朗,崇尚侠义,喜欢蓄养贤才。他常跟随在孙策左右并参与内部事务的决策,很多时候孙策都自叹不如。孙策把孙权当接班人培养。每当宴请宾客时,孙策常常回头看着孙权说:“你看,现在眼前的文臣武将,以后都会成为你的属下,辅佐你成就大业的。”
  这次,孙策有意让孙权独自领兵,也是想考验和锻炼孙权。
  可惜,孙策选错了练兵场。陈登驻守在匡琦城(当在汉射阳县附近)。孙权的部队无论是数量、装备还是士气都要胜过陈登,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陈登没有坐以待毙,他安抚守城将士、抓紧时间修固城池。陈登先是下令紧闭城门,示弱于敌。从历史上看,这是孙权第一次独立统率一支军队的记载,孙权看到陈登紧闭城门也没有什么怀疑,毕竟自己的部队确实比陈登的多。
  孙权现在需要思考的应该是如何引诱陈登出城,然后寻机歼灭。
  陈登很快帮助孙权解决了这一难题。陈登登上城楼,仔细观察孙权的军队,发现孙权的军队正在做围困的准备。城门突然打开,孙权大惊,陈登呀!你投降也不提前说一声!
  只见城里率先出来的骑马的士兵,突如其来杀入孙权的队伍,后面紧跟着众多步兵手里握着锃亮的刀剑。孙权的军队打惯了扬州一带的部队,根本没见过这阵势。很快这些习惯了胜利和追赶的江东士兵,遇上了真正的劲敌,迅速溃不成军。孙权的第一次独立领兵作战,以失败告终。
  不过孙权不要气馁,刘备逃多是以少战多的窘迫,孙权逃多是以多战少的狼狈。以后,孙权还会继续狼狈下去,直到耗尽问鼎中原的信心。
  此时,年少轻狂的孙权还是不服输的。不久,孙权率领大军卷土重来。陈登知道,这次孙权不会轻易上当了,于是一边派功曹陈矫向曹操告急,一边做好应敌准备。陈登让人在救兵来援的必经之路上聚积柴草,隔十步一堆,纵横成行,布列整齐,然后乘夜点燃,远远望去就像是大量的援兵。孙权的前哨发现后,立即报告给孙权。孙权误以为救军已到,十分惊恐。陈登默默在城楼上察看着孙权军营的变化。当他发现孙权兵营正在作积极防御时,亲率大军出击,一举击溃孙权军队。
  陈登击败了孙权,让如日中天的孙策感受到了凉意。习惯了享受屡战屡胜后快意的孙策,既因为陈登的存在越发冷静下来,也因为面对强大的对手产生了战胜的欲望。陈登和孙策迟早一战。两人都明白。如果历史给他们机会,这可能会像古罗马西庇阿与汉尼拔一样精彩。
  孙策暂时放下北上的打算,西征刘勋、黄祖。陈登则多次秘密派出间谍使者,将印绶给严白虎残余势力,阴谋对付孙策。陈登与郭嘉多有书信来往,两人都承认孙策是英雄一般的人物,对曹操的威胁很大。同时,他们对孙策的前景并不是很看好。所以,在曹操忧虑孙策会袭击许都的时候,郭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大多数是英雄豪杰,这些人都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
  在孙策集团内部,也有人看出了一些不好的端倪。孙策号称“小霸王”,作战风格也很像霸王项羽,喜欢亲临战斗一线。张纮劝说他:“主将是筹谋划策的角色,三军命运全依托于他,不可轻率行动,亲身与区区小寇对阵相斗。希望您能珍重上天授予您的才干,符合天下的愿望,不要让全国上下为您的安危而担心受吓。”张纮说得很委婉,直接意思就是,孙策作为主将,不能总是亲临一线厮杀,刀剑无眼,一不留神可能就会丧命。孙策没有放在心上。在孙策的心目中,早已把自己当成了项羽,冲在一线正是他最得意的地方。
  孙策得知孙权战败,在击败黄祖之后,着手准备亲自攻打陈登。陈登绝非袁术、刘繇、王朗、华歆、刘勋那样的对手。所以,孙策私下里整顿兵马、准备粮草,对外却是一副偃旗息鼓的架势。闲暇之余,孙策教育兄弟、上山打猎,以此打发时光。
  一日,孙策像往常一样来到丹徒山中打猎。因为他的座骑强于随从们的坐骑。所以,孙策一骑绝尘,随从士兵被远远甩在后面。忽然,孙策遇到三个打猎样子的人。深山老林,三个人像是在等什么,显得格外突兀。
  孙策就问到:“你们是什么人?”一人回答说:“我们是韩当的士兵,在这里射鹿。”
  孙策悄悄把手心外翻,准备随时顺势抽出腿后侧马鞍的弓箭。然后有些怀疑地说:“韩当的士兵我全部认识,怎么从没见过你们”。孙策说完,快速搭弓射箭,一个猎人应声倒下,其他两人慌乱之间搭弓乱射,竟然射中孙策面颊。这时,后面的随从骑兵赶上孙策,将刺客全部杀死。
  孙策伤势很重,医生回天乏术。孙策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想到自己大业未成,心中自是苍凉。孙策准备立下继承人,就询问张昭等人的意见。孙策的诸位弟弟当中,孙翊骁悍果烈,最像孙策;孙权在广陵被陈登击败,减分不少。所以,张昭等人认为孙翊合适。
