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英雄不讳刘备的逆袭 / 第二十一章 屯兵小沛

第二十一章 屯兵小沛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徐州暂时逃过一劫。
  刘备虽然没有对战役起到决定作用,但是,抗击曹操军队时候的英勇表现,以及部队所表现出的战斗力,着实让陶谦眼前一亮。
  陶谦的父亲曾经担任过馀姚县长。陶谦幼年时父亲去世,少年时以性格放浪闻名县里;刘备的父亲在县里任职,同样,刘备早年丧父,少年时候“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陶谦担任过幽州刺史,刘备是幽州涿郡人。陶谦对涿郡刘氏也知道些,这让陶谦从情感经历上更容易接纳刘备。徐州北面是青州、西面临近豫州、兖州,从现在看兖州的曹操威胁最大。陶谦环顾自己手下的将领,和刘备、关羽、张飞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刘备名义上隶属公孙瓒,却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在青州地区也能自给自足,陶谦决定盟友公孙瓒的“墙角”。
  刘备已经是平原国相,像刘备这种人是不会甘于久居人下的,要争取刘备,就必须给刘备物质、精神双重的激励。此时,孙坚刚刚战死,陶谦就上表朝廷,让刘备担任豫州刺史。陶谦让刘备驻守在小沛,也就是沛县地区,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家乡,也是对刘备汉室宗亲地位的认可。陶谦还让刘备到丹阳招募四千兵马,增强他的军事实力。
  豫州刺史、数千精锐……这些确实是公孙瓒不能给与的!但是,刘备也知道,如果自己接受陶谦的好意,也就意味着脱离公孙瓒的队伍。
  刘备想到,公孙瓒与自己求学时候的西窗剪烛;在自己无处容身的时候,公孙瓒给了自己帮助;没有公孙瓒,那会有平原国相的舞台……
  自己确实深受公孙瓒的恩惠!刘备同样又面临着抉择,青州市四战之地,内有黄巾军,外有袁绍、曹操虎视眈眈,公孙瓒很难给青州军事上的支援,一旦与陶谦再产生误会,自己在青州也是寸步难行……
  一旦平原国失守,公孙瓒会怎样对待自己,会不会像对付刘虞那样……
  自己小沛一带对抗曹操同样是在支援公孙瓒……
  虽然豫州刺史对豫州没有多少控制力,但凭借着陶谦的力量,或许能够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豫州刺史……
  自己有匡复汉室的理想,也许就应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刘备经过一番挣扎决定脱离公孙瓒。
  关羽、张飞等人跟随刘备,明白刘备的志向。他们辗转四方,经历了太多,当自己弱小的时候,如果没有强大的诸侯作为后盾,很难生存下来。兖州的曹操,担任东郡太守的时候,也是依附于袁绍,再后来竟能占据整个兖州,具备了创业的资本。
  田楷知道刘备去意已决,也没有勉强。他没有主动加入刘备的阵营,而是返回青州。田楷和刘备,这对在青州相互配合的战友,在此诀别。
  田豫不赞成刘备的做法。他认为刘备不应该为了豫州刺史的头衔,而抛弃好友、恩公和上司的公孙瓒。同时,田豫是个孝子,整个家族都在北方。父母在,不远行,对于田豫而言,刘备还不具备让他举族迁移的实力。于是田豫借口母亲年迈,请求离开。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刘备无法拒绝田豫的请求,他看出了田豫的心思,临别前,刘备拉着他的手,含着泪对田豫说道:“只恨不能与君一起建立大业”。这句话既是对自己选择离开的一个解释,也是对自己选择背叛的一种托词。刘备离开了青州,田豫也没有继续待在青州的理由,他回到公孙瓒那里,被任命为东州县令。