  孙策不以为然。孙翊与孙策像,也不像。孙翊作战果敢,但却是匹夫之勇;孙权虽然被陈登击败,但是却有知人善任、驾驭臣下的雄才大略。孙策选择了孙权,然后将印信交给了孙权。
  “我们兄弟父亲不幸早逝,我本想创下基业,再把江山交给你,世事无常,为兄创业未办,要把担子提前压给你了”,孙策就像父亲一样看着孙权说。
  孙权看了看孙策,孙坚去世的时候,孙权还在幼年,对孙坚的印象渐已模糊,孙策就像父亲一样。又一次生离死别,孙权禁不住哭了出来。
  孙策轻轻抚摸着孙权的额头,对孙权说:“如果论率领江东将士征杀疆超和天下豪杰逐鹿中原,你比不上我,但是如果论知人善任,合力稳定江东,哥哥我就不如你了,现在大任已经落到你的肩上,你自己好好努力。”
  临终前,孙策又嘱咐张昭说:“中原正在大乱之中,凭我们吴、越的兵众,三江的险固,足以观其虎斗成败。你们好好辅佐我弟弟!千万不要回到北方去。”张昭等人应声承诺。
  孙策去世后,孙权非常悲伤。张昭劝孙权说:“作为继承人,现在最重要的是继承先辈的遗业,使它发扬光大,以建立伟大的功业。如今天下动荡,盗贼蜂起,你怎能像平常人那样放纵个人情感,卧床哀伤呢?”孙权听后,立即停止哭泣。张昭亲自扶孙权上马,列兵而出,安抚军士。
  每一次集团掌舵人的更迭,往往伴随着矛盾集中突发。孙策刚刚统一江东,很多地方豪强慑于孙策的武力,口服心不服。甚至一些部将也对孙权不是很服气。
  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同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安抚集团内部情绪。
  有的地方势力公开叛乱。比如,汝南人李术。孙策平定庐江后,就任命他为庐江太守。在公元199年,李术在孙策的授意下,截杀了曹操任命的扬州刺史严象。孙策死后,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
  孙权在处理李术的问题上,突显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孙权先是致信李术,要求他扣留“亡叛”者。李术却公开表示“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这样,李术的真面目暴露无疑,孙权也算是仁至义尽。
  随后,孙权举兵攻打李术。李术闭门自守,向曹操求救。孙权再一次展现了高超的外交手腕,一边写信给曹操把严象被杀的事情推给了李术,表明此次征讨李术“进为国朝扫除鲸鲵,退为举将报塞怨仇,此天下达义”。一边派徐琨领军征伐李术。徐琨是孙坚的外甥,少仕州郡,随孙坚征伐有功,拜偏将军。孙坚死后,徐琨随孙策战伐,功冠诸将,领丹阳太守,后担任督军中郎将。徐琨领军击败李术,击破皖城,累功封爵广德侯,迁平虏将军。
  宗室内部也有人心怀不轨。比如,孙辅。孙辅,字国仪,孙坚长兄孙羌次子,豫章太守。孙辅担心孙权没有能力保守江东,与曹操暗中来往。后被人告发,孙权假装不知,与张昭共同召见孙辅,对孙辅说:“兄弟之间不愉快说出来,为何要依靠外人呢?”孙辅矢口否认。孙权将孙辅与曹操往来的书信给他看。孙辅惭愧无言。孙权于是尽杀孙辅的近臣,削减他的部曲,将他流放到东部幽禁。
  孙坚之弟孙静的长子孙暠,整顿兵甲,欲乘时自立,出兵攻打会稽。虞翻关闭城门,坚守不出。虞翻警告孙暠说:“孙策主公英年早逝,部属应由主公之弟孙权统摄。重兵已围城固守,且我已经与同郡吏士准备以命相搏,为新主公除害。你自己权衡利害吧。”,孙暠最后撤退。
  由此可见,孙权当时面临的局势十分危急,江东政权岌岌可危。孙权在周瑜、张昭等人的支持下,有理有力的回击了质疑,表现出了极强的政治智慧,继而化险为夷、渡过难关。
  孙权经历了战场的失败、经历了父兄的离世、经历了亲人的背叛、经历了平乱的磨砺。每一寸江东的土地都浸透着父亲、兄长的鲜血,每一寸土地都是凭借自己忍辱负重、殚精竭虑保全下来,他对这块土地充满了感情,这是他与众多“创二代”不同的地方。这片土地让他的家族牺牲了太多太多,他把这片土地视作生命。
  孙权稳定了江东局势,下面就需要有清晰的战略。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孙权诚恳地向鲁肃问道:“当今汉室如大厦即倾,四方纷乱不已,我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企望建成齐桓、晋文那样的功业。既然您惠顾于我,请问有何良策助我成功?”