  赵云也选择了离开。赵云和刘备不同,刘备本来就是依附者的身份,刘备的选择,赵云能够理解。通过多日的相处,赵云对刘备倾心折服。但是,赵云知道,自己不一样,自己本来就是公孙瓒的下属。跟随自己的常山子弟兵还留在幽州,自己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赵云知道公孙瓒不堪大用,也知道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但是自己终究还是公孙瓒的部属。这是赵云如何也买过去的坎。
  此时,赵云的兄长去世,赵云就写信给公孙瓒,请辞归乡,照顾兄长的遗属。赵云临别的时候,刘备就握着赵云的手,久久不能放开。赵云也知道刘备的心思,了解刘备的志向,经过一番挣扎,选择了忠于自己的德操,他对刘备说:“终究不能做有违德操的事。”
  说完,策马离开。刘备望着赵云离去的身影,怅然若失……
  刘备驻兵小沛,刘备凭借着在青徐一代积攒的美名和豫州刺史的重要身份,身边迅速又聚拢起一大批人才。
  刘备从当地人士中挑选才干。刘备通过袁绍利用辩士不费一兵一卒占据冀州的事迹,明白了能言善辩之人的作用。豫州鲁国人刘琰,与刘备是同宗同姓,很有仪表风度,善于交谈议论,被刘备征为从事。从此,刘琰经常作为宾客的身份跟随着刘备应酬交际。
  夏侯博、夏侯篡也在这段时间追随刘备。现在不少学者认为夏侯博与夏侯渊是兄弟,但从名字上看有可能,但是缺乏史料支撑,让人不敢随便联想。
  陈到,字叔至,豫州汝南人。听说刘备很有才能,就投奔刘备,刘备悉心培养陈到。陈到逐渐成长为刘备帐下大将,统帅刘备近卫军团。蜀汉名臣杨戏称赞:“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其中,征南是指赵云,征西就是指陈到,杨戏将两人并称。《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其实也有陈到的影子。后来被任命为江陵太守的史合,平定黄元之乱的陈曶和郑绰,守卫桂阳的中郎将袁龙,官至汉嘉郡太守的黄元、蜀汉中期柱石袁綝大致也在这段时间成为刘备的部属。
  刘备担任豫州刺史后,管辖的地盘还不如当初担任平原国相的时候。刘备打算依靠陶谦的力量和豫州刺史的头衔,当一个真正的豫州刺史。如果说,平原国的经历让刘备有了管理一个郡国的从政经历,那么,现在刘备要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州级长官。
  刘备已经拥有了一支较为强悍的军事力量,在百姓之中也有不错的口碑。但是,还缺少一样,那就是地方士族的支持。
  豫州包含颍川郡、汝南郡2郡,梁国、沛国、陈国、鲁国4国。其中颍川郡、汝南郡都是士族聚集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汝南袁氏、陈郡袁氏、颍川荀氏、颍川陈氏等家族,汉桓帝、汉灵帝时期著名的李膺、杜密、贾彪、陈寔、荀爽、刘陶、刘翊、尹宙、郭禧、郭曼等人也出自豫州地区。
  这段时间,豫州比较混乱,北部梁国地区被曹操占据,东北部被刘备占据,西部是何仪、黄邵等人的黄巾军,中部和南部则是袁绍占据。豫州的士族主要在曹操、袁绍、袁术之间选择,刘备尚不能进入他们的法眼。刘备感受到士族的强大力量,他们就像是投资专家,既有雄厚的资本和人脉,也掌控着社会舆论,谁得到他们的支持,谁就能得到创业资本,谁就能在中原逐鹿中获得先发优势。
  刘备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但收效甚微。在汝南、颍川这些名门望族眼里,卢植的学生、孔融的好友这些身份还不足以让他们慷慨解囊。这让刘备看到了差距,袁绍对士族人士的号召力可以用一呼百应来形容,这倒不是袁绍个人魅力出众,袁氏家族的积淀使然。曹操身份差一些,但起步早、出名早,在人才争夺上也算抢得先机。刘备好不容易在平原积攒了些名声,但是声望、实力的积攒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先发往往能占据先机,除非先发者自己犯错误;后发者也有优势,但是要更加努力,要么另辟蹊径,转身成为未知领域的先发者,要么等待先发者犯错误,吸取经验教训。
  毫无疑问,刘备属于后发者。
  
  
热门推荐