  鲁肃回答说:“过去汉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义帝而最后无成,这是因为项羽加害义帝。如今曹操,犹如过去的项羽,将军您怎么可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以我个人见解,汉朝廷已不可复兴,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变幻形势。天下局势如此,据有一方自然也不会招来嫌猜忌恨。为什么呢?因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您正好趁这种变局,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后称帝建号以便进而夺取天下,这有同汉高祖建立大业啊!”
  孙权又说:“我如今尽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你所说的非我所能及。”鲁肃的建议为孙权谋划了一副战略蓝图,占尽江南,即是长江以南的土地,凭长江之险,然后称帝,夺取天下。比张纮的战略更进一步。从日后孙权战略方向看,基本上遵循了鲁肃的蓝图。
  孙权固然有智慧、有魄力,但必须承认,东吴建国的基础是孙坚、孙策两代人不懈的努力,让孙权有了可以和曹操、刘备争雄的资本。
  江东逐渐稳固,孙权继承孙策的遗志,宿夜不忘为父报仇,解决荆州江夏的黄祖。
  公元208年,黄祖的部将甘宁投奔孙权,得到孙权重用。甘宁告诉孙权:“黄祖现在已经年老昏花、钱粮匮乏,周围多是蝇营狗苟的小人,常常侵凌官吏将士,大家心里都很怨恨。而且,黄祖那边的舟船器械,长期废用没有修缮。现在您去攻打,一定可以击破他。”甘宁的话让孙权更有了几分把握。
  从孙坚开始,历经孙策、孙权,到公元207年,已经打了整整15年,其中据史书记载孙权时期就进攻了五次,分别是: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江东孙氏集团与黄祖前前后后交战了五次。其中,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十一月,孙权西伐黄祖,破贼校尉凌操轻舟当先,杀入夏口,破敌前锋,不幸被射杀。平虏将军的徐琨,也在某次孙权征讨江夏的战役中身亡。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周瑜率孙瑜等讨伐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万余人。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进攻柴桑,周瑜率军反击,俘虏了邓龙。年老昏花的黄祖多有失败,江东这边也损失不小。
  公元208年,孙权率领甘宁等将士西征黄祖。面对孙权的进攻,黄祖也没有坐以待毙。黄祖任命苏飞为大将,张硕为先锋,陈就为舰队首领,在江面上主动迎击孙权。黄祖自己则留守江夏。
  张硕率部乘大船侦察江东的军队,与同样在侦察的凌统相遇。凌统趁着夜色,带着数十个勇士登上张硕的船,发动奇袭,斩杀张硕。张硕手下的水军全部投降。
  得知张硕被杀,黄祖当即命陈就率两艘蒙冲舰守沔口,还让大力士和弓箭手在河边的崖顶埋伏,向江东水军的船舶投掷石头和火把。江东水军无法通过。周瑜派出更多船队,却被崖顶掷下的石头摧毁。江东水军损失惨重。周瑜发现,黄祖这边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说明黄祖储备的石头、箭矢非常充足。再打下去,江东的水军损失会越来越惨重。很明显,黄祖的水军装备超过孙权的水军。
  周瑜招募了一百勇士,组成敢死队,每人穿上两件盔甲。凌统、董袭带领敢死队乘大船冒着石头和火把冲锋。经历血战,凌统、董袭等人成功切断了两艘蒙冲舰之间的联系,打开了缺口。凌统率水军冲过沔口,杀向江夏。吕蒙在近战中格杀陈就,全歼黄祖大军。
  黄祖弃城逃跑,却被江东战将冯则追上枭首。孙权将黄祖的首级献祭亡父孙坚。
  《三国志·吴主传》称赞孙权:“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矣”,从孙权临危受命、稳定乱局的表现看,孙权配得上“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的赞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